目前还不清楚未来情况怎么样,但是对于未来的机遇,有一些方向需要考虑。
增加对高职院校 加大高职院校投入
增加对高职院校 加大高职院校投入
1、加强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要尽量与当地企业以及社区合作,增加教师实此外,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人才素质的培养。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学生职业发展及其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推动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践经验,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实施企业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大力发展高职高专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型培养模式,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方向。
2、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更多4.综合素质不突出高素质教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升。院校要加强与国内外学府的交流而建立合作研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与国内外名校加强联系,提高教育质量,以克服学校的办学困境,维护大众的受教育权利。
3、提高办学效益: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满意度,积极优化学校的办学环境,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课外服务,同时结合行业市场培养对企业有实用价值的人才,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学校的专业特色。
第1点的意义就是能够好好的在这里读书,第2点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很好的发展,第3点就是在这里考本科更加的方便。
将积极支持河南省门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把质量关筹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台的这个政策,可以加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
具有非常大的意见,就会让很多学生去学习到一些技能,对于这些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作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改革的决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为高职教育确立的办学指导方针。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生未来找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 李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纪实[N].教育报,2010-03-19(1).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一般需要提供相关资料或者证明,学校相关负责人员会对其进行核实和评定。助学金是对于在合格的高等院校注册上学的学生支付学校开销方面提供的财务支援,高等院校包括4年制或2年制公立或私立高教学校、职业专科学校或商业专科学校。
申请助学金相关事宜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高校由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基本申请条件
①热爱祖国,拥护的;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④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⑤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助学金各年按10个月发放,高校按月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法律依据:
《、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条
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
(二)扩大高职院校励志奖学金覆盖面。从2019年起,将高职学生励志奖学金覆盖面提高10%,即由3%提高到3.3%,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
会的。各大省市的大学数量是不是够用,和各地的人口数量是有关系的,如果人口出现增长的话,那就会让学校的入学名额紧张,变得不够用。
但人口出现负增长,没有那么多人的话,不光学习的名额完全不会紧张,甚至还会出现过剩的情况,从相关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口的情况,已经由正增长变成了负增长。
而且还出现了2022的出生人口,少于当年大学招生人数的总和,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2021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人数是444.60万。
职业本科层次院校招生人数是4.14万,高职(专科)层次院校招生人数是552.58万(包含五年制高职院校转入专科招生的人数45.20万)。
这么来看的话,2021本科和专科层次院校的招生规模一共高达1001.,这可是比2022出生人口还多了40多万。
根据这一变化,专家预测称未来不少的大学将关停?如果人口的负增长情况是没有变化的,没有总的来说,未来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来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和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才能更好地适应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回到之前的增长变化,也就表示专家的相关预测是有一定道理的。
要说其中影响更好的,无疑就是专科院校和民办高校,将会更容易出现倒闭建设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大都在98%左右。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发布的《2010大学生就业报告》称:全国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院校(84.3%)。陕甘宁青区域体,居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全国榜首(88.1%)。据相关统计,近3年陕西所有、省级建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全部达到95%以上。的危机,好的大学自然是不愁生源的。
在民办教育领域,高等教育一直是市场壁垒、准入条件最多的细分市场。2016年11月,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发布,明确提出了“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 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很快众多民间资本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市场。2020年11月,文件中表示对合法合规的关联交易持开放态度,很大程度上进一步给民办高等教育消除市场壁垒。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提高考生报考高职院校意愿,提高国内高职教育活力。二、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概况
民办高校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当前我国适龄人口仍有近一半的人尚未就读高等教育,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高等教育的就读率也远远低于城市,市场仍有一倍的空间,在公办教育有限的情况下,民营资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高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公办教育的溢出生源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对比历年高考人数以及招生数量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比发达而言存在较大距,因此民办高校是公办高校的重要补充。实际上由于就业环境的复杂化,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还能够缓解目前就业市场压力,起到一定稳定的作用。民办高教急需解决师资问题
尽管目前在政策端民办高校正在逐渐摆脱诸多约束,但是作为教育行业进入壁垒的细分市场,民办高等教育的师资问题如何解决是目前民办高校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教师晋升机制、评价体系、待遇目前依然缺乏一个科学而统一的标准,民办高校教师主要分为专职教师和教师。专职教师是指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承担某一学科教学任务,经学校考核并被正式聘用,与学校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的教学人员。而教师指民办高校在资金缺乏或教师资源不足时,聘请的短期代课教师,以课时计算薪酬。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的师资流失,根据对民办高校教师离职去向的调查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竟然达到30%,主要流向为企业、公办高校。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机制原因,学校的人事关系属于人事,相比于公办高校而言缺乏稳定性,特别是在职业认同方面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对现有职业缺乏认同感,当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提升、职称层次提高后,多数教师对个人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民办高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民办高校成为了多数毕业生的跳板,这对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对高职扩招政策理解如下:
对高职扩招政策的理解:高职扩招,是指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属于大学扩招。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普及教育。现代需要多元化的人才结构,同时也可适应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不同人群提供了多元的选择。
高职扩招,倒逼相关院校重塑育人模式。他们面临的不只是学生数量、学校规模的变化,更是教学方式、办学模式的转型。
以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18岁至22岁的应届生,现在则包括退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生源,学校的包容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多年来的提倡终于落到实处了。”
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坦言,扩招之后,学生年龄、学历异大,从“50后”到“00后”,年龄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学生普遍有实际工作经历,动手作能力强,如何通过针对性的培养来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是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从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当中的地位来看,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高峰的到来,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增多和对高职学校有关政策的倾斜,导致每年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却与毕业生人不成比例,这就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支重要的力量,因为高职院校承担了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今后迈向制造强国的一个重要人才资源库。
众所周知,我国一共有300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总体数量在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当中是最多的。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也是大学生当中最多的。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所获得的专科学历的毕业生人数,现在在上也是各级各类学历形式当中最多的一个群体之一。
政策支持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贴近于需求的实际,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相互衔接。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他在本科专业当中就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但是在专科院校里面,就是计算机3.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一是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二是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教师讲授的机制。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双轨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双向挂职”、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双重身份”。网络技术专业。仅仅只是几个字的别就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培养这方面是非常有特色的。
以上内容参考:
探析性高职院校建设对推进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作用
论文 :性高职院校优势高等职业和作用
论文 摘要 :陕西高职院校建设的优势在于,以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通过不断深入工学结合,加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陕西高职教育的改革与起到了和作用。
一、全国及陕西高职教育发展和院校建设概况
近10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9年,高等职业(三)扩大高职院校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从2019年春季学期起,将高职学生助学金覆盖面提高10%,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普通本科学生助学金平均补助标准同时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院校在校生达12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7%,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6年,启动了建设100所性高职学院,“十一五”期间,财政将至少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并给予优先安排招生录取批次、单独招生等政策支持。2006年评了28所,2007年评了42所,2008年评了30所。陕西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名列其中。陕西省于2008年开始建设省级性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有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校等9所。2010年,启动全国新增100所骨干高职学院建设,全国高职教育将形成以院校为,骨干高职学院为带动,省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性高职院校建设更加注重高职教育内涵的发展与创新,强调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也就是说,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它反映着学校的管理层设计思想,体现着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也从一定程度上指出了阻碍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症结所在。在“2009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上,一致通过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改革创新、合作共建、凸显特色、提高质量为发展思路。以上4个“合作”是高职学院今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努力方向。
二、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优势
1.以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理念革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就是要力求让能深度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过程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渗透等合作工作,使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紧密、互为依存。
院校在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为各高职院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省级院校的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及需求变化,及时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该院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开门办学,探索出以“工学五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符合各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把教鞭指向生产一线,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此外,该院通过组建交通物流职教等多种途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先后建立了150多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培养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依托行业办学,校企深度合作特点突出。学院与长期合作的20多家企业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理念同新、目标同趋、任务同驱、资源同享、创新同步、质量同兴、和谐发展。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以“四接轨”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接轨、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接轨、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学院利用地处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行业背景优势,积极创新“市企共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与用人企业密切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考评教学质量,促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根据学校自身或专业的行业背景和需求的不同,工学结合的具体方式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项目驱动”、“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首批性高职学院的建设院校。该院于2007年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果园和蔬菜大棚,让学生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去学习、去实践。在实践中,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掌握了果树整形修剪、蔬菜选种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畜牧专业学生掌握了家畜育雏、养殖、常见病预防、饲料与营养等技术。“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实现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谋求新突破,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上谋求新突破,在建立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训体系上谋求新突破,三个新突破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强调实践性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学院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同样是性高职学院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精练实用的教学和快捷有效的实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支撑平台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前校后厂”办学格局的框架内建立的“实验室-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配套并向校外产业实习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该院在不断增强自身实践教学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及各种资源的深度合作,建立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原有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达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好效果,使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实施有了可靠保障。
双师型专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得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有效贯彻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相关专业领域内职业岗位上广受欢迎的实用人才。
三、校建设对推进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
1.建设院校招生就业“两旺”。学生报考建设院校十分踊跃,志愿报考率显著增加,录取分数大大提高。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新生志愿报考率平均达到170%,87%的学生超过三本录取分数线。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保持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的同时,不断加大跨省招生规模,2009年达到30%以上。陕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在陕录取学生三本线以上占41.3%,2010年达到,新生的.报考率录取率报到率再创新高。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招生志愿上线率均保持在200%以上,个别专业在400%以上,文理科录取分数均超过二本分数线,70%以上的学生录取分数超过三本线。2009年,全国已有33所性高职学院开展招生,2010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到73所。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所职业院校2010年首次实行单独招生。可见,建设高职院校已越来越受到考生及家长的青睐。
2.校企深度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建设院校陕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突出工程,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工学结合依托企业。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该院依托施工与维护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速实训工区、高速地基检测实训室、轨道养护实训室、专业机房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发挥特色优势和中心城市地域优势,构建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多项成果得到广泛运用;校企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该院与多家企业联手打造高职校企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形成了“五环联动,工学六合,十种模式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3.在扩大服务的同时实现校企合作发展。高职学院担负着多种多样的服务职能,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途径有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中心。具体包括:就业转岗培训、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文化教育传播与辐射、社区需要学校有条件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等。
建设高职学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区域合作与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实施,在服务功能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该院针对服务对象规模小、经营松散、企业化程度低、组织困难等特点,完善和创新了基地型、专家大院型、科技包村型、技术服务型、企业带动型等五种产学合作模式,与千百个县、企“联姻”,“校县合作搭台、工学结合切入、五种模式运作、育人服务双赢”,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中发挥学院“一个、四个基地”(学院是西安轨道职教牵头单位、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全国地方人才培训基地、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西安市职业教育技术类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实施“千站百段”工程,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各站(点)段(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不断扩展为和企业服务的内涵。
:[1] 邢胜言.多层面构筑学生跨入职业生涯的“匹配性接口”——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创新纪实[N].教育报,2007-07-01(4).
[3] 周建松.建设与高职教育吸引力的提升[N].,2009-11-25.
;
未来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出简单的预测。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环境来看,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仍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和必要性。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随着对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加强了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高职申请、评审和发放教育的发展,包括加强高职院校的建设和管理、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提高高职教育的质资助标准量等。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虽然近年来受到了一些质疑和争议,但是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发展空间。民办高校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积极探索适应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和民办高校的发展,包括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1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在经济学领域里,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之间拥有信息资源不同,具有资源优势的一方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出现"劣驱逐良"的现象。就企业而言,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形成两类问题,一类问题称为委托问题,另一类问题是层管理问题。这两类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合适的制度设计,消除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从而达到各相关利益者的均衡,实现企业化发展。这种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在各种领域均存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同样存在,如果这种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同样也会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2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1高校与外部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需求为目标。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还未形成较成熟的理论观念,思想意识还比较陈旧,市场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准确,使得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对市场用人机制了解甚少,与外部环境联系比较少,特别是与企业的联系就更少了,在培养模式上和专业结构上并未随着市场的需求适时调节,而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本,因此在培养人才模式和专业结构上学校处于信息资源匮乏的一方
唯有为了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规定各专业实践性教学要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学生还要有最少半年的时间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毕业生除具备外,还至少要有1-2个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院内也开设了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多项行业技能鉴定培训站,满足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此外,该院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与用人单位分工实施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使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0%。爱心造就人。
对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
摘要:本文总结了当前高职生的就业现状,高职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真正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高职 就业 心理误区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中提出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目前高职教育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对于技术应用的侧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这些都是高职毕业生相对普通高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优势,更是众多企业单位青睐高职毕业生的因素。
二、高职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分析
1.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落后
2.缺乏自信
很多用人单位将学历作为应聘者的道门槛,对专科生认可程度不高,据统计84%的学生在求职时均遭到用人单位拒接的尴尬。这导致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积极参与双向选择,而是听之任之。此外,在面试时一遇到没有准备的问题就心慌、语无伦次,不但没有把自己的一面展现给用人单位,而且这种失败经历还会影响到以后的面试,造成就业信心不足。这些认识上的偏,使得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埋怨理想与现实相太远,从而产生失落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形成心理障碍。
3.依赖心理重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普遍素质仍有待提高,这主要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专业特长不突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及工作经历。在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表现仍然强人意。
1.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就业市场要求
高职院校要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要贴近当前产业转型、调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经济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加强就业择业教育,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融入各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介绍各专业发展前景、需求情况及本校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激发新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才需求形势,从新生入学开始培养学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静候学校与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生树立职业意识。
另外,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使学生了解要从事岗位的各项要求,如知识、能力、经验等要求。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职业技能及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教育,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从而学生改变 “一次选择定终身”的择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
3.实施“双证书”制度
在人才培养中,应强化高技能训练,为高职生职业起航备足动力。“双证书”制是高职生职业扬帆一个极为重要的“风帆”。高职生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这些能力的见证,而实习实训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强化专业技能资格认证,通过所学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顺利获得“两证”即,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高职院校要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4.开展技能竞赛,增强就业竞争力
据统计,在高校毕业生总数不断增加的今天,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缺口相当大。高职毕业生只有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技术实践能力,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开展相关专业技能练兵,学生按照职业需求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来强化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经常开展各种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兴趣。依据专业、年级、岗位需要设置不同项目并予以奖励,学院提供材料、场地,安排教师指导,鼓励支持学生锻炼动手能力。
5.拓宽就业渠道,强化顶岗实习,加强校企合作
实际上产学合作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它可以使高职生的就业具有技能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从而突破大学生就业总体困难的困境,实现高职生的充分、有效就业。高职院校要保证高职学生学习期间的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根据其人才培养特点增加实践实训环节,在教学模式上走出校园,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与企业合作,充实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袁纲,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04(4)。
[2]蕾、林凤华,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问题与高校对策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7(3)。
;
对于未来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是否会大幅关停,目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无法做出明确预测。作为未来可能会经历调整和淘汰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如何应对已成为一大热门话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