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各省高考 2024-11-10 09:50:36

鲍勃迪伦:第1个集诺贝尔、奥斯卡、格莱美和普利策奖于一身的人

这一时期的鲍勃·迪伦对电影有着超高的热情,但从《没有家的方向》到这部《奇迹小子》的荧幕上看,鲍勃迪伦的演技似乎并不突出。

正能量如毒君,当然是把版面留给好事儿,因为 鲍勃·迪伦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地球上有了第1个集诺贝尔、奥斯卡、格莱美和普利策奖于一身的人 。也许,传奇就是这样:因为有天赋,所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却永远无法模仿。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关于鲍勃·迪伦这大半辈子,如果细说起来,面对面唠上三天也未必能说尽,毒君今天奉上几件跟鲍勃·迪伦有关的影事儿,让大家从视觉角度领略一把何谓“天之骄子”。

两个小时看完6个迪伦

小黑演员Marcus Carl Franklin的扮演,其实也是表达了对于偶像一种尊重和怀念,其中,不乏真实的片段呈现,例如他给生病的伍迪带去罗利牌烟,在床边弹起吉他,哼起小调——

鲍勃从少年时代开始热衷于兰波的诗歌和它所表达的意境。有人说听鲍勃·迪伦的歌,更像是在唱诗,他也因此曾引来无数人的嫉妒。

本·威士肖出演了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表面上看,这一段表现了兰波在法庭上的随性和完美主义思想,而实在说,这些思想影响了鲍勃·迪伦,轻狂、完美追求也成了他身上的标签。

兰波在某种程度上对鲍勃·迪伦产生了巨大影响。兰波的那种旷达不羁的生活方式也是迪伦所渴望的。他们在精神境界的渴求上达到了一致。他们都是上帝的宠儿。

了解鲍勃·迪伦平生的观众,在看这段戏时,能明显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贝尔饰演的杰克·罗林斯其实也就是鲍勃·迪伦的化身。

有人问,鲍勃·迪伦在音乐上的成就是如何达成的,他回答说不知道,可能是上帝给的。也许,奇迹的发生,只能用形而上的宗教思想来形容。所以,1963年,他最初的热血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转而信仰宗教,成为了徒和牧师,宣扬神的旨意。

▇ 私生活:不为公众所知的伤痛

希斯·莱杰扮演的演员Robbie Clark是一个公众看不到的迪伦:家庭瓦解,与妻子离婚在即;演艺生涯一帆风顺,但并不感到快乐;迷失自我,朋友一个个远离。

希斯·莱杰眼神中的幽怨,似乎更适合演绎聚光灯背后的痛楚。和上面几个影射鲍勃迪伦的人物不同,这个角色在家庭、人际关系中一塌糊涂:妻子企图离异和孩子的疏离,让他感受到了世俗的牵绊,与朋友的分崩离析更是雪上加霜。在这一段,电影贴近生活,却远离了创作,导演是在向我们暗示:其实他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 多面人生:癫狂与优雅齐飞

由凯特·布兰切特反串出演的大红大紫的歌星Jude Quinn,是六个角色中最为扑朔迷离的,这是一个身在名利场中却想走另一条路的迪伦,对应他向电声转变时期丢失了一批忠实的歌迷所引发的争议。

大红大紫后的迷失通常是创作歌手普遍要面对的问题。这个超脱人世、几近癫狂的歌星,对音乐有最执着的追求,却对秩序有最愤怒的反感。

影片用一种近似于摘要的方法将迪伦的一生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有的影迷提出疑问:为什么不请鲍勃·迪伦本色出演?

“多年以来,鲍勃·迪伦从来都拒绝自己以往扮演的角色。他不断地前进又不断地否定自己。我的想法就是用不同的演员扮演同一个人,用异来诠释这个永远在路上的人。” 导演托德·海耶斯说。

《没有方向的家》

关于他的一切都在这里

如果说《我不在那儿》是经过艺术粉饰的糖衣,那《没有方向的家》真可谓是一剂真实的毒,导演是“开得了宝马,也能骑平板车”的马丁·西克塞斯。

这部纪录片用长达约4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鲍勃·迪伦成为传奇的过程。不仅挖掘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聚焦鲍勃·迪伦在六十年代初期成为民谣英雄开始叙述,并穿插多段从未曝光的访问片段,首次真实地披露很多他鲜为人知的画面,记录下这位历久弥新的音乐从1961年到1966年间的的传奇历程。

电影一开始,鲍勃·迪伦对着镜头说:“我在回家的路上。”一贯的沉实语调,努力地思考的模样,影片以此为切点,开始回溯。

一般人都会将家和安乐窝、避风港、父辈、传统、回归等等作出联想,而对于鲍勃迪伦来说,家彷佛是不存在似的,无法抵达的。他注定了无依无靠,永远生活在路上,只可以成为一块滚动的石头。

在的年代,他可以唱出十分明白的Masters of War,好像锋利的。

大红大紫的他,却总有一副宠辱不惊的面庞。

他的爱情也在片中有详细讲解。

当然,也有背后的伤痛,二十世纪后半叶,这个充满闪光灯的时代,名声这柄双刃他们都不是迪伦,他们只是迪伦的某一面,而真正的迪伦,并不在场。剑,也让鲍勃·迪伦变得逐渐不堪重负。人们开始对他有更多要求。

成就经典,拯救烂片

除了被电影致敬的人生,鲍勃·迪伦和电影也有说不完的故事,其中最的要数他凭借为电影《奇迹小子》创作的歌曲《Things he changed》,获得73届奥斯卡原创歌曲奖。

但迪伦为这部电影亲自刀了原声,并演唱了主题曲《Knockin' on Heen's Door》,成为经典,尽管后有“枪炮与玫瑰”翻唱,但每当毒君心情低落,听听迪伦的原版,分分钟感觉新房被敲打。

此外,《我不在那儿》、《逍遥骑士》等清冽或迷幻的配乐,都出自鲍勃迪伦之手。

其实,还有太多太多“配乐拯救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他身上。

▇ 《守望者》:配乐拯救电影

▇ 《阿甘正童年时期的鲍勃·迪伦,一个整天抱着吉他的小家伙。传》:最了解阿甘的人

是否还记得阿甘无缘无故一跑就是几年的那个桥段?背后的《Rainy Day Women》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观众,表面上,人们是在为傻小子奔跑动容,里子上,人们是在被鲍勃·迪伦拖着情绪走。值得一提的是,鲍勃·迪伦的音乐以反叛、自由、民权为人称道,而《阿甘正传》的故事,则也表达了保守主义对美国的重要性。

▇ 《绿脚趾》:一首歌回到六七十年代

科恩兄弟的《绿脚趾》,精巧的剧本外包裹着张力十足的影像和配乐。影片的这个开头,被国内某导演偷师后,却偏偏遗漏了背后复古情调的配乐《The Man in me》闹了个“画虎不成反类犬”。

科恩兄弟心知肚明,要想把观众从世纪末拉回60年代,用鲍勃·迪伦的音乐最讨巧不过。迪伦曾说:“五十年代的文化就像是一个再过几天就要退休的老法官。它就要走了。在今后十年的时间里,它会挣扎着起来,然而跌落到地板上。”试想,如果配乐中没有没有这种自信,《绿脚趾》又怎能名垂影史?

其实,很难用一个标签去定义鲍勃迪伦,就像他说的“我是时代下拒绝时代的人”,毒君认为,艺术神经是相通的,无论是诗人、影人、歌手,鲍勃迪伦除了有上天赐予的才华外,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珍惜上天给予的天赋,用尽一切办法来奋斗,才是我们凡人应该学习的。

,就让鲍勃·迪伦的颜来作为结束,我们一起恭喜这位吟游诗人吧!

延伸阅读:鲍勃·迪伦,生于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美国民谣艺术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活跃了半个多世纪。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在风中飘》和《时代在变》。

时间10月13日,鲍勃·迪伦爆冷获得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评价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迪伦此前还曾获得过多项,如19年格莱美终身成就奖,2000年奥斯卡原创歌曲奖,2001年金球奖原创歌曲奖,2008年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等等。

即是美国歌手也是作家的人

他的以演员扮演的当事人采访的形式回顾由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杰克·罗林斯如何从民权运动音乐家变成牧师,暗合迪伦对于和福音音乐的皈依。配乐:

1, 成名于1960年代,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歌曲,例如《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或译为《随风而飘》等),成为在反战抗总之,看完这部音乐传记,我们一边为见证传奇而骄傲,一边为影片的磅礴而惊叹。议和民权运动中被广泛传唱的曲目。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他的歌曲有一种强大的语言动力

鲍勃2, “我生于1941年春天。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正打得如火如荼,你能感到旧世界即将离去,新世界即将来临。”这些如拳手怒击的文字出自《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2006年,凭此,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是迄今也是惟一获此殊荣的摇滚歌手。他还出版过超现实主义的《塔兰图拉》。·迪伦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昨晚的被两位民谣歌手占领,美国的鲍勃·迪伦喜获诺贝尔文学奖,也创造了作曲人获奖的先河;而的宋冬野因被警方控制,自此没人再抽他递的兰州。t Allen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男歌手、词曲创作人、作家、演员、画家,美国艺术文学院荣誉成员。

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男歌手、词曲创作人、作家、演员、画家,美国艺术文学院荣誉成员。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是鲍勃·迪伦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美国鲍勃.迪伦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威廉·康拉德·伦琴

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一个音乐人

2016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以表彰他“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12月10日,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鲍勃·迪伦缺席颁奖仪式。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诺奖得主必须在12月10日起的6个月内举办一场诺贝尔讲座,才能领取800万瑞典克朗(约合629万元)的奖金。迪伦赶在本月10日到期日前完成了诺贝尔讲座,因此,他将顺利获得奖金。之后也保持低调沉默状态。关于鲍勃·迪伦是否会一直保持沉默、是否会拒领诺奖的猜想,也因为这场演讲音频的递交而终于结束。递交演讲音频后,至此迪伦的诺奖程序结束。

这个说法纯粹是扯淡! 情歌中的主角没有愤怒,只有失落和叹息▇ 信仰:从民权音乐家到信。 阿Q精神! 鲁迅自己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请注意,是提名),主要原因是他认为他拿不到,其次是不觉得有很大意义。其余的作家都白扯。的作家有能力而时代没给他们机会。

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类奖项,为何2016年却会颁发给一位歌手?

关于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有两部,今天的这部《我不在那儿因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不是一个普通的歌手,他不仅是个歌手,而且还是一个诗人,是一个文学家,他奉献了很多》,更贴合本人真实的性格特征。

因为这位歌手的歌词和歌曲更加的具有文学性,所以说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这位歌手。

诺贝尔奖颁给鲍勃迪伦的颁奖词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歌词歌曲也具有文学性,所以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给一名歌手,似乎也无可厚非。

Bob Dylan 到底出色在哪?

《奇迹小子》是美学山姆·佩金法的名作,片中,迪伦也罕见的出演了配角。比利小子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罪犯,据说他从拔枪到射击只要0.3秒,以他为题材的电影数量在所有的美国历 记者:把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吗?史人物中排第二位,仅次于。

1.迪伦影响了一代音乐人,不论中外,很多摇滚乐人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信仰。很多音乐人都将like a rolling stone和Knocking on heen's door当成一生挚爱。

2.他的造诣不仅在音乐上,还在文学上,他像一个诗人一样将自己的思想表达进歌词里。有对人生的思考(blowing in the wind),对底层的关心(Working men's blues),有关爱情(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他是一个将歌曲注入诗歌的人。这也是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3.时代的选择。摇滚乐从猫王开始,但披头士将它发展到兴盛,迪伦几乎处于摇滚乐鼎盛时期▇ 童年:与梦想有关的音乐启蒙,他的音乐也像那一块滚石,经典而不可超越。

两届诺贝尔文学奖公布 奥地利和波兰作家获奖

当我们在鲍勃·迪伦的歌声中陶醉,他却对记者毫不留情,玩弄身边每一个人;当我们觉得他粗鲁野蛮,他有开始患得患失,彷徨无边;我们觉得他是青年一代的,他却毫不留恋的离开了歌迷。天真中夹带邪恶,优雅中搅合了大无畏,凯特那一头零乱的卷发和苍白的脸,正是当时鲍勃迪伦的写照。

两届诺贝尔文学奖公布

彼得·汉德克是奥地利家、剧作家,也是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包括剧本《冒犯观众》、《守门员对点球的焦虑》等。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更成为影史经典,他导演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 电影节 影片提名。

近5年诺别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类奖项,2016年之所以却会颁发给一位歌手,因为歌曲也是文学作品的这音乐人在音乐上贡献卓越一种。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5年授予白作家、记者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的见证:失去童年的孩子们》《的非女性面孔》《一个证人》。获奖理由: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鲍勃迪伦是谁?

▇ 成长:当在这部电影中,六个迪伦时而迷茫,时而惶恐,时而傲慢,时而暴怒、时而神经质、时而超然。音乐被赋予了诗情画意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

鲍勃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1959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读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艺名。1961年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名为《鲍勃·迪伦》。1963年起,琼·贝兹邀请迪伦与她一起巡回演出。

2016年10月13日,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Bob Dylan)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早年经历:

鲍勃·迪伦1941年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6岁时全家移居到希宾。

少年时期的迪伦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时迪伦自学了吉它、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并组织过一场小型的演出。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时期,他开始使用艺名鲍勃·迪伦。[2]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获他爱过的女神,乔布斯也爱搞摇滚和民谣的,一般都不会太专情,乔布斯同样是的。事实上,乔布斯的婚姻和感情一直都是他人生中的 “黑点”。乔布斯和鲍勃迪伦除了有着强烈的精神共鸣之外,就连对女性的选择也颇为一致。鲍勃的第二任女友是琼 · 贝兹,两人同为民谣歌手,在他们相好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琼 · 贝兹当时已经是天后级别的人物,而鲍勃迪伦还不怎么出名。在琼 · 贝兹还只有二十一岁的时候,她就已经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了。在二人分手的十年后,1975 年,琼为鲍勃写下《Diamonds and Rust》这首歌,据说是以此纪念他们无疾而终的感情。而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出现的女声《Blowin’ in the Wind》其实是琼 · 贝兹唱的。回到乔布斯这边,他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与当时的女朋友分手,目的只是为了和琼 · 贝兹约会。其时,乔布斯二十多岁,琼 · 贝兹四十出头了,他们之间有十多岁的年龄,而琼 · 贝兹与鲍勃迪伦是同岁。奖过程:

录制诺贝尔讲座音频获得奖金,之前也有先例。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艾丽斯·芒罗。她因身体原因未能前往现场领奖。

诺贝尔文学奖不该给鲍勃迪伦(作文)

《我不在那儿》

有一篇采访评委的,解释过这个问题,我把粘贴给你。

针对这些问题,有媒体邮件采访了诺奖评委霍拉斯·恩格道尔,请他为这届诺奖评选解密。

在恩格道尔看来,鲍勃·迪伦创造了当今最伟大的一些诗歌。

歌词应该被看作文学的一部分

恩格道尔: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瑞典学院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支持这个决定的。说困难,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每一次评选,都意味着要对候选人做全面的研究,这个准备过程要持续好几年。在这个决定中,没有任何随机的成分。

记者:今年的评奖结果引来了不少争议。因为鲍勃迪伦的歌词写的很好呀,很有美国的民族色彩,他的歌是经典的。许多人质疑鲍勃·迪伦是否配得上得诺贝尔文学奖,歌词是否应该被看作文学,鲍勃·迪伦的歌词是否达到了伟大诗歌的标准。对此你怎么看?

恩格道尔:不管瑞典学院做出什么选择,几乎永远都会引来争议。在我服务于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19年,几乎每年的结果都会引发争论,或者更糟糕的是,还会引来关于评奖结果的和美学性质的质疑。这种纷争是诺奖活力的一部分。很显然,既然我们把奖颁给了鲍勃·迪伦,就说明我们认为歌词应该被看作文学的一部分,我们相信鲍勃·迪伦的歌词体现了水准的诗性表达。

记者:现任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长莎拉·丹纽尔将鲍勃·迪伦的歌曲与荷马、萨福的作品相比,这种观点是瑞典学院其他成员普遍认同的吗?

恩格道尔:这是我们讨论的许多层面当中的一个——鲍勃·迪伦的艺术与古老诗歌之间的相似性。和鲍勃·迪伦的歌曲一样,这些古老的诗歌也是被歌唱或吟咏的。我个人在此还会提到奥维德,特别是他被流放后写下的作品,它们和迪伦后期的作品有相似性。

记者:通过授予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认可了导演托德·海耶斯一定怕自己专业能力忤逆了偶像的传奇人生,的确,单单一个演员不够表达“摇滚诗人”的复杂,于是集结了克里斯蒂安·贝尔、希斯·莱杰等一票大明星来分饰不同年龄的鲍勃·迪伦,更有趣的是,为了表达特定时期的特定情绪,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也“叛逆”的来客串。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你看来,鲍勃·迪伦作品中最突出的诗歌品质是什么?

恩格道尔:鲍勃·迪伦有一个非常独特而权威的诗歌声音,它既是坚决的,又是嘲弄的,既是无我的,又是自我反思的。从主题上来看,他的文本既有敏锐的日常生活的观察,又有一闪而过的“灵视”意象。他的词汇量庞大,有一种美妙的混杂性。他是押韵,这让他能够省去解释,即便在没有容易理解的逻辑时也能将歌曲统一起来,而且每一句歌词都试图超越前面一句。这让他的歌曲有一种强大的语言动力,这一点又被他独特的演唱发音所加强。结果是,他创造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最伟大的一些诗歌。

名词解释:什么是“诺贝尔文学奖”

甚至有些……呆板。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诺贝尔文学奖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奖励领域之一,他在遗嘱中说奖金的一部分应颁给“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作品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于1901年,是最初设立的以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5个诺贝尔奖奖项之一,其他4个奖项是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同其他奖项一样,文学奖的奖金也是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的5名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负责评选,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瑞典文学院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通常每年的候选人有数百人。具有候选人资格的人包括先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委员、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特邀及各国作家协会。按照评选规则,人不得毛遂自荐。评委会一般在公布获奖者当年5月前确定5名入围候选人。 按照有关规定,评委会成员要对提名情况严格保密,他们在电子邮件中或在就餐等公开场合进行讨论时,提及候选人要用代号,如英国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就曾被称为“哈利·波特”。另外,即便在公布最终获奖者的名字后,候选人名单在50年内都不得对外公开。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守望者》饱受诟病,但无论影迷对扎克·施耐德的能力有多怀疑,但影片开头的蒙太奇无一不让人拍案叫绝,而当时的配乐就是这首《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