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专业目录 2024-11-18 10:12:4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教育功能_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第6条 担任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任务的新教师,必须参加相应作技能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专业主任批准,系(部)审定认可后方有资格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活动课程的发展、规范和提高 活动课程纳入课程,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因而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几年的活动课程实施从总体上发展还不够平衡,但毕竟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最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发展、规范和提高为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门新型课程。

职业院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职业院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职业院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职业院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职业院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1.活动课程实施的情况

把活动课程纳入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为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这一重大突破,原教委基础教育司于1995年7月在长春主持召开了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参加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研讨会”,对在中小学开展活动课程作了动员。当年11月,又在召开了有12个单位参加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验协作会,继而又颁布了《关于颁发“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教基字[1995]44号),要求全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同时拟定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成为各地开展活动课程的指导性文件。1996年新年伊始,原教委基础教育司又以([1996]1号)文件的形式发出了《关于组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这一系列文件的发布,使中小学的活动课程由点到面逐渐开展起来。与此同时,人们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最初在《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对活动课程做了如下界定:活动课程是指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地利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对活动课程的这种表述,使用的是特征列举的办法,涉及活动课程的目的、内容、形式、方法、特点等各个方面,对人们最初认识活动课程提出了要求,对活动课程的启动起过积极作用。但也毋庸讳言,这种对活动课程界定的表述也失之偏颇,特别是对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认定不够,对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和传统的课外活动没有能够加以明确区分,这就为后来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用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代替活动课程埋下了隐患。

在总结实验区大范围推广活动课程的成果,吸收全国各地开设活动课程的经验的基础上,原教委基础教育司活动处后来又对《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对活动课程的表述作了较大的改动。1996年在对《指导纲要》第六稿的修订中,明确指出“活动课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有组织地开设的,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方法,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与前述活动课程的表述相比,新的提法显然具有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人们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对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概括,强调活动课程要“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方法,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这就使活动课程不仅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获取间接知识为基本方法,强调以“三基”或“双基”为目标的学科课程划清了界线,从而表明活动课程是一种的课程形式;进而也与学科活动和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严格区别开来,因为后者虽然也是学校的教育形式,但并不具有狭义的课程的性质。这一份《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修订稿虽然没能作为正式文件下发,但为了征求意见已经广为流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各地如饥似渴地寻求理论指导的教师们实施活动课程的指导依据。

2.活动课程实施的经验和启示

《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活动课程规定为四项内容,即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这种规定的结果,对活动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对活动课程内容的‘四项划分的最直接结果,是将科技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重点凸现出来,并予以开发和实施。因为,按照人们正常的思维方法,尽管四类活动都是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但四项之中必然有主次之分,并很容易地把科技活动列为活动课程的重点。这是因为:,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看,科技素质是青少年和公民的重要素质,开展科学技术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开展科技活动,提高一代人参与竞争的能力,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第三,从当时学校的课程结构来看,四项内容除科技活动外都有相应课程作为依托;第四,从当时关注的热点和时尚看,忽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现象又十分普遍。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更显其特殊的困难。既然开展科技活动客观上有需要,主观上难度又较大,自然便成为活动课程的重点内容。这也正是活动课程设课初期,许多地区和学校都把科技活动列为研究重点的原因。研究得多,成果自然也就多。活动课程实施多年,积累的有关科技活动方面的经验显得十分丰富,其原因也在这里。

若将《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四项活动内容对照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其中实践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乃至科学技术活动中学科性质的活动,大都有学科课程作为支撑,其活动内容或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或是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除了某些必要的教育活动外,大多可以作为课外活动来安排,而无须占用列入课时安排的活动课程时间。把活动课程内容作上述规定,实在有太多的课外活动分类的痕迹,将四项内容纳入活动课范畴加以实施,要求各地创造条件“开足、开齐”,在有限的课时里很难办到,就是办到了,也很容易将刚刚建立起来的综合性的活动课程“四马分尸”,肢解为不同性质的学科活动。这种有悖于设课初衷的现实和前景,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学校开设活动课程的积极性。

活动课程设置近十年,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活动课程的设置。既然是为了克服单纯学科教育的弊端,在学科之外为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综合能力设计的新型课程,既然要强调基于实践的学习,而面对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就不妨放弃寓意不准的活动课程的提法,突出“综合”和“实践”的特点,旗帜鲜明地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属于任何学科。真正做到跨学科的“综合”,即综合的利用各科知识,用综合的办法,通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在人们心中所憧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应该是这样一门学科渗透、文理交融、以学生实践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当然,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活动课程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作为活动课程的发展、规范和提高,是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旄的必然结果。

二、建设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呼应了当前上课程向儿童生活和经验回归,促进受教育者人格整体发展的改革潮流,无疑具有视野;同时课程对四个“指定领域”的要求。又彰显出浓郁的特色。视野和特色有机结合,不啻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的一项正确原则。就新课改实施8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最不理想的恐怕是当初曾被奉为标志性课程的这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了,个中原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然而,漠视了视野和特色的有效结合这一基本要求,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的特殊性以及实施策略的元素,致使课程开发和实施遭遇诸多困难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对这一问题的性至今仍然有许多人很不理解,因而有详细阐释之必要。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

诚如专家们所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类课程”(――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第5条 新进教师均须参加学院举办的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熟悉教师职责,了解学院教学的有关规定,缩短工作适应期,以便尽快地顺利开展教学等各项工作。改革中融入综合实践类课程确乎成为一种潮流。然而,如果将这些和地区开设的这一类课程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推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名称尽管相近,性质属同一类课程,然其内涵却不完全相同。无论美国学校推出的以自然与研究为重点的《科学、技术、》(即STS)、《研究》、《学习》;还是英国的研究、设计学习类的课程内容,或是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的《综合学习》课程;也无论是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抑或是我国颁布的课程标准中设计的多样化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它们都确实体现出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参与性和生活性等基本特点,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课题研究”或“主题设计”的形式呈现的课程形态。其自然探究“涉及对于人的存在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能源研究、环境生命科学研究等”(――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对问题的研究,基本内容则涉及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综合起来大体只相当于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其考察和学习也只是与我们的社区服务和实践内容相当,二者结合起来,基本上相当于我们过去的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反观我国施于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课伊始,不但规定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个“指定领域”,而且明确确定了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实践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活动课程的规范、发展和提高,已经将原有劳动技术教育改造成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整体纳入新的课程,又将信息技术教育划入了新课程的“指定领域”的内容,这实际上即是将原有课程体系中全部非学科性质的,具有工具和方法意义的,以实践性学习为特点的课程内容统统整合起来,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课程。人们很容易理解:此课程不是彼课程。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其内涵而论,与国外同类课程相较,其内容要丰富得多,要求也高得多。认识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殊性

课程内容和要求决定了课程的实施策略,中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不同,其实施策略必然也就有所区别。换句话说,即不能将适用于国外同类课程的某些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原封不动地照搬,用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实施课程改革,国外有国外的情况,有的特色。各自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和策略,即能有效地解决各自的问题,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国外以“课题研究”和“主题设计”为基本形式实施他们的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人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他们那里,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内容已经单列实施;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他们的学生大多在课余已经解决了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技能问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也不是我们今天学校上课的样子,许多动手作的内容已然融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了。这样,便使得他们的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大都优于我们,这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国还嫌他们的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恐难胜任未来发展的需要。为了抢占先机,于是便开展国内的教育改革,希望通过组织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进行选题研究和主题设计等实践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这种改革措施在学校里虽然也作为课程出现,然与传统上课程的概念已相去甚远: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上的要求,重点在于掌握方法和提高能力。鉴于此,课程实施自然可以因人而异,依校而别,就本质而言,每个学校都可以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就像我国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那样,不用教材,无须专门教师自然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考察我国施于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但承载着太多的教学任务,又具有极强的专业特点。作为的必修课课程。必须体现的教育意志,当前,即是要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必修课程,首先需要满足学生共性需要: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以实践学习为特点的课程,既要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创造条件,又要为他们高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不提供适用的教材、不培养和配备具有一定素质水平的专业教师,课程实施对多数学校都会寸步难行。在新课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效法国外实施“课题研究”和“主题设计”的实施策略和活动模式,倡导完全由教师和学生自行开发教育资源,依靠“团体指导,协同教学”解决师资问题,指望用校本课程的办法实现作为课程的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这已然是6年多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无情地证明了的。

纵观6年来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过的坎坷历程,深入研究和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诸多困难和困惑,究其背后的原因,大多都与我们在处理视野和特色的问题上陷入的误区有关。置国内外课程的不同内容于不顾,希望用国外的办法施实的教育,片面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与课程规定的四个“指定领域”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强烈反。错误地将研究性学习代替实践性学习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人为地不适当地将本应该在高中阶段规范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不作具体分析便移到初中甚至小学,搞所谓“长周期、大主题、慢节奏”的课题研究作为课程的重点,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综合实践活动程式化,背离了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压抑了学生投入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更使以中小主题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和各种小主题的探究活动受到极大的冲击。将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解读为“由规定,地方管理和学校实施”的“课程”,不仅造成了各地对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的无休止的争论,更在实际上将这一确定无疑的课程降低为无足轻重的校本课程,至多是“规定的校本课程”。课程校本化实施,虽然个别学校也曾创造出某些典型的案例,然而最多也只能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多年来,能够反映课程要求,实现四个指定领域有效整合,可以支持课程系统开发和实施的课程资源鲜有问世。这些情况长期存在,使本可作为新课改标志性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沦为无教材、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三无”课程,极大地冲击了课程的严肃性,这一切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

教育是世界教育的一部分,不是西方教,育的一部分,更不是美国教育的一部分,在搞教育改革,包括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并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都必须从教育的现实出发。国外的经验和办法,是从人家的教育土壤中生发出来的东西,虽然可以学习和借鉴,但绝不能不作分析地简单地套用,脱离了教育的现实,初衷再好也是行不通的。

一所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属于什么教学设计

个别化教育的制定与实施

一所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属于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所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某行业职业教育[3]杨小晋.艺术教育的新趋向:儿童中心论[J].美与时代(中).2015(11).中的职工培训方案等,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及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

简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4)命题人应对试题进行试做,每份试题应另附参和评分标准,随试题报系(部)及教务处备案。

简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如下:

A、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出勤情况低于2/3的实训成绩按0分计算;

(1)从构成教学的要素出发建构单元教学模型。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内容要能体现大观念、大概念,强化结构化,可以采用性学习主题,的是大观念下内容对学生成长的育人价值。目标要是素养性学习目标。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任务和活动去落实,这些任务和活动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叫挑战性学习任务。

(2)从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设计层面开展单元教学设计。侧重于单元整体描述的单元教学规划,在规划下完成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规划强调整体性,课时教学设计则强调具体化。单元教学设计体现结构化、情境化、活动化。

(3)在单元教学实践模型下,主题指向单元核心内容,由主题名称和主题概述构成;主题反映学科本质和大观念、大概念,能促进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主题在内容的结构化与情境化以及育人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具有性。

(4)要解读课程标准的素养要求、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在解读的基础上要通过主题反映学科本质和大观念、大概念、逻辑关系、层级关系等,进而去形成一个体系。在确定一个主题时,我们要跟任务活动相联系。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2.3创新微观课堂的教学方法

“课程”是培智教育永恒的建设主题。多年来,我校依据以儿童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论,结合学校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残疾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办学宗旨,把为智障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朝着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思想的方向不断摸索与实践,形成了涵括早期康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需要的“个别化、生活化、一体化”课程体系。

第64条 各专业负责人和实习指导老师负责联系和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单位安排、实习书编写、实习指导或联系校外指导老师。

1.满足个体需求 凸显课程“个别化”

“十五”期间我校确定了以个别化教育为指导的课程体系,以“个别化教育”(简称IEP)的研究为核心,以课程管理、课程资源建设、支持系统的开发为主要策略,建构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模式。

IEP目标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每个学期初,各班自主召开学生个案会,通过教学主管、教研组长、任课教师、专业教师、家长对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的分析,确定学生最迫切的教育教学及康复训练需要,达成教育训练共识。在IEP目标的确定中,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生活技能为核心,在注重情感态度、方法过程目标的基础上,还强调关注康复需要的目标,从多个维度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们定期针对所确定的个别化长短期目标的落实方式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不同学科、不同训练形式(集体、组别)有效落实学生的个别化教育。

调整课程,推动个性化课表的编排实施。教学训练中教师们尝试多样化的、方便个体学习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安置方式。各班教师自主编排课程表,班内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课表,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学习训练。集体教学中教师也安排了多种授课和训练模式:有按照能力、特长分组的教学版块;有按照认知、沟通、适应性技能训练的教学版块;有一对一的个别训练版块。教师注重在实施IEP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尊重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异和需要。

不同残障类别、程度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康复训练需求。学校自2000年便开始尝试开发个别、组别、集体的感觉统合、肢体训练等内容的康复训练课程。在评估诊断、康复训练方式等方面推进康复课程的实践深度。

我校近几年来一直不断加大个别化补救康复训练的力度。教师依据学生个别化教育中的康复训练目标,运用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和小组训练的形式,对在语言、肢体障碍、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训练和教学。

我校针对自闭症学生逐年增多并出现较为突出的情绪行为、言语障碍等问题,不断探索自闭症康复训练的课程内容。成立自闭症运动康复训练小组,每日通过固定时间的大运动训练,发泄学生过剩的精力,提高自闭症学生听指令的能力,改善过分多动等情绪行为问题;与此同时,开设自闭症音乐治疗、美术治疗等训练内容,从情绪行为问题干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深入课程改革 凸显课程“生活化”

我校坚持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核心,培养智障学生实际生活中重要而必备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随着培智学校生源的变化,原有学科课程已不再适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学习与接受。在特教专家的指导下,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了《智力落后学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课程纲要》。在课标指导下,教师们把学生的生活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学习主题,研究能够满足不同障碍类别、异层级、个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技能的习得与应用,倡导在真实的、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支持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完整的活动。

2009年,我校进行了“综合课程包班制”的教学改革。由两名教师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模糊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和生活适应三大课程领域之间的界限,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实用技能,以生活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超市、居民小区等生活场所,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人员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融合,促进学生生活知识技能的提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经验积累,学校编制了班级教材和综合课程实施指导手册,其中论文“包班制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教师配合”、“包班制班级中综合课程的实施框架”获得市级一等奖;实验研究课“招待客人”获教育信息技术大赛三等奖;“沏茶待客”获得市级 教学设计 一等奖;“市场购物”、“我会沏茶”获得区级课例评选一等奖。

1996年,我校在市率先成立职业教育学校,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大龄智障学生入学,职业教育课程经历了“九五”、“十五”、“十一五”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多能力、个别化”的教育模式,将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实施途径与方法、评估与就业安置等职业教育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探索出具有时代和校本特色的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走出务本求实的办学之路。

以“宽”、“活”为基础开发多样化课程

“宽”——展宽生活技能,强化习得关键能力,包括人际沟通、交往方式、自我等一般职业能力和烹饪、美工等基本专业能力。“活”——灵活联结模块,强化训练从业能力,依据个体能力,选择专业内、跨专业、专业联合的学习模块;依据能力评量结果,调试专业模块的学习;依据某一时段生产任务的需要,临时调配学习任务。如工美专业在珠艺、手编、结艺组装等基础上开发了立体绣、陶艺等新模块,烹饪专业在中式面点、中式炒菜的基础上增加了西式快餐模块。调整后的专业更加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也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

以“生”为中心确立个别化目标

职业教育的初衷和归宿都服务于个性,要立足于智障学生个体内与个体间的共性与异,因生施教。培养目标:、半、辅助;职业教育形式:准备式、支持式;就业安置方式:多渠道、多种类、多形式;就业形式:竞争性、支持式、庇护式、居家陶冶式。随着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培养目标的层次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个别化与个性化,以适合每一名学生。

职业教育使每一位学生的生活能力、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适应能力、就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改善。几年来,职教部师生完成工美制作30余种,几十万件,到实训基地清洁擦拭超过1万平方米,烹饪成品制作70余种,工具使用20余种。一部分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自谋职业。一部分进入社区康复站,他们的职业技能高于从家庭走入康复站的智障人,回到家庭能够做简单饭菜、家务打理和使用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课程的发展带来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我们深知,课程建设的挑战是艰巨的,课程建设的任务是繁重的,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编辑 吴君

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有哪些

1当前高职院校微观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职业教育教师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职业教育教学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会针对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具体的技能培训。

2. 实践教学: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注重实践教学,包括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实践作,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3. 师德师风: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也会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包括教育、职业道德、教师形象等方面的培养。

4. 信息化教育:现代职业教育注重信息化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也不例外,会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网络教育等相关课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解释: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培训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注重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育,能够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拓展: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素质人才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人才,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职专都学什么课程

一次起动机故障检修课程,如此多的教学活动要想有序进行,必须要进行调控,否则学生太兴奋就会乱成一锅粥,学生没兴趣就会没有参与度。

一 职业中专幼师专业课程有哪些

1结语、专业课程有:

专业理论课: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儿童文学。

专业技能课:音乐、美术、舞蹈、教师口语、婴幼儿保育;活动指导、音乐、美术、舞蹈。

2、培养目标:

逐步养成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进一步学习弹、唱、跳、画、讲等基本技能技巧,深入理解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对婴幼儿的养护技能。

熟练运用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音乐、舞蹈、美工等专业技能进行学前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熟练撰写教案、等行业常用应用文,具备实施教学设计的能力。

(1)职专都学什么课程扩展阅读

幼师专业要求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1、执着事业心

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不正确,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

2、自信自尊

自信、自尊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个性特征。一个对自己工作没有信心,消极懈怠的人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处理问题时也表现出自信都将感染幼儿,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

3、良好形象

幼儿虽然年龄幼小,但是也喜欢美好的形象。孩子们会说:“陈老师真好看,和妈妈一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什么都懂,其形象在他们眼中无比高大,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老师的位置往往在父母之前。

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穿着得体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

4、爱心和童心

教师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爱长相一般甚至丑陋和有缺陷的孩子;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发展速度缓慢甚至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听话的孩子,也爱调皮的甚至有许多问题行为的孩子;不仅爱家庭背景富裕、地位高的孩子,也爱平民甚至家境贫寒的孩子。

二 职高 会计专业上课学什么课程

职高读会计专业的科目有: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会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统计基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基本技能、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审计基础知识、会计模拟实习、会计岗位实习、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成本会计、工业经济学基础知识、成本会计模拟、流通业会计实务、商品知识、商业会计模拟、金融业会计实务、商业银行业务、金融市场银行会计模拟等。

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会计是以货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职专学校有什么课程

看你学的专业咯 、 每个专业都会有文化课 ,数学语文、英语,之类的 。

其他的就是你的专业和实践了 、

谢谢采用 、

四 电工电子职校都学什么课程!

一般开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自动化原理、微机原理等课程。

五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每个学校都会有点不同,建议多了解几家学校,对对比一下,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六 职业中专学校都有什么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其它的要看你读什么专业了,希望你能采纳

七 职高 会计专业上课学什么课程

会计专业,可以登录职业院校,看着专业,有会计学,管理学,还有账目方面的知识!

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学生的兴趣倍增,主动学习能力增强。深化教学改革,尽可能的在动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增长。经过笔者统计,在高职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玩手机的情况,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对所干的事情没有兴趣,采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方法,学生玩手机的情况大量减少。二、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应该改变教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态度,以的姿态与学生交流,真诚的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掌握知识的核心,平衡学生的焦虑感,改善学生的畏难情绪,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三、团队合作相互带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相互帮助的过程,畏难的同学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带动下也能逐渐克服此情绪。

希望老师关注一下关于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关注点,就是单元教学设计。

什么叫单元什么呢,下面我们会讲大体是说,希望把我们的设计的内容拉长一点,比如说一章,比如一个模块,比如一个模块里的一块面,比如必修二,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完整的内容来进行设计。当然,也可以做跨章节的内容的教学设计。比如说解析几何,我们都时间解析几何分为两块,一块是必修的内容,解析几何初步,一块以圆锥主线为载体,在选修一,选修二里也有这方面的内容。解析几何在高中是一个整体,怎么样对这些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思考非常重要。

第三个层面,我们也希望老师能够关注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单元教学设计。比如说我们老师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计算,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作为一个计算能力,在必第23条 技能课、实训课和作性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课前进行试做,并做好材料、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修模块里,我们怎么样进行设计。使得我们学生从初中的水平,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计算能力的,在必修一课程中有哪些载体。然后我们说,在这些载体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的计算能力。所以我想这样的一些思考,都是单元教学的设计的很重要的内容,与我们传统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开拓一点,视野开拓一点。在单元教学设计,有一个,或者有两个核心的主题词,个是整体,

我们是整体把握课程下,如何来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我想这是一个关健词,第二个关健词就是效率。

我觉得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会使得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我讲到什么程度,我后面还会对这件事情有所规格。当然现在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范围还是更大一些。比如对有一些概念,比如说弧度的概念,我们也可以对他有一个单元的思考。因为绝不是说讲弧度的定义的时候,才会涉及到弧度。只能这样就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加入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们这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开拓一下视野,能够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来思考我们整体的教学。这样会提高教学效率。我想我就做这么一个简单的说明。

谈谈高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调控策略

B、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按实训教师要求做,且顶撞老师,经实训中心核实,实训教师可以将学生该科技能成绩直接按不及格计分;

谈谈高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调控策略

导语: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课堂负行为,玩手机,打闹,说话等行为,教师应合理运用调控策略和规则进行管理。

课堂调控策略是教育技术学的最核心内容——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课堂教学课堂调控策略设计与实践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关键。本研究以汽车电气设备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对高职实践课程课堂调控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对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高职教育在的规划中,受到重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是实践课程,如何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核心是教学设计,而在教学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在汽车类职业院校中,汽车电器设备装调与维修是一门核心课程。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程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真正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针对汽车电器设备装调与维修课堂的优化测策略进行探讨。

1教学内容的调控

1.1教学目标调控

通过企业调研,对于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制定出明确细致层层递进的能力目标。让学生首先知道学习完这节课我能够干什么。对自己进行目标预设,完成这个目标之后,对于以后的课程也有信心。这里以其中一节课程起动机的故障检修为例进行分析。这节课程列出的教学能力目标是:1、能通过起动系统电路图在台架上查找线路及元件,分析起动系统电路图;2、能使用万用表、验电笔检测点火开关、起动继电器、保险丝的状态;3、能写出故障诊断流程;4、能拆装起动机并使用试验台对起动机性能进行检测。教学能力目标,是一个能够完成,难度适中,层次渐进的.教学,是一个可以考察验证的教学,具有激励、导向、控制、评价功能。让学生心中明确思路,确立信心。

1.2教学节奏的调控

古人有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教学内容要有重点难点,要合理布局,教师要收放自如。既要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练习作,又要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明确、系统、完整。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个教师即兴能够完成的,这就要求在课前把教案明确制定好。起动机的故障检修这节课时间是4课时,按照能力目标指定出相应的教学步骤:详细单元设计要包含教师所进行的活动以及学生所进行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学生活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师给出资料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发言、填写工单、绘制电路图、实训台架连线、仿真平台练习、实练习、试验台试验完成课程。教师全程按照小组完成情况打分,并对每一步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完善知识。做到师生互动有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翻转课堂形式。

2教学活动的调控

2.1学生高职院校的微观课堂改革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学理念。专业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分析,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式教学,使用恰当教学方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感受主动学习的乐趣,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活动调控

2.1.1学生分组策略根据班制大小,将学生按照人数分为4-6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负责统筹安排组内发言,总结等内容。安全员1名,负责此次课程的安全作检查和记录。作员2名,负责按照组内进行作。记录员1名,负责记录相关数据。查询员1名,负责资料搜集。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次课进行更换,体验不同的角色,增加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理解的能力。每一堂课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完成情况,对小组进行打分,分数累计到期末的平时成绩中,作为过程化考核的重要依据。逐渐使学生形成自我导向,自我驱动,自我调控。

2.1.2学生情绪的调控教师应该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情绪是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的。通过观察,在课堂中学生的情绪大致可能有兴趣、愉快、好奇和畏难、焦虑、紧张等情绪。前三个是正面情绪,后三个是负面情绪。笔者经过长期实践教学总结学生调控策略有:一、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愉快的情绪。汽车电器设备装调与维修课程的电钳焊学习是学生自己制作一个万用表,并且可以自己拿回去使用。

2.1.3小组讨论调控策略学生小组讨论是探索知识、总结知识的重要环节。而这一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混乱的环节。如何调控小组讨论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内容。一、讨论的目标要明确首先,给出明确的小组讨论时间。第二,给出小组讨论发言的要求和评价。比如,分析出起动机故障可能出现的故障点。第三,教师要对讨论结果作出总结给出明确的分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小组的讨论会产生出良好的效果,小组内讨论热烈,小组间还会相互保密。二、讨论的过程计入评价评价体系中,一节课是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构成的,教师评价是小组总的表现,学生互评是个人表现,各占50%,构成学生本次课的得分中,累加到过程考核分数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三、讨论的结果要展示讨论结果展示的方式有语言总结,绘制图形,完成工单等多种可以考察的形式。不能没有结果。

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课堂负行为,玩手机,打闹,说话等行为,教师应合理运用调控策略和规则进行管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管理好自己,如果带着情绪呵斥学生,将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并且不符合教师的身份。教师应该深刻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给自己划定职业规范,不将不良情绪和不良习惯带入课堂影响学生。完善教学环节,课程结束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反馈学习效果,逐渐摸索,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教师应自我反思,做教学日记,对自己的言行和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提升教学能力。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试图改变教师教学的无序状态,改变教师教学缺乏整体考虑和科学思路的现状,形成一个思考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策略设计的一般程序。为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数据和决策参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职课堂调控策略的研究内容繁多,还需要在一线实践中总结摸索,课堂调控策略方法多灵活多样,在实际运用中应灵活掌握,希望笔者提出的调控策略为高职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1、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发展相关。

2、确定重点和难点:识别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关键技能和需要克服的难点。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和辅导学生掌握这些内容。

3、制定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时间,制定详细的教学和进度安排。确定每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

4、设计教学活动: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验、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

5、准备教学资源:确认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包括课本、练习册、多媒体资料、实验器材等。教师还可以收集相关的案例、、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6、进行教学实施:教师按照教学和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实施。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开展实践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7、提供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口头反馈、书面评价、小组讨论等方式。

8、进行评估和总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经验和启示。

单元教学设计3.研究职教模式 促进课程“一体化”的基本流程的作用

1、整体规划: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策略的确定等。通过整体规划,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学习的有序进行。这有助于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碎片化和散漫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灵活调整:基于基本流程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机的框架,同时也具备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进度和反馈信息,在基本流程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异化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评估与反思:在基本流程中,评估策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和自我评价的信息。这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也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评估与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进步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