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是一种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和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三个维度来归因原因: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
一致性维度:行为在不同情况下是否表现出一致性。 特殊性维度:行为是否特定于特定情况。 连续性维度: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持续存在。
这三个维度形成八种可能的归因组合,每一种都指向不同的原因类型:
行为原因
个人原因:高一致性、低特殊性、高连续性(例如,个人性格或能力) 环境原因:高特殊性、低一致性、低连续性(例如,意外事件或特定情况)
情境原因
实体原因:高一致性、低特殊性、低连续性(例如,物体或任务的特征) 状态原因:低一致性、高特殊性、高连续性(例如,临时情绪或生理状态)
行为-情境相互作用原因
交互原因:高一致性、高特殊性、高连续性(例如,个人和情境的共同作用) 偶然原因:低一致性、低特殊性、低连续性(例如,无法控制或预测的事件)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这三个维度来推断行为背后的原因。推断的过程涉及比较行为与其他相关行为,并考虑情境因素。例如:
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侵略性(高一致性),则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例如,性格缺陷)。 如果一个人只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表现出侵略性(高特殊性),则可能是由于情境原因(例如,受到挑衅)。
应用和意义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对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包括:
社会心理学:理解人际交往、偏见和归因错误。 教育:识别和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临床心理学:诊断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