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简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 加强高职教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 加强高职教育
[论文]高职院校 核心竞争力 培育
2.创新管理理念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点
3.强化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听话、跟走。
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话、跟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技能大赛具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合的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从技能竞赛常态化、比赛过程公开化、加强赛后总结几方面提高技能竞赛水平,不断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为了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有“一桶水”,才能教学生“半桶水”,因此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足够强,只有自己的实际作能力有足够强,才能全面指导学生参赛,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给予正确的指点。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赛,指导教师都需要自己先去参与实践,这样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就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更符合“双师型”的要求。当前很多教师通过参加相关协会或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获得了“双师型”资格,或获得了“双师型”证书,或者是教师考取相关证书,就获得了“双师型”称号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是指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相应专业对口合作、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一种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参与试点的院校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行业化办学模式、区域化办学模式和自由组合模式等4种不同的形式。[4]也就是说贯通培养的两个主体可以是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院校,也可以是来自同一职业教育或同一区域职教内的中高职院校,还可以是中高职院校的自由组合。因此,两个不同的办学主体在实施这一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是否建立并落实了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但是可能在实践作方面的提升并不是很大,证书并不能代表实际作能力的提升。但是为了指导技能大赛而亲自动手作,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则是实打实的。
职业技能竞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开封,是首批性高等职业院校、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全国前十)建设单位。赛:
市赛:市技能大赛分别指由市或市地方组织的本地区范围内的竞赛,由中职院校生参加。
省级:省技能大赛分别指由省或省地方组织的本地区范围内的竞赛,由高职院校生和中职院校生获一等奖选手参加。
1、学好专业知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首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工作和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始建于1929年3月,先后历经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黄河水利专科学校、黄河水利学院、黄河水利学校等历史沿革。1998年3月,经教委批准改建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学校由划归河南省实行省部共建。2、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报名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助老、关爱留守儿童等,为贡献力量。
3、学习并传承文化。了解广西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和为民族和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传承的革命文化。
院校专业:
【摘要】新时期,当“90后”大学生成为高校校园主角,高校团学工作面对新挑战,而艺术设计类学生又因其独特的个性区别于其他学生,因此在对该群体开展团学工作时需有针对性的举措。本文以作者在开展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团学工作的经验为基础,就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剩余1943字)地址: 山东潍坊市
电话: 0536-8187758,0536-8187753
电子邮箱: sdzyzsk@163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 1978年,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双重,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为主。2001年,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2008年成为性高职院校,2019年被评为优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单位,是组织认定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 目前,学院拥有浮烟山、滨海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 20490余人,开设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机电工程、信息工程、汽车工程、生物与化学、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商务外语、艺术传媒设计等11个专业群57个专业,其中有专业与本科高校实施“3+2”专本贯通培养4个。学院是山东省智能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山东省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省工业设计中心、省行业技术中心、中非人才培训机构、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省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基地。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依法治校”发展战略,创新实施“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价值积累”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凝聚了“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化办学,现代化治理”的办学特色。 坚持产学研一体办学。学院建设有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携手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携手一汽 -大众、潍柴、烟台万华、歌尔、北汽福田、联想等50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构建起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工作平台。学院与一汽-大众、浪潮、中安联合、歌尔、鲁泰共建二级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建有山东省高职院校中的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校企合作项目与技术服务项目 300余项,争取经费5800余万元,承担项目 2项,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省软科学、省人文社科、省社科规划、山东省高端智库项目等省级项目35项,承市厅级科研立项项目249项,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95项。学院成为潍坊及周边地区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拥有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金蓝领”等17项培训基地品牌,每年开展各类培训服务3万余人次。 创新职场化育人模式。学院创新实施了职场化育人模式,动态确定每级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开展职场化教学,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院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拥有 3个和5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院现有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课程(资源共享课)89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先后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 2014年学院启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开展现代职教课程改革,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教”与“学”,目前学院有813门课程实现了改革。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入选职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案例,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方位做好硬件设施和服务软环境建设,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近三年,我院学生荣获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5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5项;“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山东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先后被授予“潍坊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院荣获“2019年度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职业品德培养。打造 “志愿服务”品牌,潍坊市在学院设立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40名志愿者服务第38届风筝会,130人参加2021年足球协会U21联赛、全国大学生男子足球高水平乙级联赛等志愿服务活动,818名师生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志愿服务活动,2008奥运会、国庆60大典、上海世博会、全运会等大型活动上都有山科志愿者的身影,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学院耀眼的品牌与名片,2020年学院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度“四个100”志愿服务项目,学院团委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树立 “健康,强体铸魂”体育育人理念,创建课堂教学与全民健身、专项技能、竞技比赛、体质测试相融合育人体系,实施“两课堂三结合”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良好体育健身习惯,取得显著成效。男子篮球获全国赛事分区赛冠军1次,山东省比赛高职组冠军11次,蝉联CUBA山东赛区高职组“八连冠”;女子篮球获全国赛事亚军2次,分区赛冠军1次,省级冠军6次;男子排球获省级冠军3次;男子足球获全国大学生男子足球联赛总决赛季军、省级冠军6次,亚军2次;男子乒乓球获省赛男团亚军2次,季军1次;田径获得省级比赛19金24银9铜;跆拳道获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34金13银14铜;武术获省大运会1金3银7铜、健身气功获省级一等奖4项;健美队获省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学生舞狮队、武术队应邀赴德国参加“民俗文化节”巡演。 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学院近年来主动服务 “”倡议,建有东非(乌干达)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BSC教学工作站、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歌尔越南培训中心,走在了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至今已与德国、澳大利亚等19个的132所院校和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等院校开展6个中外(鲁台)合作办学项目。创新开展长、短期“语言+专业”、“语言+技能”来华留学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懂语言精技能外国留学生。截至目前学院共接收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35个的长短期来华留学生0余名,80%以上来自于“”沿线国。2017年、2019年学院先后两次荣登“高等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榜单。2018年-2020年学院连续三次获得“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荣誉称号。 学院是全国高职五所之一、山东高职的海外考试中心,设有托福、 GRE、韩语TOPIK、日语JLPT、英国剑桥BEC、IT等多个海外考点,为学生、人员参加海外考试提供服务。 undefined 致力推进现代化治理。学院将管理体制现代化改革作为学校全面系统改革的突破口,科学研究制定重大决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引进 ISO9001质量管理理念,初步形成了覆盖人权、事权、财权、质量标准、工作流程的全方位、制度化、系统化现代学院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出强大能量,为推动学院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实力与品牌铸就了今天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山科品牌效应形成。深入挖掘“厚德博学 笃志拓新”校训内涵,凝聚形成“和衷共济,艰苦创业;务实奋进,执着创新”山科精神,培养”学赛用互动 用赛学提高”学风,学院师生在职业院校技术大赛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4项,仅在2018年,学院师生就获得技能大赛5个一等奖,位列全省,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年在98%以上,30%就业于大企业,一汽-大众、潍柴、烟台万华、歌尔、鲁泰纺织等龙头企业连年预订毕业生,为我省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被授予全国 “工人先锋号”、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普通高校德育工作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奋进新时代,瞄准新目标,展现新作为。进入新时代,学院将发挥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高质量推动学院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肩负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推动学院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优先发展,为建设国内领先、知名,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其他信息: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双重,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为主。2001年,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2008年成为性高职院校,2019年被评为优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单位,是组织认定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和“影响力50强”院校。
学生经过高考的磨练,进入到大学的新环境,欣喜过后,是无助和迷茫。有的学生自制力强,目标明确,认真学习,有合理的作息时间;有的学生艰苦朴素,勤工俭学,乐于助人。但也有些同学违反学校规章纪律,沉迷网络,集体观念,生活懒散,对学习二、三种服务缺乏兴趣,安全防范意识,没有奋斗目标。
针对高职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 ,作为教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
一、积极构建“三个一”管理体系
1、确立一个宗旨,即以“以人为本”为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运用情感教育,把个性化的人作为工作的管理对象,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学生的日常管理作为工作的中心。寻求新思路,开拓新方法,明确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拓宽管理渠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注重发挥思想教育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文体活动、自身安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倡导多元化、立体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无盲点的学生管理新格局。
2、确立一个中心,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对待学生,要加强教育、积极、合理督促,创建学习型团队,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举案例等方法,让广大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比、学、帮、超”等多种途径,逐步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好学生的人生轨迹。
1、制度保障服务。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素质教育,完善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不断细化、调整和完善各项 规章制度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与时俱进,使之更加适应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轨迹,使学生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逐步形成“以制度管理人”的管理格局。
2、文化育人服务。“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教育在学生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利用黑板报、文化宣传栏和名人格言匾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学校的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美化校园文明环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课程教育水平,充分体现学校的价值观、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风采,积极开展各项文化、体育、科技、实践活动,提升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同学们共同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两支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1、辅导员队伍建设。“捧得一颗心,不带半点草”。教师面对学生,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多理解,少埋怨,出现问题,多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走出去,学进来,用得上”,从思想上紧跟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学校发展的步伐,积极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亲密交谈,多聆听同学们的心声。遇到问题难题,多做疏导工作,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在思想上理解管理,在感情上认同管理,在行动上配合管理,把同学们最关注的生活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工作上要有新思路,要以科学的意识为先导,务必保持高度的工作心和坚定的自信心,务必保持朝气蓬勃的热情和坚实的工作能力,务必保持高效的工作方法和以身作则的自律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大、做强、务实、高效。
2、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好的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集体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积极收纳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发扬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和骨干作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干部必须思想上进,学习刻苦,集体观念强,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待学生干部要奖罚分明,把握好尺度,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利用宿舍这块阵地,充分发挥舍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来管理和教育学生, 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宿舍成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增强集体凝聚力。
摘要:2010年起,上海市开始构建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两年多的实践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一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影响其实施有效性的四个核心因素,即专业的选择与确定、中高职院校协调机制的建立、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以及教学团队的配备和培训。同时,为了促进这一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发展,应从长远角度分析其在将来一段时间可能遇到的诸如长学制下学生学习动力保持等问题,并从政策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思考
作者:李钰(1978—),女,重庆人,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成教评估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第五章懂“可持续发展”:追求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三缺”向“三懂”的转变之三编号:1001-7518(2012)22-0054-03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的发展任务。从2010年开始,上海市提出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根据上海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骨干行业的需要及职业岗位要求,选择具有较好贯通基础和专业优势的职业院校,进行贯通培养试点探索,进行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大胆尝试。
培养模式是根据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是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作体系,具有实践可作性。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与“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和“五年制高职”等在性质和内涵上有所不同。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实现有机的衔接,使人才培养在路径上更为顺畅。“五年一贯制”和“五年制高职”在我国属于同一种培养模式的不同说法,是指在一所学校内把初中起点的学生经过五年一贯的培养,对完成专业 教学 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等职业院校的书。这种模式开始较早,在江苏等地开展较为成功。[1]
而上海提出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是指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其内涵是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从而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学籍管理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完一年课程后进行甄别,不适合或不愿意继续在同一专业学习的学生,可从五年一贯制专业转入相近中职专业学习。[2]对完成专业教学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等职业院校的书。
二、影响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有效性的核心因素
从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内涵来看,笔者认为,影响这一模式实施有效性的核心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贯通培养的专业的选择与确定;第二,贯通培养的中高职院校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第三,贯通培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第四,贯通培养的教师团队及其素质。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以专业为主线,因此确定适合贯通培养的专业是决定这一培养模式实施有效性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应该从市场调研、专业性质和专业定位三方面来选择与确定贯通培养的专业。首先,应该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要走访或调研相关行业、企业及其主管单位,充分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规划,并科学预测其5年之后的岗位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其次,要根据专业本身的性质是否适合贯通培养来确定专业,贯通培养的专业应该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适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3];同时,也应该是对应中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或重点专业;专业岗位需要高职学历,适合从中职开始培养,对高中课程依赖性不强。,就是要看专业定位,必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相关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来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并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二)中高职院校的协调机制
在机构设置方面,中高职院校之间务必要建立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共同的机构,如“中高职贯通培养小组”或“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小组”,由中高职院校的和担任组长,由中高职院校的校级和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专门负责院校之间开展贯通培养模式的统筹协调工作。再往下一个层次,就是从专业教学业务的角度,建立教学指导和管理的共同机构,如“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管理协调小组”等,主要由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主任或组长,由从事试点专业教学和管理的相关教师担任成员,负责对专业教学和管理进行安排和指导。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中高职院校协调的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文本制度并加以落实。如在校级层面,建立校级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在专业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层面,建立工作小组例会制度,就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工作开展研究。
网址: 章绪论
节文化素质的内涵及相关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专科(高职) 综合类 公办 双高院校因素
第二节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
第三节高职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
第二章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存在问题概观——“三缺”及其表现
节有知识缺文化——“三缺”的主要特征之一
第三节有动力缺——“三缺”的主要特征之一
第三章懂:学会做人——实现“三缺”向“三懂”的转变之一
节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第二节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人生
第三节具备本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基本素养
第四节了解并恪守公民及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章懂科技:提升职业素质之必需——实现“三缺”向“三懂”的转变之二
节科学技术基本知识概说
节回眸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及考评体系
节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
第三节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考评体系
节文化素质教育的管理和机制
第二节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三节文化素质教育的教材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