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10;400-830-6666。
携程人工服务电话是多少?梁建章为什么要重新出任携程CEO?
携程人工服务电话是多少?梁建章为什么要重新出任携程CEO?
携程人工服务电话是多少?梁建章为什么要重新出任携程CEO?
携程人工服务电话是多少?梁建章为什么要重新出任携程CEO?
截止2020年3月18日,携程旅行网拥有领先的酒店预订服务中心,为会员提供即时预订服务,合作酒店超过32000家,遍布全球138个和地区的5900余个城市,有2000余家酒店保留房。
携程于2011年7月5日推出高铁频道,为消费者提供高铁和的预订服务,“暂只提供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配送服务。暂提供7天内的高铁及票的服务。”
携程顾问借助携程品牌和产品库为客人提供旅游咨询和预定服务。使用携程顾问APP,携程顾问可以给想要旅游咨询和预订服务的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扩展资料:
”携程的人工服务“发展历程:
1999年10月 携程旅行网开通。
2002年03月 并购海岸航空服务有限公司。
2018年2月14日,携程宣布,正式上线共享租车业务。
2019年2月,百度宣布与携程达成深度合作。百度云将针对旅业特性,利用AI能力为携程量身定制面向场景、业务的解决方案。
2020年3月5日,携程启动“旅游复兴V”,投入10亿元复苏基金用于旅游消费。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时间2月21日 携程今日正式宣布梁建章接替范敏,重新出任CEO一职;这是梁建章自2006年辞任CEO赴美游学7年后的再度回归。其实早在一年前,就有梁建章将回归的传闻;而2012年5月6日,梁建章在微博发布助理的信息也表明其已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处理携程事务。
一直担任携程的梁建章为何在这个时候重新出任CEO?我们无法从渠道获得这个;不过从携程的发展历程也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999年,梁建章与季琦、沈南鹏、范敏四个人一起创办了携程;2000年梁建章出任携程CEO后主导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结算系统等内部流程与管理体系建设。随后,梁建章在携程提出了“像制造业一样生产服务”的口号,并将制造企业使用的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引入携程,让携程的呼叫中心等服务质量取得质的变化;从而打造出了携程赖以生存的“鼠标+水泥”模式。
在“鼠标+水泥”模式在酒店预定领域取得成功后,2002年梁建章又将这一模式扩展至机票预定领域。2004年,携程收购上海翠明旅行社,获得出境游经营权的同时又推出了基于酒店和机票的自由行预定产品。到2006年1月23日梁建章辞任CEO时,携程已经形成了以酒店、机票和自由行产品预定三大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业务架构。
梁建章赴美游学后,从传统旅行社出身的范敏接人CEO一职。范敏接棒后,一方面是继续维持酒店、机票和自由行产品预定业务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推出商旅管理服务和度旅行组团产品的预定服务。2008年以后,携程在酒店、机票和自由行产品预定之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并购:2009年收购易游、2010年2月收购永安旅游、2010年3月收购汉庭和首旅部分股权、2011年投资订餐小秘书、2012年战略投资太美旅行。
从以上可以看出,梁建章担任CEO时期的携程主要做的是IT技术对传统预定方式的改造,偏向于技术的应用;而范敏担任CEO时期的携程主要是利用携程的品牌发展旅游相关业务,侧重旅游的实际作。这与梁建章与范敏之前的履历似乎也比较相符:梁建章之前在硅谷时任职于Oracle,是技术出生;而范敏在来携程之前是上海旅行社的。虽然这里无法这两个时期的携程发展战略是否主要受CEO的影响,但携程董事会这次人事调整似乎也是基于他们两人不同的经历、背景作出的安排。携程在公开稿件中表示,梁建章担任CEO是负责增强携程的市场领先地位;范敏则负责旅游相关新业务的拓展。
携程要增强市场领先地位是要保持目前仍占77%营收的酒店和机票预定业务的优势。面对艺龙在酒店机票领域的追赶,去哪儿、淘宝、酷讯等势力在机票领域攻击,以及移动互联网兴起背景下的新兴企业的争夺;携程的两块业务面临很大的冲击。这些都是互联网领域的较量;技术出生的梁建章对此应该更有应对措施。
而在携程寄望很大的度旅游领域,面对的是传统旅行社,途牛、驴妈妈等以旅行团产品销售为主的旅游公司;更多的是旅游本身的比拼。此外,度旅游产品相对单纯的酒店、机票产品预定是复杂很多的业务,涉及交通、住宿、目的地、餐饮、游玩等诸多方面;携程在该领域也还没有建立的领先优势;所以,携程需要有更多的新举措来发展壮大这块业务。旅行社出生的范敏对这块的理解和把握或许会更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携程这次管理层调整是件好事。不过,一家企业的竞争力不会因为一次简单的人事调整就瞬间发生改变;判断携程未来的价值我们主要还是得观察其产品、服务、管理、文化今后的发展变化。
“ 旅游 +互联网”催生了众多 旅游 新模式,在线 旅游 是其中之一。随着政策的支持,行业标准的制定,高质量、高服务、高效率的在线 旅游 正在成为 旅游 业的主要模式。根据Analysys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线 旅游 交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规模,达到10866.5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有所回升。
在线 旅游 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行业竞争也较为激烈。2014年以来,携程先后参股或收购了途牛、同程、艺龙、去哪儿等OTA,在行业打造出携程系。目前,在线 旅游 业已经形成以携程系、阿里、新美大三大实力角逐的格局,那么携程、飞猪、美团究竟谁才是在线 旅游 呢?
资历对比:携程发展历程更长
1999年,携程网正式成立。近二十年来,携程致力于在线 旅游 OTA发展,并通过投资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到2019年,携程正式发布“G2战略”,聚焦高品质及全球化布局。
而美团点评以及飞猪在在线 旅游 市场的布局远慢于携程。美团点评于2013年正式推出酒店预订业务,2018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随之推出“Food+Platform”战略,通过本地生活服务带动在线 旅游 业发展。2019年4月,美团推出“长青”,聚焦酒店业务。
飞猪前身为阿里旅行,2016年阿里巴巴正式将阿里旅行升级为飞猪。飞猪背靠阿里流量优势,发展在线 旅游 业务,并聚焦于平台化发展。2018年10月飞猪宣布“新旅行联盟”,开启数据智能时代的深度连接,构筑全链路连接的行业新生态。2019年10月,飞猪发布“新旅行联盟”2.0升级版,上线全新店铺运营体系,结合品牌营销和会员体系,提升商家数字化运营能力。
从三家公司的发展历程看,携程早于美团和飞猪10年以上年布局在线 旅游 市场。所以,论资历,携程 历史 更久,经验更为丰富。
经营业绩对比
由于飞猪未披露其相关经营数据,故本文在经营业绩对比方面侧重于携程和美团点评。
——经营收入层面:携程拔得头筹
根据Analysys数据,2019年在线 旅游 厂商交易指数前七位排名依次为携程、去哪儿、飞猪、同程艺龙、美团点评以及驴妈妈 旅游 。总体来看,2019年以携程、去哪儿为首的携程系的公司经营明显优于飞猪、美团点评等在线 旅游 厂商。
具体从经营收入来看,携程的营业收入远超于美团的到店、酒店及 旅游 收入,但美团的经营增速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美团在 旅游 相关业务方面正加速布局。2019年携程的营业收入为356.7亿元,同比增长15.2%;而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收入仅为222.75亿元,同比增长40.6%。
同时结合二者的交易额来看,2019年度携程的总交易额(GMV)达到8650亿元,同比增长19.3%,继续保持全球在线 旅游 行业;而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的交易额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仍与携程有较大距,仅为2221亿元。
注:携程于2018年首次公布交易额。
——盈利能力层面:携程毛利高于美团,但美团盈利能力略胜一筹
从携程和美团的毛利来看,携程的毛利要远高于美团,其中2019年,携程的毛利达到282.9亿元,同比增长14.8%,而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毛利仅为197.46亿元,同比增长40.1%;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9年,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的毛利率均高于携程,2019年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的毛利率为88.6%,高于携程9.27个百分点,说明,近年来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的盈利能力要略胜一筹。
细分市场对比:携程全面发展,飞猪、美团持续布局
——携程系占据在线交通和在线度
从在线交通细分市场来看,根据Analysys数据显示,2018年携程系在在线交通和在线度的市场份额均处于领先水平。2018年携程+去哪儿的在线交通市场份额达到54.4%,占据半壁江山;而飞猪通过“出境游”战略在在线交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市场份额达到16.1%。但在2019年10月,携程发布“G2战略”,全面布局海外市场,将迎面竞争飞猪出境游市场,抢占在线预订机票份额。
在线度 旅游 市场头部企业份额同样稳固,市场集中度高。从OTA型企业来看,2018年头部四家企业总份额达74.9%,市场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其中途牛继续位列首位,市场份额达28.4%;从平台型厂商来看,2018年飞猪占据首位,市场份额大28.3%;但从整个在线度市场来看,携程系依然较为领先。而2019年3月,飞猪推出度细分领域的“飞猪购”业务,从在线度层面直面竞争携程的在线度领域。
——美团超越携程,成为在线酒店市场
从在线酒店预订市场来看,根据iimedia数据,2019年第三季度美团点评的在线酒店预订量占总订单量的50.9%,高居首位;而携程系(携程+去哪儿)的占比仅为33.1%;同时2019第三季度美团酒店间夜量占比达48.8%,也位居行业。总体来看,美团酒店于在线酒店预订市场已经超越携程,成为。
前瞻观点:携程系仍占据行业龙头地位,飞猪美团步步紧逼
总体来看,携程坚持稳健的发展战略,且目前无论从资历、业绩方面,都在在线 旅游 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飞猪和美团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分别凭借阿里流量以及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优势,从不同层面与携程展开激烈竞争,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10000+行业报告免费阅读。
携程作为一个在线票务服务公司,拥有员工上万人,从2000年加入携程,施琦见证了携程从创立之初几十个人到现在万人规模的发展历程,主导和参与了携程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发展。
携程旅行网人力资源副总裁施琦先生
可以说公司从0到1的过程,作为人力资源行业老兵的施琦参与了整个过程,对于人力资源的规划做了相当充足的工作。在这里,作为携程旅行网人力资源副总裁的施琦先生就为广大HR分享一下携程在人力资源方面建设的一些经验以及他在HR行业的一些经历和见解。
玩味人生
施琦一直以来更喜欢在小团队的公司工作,从他职场初期的工作经历到2000 年加入成立不足一年的携程,都多多少少能体现出这一点。那种小团队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情味和共同为一份事业打拼的凝聚力,让他心生向往和羡慕。如今回忆起加入携程前的早期职业经历,记忆在时间的魔法下变成了柔焦镜下的影像,历历在目的都是那时的快乐和美好。“那个时候就觉得一切都很好玩、有趣……”
1994 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专业毕业后,施琦加入了上海创新房产公司,当时内心并未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刚进公司时做的是信息管理和运维,后来辗转到其他岗位,做过团委、助理,后选择了从事人事工作。这家公司架构比较复杂,当时旗下还有七八家分、子公司,但是总员工数只有70 人左右。“那个时候虽然不确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作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工作得很开心。我记得那个时候中午我们都会请阿姨一起来做饭,同事关系都非常好。”
真正使他燃起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热情是在95 年帮助公司补缴员工社保的时候。1994 年7 月颁布《劳动法》,公司随之按照政策为员工补缴社保基金,当时身为人事的施琦把《劳动法》等政策法规研究了个遍,很多条款当中的解释空间以及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深深吸引着他,也让他次感受到了人事这份工作的乐趣。
后来他加入了万豪顿(亚太)有限公司,担任人事行政主任。可惜的是,加入刚满半年,公司被收购,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处即将被关闭,但在的劝说下,他留了下来,帮助公司处理兼并收购后期以及关闭办公室的一应事务。提起在这家企业的后时光,他笑着说起保存在脑海中的一个画面――为了处理办公室中很多诸如电脑等的设备,剩下的员工之间组织了一个小型拍卖会,当时原价一万多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被同事们争相选购,场面很热闹,这种愉快的氛围也暂时冲淡了积压在心头的遗憾和不舍。在宣布被收购的两个月后,施琦离开了万豪顿。
在正式加入携程前,施琦还在葛兰素威康制服务过将近一年。在这家外企工作的时候,他一度感到很迷茫:一方面,外企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规和员工的兢兢业业让他颇有感触;但另一方面,企业中的某些工作习性、部门之间的泾渭分明,以及当时外企中员工的发展限制,都让他不是很喜欢。在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合并前夕,他终选择了离开。
当人置身于一段经历本身,可能无法意识到这段经历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职业初期的三段就职经历对当时充满好奇心、性格乐观的施琦来说,无论是好是坏,现在回味起来都意趣满满。其实仔细一看,这么一遭走下来,他几乎伸手触及了人力资源的大部分事务,见证过一家企业的兴盛发展,也亲身经历了兼并收尾,了解民营企业的不易和复杂,也尝过了外资企业的个中滋味……经历成了年轻的施琦往后前进路上的宝贵财富,这笔财富让他在进入携程时觉得“自己对HR 的各项职能基本都熟悉,除了培训和OD(组织发展)稍欠一些”,而随着公司的发展,施琦则越来越体会到HR 工作的不易,和提升空间的巨大。
在当打之年遇到携程
施琦经常挂在胸前的员工卡和它外面一层崭新的卡套相比,显得陈旧了许多,表面爬满了磨损的痕迹,上面的照片略显模糊,一眼看去也只有“NO. 00017”的字样勉强算得上清晰。员工卡用痕迹记录着拥有者的使用,而施琦则见证、亲历并推动了携程这家企业从一艘躅躅前行的小船成长为日行千里的巨轮。
2000 年3 月,快到“三十而立”年纪的施琦加入了当时还只有30 多人的携程。加入的原因,一半是因为面试的时候与现在人称“携程四君子”的公司创始人相谈甚欢,彼此间很是投契;至于另一半原因, 施琦说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作祟。当时携程将他定位为人力资源负责人,这让他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充满期待。“其实从职位来看,我基本没怎么变过, 一进来到现在都是携程人力资源负责人。”携程如今拥有两万五千多名员工,人力资源团队也从初的两三人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企业时刻都在变化,而不变的,是他帮助业务的赤诚之心。
在加入的初几年,施琦和他的团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上。彼时的携程作为互联网创业公司, 内部成员从上到下都干劲十足,坐在原来的办公室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墙上的标语“极限是可以被超越的”,这种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施琦。“我印象深的是,候选人要跟我约面试时间,什么时间我都接受, 晚上几点就几点,如果要约在周末,我也非常欢迎。” 让他颇为自豪的是,现在携程服务10 多年的老员工中有很多都是他在这个时候招进来的。
除了人员的扩张,携程同时在内部建立起各项制度规范并全面推行科学管理。施琦还记得当时内部流行的一句口号――“科学地追求完美、有节制地创新”,强调要具备创业公司的和纯真的同时,要有成熟公司的严谨与专注。在首席执行官梁建章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实施平衡计分卡和6 sigma 管理技术,并建立胜任力模型。其中携程采用的诸多企业管理技术和理念在当时的非常超前,比如在05 年推广胜任力模型的时候,国内鲜有介绍此项工具的中文书籍,是施琦根据梁总的要求在网上买了英文原版书学习之后,和公司各部门主管一起群策群力才在企业内部推广开来。
携程在03 年上市后逐步进入稳定的高速发展阶段,高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更专业、高效和能动, 由此,施琦和他的团队的工作重心转向体系优化以及为业务提供更多战略支持,这其中就包括携程大学的创立。携程大学成立于2007 年,同年设立了CMBA 项目,这个项目如今已经成为携程大学的金字招牌。当初准备成立这个项目之前,施琦和团队就将此打造为,他们曾在引进外部MBA 项目和自己办MBA 之间做过比较,发现两种方案的费用都不低,但自己办MBA 拥有内部教学案例以及高管内训师资源的天然优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必定更加契合携程的发展需求。另外,据施琦介绍, 项目中的部分课程由市场上相关领域的老师前来授课,且企业要求中层及以上干部都必须参加此项目。在初运行的几年,项目学员必须在由公司副总裁及以上组成的评委团面前进行答辩并获得通过后才能准许毕业,而答辩的通过率一直都低于50%。“我们希望携程大学能成为旅业培训的‘黄埔军校’,培养优质人才,成为行业。”
携程人力资源体系的“三支柱”变革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启动。这个决定来自于施琦对未来业务发展的预判。当时在08、09 年,内部已经有向事业部制转型的信号,但正式的变革动作还并未开始。为此, 在刚开始进行的HR 体系的变革中,施琦并未大面积推广HRBP 体系,而是选择了一两个部门进行试点, 直到2010 年携程完成组织架构调整,人力资源体系中的“三支柱”也基本成熟到可以推广运行。“HR 一定要走在业务前面,这是我秉持的观点,要对业务要有大致的判断和了解,这种了解不仅包括公司的业务,也包括对整个形势的关注。当掌握了这些东西, 做决策就会容易一些。”
在2013 年年初,随着原CEO 梁建章回归,携程开启“二次创业”,人力资源管理被更多的要求创新。HR 有什么可创新的?“我觉得公司大了,HR 不适合做翻天覆地的创新,但是很多微创新、微改变还是可以做到的,积沙成塔、积少成多。”其中之一便是HR 工作理念的调整。施琦经常在自己的团队中强调, 为员工服务的时候“不能说No,要先说Yes”。他对此解释:“HR 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会告诉别人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我现在对同事说,在坚守道德和法律红线的前提下,不要直接先说不可以, 要先去想我该如何帮他去解决问题,这比服务意识更进一步,要求HR 要有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 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而不是直接给个不可以的。” 在施琦的坚持下,各种微创新正在携程人力资源团队中悄然发生。
……
当时间的指针拨到现在,原来的“三十而立”早已过了“四十不惑”,施琦笑称“虽然自己仍在不断学习,但主要还是靠着阅历在撑着”,他已经无法像十几年前那样“又跑又跳”。十六年的相知相伴,携程对他的意义早已不言而明,“我人生中美好的、年富力强的时光都在这里,它给我很多,不管是收入、职业经历、成就感,还是对人生、对这份工作的感悟。” 携程的“纯真、严谨专注”的基因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但又何尝不是他和他的团队跟随着业务的前进步伐亲手缔造了如今的携程。
中庸之道
施琦比较喜欢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和他中庸、开放、乐观的性格相契合。他不喜欢给自己设限太多,也常和HR 同事强调不要给自己定很多条条框框,他认为,只要摆正心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很多困难都能够被克服。
对于目前的工作,他承认仍有许多挑战,不过都没有特别放在心上。他坦言,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拥有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态。他表示,在做很多重要的决策前,自己会先思考赢和输的概率。“这可能和我理工科的教育背景有关,很强调逻辑性,做决定前先建个决策树, 如果通过这个模型一算,可行的概率大就实施;概率小除非有非执行不可的理由,否则就应该明智地放弃。在企业管理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是不可取的。”正如对于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发展方向一样,他深知,未来几年携程将进一步进行化整合,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人力资源系统必须提升。他曾和同事前往在这方面已有建树的企业切磋学习, 但也对此保持着清晰、克制的认识:“我们希望人力资源系统更具延展性,让它对于员工来讲,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又能成为加深化的纽带。我们会关注市场上在这方面的技术创新,但也要谨慎的使用。我看到有些公司为此专门建立一个庞大的团队,这在携程暂时是不可行的。”
他这种对事的态度也体现在他的团队管理理念上。他个人其实不是很喜欢加班,也希望自己团队中的同事“在完成任务之后一下班就能回家”,但在同时, 他坚持着一个行事原则,也和同事反复强调,即工作时要高效,当公司需要的时候或者工作忙的时候, 要能“撑得住”。
笔者后问道,在过去20 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是否有一刻后悔成为HR,他答道:“在职场中,肯定会存在做一行怨一行的时候,这的感受是什么, 就是早上起床不愿意来上班,可能职场人有的时候会存在这样的心态。但是我已经n 年没有这种想法了,我现在上班都很开心。”同时,他和我们分享了对工作和职场的感悟。“除了一些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其实很多工作都具备一定共性。若一个人具有战略眼光,对业务了解,又有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做的。所以我在想,我若是当初不做HR,而从事其他工作,要是愿意做,也是很有可能能做好的,”随后他话锋一转,“但HR 应该是适合自己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憨厚一笑。
看完施琦先生的在HR方面的经历,以及分享的携程关于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很多从0到1的创业公司而言,都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尤其是施琦先生在HR成长道路上的这些经历分享,对于广大HR的奋斗都是一种不错的激励和鼓舞。
发展进程基本上这样的:
1、携程开创,领航多年
2、艺龙跟进,跟随多年
3、平台兴起,去哪儿诞生
4、纷争渐起,途牛、同程、驴妈妈等加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