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尤为重要. 由于初中电学实验较多,可以在做题的之前先作 vcm仿真实验中相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题目所描述的场景,更容易的了解题目的意思,开拓解题的思维。
物理电学题目解题技巧(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
物理电学题目解题技巧(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
物理电学题目解题技巧(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
物理电学题目解题技巧(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
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后,重在应用:一方面用于实际生活,另一方面用于解题,而且学生能够做一些物理习题、掌握一些方法、技能,也会感到有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物理解题训练中指导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对已学过的知识起到“再现”和“加固”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训练思维的能力。
物理习题中题型虽然不一样,但是审题和分析的思路却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注重运用物理知识列出方程,且所用的数学计算不能太繁琐。讲解习题时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还要抓住典型题目,巧设疑难,一题多变,增强学生洞察知识内涵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我尝试总结了一些解题的方法.
一、用“组合法”解题
由于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求某待求量时能够选用的公式比较多(初中电学大部分是纯电阻电路)到底选用哪一个公式直接、恰当,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入手,如果用组合法找到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求解就容易多了。为解题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解题效率。
“组合法”即是根据题目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量,进行观察看看能组合成哪些公式,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求解.(通常把题目中的恒量看成已知条件)
例1:两只白炽灯泡L1 、L2分别标有“220V 40W”、“220V 100W”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中,哪个亮些?
解析:1、已知额定状态可求出陷含条件R1、R2。
2、L1 与L2串联,I作为隐含已知条件。
3、题目要求判断哪一个灯泡更亮些,即求P实
观察:
1、题目中涉及到的物理量有:电功率—P实、电阻—R、电流—I
2、观察P、I、R则组合成公式:P=I2R
∵R2<R1、 L1 与L2串联
根据P=I2R可知P1>P2
∴L1更亮些
此方法在力学中也常用
二、用“表达法”解题
“表达法”也可叫做“表示已知条件”法,实质上就是“综合法”,但是往往讲到综合法时,大部分学生当时能够理解,过一段时间又难以排上用场。如果用表达法,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且容易记忆。
初三的电学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又一个重要的板块,知识内容占比大,难度大,当然在中考中对应的分值也非常可观。很多同学在学习电学的时候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其实基本知识点一定要认真学习,因为只有对知识理解到位,才能真正地学会这个知识点,我整理了学习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 理解性记忆公式及定律。
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是理科,只要会做就行,但不知会做的前提是记忆公式、定律。当学生刚刚接触电学觉得简单,一旦到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及综合运用时,对公式、定律就不知如何运用。当然,首先是公式、定律的记忆。怎样把公式、定律长时间记住?就是理解记忆。电学中的公式比较的散乱,理解性的记忆尤为重要。
比如,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怎样理解欧姆定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流,一定有电压,电压影响电流,所以是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小,所以是电阻影响电流,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这在逻辑上用因果关系好比电压是爸爸,电流是儿子,当儿子存在的时候一定有爸爸,反之当爸爸存在时儿子不一定有儿子。而电阻只是导体的一种属性,跟有无电压电流无关,不能说没有电压或电流时候电阻为零!学生错误的记忆成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电阻跟电流成反比。这就是不理解定律造成的。
二、分析掌握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
(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
(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注:开关只控制与之串联部分的电路)
(五)去表法,在识别电路时,若电路中有电压表或是电流表而影响我们判断电路,则可把电压表和电流表去掉。具体方法就是:将电压表看做是断路而直接擦掉(电路图多余的线头也完全擦掉);将电流表看做是短路而擦掉(电路图中电流表部分的导线直接连接起来)
2、通路、开路、短路
有很多同学搞不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
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在整个电路中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从正极流向负极就是短路,这个是不被允许存在的(实际生活中危害很大),还有一种叫做局部短路,即在整个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而只有部分用电器被短路了,这种情况允许存在(比如楼道开关)
3、电表示数变化及故障判断
在电路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或通过改变开关的闭合与打开来改变电路中用电器的电流及电压示数这种题对很多同学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实这种题只需要用两步就可以完成:(1)判断串并联、(2)运用串联分压或者是并联分流的公式对应进行分析。
电路故障判断一般也就是用电器的短路或者是短路问题,往往会通过电流表或者是电压表有无示数来体现;记住电压表无示数的原因:①电压表短路;②电压表所测的用电器短路;③电压表所测的用电器以外的其它地方断路。
初三物理电学的技巧大全
1.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
(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
a. 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b. 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
(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
(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
(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
(2)再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
(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再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4.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
(一)若是串联电路:
具体做法是:
(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再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
a. 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
b. 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
c. 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二)若是并联电路
具体做法是:
(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
(2)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
(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
(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2)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
a. 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
b. 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
(3)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
a. 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
b. 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二)用试电笔判断家庭电路故障
(1)若各处试电笔都发光,则是零线断了;
(2)若各处试电笔都不发光,则是火线断了。
6.判断两电阻串、并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和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的技巧
(1)若两电阻串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正常工作电流值为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在用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乘以它们的总电阻,计算的结果就是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
(2)若两电阻并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电压值为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再用它们的电压值分别除以它们各自的电阻,把计算结果相加就是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
7.关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类型题的解题技巧
(1)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措施是在每次更换不同定值电阻后,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更换定值电阻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不变,措施是通过调节滑片,达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
8.判断串、并联电路中灯泡亮度的技巧
关键是比较它们的电阻大小:
(1)若两灯泡串联,则电阻大的亮;
(2)若两灯泡并联,则电阻小的亮。
9.求实际功率的技巧
(1)用公式P实/P额=(U实/U额)2
P实—实际功率 P额—额定功率
U实—实际电压 U额—额定电压
(2)先用公式R=U额2/P额求出用电器电阻,在用公式P实=U实2/R 或P实=I实2/R 或 P实=I实U实来求。
10.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电阻的求法
(1)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 I额=P额/U额
(2)用电器电阻: R =U额2/P额
11.关于利用电能表的实际转速和标定转速来求所消耗的电能和功率的技巧
(1)求电能用公式:
W=n/n0kw·h=n/n0X3.6X106J 来求,
n—指电能表实际转速 n0—指电能表标定转速
(2)求功率用公式:
P= n/n0t kw= n/n0t X3.6X106W来求,
t—指工作时间 (前面的t单位是h,后面单位是s)
12.判断家庭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的技巧
(1)看开关是否接在火线上了;
(2)看开关是否与用电器串联;
(3)看火线是否接在灯泡尾部、零线是否接在螺纹;
(4)看三孔插座否则接的是左零、右火、中间接地;
(5)看电流是否能从火线,经过用电器回到零线上;
(6)看线与线连接处是否用黑点连接。
13.关于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有关问题汇总
切忌:电流表与电压表没有使用前一定要校零,
(一)电流、电压表:
(1)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转的很小,则原因是它们所选量程太大;
(2)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转的很大,且偏向了右边没有刻度处,则原因是它们所选量程太小;
(3)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向左边没有刻度处,则原因是它们的电流没有“正入负出”。
(二)滑动变阻器:
(1)在使用时若发现不论怎么移动滑片,电流中的电流都不变化,且电流很小,则原因是:滑动变阻器两接线柱同接下了,此时联入电路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2)在使用时若发现不论怎么移动滑片,电流中的电流都不变化,且电流很大,则原因是滑动变阻器两接线柱同接上了,此时联入电路的阻值为零。
14.关于利用电能表上的电流、电压值求电路中允许承受的总功率的方法
电路中允许承受的总功率=额定电压X电路正常工作电流。
15.利用伏安法测电功率题的解题技巧
(1)若题中告诉了额定电压值,则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值,再读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值,然后用公式:P=UI来计算;
(2)若题中告诉了额定电流值,则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值,再读出此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值,然后用公式:P=UI来计算。
16.根据用电器工作情况判断电路是串、是并的方法
关键看它们的工作是否互相影响,若相互影响,则是串联;若不相互影响,则是并联。
17.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1)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
(2)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用电器两端,且滑动变阻器应“一上一下”联入电路;
(3)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都应选择合适的量程,特别是电流表、电压表在事先不知道它们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试触来选择量程;
(4)电流表、电压表的电流都应“正入负出”;
(5)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处。
18.利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和螺线管极性的方法
(1)若已知了电流方向来确定螺线管极性的做法是:
a. 在螺线管上标出电流方向;
b.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并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
c. 大拇指所指的就是螺线管的N极。
(2)若已知了螺线管极性来确定电流方向的做法是:
a.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
b. 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就是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c. 根据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找出电源的正、负极 。
★特别注意:在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螺线管极性时,不仅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还要注意导线在螺线管上的绕法。
19.常用电器的电功率
空调约1000瓦 ; 微波炉约1000瓦 ;
电炉约1000瓦; 电热水器约1000瓦;
抽油烟机约800瓦; 吸尘器约800瓦;
电吹风机约500瓦; 电熨斗约500瓦;
洗衣机约500瓦; 电视机约200瓦;
计算机约200瓦; 电冰箱约100瓦;
电风扇约100瓦; 手电筒约0.5瓦;
计算器约0.5毫瓦; 电子表约0.01毫瓦。
20.在家庭电路中,导线互相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为什么?
这是因为: 电线相互连接的地方接触电阻比较大,电流相同,因而电能转化为热能较大,此处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
21.用电能表测用电器的电功率
初中物理考试的压轴题通常都会从是力学以及电学中进行挑选。而其中电学对许多学生来说,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想要解决电学问题,首先要学会四步基本的解题步骤:
1. 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建立物理图景,确定不同状态下的电路连接方式并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
2.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相关量、相等量和所求量,以图助思。
3. 在电路发生变化时,分析原因。
初中阶级所涉及的电路变化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开关开闭引起的变化;
(2)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的变化;
(3)用电器组合方式改变或用电器的增减引起的变化等。
在电路变化时,应分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改变,在变化中抓住不变量,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
4. 利用不变量、相关量、相等量或比例关系及电路特点列出方程并求解。
识别电路是解题的前提。由于开关的断开与闭合引起电阻组合(联接)方式发生变化造成电路的变化,从已知量较多的情景入手解题.。
在解题时,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使用下面这四句口诀:
找到不变用电器,千方百计求关系,走投无路总电压,最终目的电阻比。
1、找到不变用电器
画好正确的电路图后找不变的电阻或灯泡,这是解题的基础。
2、千方百计求关系
利用不变的物理量来解题
(1)在相同的电路图中:
串联:一定要利用好电流相同;并联:一定要利用好电压相同 。
(2)在不同的电路图之间:
不变的电阻:利用题目中所给条件列出关于这个电阻的关系式,将电阻约掉,得出电流或电压之比 。
(3)就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能求出多少物理量就求出尽量多的物理量及物理量间的比例 。
3、走投无路总电压
在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无法再求出更多物理量及比例时,可以利用不同电路图的总电压相等,列出关系式 。
4、最终目的电阻比
要充分利用好题目中给出的或求出的各种比例,力争求出各电阻之间的比值,因为电阻比例是不随电路的改变而改变的。
物理电路分析解题技巧如下:
电路最难的部分莫过于动态电路的解析,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大家对电路的情况进行陕西的分析,这其中所产生的一些变化是同学们在分析过程中的难点。只要牢记电路简化的一些基本原则,将解决电路的思路打通,那么解决实际的问题或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导线零电阻的理解和运用。有电流流过的导线两端电压为零,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这是我们解决电路专题过程当中最基本的原则。
第二,开关闭合时相当于于一根导线,也即电阻可以忽略不计;开关断开时等效于断路,可从电路两间去掉,开关闭合有电流流过时,开关两端电压为零,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对于开关的理解,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可以断开电路或者是封闭电路的导线,他与导线的理解方式是一样的。
第三,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或和用电器一起看作是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或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电路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简化,看上去也不会特别的复杂,有利于快速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
第四,电压表内阻很大,在有用电器或电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作电流不能通过。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断路,从电路两间去掉,这样可以使得在分析连接方式使其电路变得特别简单,只有导线和电阻。很多同学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是由于电压表与电路是并联的关系,所以很容易给同学们造成困扰,如果将电压表分出去,那么辨别连接方式时就变得简单多了。
第五,用电器(电阻)短路:用电器(电阻)和导线(开关、电流表)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可以把用电器从电路的两间拆除(去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抗住,是电阻与导线并联时,电流只通过导线而不通过电阻相当于将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在一起,同时这样会损害电源造成电阻短路。
第六,滑动变阻器Pa段被导线(金属杆)短路不工作,去掉Pa段后,下图a变为图b。这是根据滑动变阻器的特点。在接入电路的方式使得只有部分滑动电阻器的电阻接入电路,而另外的一部分将会被短路。同学们在进行分析时,一定要顶紧盯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点。的两个端口,这样有利于辨别接入电路中的有效电阻。
第七,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串联分压、并联分流,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并联每个支路电压相等。"分析总电流、总电压和分电流、分电压的关系。这是我们在进行电路计算的过程当中,根据所给条件能够进行实际运算时确定的每个量。的关键条件以及技巧。在实际的训练过程当中,同学们一定要先搞清楚起电路连接的方式,对于下一步的计算至关重要。
第八,电流表和哪个用电器串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判断电压表所测量的电压可用滑移法。也就是电路当中出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根据电路连接方式的不同,一定要确定电流表和电压表所测量的电阻是哪一个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于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和量的确定至关重要。
第九,电压表原则上要求并联在电路中,单独测量电源电压时,可直接在电源两端。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电压。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被烧坏,且让电源短路,烧坏电源。这些最基本的常识或者是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对于解决电路问题都是非常关键的。特别在判断电路中短路或者是断路的情况时,这些问题将会成为同学们解题过程中的羁绊。如果能提前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那么在实际电路的分析当中,会显得比较顺手。
综上所述,有关电路的分析过程中的一些小的细节以及技巧方法的总结,对于分析电路以及解决电路相关的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电路的串并联你会判断吗?怎么连接电路你熟悉吗?考试的时候怎么才能又快、又准的解答题目?
这里有初中物理电学的口诀和考试策略,期末考试前你一定用的到!
电路的口诀
1、分析电路应有方法: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断。一路到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2、还请注意以下几点:A表相当于导线;并时短路会出现。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实在惨。若有电器被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连接电路口诀
1、连接电路怎么办:串联很简单,各个元件依次连;并联有点难,连干路,标;支路可要条条连,连再检验。2、还有电表怎样连:A表串其中;V表并两端。线柱认真接;正(进)负(出)不能反。量程不能忘;大小仔细断。3、提醒你一点:无论串联或并联;电压表应连。
一、考试策略
1、认真审题:
(1)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设问,问题的性质甚至可以截然不同。
(2)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相关联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心理上首先不要畏难,由于生题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3)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叙述为准。不要仅仅以某些插图为准,有时图中给出的符号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出物理草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物理图景,帮助进行记忆和分析问题。
2、对题目的应答要准确:
(1)单项选择题的应答:①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②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
(2)填空题的应答:由于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需要有
电学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学们想要在物理这科考得好成绩,必须把电学知识给掌握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怎么学习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题型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思维模板: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
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
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
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
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
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巨集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
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
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题型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
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
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
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络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
题型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主要有下面所述的三种情况。
1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在匀强电场中,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平行,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垂直,则做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2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在叠加场中所受合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时做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充当向心力时做匀速圆周运动。
3带电粒子在变化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往往具有周期性,同时受力也有其特殊性,常常其中两个力平衡,如电场力与重力平衡,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思维模板: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应仔细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受力情况,注意电场力、重力与洛伦兹力间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及它们的特点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然后运用规律求解,主要有两条思路。
1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
2功能关系:根据场力及其他外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的能量变化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题型4: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此题型主要涉及四种综合问题。
1动力学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其联络桥梁是磁场对感应电流的安培力。
2电路问题: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这样,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就涉及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影象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相应的物理量的函式影象,二是由给定的有关物理影象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确定相关物理量。
4能量问题:电磁感应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过程,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是外力做功,把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感应电流在电路中受到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等。思维模板:解决这四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1动力学问题: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求出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分析研究导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列出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
2电路问题:明确电磁感应中的等效电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路端电压、电功率等。
3影象问题:综合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定则等规律来分析相关物理量间的函式关系,确定其大小和方向及在座标系中的范围,同时注意斜率的物理意义。
4能量问题:应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分析清楚有哪些力做功,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然后借助于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求解。
题型5: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问题
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实验的重中之重,每年必有命题,可以说高考每年所考的电学实验都会涉及电阻的测量。针对此部分的高考命题可以是测量某一定值电阻,也可以是测量电流表或电压表的内阻,还可以是测量电源的内阻等。
思维模板:测量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常用方法有欧姆表法、伏安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等。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好的把握住电学的一道,可以分下面几步进行训练:
1)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的特点首先要确定电路有几个状态,一个状态一个电路图。电路分析包括两种:
根据实物图进行电路分析
实物图分析要注意以下几点:把电压表拆除,用导线连起来的点是同一个点。如果感觉电路复杂,从电源正极开始,用字母abcd.。。标出,注意每经过一个字母标注一个字母,知道电源负极,导线连接的点是同一个点。
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
电路图分析也可以采用字母标注的方法。
2)列出关系式。
电学方面列式子关键是列比例式。这里注意隐含条件,跨电路注意电源不变。
3)对所列关系式求解。
如果你或您的孩子正在为中考力学题发愁,不妨试试接受一下这种训练。
如果你连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进行的一些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加速、偏转运动过程都不会分析,看不出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当然无从下手。
像你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基础不好造成的,先把基础的、简单的问题多看看,在去碰复杂的题目吧。
要熟悉电路
电流电压
串联并联等基础知识
以告知的条件
逐点解答到终点
重新学习基础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