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调动程序_高校调动工作需要哪些材料

专业目录 2024-11-18 10:06:03

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

2.自主招生的报名组织。

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调动程序_高校调动工作需要哪些材料高职院校调动程序_高校调动工作需要哪些材料


高职院校调动程序_高校调动工作需要哪些材料


高职院校调动程序_高校调动工作需要哪些材料


高职院校调动程序_高校调动工作需要哪些材料


其次,中小学校教师缺编,很多学校都没有按照核定编制配齐在职教师。如此一来,在学位满负荷、教学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各级中小学校要保证完全正常的教学任务,那就只有在职老师每人多分担一些教学工作任务,大家携手克服学校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

论文:新形势高职院校工作

论文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新形势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思想。

伴随着高等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面临着、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待和学生渴望成才的迫切要求,这些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深刻分析当前学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建立良好的育人,全面推进学生工作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使思潮大量涌入,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灵魂,学生有更为广阔的空间选择和接受各种思想文化,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高校学生思想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

高校后勤化,学生住宿公寓化或住读与走读相结合,班级规模扩大,大学界限淡薄等等,这些都使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转向选择轨道,不断向劳动市场选择的方向转变。充分的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使学生工作必须随着市场用人的政策变化做好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条件的不足加大了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量

经过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校园面积、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而且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相对在校学生的数量,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校园面积小、学生宿舍拥挤、实训场地以及设备不足的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思想情绪带来了影响,从而加大了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工作量。

(二)教育理念滞后影响了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理念强调的仍是“严格的管理”,教职员工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还缺乏统一认识,没有形成“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解和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导致学生与教职员工在情绪上的对立。

(三)不健全,使得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表面化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先后实行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由系一级负责。因此,各个部门凡涉及到学生的事情,推到系里,导致学工人员对学生的事,无论巨细,事必躬亲,陷于杂务中而不能解脱。结果,学工人员没有精力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学习兴趣、就业取向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没有时间去学生工作经验、教训,探索职业教育的学生工作发展规律,这样于自身和学生的发展都不利,往往使学生管理工作表面化,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三、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实现3.选课程序:学生在前一学期的期末(17-19周)按指导性教学到指定地点选课,由教务部门公布选课的最终结果,并将选课学生的名单送交任课教师,学生确定所选课后一般不得更改。学生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笔者在不断地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经过不断实践,实现了“以学工人员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将传统的管理职能赋予“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为主要途径,以调动学生自我管理为目标”的新内涵,形成“学生工作者—学生会—班集体—宿舍”四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

事实证明,在新的模式下,学生参与学生工作管理以后,显现出较强的管理能力,早晚自习纪律有了明显好转,等级考试通过率、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宿舍率、考试及格率、通过率等均有大幅度提高,而率、欠费率大大降低。

1.转变职能,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学生工作首先应该从工作理念上发生根本性转变,把学生个人成才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三个一切”的观点,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统一起来,将学生工作传统的教育职能赋予“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教育为基础的全面成才教育”的新内涵。

2.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创新是一个的灵魂,同样,也应当是学生工作的灵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整合现有资源,跳出传统框架的束缚,寻找新的路径,创新工作方法,才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1)加强队伍建设是实现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组织保证。在不断优化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三支队伍的同时,为弥补班主任、辅导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缺位现象,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锻炼部分学生干部的能力,笔者借助竞选,通过比胆量、比表达能力、比管理策略等方式,从中筛选出一批学生干部,让他们一方面有效地为学工人员分担一定的工作,做辅导员的助手,另一方面,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做同学们的帮手。大量事实表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往往也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重点和难点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面对一直困扰我们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笔者经过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独特有效的工作方法。如,为解决夜不归宿和欠费两大难题,提出了“专项整治”的方案;为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强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实施了“集中教育”配合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为提高宿舍的率,实施了宿舍卫生成绩与评奖评优挂钩的做法。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夜不归宿现象大大减少,欠费率也降至水平,宿舍建设成效显著,班级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丽蔚.建构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3).

[2] 毛新年.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J].,2007,(1).

[3] 靳润奇,池卫东,王冬棒.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32).

[4] 袁昌玉.高校年级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35).

论文相关查阅: 范文 、 计算机 、 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

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弹性学分制下的选课制

一般来说,学生在高职学校就是已经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只有跟上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改革自己的工作方式,才能取得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应有成效。在趋于多元的背景下,班主任采取措施有效地转换自己的班级管理角色,正是和教育发展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已经接受过了职业技术培养,在专业技能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能比较欠缺的就是职场经验,像面试技能、职场技能都是需要学习的,还有就业培训,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就业。

不过相对于高中的选择会相对少一点

外省在编小学教师,究竟能不能调回本省教学?

[9]潭泽晶.对高职推行学分制的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5,7:19-20.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外省的在编小学教师,在政策上是允许调回本省教学的。只是,这样的省际工作调动,太难太难。

中小学教师的调动一直是个难题,以前难,现在难,在可以4.课程名称和编码的规范:规范课程名称和编码,便于教学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可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便于疏通专业、系部、全院课程体系的联系渠道,建立正常的增加课程、更改课程名称、修订课程的申报和审批制度、规范课程信息公布的程序,逐步完善教学管理。预见的将来仍然不会容易。

首先,日常教学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田”。就算是生病了要请,那也得与其他老师商量好,才转学:一是学生在本校内转专业,由本人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即可实施;二是在本地区内学校间转学,只须经转出和转入学校批准,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即可。三是跨地区转学,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批准,并报转出和转入学校的上级行政部门备案即可。能调换上课时间。某个老师即或要调走或者辞职,那也得找到接替工作的老师,学校和当地门才会批准同意调出。

第四,省内、市内、县内教师调动都相当困难。这一点,相信中小学教师们会有切身体会,有的老师甚至是策划了多少年,想要调动一下工作,都找不到门路,未能得偿所愿。

记得媒体过江西临川七十多名在编教师辞职的信息,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而工作又调动不了,无奈之下只能申请辞却教师工作,这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省际调动难上加难。一方面,申请工作调动的老师,要有充足的调动理由;另一方面,现就职的小学及当地门要同意调出;再者,要回本省去,找到同意接受自己入编的学校,并获得当地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研究同意。这些环节,若没有一定的关系和背景,几乎不可能完成。

综上,外省在编小学教师,是能调回本省教学的,只是太难太难。

(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速删)

有编制的教师要跨区调动的话有三种途径,参加教师考试、找人对调、正常手续:

一、参加教师考试

在职的教师是可以参加教师考试的,只要本校同意,开出单位同意参加应聘的证明,考上了想去地区的在编教师后,就可以进行编制调动了。不过当下教师考试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比例也越来越高,想再考上教师编制,也是很不容易的。

二、对调

所谓对调就是本校同意后,找个你所想去的所在区的在编教师进行对调,手续不变,但是只是相互换学校上课,这一途径也只是个形式而已

三、走正常调动手续

办理办法和程序:

1.拟调动人员个人提出申请,填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申请表》,交由所在学校和中心学校。

2.所在学校(乡镇中小学还需报中心学校)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按照申请调动的原则和条件,经研究同意调出并签署意见盖章后,由申请人交至拟调入学校。

3.拟调入学校(县直属)和中心学校在有编制缺额的情况下,结合学校学科需求,经研究同意后签署意见盖章,由申请人一并交至县人事股。申请人根据调动理由同时提交结婚证书及配偶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6.调动人员是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需参加调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没有岗位指标或没有被聘用的,一律实行高职低聘。

7.城区学校因学科需要在编制范围内可以平行调动。

在编教师如果在县内调动的话,部门说了就算,而不用经过县审批。因为在一个县或者区的范围内,教师编制是统一的,不会区分哪个学校有多少教师编制,具体到每个学校以后,由县决定分配教师编制。所以说,如果在一个县内学校进行调动的话还是比较简单的。

而如果是跨县范围调动的话就比较费劲了,因为教师属于事业编制,教师调动就属于事业编制的调动。要知道,一个普通事业编制的调动,会涉及很多部门和,这对于一般人来说真的是很难达成。

比如,从A县调动到B县,首先需要经过B县有关的同意,这个是常务副或者,因为其他也得找这两个协调。然后,还需要经过B县、B县人社局、B县编制部门的同意。你想想,对于一个普通的事业编教师来说,谁能动用这么多的去给自己办理量调动。

所以说,当前关于异地事业编人员调动的政策确实比较缺乏,导致很多人只能是多年在外地工作,或者造成两地分居。近日,唐山市滦南县出台了关于外地事业编回乡工作的政策,只要是本地人在外地工作,或者本地在编人员的配偶子女在外地工作的,都可以直接申请回乡个工作。这给全国各地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毕竟,直接找个异地事业编,总比重新面向招录的成本低吧。

办理办法和程序:

1.拟调动人员个人提出申请

2.所在学校经研究同意调出并签署意见盖章后,由申请人交至拟调入学校。

3.拟调入学校(县直属)和中心学校在有编制缺额的情况下,同意后签署意见盖章,由申请人一并交至县人事股。

4.县人事股对教师提交的材料。

6.调动人员是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需参加调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没有岗位指标或没有被聘用的,一律实行高职低聘。

7.城区学校因学科需要在编制范围内可以平行调动。

你好,随着和地方政策的改革,是可以回乡或者跨省工作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可以给你帮助。

一是要看你具体工作情况,本人参加工作时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签订的劳动合同,如果你刚参加工作,劳动合同没有解除,也是不准许的(一般刚参加工作都需要签订就业合同,一般3-5年),近年来各地师资短缺,是教育的现状,特别是一些教师,流失人才是很可惜的。

二是现在部分省、市和地区为了引进人才,已经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夫妻分居或者因家庭原因是可以提出申请回到原户籍地工作的。当然,要看当地政策,你必须符合条件,年龄、学历、个人工作能力、生活实际状况等,才可以提出申请。政策仅仅是前提,你还必须足够,学历和年龄要达到相应要求,没有哪一个单位或者地方引进没有工作能的人,求贤若渴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随着教育政策的改革,现在各个地方每年都进行教师事业编制,你可以通过招考跨省参加考试,这也是一个捷径,现在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全国联网,录用以后可以异地联网转籍。我的一个男同学原来在山东临沂一所小学任教,工作教龄17年,因其家属在扬州工作,2017年5月通过教师招考,考入了扬州一所小学任教。

四是作为教师职业,时间是很充足的,有双休和寒暑,现在交通很发达,每年探亲回家机会是很多的,如果不是情况很特别,还是安心工作为好,至于去哪工作,要顺其自然,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耽误了教学工作,教师职业是良心活,要以学生为重,以教学为根本。

总之,只要你足够,只要你在教育上有一定的教科研和教学能力,一定会实现你的目标。以上是我对你提出问题的几点见解,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

当然,实现的前提一定得是当地有政策。去年,山东日照的五莲曾出台“莲才兴乡”政策,一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为解决当地在编人员异地生活问题。此外,山东还有几个地方也有类似政策,比如菏泽。最硬核的是淄博30万人才引进,毕业五年内的在外编内人员都可申请回乡,这是目前个地级市范围的回乡政策。听说了一个幸运的案例,刚考到外地,随后借这个政策回到家乡并安排在市直中学。

如果没有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可以尝试联系有没有人能与你对调。如果你想单方面回乡,相当于给当地多加一个标志名额,作起来困难很大,普通老就别想了。如果能找到人与你对换岗位,作空间还能大一些。到时候只要双方一把手能点头,履行程序就行了。

不可以调回。但是可以考回。中小学教师跟其他用人单位人员一样。实行单位公开制度。只有通过公开。就可回到本省教学。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事、编制等管理权限隶属于本县(市、区),因此,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跨市、县调动需要调出学校和调入学校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调入学校有空余教师编制、有岗位空缺、有对应学科要求,由调入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出调动通知,才能在调出学校和相应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后续程序。因此,教师跨市、县调动关键在于调入学校要求。

可以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你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让大家对于你有个很好的印象,才能够调回本省。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

外省回乡有可能实现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

再次,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那就是城里学校老师没有人愿意调往乡村学校工作,但是乡村学校的老师几乎都向往着调往城里学校工作。换而言之,就是教师调动的需求很大,导致调动的口子不能随便放开。

摘 要: 高职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或辅导员,要从高职学生特殊性出发,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发挥自我管理,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加强班风班貌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Abstract: Higher student ma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s a teacher or counselor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articularity of departure,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stimulate learning motivation; exert self-mament, enhance students' autonomy ;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wind class appearance.

Keywords :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 mament; countermeasure

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把握好我们的管理对象――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或辅导员,我们如何把握学生,如何管理好学生,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粗浅分析。

一、高职学生特殊性

要做好管理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对象,把握对象的生理、心理各方面的特点:

1.一是文化知识基础。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文化基础较,学习困难相对较大,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方法。

2.自卑心理较。高职生尤其是3+2类型的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由于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3.自控力比较弱,环境对人的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高职生的生活环境和相应的学校教育,由于年龄相对于本科生还比较小,思维单纯,生活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导致其自我控制力较弱。高职生对自我的不足不能清晰的认识。不能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对老师的过度管理存有抵触的心理。在平时的自我管理上,年轻气盛,感情用事,容易导致打架斗殴的发生。

根据上述具体问题,班主任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学生管理,因材施教,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1.提出班级奋斗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在接受新的班级或者是中途接受的班级,我们都应该通过诸如主题班会的形势,讨论和确定我们这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并且让全体学生讨论提出班规条约,用以规范约束自己,这样学生有了努力方向,就会形成一种向上的动力。

2.树立模范,激发动机。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为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习、生活和活动等各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树立榜样,给全班学生以。通过鲜明而生动的例子,影响全班同学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准则的形成,从而带动全班学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注重群体效应,加强全面管理。

要建立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机会;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发挥自我管理,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人总是要步入复杂的,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因此,高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地,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是关键的一步。

1.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应该是意识的培养,明确学生干部的利与弊,然后是工作方法的指导,再是班级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教会学生管理的程序和模式,让学生能形成规范管理的理念。真正使学生干部能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上自习,校园文艺活动、组织课外活动等,班主任就可以在掌握大方向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干。上自习时,我们可以提倡轮流管理纪律,先让品学兼优,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在先,然后轮换让每位学生承担管理工作,这样既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又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翁。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四、加强班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是整个班级学习行为习惯的驱动力,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行和精神风貌的一种集中体现。良好班风的形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1.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使学生学习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律选课制是实行弹性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可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大众化的高职教育。目前,已建立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明确自己作为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让他们在纪律的约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感。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就是力量。班主任要努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使班集体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如班级写作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团结和友谊。

3.开展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如发现不良的行为和态度,可用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宗琦.浅谈高校学生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

[2]孟琳,郑凌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8)

[3]雷洪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5(1)

[4]顾卫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创新导刊,2009(2)

如何有效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

新生入学后,将对新生进行资格复查,对在报名和考试过程中有弄虚作或其他违规行为者,将按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的教育效果。师生感情好时,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则被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则被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注入了爱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地关心学生。当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光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是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本身,应当如何去做呢?

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思想和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部分学生生活经历的单纯和价值环境的复杂,又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不少人存在认知与行为的背离,自我意识强烈,承受能力较,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整体意识缺乏。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对教学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5.经县编办审核同意用编后,县人社局研究,经批准后同意办理调动手续。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小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老师是因为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学习、追求目标,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作性问题,使教学的评价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应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异,以促进全体学生 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较,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标准,冲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时还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评价水平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指导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

这是适合在高职院校推行的学分制。它是将原来单一的学分形式分解为理论知识学分、专业技能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三类。三类学分间有一定的比例,每类学分有一定的课时要求和评价考核方式,学生在每类学分选修中拥有一定的自,在达规定的学分总数后即可毕业。肖炎根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元学分制”模块化课程体系中提出:理论知识学分和专业技能学分,综合素质学分三者分别为70、60、20学分。指导老师具体指导的内容是:

1、制定指导并进行方法指导:根据教学单位的学期工作,指导教师须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制定出本学期学习指导工作,对学生所学课程的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熟悉专业情况并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指导教师应熟悉本系的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学院的各专业情况,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学习要求、培养目标及需要;

3、指导学生制定并进行生涯指导: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方法,并对学生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学工人员缩小了管理范围,将管理工作更多地下放到学生的组织群体中,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者转向参与者,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身心成熟,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学生、更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能够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使专职学工人员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逐渐解放出来,实现工作重心向服务学生、指导学生和学工研究方面转移,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络以及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特点,进而适时调整学生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前 瞻 性和创造性。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学工人员一定程度的放权,需要学生参与管理来弥补辅导员退出后形成的“管理空白”,这就在无形中使学生提高了参与管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了主人翁的感。这是“以学工人员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远不能及的。业生涯进行指导;

4、定期谈话并掌握学生状况:指导教师应定期与所指导班级的学生进行谈话,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心理、生理和思想状况,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5、教育学生并指导开展活动: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指导班级开展学习活动,交流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

6、培养学生并帮助困难学生:抓好学生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的发现、培养和,帮助和督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改进和提高,及时与所在班的班主任联系和沟通;

7、进行集体交流并解答学生问题:指导教师必须每月至少一次与所指导的班级学生集体交流,认真做好记录,解答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及时反映给各系,待各系协助解决或报学院做出决定后及时反馈给学生;

8、进行授课班改革并改进教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内涵,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协调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评价方式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积极地认识它、研究它、改善它,其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学方法: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班级以及自己授课班级应积极采取改革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的效果。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为此,要大力培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土壤”,积极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激发他们的能动意识和创造思维。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二)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肖炎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元学分制”模块化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20-21.

(一)过分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没有突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应用性。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与普通的高等院校并没有过多的区别,尤其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二者都强调课程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高等职业院校更强调于“职业”,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具有相似性并逐渐趋同。高职院校在当前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下,采取当前的教学管理形式培养出的人才,与其他本科类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相比,其理论基础没有突出的优势,而其主要培养的实践经验与应用技能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过分强调课程体系的严谨性,忽略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二)高职院校课程管理方面缺乏特色。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新颖性,没有自身的课程特色,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等人的观念、素质,如果在教育上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是非科班出身的人士,那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上更无视于课程特色的建设等,可能更多的关注于利益的得失等等。原因之二为高职院校所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有限,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学校自身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或者可以说当地教育场所有限,其竞争意识薄弱,生存意识不强,管理者们意识不到课程特色是一个学校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原因之三为受制于具体特色资源的匾乏或实施开发营造的难度,当地的高等职业院校想与特色资源相联系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即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培养出的专业人才的就业范围又是十分的狭窄,虽然具有特色,但是却更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前景。

(三)教师创新意识不强,理念不新,循规蹈矩。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上,大部分教师具有倦怠的职业倾向。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水平有限,更有的学生天生顽劣,不服从教师的教诲,不尊重教师等等,长此以往,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不再拥有高昂的热情,而是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产生职业倦怠。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学业的上,还是在学生品质的疏导中,都具有一定的消极情绪,更多的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对教育对象抱有希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理念不够新颖,在教学方法上循规蹈矩,没有创新,还存在着育,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四)学生自我定位错误,学习主动性不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对自我认知具有消极情绪。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学习成绩是不好的、自身品行是不好的、自己的行为举止更不必合乎礼仪、自己对的贡献也是极低的等等,这种消极的自我定位直接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养成,直接导致内在动机低弱,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引发厌世的情绪或行为。由于学生自身的定位有偏颇,加之教师不及时、不得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的意愿,更普遍存在一种“学习无用论”的言论,肆意传播,荼毒学生的热情与心灵。

二、解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旨在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一)突出课程特色,加强实践性课程。高职院校在改善教学管理方面,首先要突出课程的特色,高职院校需要打破当前“大一统”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生源,建立适合于该群体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的特点,突出高职院校人才的应用性,更好地区别与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一方面,突出课程的地方特色。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上,首先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看是否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或者人文资源,与课程相联系形成“本土课程”,不仅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在中更具有个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增加实习的课程活动安排。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保证课程体系的严谨性的同时,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即实践性。

(二)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正确学生观与教学观。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与教学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方面,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性,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职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而非具有一定的倦怠心理,教师能够主动学习,进行自身素质的提升,树立新颖前沿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教学观,要“以人为本”。教师能够认识到高职院校的现实状况,结合其地位,加上学生自身的个性,能够以人为本,正确看待学生,不以“有色”看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个体,树立科学的观念对学生进行与教育,以期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更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序发展。

(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作为一个管理干部,不仅仅是上不犯错误那么简单,还要求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碍事。这种管理能力,还体现在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上。教师要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发现自身的价值,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人格,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发展。

广东专科院校自主招生的流程

在编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整到异地任教,有调动的可能性。但实际上,跨县甚至跨省市调动,和在不在编没有任何关系。编制实行区域管理,定岗定编,A县的编制,只能用于A县的职工,不能说人调走了,编制也带走。也没有说在A县属于在编在岗人员,调整到B县,就要保证其编制使用。

广东省2014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流程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信息平台 点击数:767 更新时间:2014-3-3

为确保我省2014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顺利实施,现制定如下工作流程。

(一)制定院校招生方案及章程。

参加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须制定招生章程,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本校不同招生形式的报考条件、综合文化考试科目、技能考核或面试办法、录取规则、收费标准等。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高职院校须列出各相关专业考生必备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包括证书名称、等级、发证机关等),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原则上为职业资格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或省级人事劳动部门主考(或授权)的中级以上(含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省教育考试院主考的专业技能课程B级以上(含B级)证书。院校招生方案及章程须于2月底前在网上报省教育厅,由厅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审。3月中旬前,高职院校向公布联审通过后的自主招生方案及章程,并据此开展招生宣传。

(二)组织报名。

1.确认高考报名信息。

凡具备普通高考报名资格及符合有关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报名条件的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各普通中学、中职学校要做好拟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学生普通高考报名的组织工作。每名考生只能获取一个普通高考报名号。

2014年3月21-25日,考生可根据本人的报考条件,在选定的招生形式中自行选择1所院校2个专业志愿,并登录相关高职院校的网站进行预报名,在规定的时间内(3月22-26日)凭普通高考报名回执及有关报名材料,到高职院校确认自主招生报名资格。

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要积极支持学生报考,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与高职院校衔接的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根据考生综合素质和报考条件报考。各对口中职学校须认真审核对口专业学生提交的材料,在相关复印件上注明“此件与原件一致”,并盖章确认。

3.自主招生的报名材料与审核。

(1)考生到高职院校报名时须提交以下材料:普通高考报名时的回执、二代原件及复印件、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3张免冠大1寸头像照片(3张照片分别粘贴在《报名表》、准考证、准考证存根上);《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考试考生报名表》(见附件4);《广东省2 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正式报名信息表》(见附件5)。

(2)高职院校审核考生材料。高职院校依据本校招生章程审核考生或中职学校提交的材料,并于3月底前在学校招生信息网上公布审核结果。

(三)(一)弹性学分制组织体检。

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普通高级中学、中职学校考生必须在4月底前参加普通高考体检,生源学校须在地级市招生办公室统一安排下,到就近的市、县(市、区)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体检。有实践经验的青年、往届生可到地级市招生办公室领取体检卡后自行到有资质的市、县(市、区)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体检。没有体检结果的考生一律不得办理录取手续。

(四) 命题及入学测试。

普通高中考生实行“综合文化考试+面试”的考试形式,中职考生实行“综合文化考试(含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考核”的考试形式。考生赴考时,须携带、准考证,遵守考试纪律。违规考生按照《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处理。

1.综合文化考试。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根据不同的招生对象确定不同的考试内容。综合文化考试统一在4月19日进行,考生在所报考的高职院校参加考试。试卷按机密级材料管理,各招生必须切实加强试题的命制、印刷、寄送、保管的管理,确保试题万无一失。试卷包装时,须按考生试室人数安排每试室一袋进行包装,每袋试卷须备多一份试卷作为备用试卷。考前一星期,高职院校须指导考生在网上打印准考证。各院校综合文化考试均安排在同一天举行,考试工作由高职院校负责组织,相关地级市招生协助实施。高职院校原则上按30人/组(试室)编排好试室,院校须主动与地级市招生联系,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2. 技能考核或1.课程体系的核心。精心设计的专业教学是保证弹性学分制实行的先决条件,其核心是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与学分制相匹配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是高职学分制得以实行的必要条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依据的前提下,依专业大类重新制定学分制下的教学,重新整合和构建课程体系。其基本特征是: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在行业分析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面试。

4月30日前,高职院校在网上公布达到本校规定的综合文化考试要求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学要求和办学特色,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及比例,确定参加技能考核或面试的,并在网上公示。5月10日前由招生院校对综合文化考试入围考生进行技能考核或面试。技能考核或面试可由各院校单独进行,也可由多所院校联合进行。

(五) 录取。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小组的下进行。综合文化考试与技能考核或面试结束后,招生院校依照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录取规则按专业名次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并于5月20日前在信息平台上公示。5月下旬,院校将拟录取上报省招生办公室进行审核备案,经省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的考生方可确认为正式录取。报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并被录取的考生,可同时参加高考,参加本科院校录取,但不能参加高职高专层次的录取。考生若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落选,则可继续参加普通高考及录取。院校未完成的招生经申请可转为普高。

高职院校录取程序必须透明、公开,录取工作须在学校部门监督下进行。高职院校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后的名单发放录取通知书,并将录取名单在学校网站上公布。

(六)新生注册与复查。

经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缴交学费注册。逾期未注册者,取消入学资格。

中专如何升高职?

(一)优化运行机制,构建学生工作新模式

中专学生该如何提升学历呢?三个角色,多种途径可以选择。

LZ;你好,你读中专的是可以转高职的

不过是3+证书

考语数英加证书(美术和电脑证书都可以)

同样要填志愿

也可以选别的专业

中专学历可以参加对口的学校(如卫生系统)设置的高考,考试内容是针对中专课程的,但需要咨询自己学校的辅导老师,也可以参加“高起本”的高考考试,考试内容是高中课程。还可以参加普通高考统招的高考考试,考试内容也是高中课程,如果想报考的话,那就得选择一间高中学校,报一个复习班。在中专三年级时,保留中专学籍,到高中去插班,以借读生的名誉就读高中,这样就可以参加普通高考。

中专学历可以参加对口的学校(卫生系统)设置的高考,考试内容是针对中专课程的,但你需要资讯你的辅导老师,这也就是你说的所谓的报高职!

同时,可以参见“高起本”的高考考试,考试内容是高中课程!

呵呵,当然不能忽视的是,你也可以参加统招的高考考试,考试内容也是高中课程,如果你想报考的话,那你就得报一个不错的复习班了!

PS:因为2012年新的教育政策开始执行了,各地的高校开始扩招了,高校会组织自己的考试,你也可以留意!

加油!!学无止境!!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研究进展|弹性学分制

就像在读大专一样

摘 要:综述高职院校弹性学分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弹性学分制下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选课制和导师制、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了今后尚需研究的新问题。 :高职;弹性学制;学分制

4.县人事股对教师提交的材料,按照教师调动的基本原则和条件,严格审查,经教育工委会议研究后,在拟同意调动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申请表》签署意见盖章,报县编办、人社局。

作者:胡慧芳(1972-),女,山西长治人,山西治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15-04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标准计量单位,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每个学生必须获得的总学分,把学生取得的总学分作为获得或达到某个级别的依据的教学管理制度。最早见于美国的高等教育,它是哈佛大学艾里奥特(C.W.Eliot)首先确立和实施的,是配合选课制而产生的,其目的是便于对选课制学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及学习进度进行管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审查入学、转学、毕业等情况。

于2004年8月颁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许多中、高等职业学校相继开始研究和试行。目前,我国多数高职学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学年制和学分制结合叫学年学分制),而弹性学分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结合叫弹性学分制)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相比,弹性学分制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可构建职业教育和其它各类教育沟通的平台;是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和发展的需要。它更适合高职的发展。本文将对近几年在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研究和试行的相关情况进行系统综述,以促进其完善和推广。

一、适合高职院校的学分及学分制

(一)学分及学分的确定

学分是学生学习量的度量。学分的确定以课程时数为依据。某理论课程在一学期内每周完成一个学时一般记为一个学分,考试合格可以获得一个学分。实践课程的学分,实训一周获得1个学分。有关公益劳动、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的学分折算办法在2001年9月下发的《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都有规定,可作参考。

(二)三元学分制

(三)绩点制和标准分的引入

绩点制和标准分的引入是对三元学分制的充实和完善。学生只要及格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体现不出学生学习分数和质量的高低,为此可考虑引入绩点制。用学分来评价学生的量,用绩点来评价学生的质。学生成绩和绩点的换算见下表:

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数×绩点)/(课程学分数)

它可作为学生获得奖学金、评优和就业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考虑不同课程之间的难易程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可采用标准分。

标准分=(原始分数-总体平均分)/总体标准。

二、适合高职的弹性学制和主辅修制

弹性学制是以专业 教学 规定的基本学习年限为参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提前或推后修满学分毕业。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习期限多为三年,而弹性学制下可定为2-5年。既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多选课程,提前修满教学规定的学分,二年毕业;也允许部分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分阶段完成学业,可以工学交替,但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应修的和学分12-27学分。

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弹性学分制。推行弹性学分制,既能满足学生因个体异而需自主学习的要求,又能保证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学质量,与学年学分制相比,虽然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但是适合在我国高职院校推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主辅修制

在学分制下,允许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同时修读另一专业。修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合格者,由学院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

三、高职实行弹性学分制的几个关键环节的研究

高职实施弹性学分制的几个关键的环节有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选课制和导师制、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弹性学分制下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2.课程体系的平台化设计。就是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不同课程按照其功能和适用性设计为若干可以相互支持并能够灵活组装的课程组合(平台),以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的目的。它有利于增强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基本不需要重复学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不同专业之间的转换;同时还有利于设置不同专业方向及不同专业深度的专业限选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同一专业内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或不同层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如束剑华在构建各专业课程体系时,将课程体系设计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公共选修课5个平台。其中文化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全院所有学生相同,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前者一般为必修或限选,后者为任选,但都必须达到规定学分的要求。专业大类基础课是学习某一大类专业的各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组课程,一般为必修课,学生学完这组课程后,可在基本不需要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实现在专业大类不同专业之间的转换;专业基础课是某一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学习了这组课程后,可自组选择该专业内设置的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课是满足同一专业内不同职业岗位群而开设的若干组课程,学生选择了一组课程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学校可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的特点,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专业招生人数的多少,及时调整(增加或减少)专业方向。

3.课程比例的合理化设置。在弹性教学里,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将其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任选和限选)。既为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提供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全方面的素养,也满足学生个人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份有足够选择余地,既包含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又有科学、技术和专项技能培训的知识能力教育课程的选修课目录,并有条件实施它,是保证弹性学分制教育的前提。所以,除了开设必修课外,应根据市场和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一般必修与选修的比例为7:3。根据课程的性质分理论课、实践课和综合素质课。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肖炎根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元学分制”模块化课程体系中提到将学分分解为综合素质学分、理论知识学分、专业技能学分,其各自分值为20:70:60,可作为参考。

1.选课信息的发布:即学校负责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选课信息渠道和课程菜单,实现学生自主选课。如:导师指导、发放选课指导手册、举办与选课相关的讲座、网上发布。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的相关信息,包括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教学与培训要求以及任课教师的背景资料等,依此制定个人的学业,保证学生选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选课原则:学生应以指导性教学,个人学业为依据,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每学期所选的课程和学分。

4.选课的方式:包括手工和网选。传统的手工选课效率低,工作量大,作复杂。网上选课具有许多的优点,是急需普及的选课方式。它可以提高选课的效率,可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程,能保证学生选课的准确性,便于规范成绩管理,减轻教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个别学校已经研发出基于web环境下的网上选课系统。如:曾瑞的基于web环境下的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见图1)

(三)弹性学分制下的导师制

在弹性学分制下实行导师制,可实现对学生学业的有效指导。实行弹性学分制后,原来统一的教学班被打乱,一个学生一张课程表,不可能再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管理,学生制定学习、选专业、选课都需要有人给予科学的指导。加强对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指导,最有效的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关于导师制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导师的选用标准:要选观念新、业务强、素质高的教师或聘任相关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导师。

导师的选用原则:学生和导师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依学生的自愿,兼顾导师承受负荷的能力。

导师的职责:要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其他情况,帮助其确定其专业发展方向,向学习者及时提供课程信息和相关服务,包括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与培训要求以及任课教师的背景资料等,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条件和需要,选择课程和培训项目,并对学生课程的修读和学习进展进行系统的指导和监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四)弹性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

在弹性学分制下,对传统学籍管理的改革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退学:由于纯粹的学习原因,只要学生主观愿意学习,实际作时学生不予退学。

休学:由于家庭经济、健康状况等原因,可以申请休学。

(五)弹性学分制下的考试管理

一般来讲,学生每学期修读的所有课程都必须按时参加考核,考核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学分。考试课以百分制计,成绩达60分及以上为合格,取得相应的学分,否则不计学分。考查课以五级分制计,成绩及格及以上取得相应的学分,否则不计学分。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考试管理。

免修: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的课程,本人在开课学期开始时提出免修考核申请,考核成绩合格,即获得该课程的学分,准予免修。对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可以折合成相应的学分,并允许免修相应课程。在课程开始两周内提出申请,完成课程实验和作业的前提下,可参加统考,成绩合格,即获学分。对于高中阶段其它类型学校或培训机构转入的学习者,对于具有其它层次学历或职业实的回答是:调回家可以,得重新考试! 异地在编在职教师如果想调回老家工作,需参加当地的教师公开,并且符合和考调岗位要求的条件。如果在服务期内的在编在岗教师,需满一定的服务年限才能申请流动,或是与学校、协商,看能否有机会开具同意报考证明。践经历的学习者,在出示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应承认其经历并折合成相应的学分,允许免修相应的课程。但理论课、体育课以及实践课不得申请免修。

重修:考试不及格的必修课,须重修重考;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或改选;同一门课可以多次重修,记载一次重修成绩。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核,成绩以0分计,须交费重修。实训、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得不到学分者须重修。有跟班重修,组班重修。教务部门负责组建重修班次,授课学时大约为原学时的三分之二,授课的时间安排在双休日或期。重修学生须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考试。

补考:取消补考和留级制。

此外,积极推进试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四、尚待研究的问题

(一)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分制下选课制

弹性学分制下选课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跨校选课的效果不太好。跨校选课可增进不同学校的学生相互交流,开阔视野。学校应主动推出各自的特色课和课,制定适合外校学生选课的方案。其次,进一步完善选课的程序。由于学生在入学时的文化基础不同,可考虑在学生入学初期的文化课学习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文化基础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课程。其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据个人的职业目标、兴趣爱好、市场和需要,制定个人的学业,选择专业大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

(二)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分制下导师制

关于对导师的管理和考核还未见,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导师的管理并给予一定的待遇,如何对导师的考核做到奖惩分明,提高导师的心和工作效果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进一步探索弹性学分制下开展学生思想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实行弹性学分制,原有的学年学分制下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探索弹性学分制下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四)加紧研发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软件

实行弹性学分制,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迫切需要开发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方便快捷的教学管理软件。包括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教师教学测评、考试管理、教材管理等各个方面。

(五)深入探讨弹性学分制下教学质量和评价机制

实行弹性学制,学分互认机制,加大了教师教育质量评价和的难度。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和思想,教学质量评价要看职业教育是否以就业为导向,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毕业就业率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学质量要遵循教学规律,突出职业院校特色,学校自身与相结合,制度化、规范化与灵活相结合。

(六)加紧构建弹性学分制下学分互认机制

于2004年8月颁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分互认机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四点建议。关于这方面的探讨,仅见陈曦萌的《构建职业学校学分互认机制的政策分析与建议》一文,关于学分互认和折算中遇到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如:有关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竞赛的奖励学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学生工学交替所获得的生产经验如何折算为学生的学分,是否增设课外或创新学分,如凡在省级以上技能比赛中获奖的,或在省级以上正式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或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得到省级以上部门鉴定认可的,根据成果的价值,经所在系和教务处的认定,奖励其适当的学分。

参考文献

[1]李春红.我国高职教育学分制改革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3,28:38-40.

[3]龚景毅.高职教育学分制改革初探[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6,9:6-7.

[4]束剑华,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和途径探讨[J].职教,2006,2:8-10.

[5]陈曦萌.构建职业学校学分互认机制的政策分析和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5,7:19-21.

[6]颁发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职业技术教育,2004,9:5-13.

[7]吴荣叶.浅谈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J].卫生职业教育,2006,7:20-22.

[8]倪成伟.对高职教育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3,3:98.

[10]曾瑞.基于web环境下的校园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11]赵宝芳,鸣.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5,1:3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