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那么自信的人,甚至会表现出一些很自卑的性格,比如看不见自己的长处却常常纠结于自己的短处,意识不到自己的却会为自己的缺点而困扰。而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子,也大都是来自于童年时代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塑造和影响。
儿童心理咨询免费 儿童心理咨询app
儿童心理咨询免费 儿童心理咨询app
儿童心理咨询免费 儿童心理咨询app
儿童心理咨询免费 儿童心理咨询app
不同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孩子总是带着一股自信的气场,做什么事情都勇于去尝试,但有的孩子却总是很胆小,遇到大场合的时候就总是想要去隐藏自己。而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什么样的父母会养出了自卑的孩子呢?
孩子童年的影响和伤害,有时候真的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治愈,长大后也难以摆脱那些负面性格带来的影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是自信大胆的,但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有些行为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心理:
1、过分打压否定孩子的父母
绝大多数有自卑心态的孩子,往往身边都有一个喜欢打压和否定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身上孩子很难获得积极肯定的正向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本身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看不见孩子身上优点、不懂得欣赏孩子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自卑的心理。
2、经常对孩子使用冷的父母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习惯性地对孩子使用冷,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是没能完成自己的要求和想法的时候,总是会冷漠地对待孩子,让孩子自我反省。然而,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稀缺的,情感的匮乏和疏离也同样滋生自卑和讨好。
3、控制欲太强的父母
孩子的自信和快乐往往也来自于自由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会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然而,控制欲过剩的父母,孩子没有自我选择的空间,个人想法总是排在后位,想做的事情总是被禁止,胆小、依赖、自卑就由此而生。
4、经常向孩子喊穷的父母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也往往需要一些物质条件来做支撑,孩子对于自己及家庭在物质贫富上的认知,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表现。有的父母经常向孩子哭穷,让孩子处于一个匮乏的物质条件之下,同时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输入,就很容易因为自身的贫乏而感到自卑。
5、忽视孩子个人需求的父母
一个人自卑心理的产生,也往往来自于从小自我的需求就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以至于孩子的个人配得感上的认知程度太低,他们总觉得自己配不起或者是不应该获得。而这正是因为父母在成长过程中过分忽视孩子的个人需求,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6、爱拿孩子做比较的父母
经常被拿去和别的孩子做比较,被父母指出各种不好、缺点的孩子,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即使是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却是因为父母的不肯定,而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没有孩子喜欢被比较,他们更渴望被肯定。
7、只会要求孩子懂事礼貌的父母
过分懂事礼貌的孩子,也往往藏着一个自卑的内核,而这就来自于父母的苛求和不包容,他们希望孩子是乖巧的,但这却是家长们自己怕麻烦,想省事。没有父母的维护,孩子也很难自信起来。
重要提示:孩子们的自卑往往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对待,过分否定孩子,在亲子共处的过程中经常冷,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经常向孩子喊穷,忽视孩子的个人需求,拿孩子做比较以及一味要求孩子懂事礼貌,这都是导致孩子自卑的源头。
会的
关于童年,虽然已经成为回忆,很多人更多地是回忆当年的一些快乐,意识里感觉童年已经远离了现实生活。但其实,它还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以一种相似的模式影响着我们的决策、情绪和成长。类:儿童期对丢人的恐惧VS成年后古板人格
国人历来讲究对孩子的“家教”,很多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的行为和性格特点给予批评、拒绝、压制或惩罚,比如“女孩子要文静些!”“你是男孩子汉,不能总哭啊!”于是,孩子的人格就被分裂成受到父母赞同和否定的两部分。孩子在小时候,为了得到赞赏,本能对父母认同的行为进行强化,从而形成单一片面的人格,不再拥有完整的自我。
这类儿童到了成年之后最怕丢脸,过分强调自我控制,认为做人不要随心所欲,要有理性。他们把真正的自我深深起来,显得比较冷静、理智。在他的生活中,正如他的父母当年对自己一样,不能忍受其他人身上的自然的、自发的和任何看起来“不符合理性”的东西。所以显得比较挑剔,苛刻。
第二类:儿童对被忽视的恐惧VS成年后顺从型人格
一些父母完全忽视了孩子的自我确认的重要心理过程,如果父母从不参与孩子的游戏,忽视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缺乏自我认识,缺乏个性,会表现出多重人格的特点,并在自己的不同人格特征中间徘徊不定。他们会表现得比较情绪化,而且他们害怕被别人忽视,渴望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不被重视的儿童在后常常不知道需要什么,过分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对自我的认识完全依赖于别人的反应,不太有主见,通过讨好和取悦,来期待自己得到关注。
第三类:儿童对失败的恐惧VS成年性竞争型人格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尝试努力不是给与持续的鼓励和强化,他们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生怕孩子会由于得到过多的奖励而“骄傲自满”。孩子感到永远不够好,于是永远在追求成功和赞扬。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狂热的竞争者。他们往往事业成功,蔑视道德,缺乏同情心,控制欲很强。他们总是指责别人不努力,太笨。他们生活的一切目的就是竞争,竞争,再竞争。只有在不断的竞争中不断获胜,才能维持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不能容忍和承受任何失败。他们深信:“如果我是秀的,就会得到爱。”
第四类:儿童对竞争的恐惧VS成年妥协的人格
有些父母比第三类更过分,不仅从不给与孩子鼓励,而且总是在批评和指责。这样的教育是孩子不知如何表现自己的能力,常常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敌意。他们表面上从不竞争,也不参与与竞争有关的游戏,但他们胜利的方法是如何让别人失败,如背后说一些坏话或告状,抱怨不公平。对别人的充满不满或敌意。
这些孩子长大后,依然不喜欢参与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和运动。在人际关系中,喜欢当面奉承背后说坏话,或用手段贬低和破坏别人的名声和形象,使别人痛苦而从不自责。他们通常从事低于自己能力的工作。从不公开与看起来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竞争。而是表示从来不愿出风头,实际上消极抵抗,或通过巧妙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有抑郁、焦虑、紧张,这些言行就是在向家长发出求救信号。一部分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自我认知功能,在家长配合、医生治疗下,这一部分人也可以适当的采用叙事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还有家庭系统支持疗法,来帮助患者认识想法,也就是疾病的念头,与情绪、行为、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样的认知行为的调整,加上积极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以及家长态度和关心程度调整,家庭气氛的融洽方面积极的调整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拓展资料
孩子的心理沟通与疏导
1、关心孩子
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多和孩子交谈,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2、一定要保密
孩子的心理疏导一定要保密,不要把这件事说给任何人听,否则会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孩子知道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心理有问题的话,孩子会变得自卑,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3、提高承受力
家长要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4、正确
家长刚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关注孩子,给孩子正确的,不要等问题出现以后再后悔莫及。
孩子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爱抱怨
有时候孩子会对生活中许多许多存在不满,所以孩子可能就会抱怨喋喋不休、满腹牢骚,嘴巴不停想向家长表达负面的思想,如果家长不加以制止,会让孩子情绪变得阴晴不定,让孩子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会充满了伤心、不满、焦虑等。
2、郁郁寡欢
郁郁寡欢的孩子容易多愁善感,这样的孩子的大脑长期处于敏感、紧张中,那么大脑神经就会兴奋或压抑失调,使得孩子情绪化。而且容易郁郁寡欢的孩子总是无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变得地不堪一击。
3、变得多疑
孩子慢慢地长大,也会滋生出一些敏感多疑的细胞成长,变得疑心越来越重,会担心家长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同学不信任等等。
4、骄傲浮躁
骄傲、浮躁都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总是总以为是,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孩子被家长宠的飘飘然,所以这样的孩子容不得一点批评,更听不得一点是非。
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是有的,但是对于这种免费的,如果您纯属想聊天想找个倾诉对象可以拨打,但如果想解决心理问题,可以负的告诉你它做不到。
心理援助热线自10多年前兴起之后,各大医院的心理科、门、高校及心理学科研机构陆续向开通了很多部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经过10多年的发展,部分热线已经不再提供服务,经过我们整理将现有的热线电话公布如下:
全国热线【】:奇才心理热线:0371-22993442(晚上7:00-11:00)奇才心理热线:0371-86169595(白天,正常上班时间)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12355妇女儿童心理咨询热线:12338心理卫生热线:12320
青少年及青春热线青年报“青春热线”010-64015039 64032233转2440杭州西泠学生青春热线0571-7025885 7025653上海青少年“彩虹”公益心理热线:021-61017581,021-61017555宁夏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热线电话6188120杭州西泠学生青春热线:0571-7025885,7025653《青年报》全国青春热线:010-64015039,64032233转2440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描述性信息,目前国内并无统一的心理咨询电话,比如移动10086,急救112,报警110,订火车票12306,119火警类似的电话。由于您未告知我,您所在的城市以及您想要咨询的内容。在这里,我只能为您提供一个APP客户端,您可以通过客户端 查询心理援助电话,里面有每个省市区的咨询电话,您可以根据您所在的城市,选择相应的电话。APP客户端为 客户端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谢谢你【摘要】
全国免费心理咨询热线24小时【提问】
貌似知心APP就是免费的,他们这个是说后续如果感觉有用再交费就可以了,试试总是没有坏处的
1、心理问题表现有思绪狭窄、紊乱;长时间过分担忧;情绪急切、过于激动紧张(有时候歇斯底里);往往伴随失眠、反复恶梦等。
广泛性的焦虑症几乎是一切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的一般特征。
症也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心理障碍。
2、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现实,而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消极懈怠,进而形成一种自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3、这些儿童往往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的空间,不允许他人介入,包括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多脾气暴躁、怪异,性格执着。
4、不少儿童常常有坐卧不安、上跳下窜、东跑西颠、言语过多、指手画脚等表现,逆反。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孩子之所以会产生问题,往往是因为家庭气氛的不和谐,因此建立和谐的家庭就成了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