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2016文科历史高考题 2016文综历史
2016文科历史高考题 2016文综历史
2016文科历史高考题 2016文综历史
2016文科历史高考题 2016文综历史
①审问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 第Ⅱ卷第9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问题九:高中文综合,历史,地理多少分? 120历史110地理70一共300分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 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3)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018年全国三卷历史地理各48分,44分,一道题4分。选择题满分140分。
文综历史和地理的总分值基本上时相同的,各占一百分。二选择题是地理是44,历史史是各48
文综历史和地理的总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分值基本上时相同的,各占一百分。
选择题基本上也是,各占12题114答疑(个别年份有1题的异),分值余约48分
一个选择题4分,历史都是12道题。地理11道题。
文综历史和地理的总分值基本上时相同的,各占一百分。
选择题基本上也是,各占12题(个别年份有1题的异),分值余约48分
48分历史48分地理44分共140分
地理44分,和历史都是48分··
地问题一:高考文综,历史,地理选择题各多少分? 文综历史和地理的总分值基本上时相同的,各占一百分。理:44分
历史:48分
:48分(四川地区)
我们高考的时候选择题一个是4分。先地理,后历史,再啊!
一、缺陷剖析
四、解题技巧——三个环节1.提取信息不全面
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题与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仔细观察就选择了A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但是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2.提取信息不准确
二、解决方法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步。上文已经就学生在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缺陷作了剖析,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参加全国高考的文科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君主者权偏于上,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行公均,莫要于张国是;欲张国是,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我刚是07年毕业生,呵呵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求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派别的观点?
概述其基本思想。
(2)比较材料一、二的异同点。
(3)材料三所说“商务”指什么?
“与外人商战”是什么意思?
(4)在学习外国方面材料三比材料二有何进步?
1.重视审题训练
在审题训练中,我强调审时间、审地点、审句、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将这些方法用之于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材料解析题,一般是先阅读材料后面的问题,再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材料,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约答题时间,又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比如我们做上面的题目时,先阅读题后的每一个问题,再分别到材料的对应位置寻找。像第(
1)题问的是派别和基本思想,那我们就从材料与出处思考这两个问题,不用去花时间想这些派别、思想的背景、影响与表现等。第(2)题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异同点,我们就直接到材料一、二寻找。
即学会抓住句。阅读材料有一个技巧,就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句,这样看问题又准又快。像这个题目中的材料三,抓住句“商战”、“君民共主”、“设议院”,就掌握了这段材料的中心思想。材料四的句是“一切要求大成,在变官制”。这是阅读材料的一条捷径
③审材料来源
即注意引文出处。材料解析题的材料由材料内容与材料出处两部分构成,材料内容固然重要,材料出处也不可小视,更不能忽视。因为材料出处一般能让我们知道材料的作者、时间、地点与引用的文章等。这方面的信息经常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与思想。比如上面的材料告诉我们分别出自《海国图志》、《曾文正公全集》、“郑观应语”和《变法通议》,《海国图志》与《变法通议》在书本上有所交待,我们结合教材能更清楚地理解有关材料。《曾文正公全集》与“郑观应语”告诉我们作者是谁,我们不用看材料,只回顾所学知识也知道他们所代表的派别与思想。
2.忠实于材料
材料解析题所选材料有的出自教材内容,更多的出自我们没学过的文章,其对有关历史现象与本质的认识不一定与教材保持一致,那么我们做题时,在所给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矛盾时,首先要忠实于材料。特别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寻找依据、概括思想、比较异同、分析现象等,就要老老实实地从材料中找,不能因为与教材一致就脱离材料。比如本题中的第(4)题:在学习外国方面,材料三比材料二有何进步?我们就要到材料二与材料三中找: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早期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就不要因为书本上介绍早期维新派时交待了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张,就一股脑地搬上去。
3.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
我们做材料解析题,一般是以教材为依托,一是教材的内容,一是教材的观点。我们反对照搬教材,要求忠实于材料;也反对脱离教材,一味地自由地发挥。一是材料与教材间有以上关系,一是材料很多时候也会要求我们结合教材来思考问题。本题就能落实到教材上像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有关章节,这样很容易解答派别与基本思想,还有其他具体问题。因为教材上有对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基本思想的介绍与评价。在题目中有要求结合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或者什么也没说时,我们都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教材寻找正确。
4.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5.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目前的一些重要考试对一些问题的都采取加着重号(或加粗、或用不同字体表示)的方式,为考生避免犯审题的错误而发挥出真实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此举也养成了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他们认为考试中既然已经给了我们提示,就没有必要再多费心思。但是目前全国高考试卷中信息源尤其是非文字信息源的大量采用,着重号无法标注,这往往使得平时缺乏训练的考生手足无措。因此,平时训练中我们应该在语言和文字方面加强训练。文字训练时应该重点隐含,即对不作标注。语言训练时教师可以故意用平淡的语气来叙说重点字词。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停顿、加重、放慢等语气来突出重点,但训练时则恰恰相反,各种可能突出重点的方法全部隐含,模拟考场上无人提示的情况。
6.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
非文字信息源的大量采用是近年来全国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也是未来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突出了非文字材料的地位,在教材中不再称“插图”而改称“”,它已不再是教材的点缀,这是史学“左图右史”传统在新时代的表现。近年来各种模式的全国高考卷的历史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普通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多种类型的图表,各种类型图表的采用,是将其它学科的一些科学方法用之于历史学,是学科整合的结果,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是高三文科师生的当务之急。
拿着历史书银答
拟好题
(2)来源于课本的: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1936:双十二事变;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果有论文需要请私聊
呵呵 我高三的时候也是 不过后来好了 其实历史是个很奇怪的学科 它要求你把课本记得很熟 把时间记得很清楚 但是你会发现 在考试中 他总是不考书本上的知识 但是老师在讲评试卷的时候 你又会发现根源还在课本中 所以你要尽量的熟悉教材 在心中装一本书 一般历史选择题都会有大量的材料作为背景 所以你在做题时要勾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 例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然后联想教材 史实 然后在中筛选 年号很重要 有的选择题 直接从年号就能选出 所以还得多记 多背书 只有把知识记熟才能融会贯通 认真读题干 读懂了 再选 慢慢来 你可以的 加油
以下题为例:首先分析问题, 问题大多问的很模糊,但不脱离课本 , 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因为你不明白他问的什么 怎么回答? 所以答题先弄清楚问题 ,转化成通俗意义,如意义,原因,影响什么的,还有的考史实,这你应该会,练习材料,寻找重点! 你现在应该做的就是 大量的做题!!这是最重要的办法, 你可②审句以天天做大题 做完看 然后总结规律, 学习方法做题经验是自己悟出来的! 相信自己! 只要该记住的背过了 那就是应用的问题 应用就是做题! 所以 必须大量做题 ,
第二、认真读题干,摸清出题人的思路与想法,再决定选项,
第三、反复做你做错过的题目,反复思考当初老师讲解的时候的切入口,对比与自己单独做题时思路上的别。
这个应该直接找历史老师。
圈起关键字,联系课本知识,再用排除法。
选择题基本上也是,各占12题(个别年份有1题的异),分值余约48分
基本就是53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还不错问题二:高考文综,水平一般的学生,一般能考多少分? 1、全国高考各省份文综科目的平均分在150-180分之间,水平一般的考生,文综科目基本上能够达到平均分的分数,即180分左右。
2、对于文综科目来讲,成绩较高的会达到200分以上,而普通考生基本上都是在170-180分上下。
问题三:高考时文综的分数是如何分配的? 大部分地区文综都是300分,平均分配
河北试卷140选择题,160大题
地理11选择44分,大题56
历史12选择各48,大题各52
36题地理36分,37题历史32分,38题32分,39综合60分。
问题四:高中各科分数各是多少,高考总分多少 我是2010届的。
目前我们的分数为: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50,文综(理综)300。总分750。
问题五:2015高考文综历史地理各占多少分 各100,不过地理选择题为11题,其他两门选择题为12题
问题六:30分的地理试卷多少分是b 二阶段志愿今天起正式填报。昨天,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二阶段志愿填报5分段数据。考生对照5分段可以看出自己在全省文科、理科生中所处的位次。通过分析分数段,记者还采访相关专家预测了本三及专一省控线。预测本三省控线:理科275-278,文科280-282能否正确预测本三线关键取决于能否相对准确地预测到本三报考率,本三报考率从07年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09年已达到48%,随着对本三的接纳程度提高,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增强,有专家预测今年本三报考率有望突破50%。从理科来看,今年本三理科3.3万人,按照50%的报考率,再考虑的进档比例1:1.2,可计算出大约为8万人左右,也就是说8万人相对应的分数应该就是今年的三本线,对照分数段可看出,理科估计是275分,若报考率再高出50%,分数可能还要再上涨两分,这样可计算出分数线应该在275-278分之间。从文科来看,本三的文科也为3.3万人,按同样的方法测算,也是8万人左右,对照分数段,今年文科的三本线在280-282分之间。但也有招生专家认为,从二阶段填报有效的文理考生人数看,文科线应低于理科线。但总的来说文科线和理科线相不会太大。对专一阶段省控线,招生专家也进行了预测。如果按照1:1.2的投档比例,对照和分数段,可计算出文科专一线应在240分左右,而理科则在220分左右。去年文理合在一起,今年文理首次分开,从本一阶段到本二阶段,文科线均低于理科线,而到了本三阶段,文科线很可能高于理科线,但相不大,但到了专一阶段,文科线应高于理科线。去年专一省控线为248分,今年可能要有所下降,尤其是理科。
问题七:2016年高考文综思想分值比例是多少 Ⅰ.高考文综全国卷科目分值为100分。
1.考试形式:笔试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题。
4、分值比例:、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地理要做到90分以上,选择最多错一个。后边的大题,一般比选择题简单,需要多做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要习惯广泛的联系各种知识、常识、现象。学习地理,平时要多研读课本,扎实打好原理基础;要多留意课外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你会发现有用;要善于联系,能在不同情境下把各种原理联系起来,能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自然、人文现象联系起来。
总之,要多积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平时多动脑。
问题十:文综地理不及格怎么破 加个qq吧
历史科目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文科了,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答题技巧能够提高得分率,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明年新课改可能把39题分值减少加选修题”“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4、主观原因:是指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中俄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5、客观原因: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6、“主要目的”“根本目的”: “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历史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问题八:文综地理如何考到90分以上? 说来惭愧,当年我高考文综地理94分,很愿意帮你,趁着现在还记着一些东西。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语。
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即题目要求,应首先审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能使我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当中有较大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②整理材料,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心;或者对材料进行分层,在卷面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圈划和批注。注意要求里面的“限度”。
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在前面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各层次概括;或者分析材料各层次哪些信息是特征描述,哪些是原因表述,哪些是结果或意义表述。
二、基本机构—两大部分
①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 热点 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②问题:主要有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综上,简述??的启示(或得出??认识)。
三、类型—两类分法
①据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
②据内容分
开放性: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1.读——解题的基础
(1)读设问
一是粗读,大致了解所需回答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这样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是精读,在读完材料后做答前。
这遍审题要注意五个方面:
①信息来源或者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只;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②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③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 措施 等。④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⑤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特别提示
①依据设问类型,确定应该来自课本还是材料:(1)“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
(3)“根据材料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含信息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炼信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影响等层次递进);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认识或启示”:根据材料,逐一分析,史论结合,生成新结论,谈评价、 经验 教训,切记不能没有根据的随意空谈;
(5)“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从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据材料所涉及的现象,结合课本 总结 出本质。
②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时间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了历史学科,也就不可能对任何历史问题作答了。
(2)读材料
①读引言(题引):
考试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者主题式命题方法,即一道题目都有一个中心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而体现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爷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②读材料正文:
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在两遍以上,在阅读向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句,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
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分号、句号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分号和句号的个数往往意味着材料要点的层次和个数。
③读材料出处:
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要高度重视。2.找——解题的关键
(1)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3. 答——解题的落脚点
规范答题——要做到”六化”:
(1)要做到“三化”:要点化、条理化、专业化。
①要点化: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就是看点给分。详略得当,一看分数多少,二要点到为止,不要纠缠在一点上啰嗦太多,言多必失。
②条理化:分析原因、条件或影响时要从根本一直接;内因—外因;客观—主观;积极—消极;、经济、 文化 和当事各方等方面,辩证思考,全面分析。先后顺序清晰,层次分明。
③专业化:要尽量避免“大白话”,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做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这样做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作用。 特别提示
① 根据题目的“核心词”或“答题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背景):主观一客观;必要性—可能性;—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 作用: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趋势):由??到??;越来越??等。 ②其他答题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学知识;
(2)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语言; (5)先史实后结论,史论结合等。
③ 切记一般不要照抄原文,明确规定照抄原文没分,一定要稍做改动和概括。如果出现材料和课本不一致的情况,还是要以材料为准。 (2)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
①段落化:每一大问的独成一段。每一大问要分解设问,列表规划,列成几个小
问题,防止漏问。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②序号化:要点用序号标明,这样一目了然,便于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
③规范化:书写要正规,好多省份采用的是网上阅卷的方式,书写潦草更不容易得分,要保持卷面整洁。男生字小些,女生要写的大写。
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相关 文章 :
★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
★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 文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 做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不知道你是哪个省份的。如果是高考大省,如山东、河南、河北,由于高考选拔的残酷性,要想文科综合上230分是比较困难的。平均下来,如果历史在高考中可以上75分,就算是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了。
当前的历史答题,都是历史材料题。要求理解和运用的东西比较多不能排除无效信息。在部分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中,有的信息起到一种迷惑作用。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第2小题引用了4幅饼状图表,要求从中概括出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图表中的“其他”事实上就是起到干扰作用的无效信息。有34个省级行政机构,表中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6省占流出人口的59.3%,而其他28个省级行政机构合计流出人口才占40.7%,这足以说明流动人口以前述6省为主,而这6个省处于内地,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至此结论已经可以得出。另一组图即“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同样属无效信息,对解答该题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一组能提取的信息是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但选项中却没有类似的表述。。
基本上答题步骤为:读、审、联、写。和语文阅读,英语阅读有相似之处。
读,主要是体现为对材料的阅读,可以略读(审后详读),略读的主要就是材料的多少,材料的帽(主旨限定性或半限定性: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材料的出处、材料所反映的时间。通过略读可以把握相应的考试的知识点、时间范围、相应的、考察的角度,以便迅速和曾经所学相结合。
略读以后审题,对应的内容可以简单划一下。详读,是在审题之后了,要读出材料的意思、分层、材料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材料和教材的相通之处,材料之间的关系(因果、时间顺延、对立、并列)。材料中的语言和历史语言的区别与取舍。
审题很重要。细节是得分与否的关键。审所问的个数,这个很容易失分,一句话可能有两问,或者三问的,高考带来的是高度紧张,其实模拟也是,个数弄清是基本。当然高考卷一题,要看清,防止在一页。审所问的角度,什么史观,比较,原因,概括还是分析等。审问法,是根据材料回答,还是根据所学,还是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一般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是要合理进行分值分配,一般是对半劈。审题和题的关系,是递进还是并列。审分数,一句话、一个点一分。
联,就是审题和读材料的联系,材料和教材的联系、问题和出题人意图的联系,材料的主旨和分材料的关系。
写是一步了,是得分的。要写的清楚。字大小要适中、楷体。回答可以竖着写,标好1、2、3。做到,段落化、层次话、序号话。回答分层次,不能围绕着一个点反复去阐述相同的观点。写的内容是关键,回答时不能泛泛而谈,要把你平时积累的史料放上去,做到论从史出(教材知识或者是材料)。
不断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肯定可以得高分。现在一些高考真题就可以做了,限时训练,每天做上两道。肯定没问题,加油哦!
一要分点答题,尽量标序号,字迹清晰;二要答题要简洁,抓住历史材料的中心词,要有历史术语回答,不能口语化;三历史有五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你觉的材料上一定体现了历史教材的某个历史就详答,其他的就可以简答,节省时间。
高考历史大题一般为材料题,这个其实和你的语文功底也有关系。历史大题的一般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的,所以在答题时应先在文中找到,但不能抄下来,要自己总结一下。
一看时间,二看出处,三看史观(文明,现代化,全球),四看政、经、文。
百度搜索:历史图表
我是13届的文科生,用我的来给你一点辅助。我们一轮用的是优化。二轮用了五三,期间我──郑观应语们还有老师印的内部资料,基本上就能高考了
问题十:高中各科分数各是多少,高考总分多少 我是2010届的。我们学校用的导与练
1926:北伐开始
★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9个答题技巧1946;内战全面爆发
1956:八大
1966:开始
19文科综合能力测试76:结束
问题一:高考全国一卷文综的各科分值划分是多少 1、高考全国一卷文综三个科目分值各为100分。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2、文综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思想、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分值140分。第Ⅱ卷由思想、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分值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3、必考题为思想、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地理的相关内容。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三个科目分值各占100分。
问题二:高考全国一卷文综的各科分值划分是多少? 高考文综包括地理,历史,各100分,共计300分,其中35个客观题每个4分共140分,然后是后面的主观题160分 这在全国都是一样的
问题三:重庆高考文综各科分别占多少分 文科综合(、历史、地理)一共300分。
我刚算过,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中单独的题80分、单独的历史题64分、单独的地理题96分,还有一道60分的政史地综合题。
问题四:文综理综有哪些 满分个多少分 谢谢 文: 历史 地理
理:物理 化学 生物
各300分
问题五:高中文综有哪几个科目 分别总分是多少 地理历史各100分。。。语数英都是150
问题六:文综理综各科的占分比例是怎么样的 文:历史 地理
主科,也就是文理都要学的:语文 数学 英语
文综就考历史 地理的综合,选择题各科都占1/3的题目
大题各一道(当然个大问包含几个小问,一般都要给材料的)
一题称为大综合,是三科间的知识贯穿
我不学理科,但也了解理科的考法
理科综合也是考物理 生物 化学,但三科分数比例不和文科一样,物理,化学其次,生物占最少
大题顺序,先物理,后化学,再生物
问题七:高考理综是指哪几科?文综又是指哪几科?每科所占分值是多少? 理综、文综都是有6个科目,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
理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物理、生物、化学各占36分,、历史、地理各占14分
文综;、历史、地理各占36分,物理、生物、化学各占14分
问题八:2016全国卷文综各占多少分 地理历史各100分,共300分
问题九:高考时文综的分数是如何分配的? 大部分地区文综都是300分,平均分配
河北试卷140选择题,160大题
地理11选择44分,大题56
历史12选择各48,大题各52
36题地理36分,37题历史32分,38题32分,39综合60分。
目前我们的分数为: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50,文综(理综)300。总分75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