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新高考大纲背诵内容语文 新高考大纲背诵内容语文
新高考大纲背诵内容语文 新高考大纲背诵内容语文
新高考大纲背诵内容语文 新高考大纲背诵内容语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1)筛选文中的信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他镇守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西夏人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可见范仲淹在军营深得民心。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更多知识内容,微信关注学科公众号“语文”(物理…)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2)评价文本产生的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你是在哪个省啊,我是安徽的这边还没下来呢。。。
河北省的(新课标卷)也没有正式发布。
这些是高考中出现过的: 09年将进酒》《兵车行》《旅夜书怀》《过秦论》《师说》《阿房宫赋》 《卫风氓》《孔雀东南飞》(一部分) 《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一部分) 《山居秋暝》《登高》 《锦瑟》《书愤》《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宫》《桂枝香金陵怀古》《一剪梅》《六国论》《游褒禅山记》(部分) 《石钟山记》《窦娥冤滚绣球》《(前)赤壁赋》《劝学》《定风波》 08年以前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与戏剧、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高考必备古诗词: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故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诗经·氓》《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永遇乐》《离骚》。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
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National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简称“高考”,是中华(不包括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和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统一组织调度,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根据《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字音识记,字形识记,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熟语),标点符号,病句辨析,成语使用,论述类说明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言名句默写,语言应用,现代文阅读,作文。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卷。
这位同学你好,你问的是新课标语文高考的内容,但是现在语文高考有实验区和非实验区,请问您是哪个省的,这样我的回答才有针对性,谢谢。
你去买 初中必背古诗文 还有 高中的 也有 你一看就知道了
奥 高考 中 古诗文填空 也考 初中的(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再说 也比较方便啊
我们当时就是按这个背的 上面还有 作者 注释 译文 之类的 都有助于你记忆
好象各个地方不一样的,你什么地方的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