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是一所民院校,学院在“2019年民办大学化竞争力300强”中,位居第195名。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下面就由本站我带大家了解一下“2022年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招生简章”,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陕西中烟工业学校招生简章_2021陕西中烟工业
陕西中烟工业学校招生简章_2021陕西中烟工业
陕西中烟工业学校招生简章_2021陕西中烟工业
为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根据《中华教育法》、《中华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办学思路,特制定本章程。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2014年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陆续的新鲜出炉啦,欢迎广大考生留意,还会继续关注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敬请关注。
我校2014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9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下达的招生为准。一、学校
陕西中医学院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是陕西一所培养高级中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055.9亩,分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学院、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个制厂和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南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的世纪大道中段,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从事研究的理想场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并聘任外籍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418人,首届国医1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针灸传承专家1人,享受特殊津贴14人,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1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4人,名(老)中医32人,突出贡献专家2人,先进工作者1人,教学名师4人,师德标兵5人,“三五”人才12人,获白求恩精神奖1人,巾帼建功标兵1人,青年科技新星3人,教学团队4个,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6人,劳模2人,获特别贡献人才奖1人,特别贡献人才提名奖1人,杰出贡献人才奖1人,杰出贡献人才提名奖1人,“十大杰出青年”1人。学校从1978年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学和临床医学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在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五官科 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 学、内科学、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麻醉学和全科医学等23个二级学科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00余名,博士生导师14名,分别在、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大学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中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厅局级重点学科7个;有临床重点专科2个,中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10个;有科研基地2个,省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科研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市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个。近五年学校来共承担“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33项,并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为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保障。
学校的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中管理局评定的甲等医院,其中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 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中医特色突出,拥有“全国中医医院”和“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中西医结合甲等 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学校还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设有十四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 体的综合性非直属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制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注射剂、口服液、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六大剂型生产线。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
校内的陕西医史博物馆是我国建国后成立的个医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多件,系统地展示了中发展的历史,在海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图书馆是一个重点收藏中文献的专业图书馆,目前已形成具有色的藏书体系。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现藏书100余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古籍4万余册,1000余种,其中珍善本300种,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为了交流教学、科研、医疗经验和信息,学校主办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中教学研究》、《中动向》等杂志和刊物。学校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根据和陕西省教育厅的相关政策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助研岗位,鼓励和支持学生完成研究生学业。
三、报考条件
1、拥护的,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学历(力)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1)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应届及往届毕业生;
3、年龄不超过40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培养类型
根据的相关规定,我校部分学科分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招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分列。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 型,培养方案各有侧重,培养目标有明显异。学术型研究生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为主,毕业时授予学术型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
五、报名手续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内登录《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考信息(牢记用户名、密码、报名号),选择好报名点(即考点)。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招生单位所要求的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报考人员须持本人(应届生须加带本人学生证、现役持)和报名号于2013年11月10日—14日到本人网上选择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信息。
3、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3)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1、初试
医学、学门类初试科目为3门:理论、英语(日语)、专业基础综合(中医综合或西医综合或中专业基础综合或中综合或学综合)。
中专业基础综合:中化学、中剂学、中鉴定学、中学
学综合: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2、复试
初试达到确定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由各学科按额组织复试,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具体安排祥见当年的复试通知。
3、同等学力加试
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中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西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生理学》和《内科学》;学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学》和《理学》。
七、备注
1、目录内各专业均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凡报考者,请在报考备注栏目内注明。
3、一个方向多个导师的,在报名时需在备注栏内注清所报考的导师姓名。
4、若初试成绩合格,待接到复试通知后,往届生持、、和学历认证报告,应届生持、学生证、准考证和历年学习成绩单等原件参加复试。
5、如果2014招生年度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6、如有疑难问题,请电话或来信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