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容量的基本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法拉是一个很大的单位,常用比它小得多的单位“微法”(μF简写为μ)、“纳法”(nf,简写为n)、皮法(pf
电流电阻电压三者关系 电流电阻电压三者关系公式
电流电阻电压三者关系 电流电阻电压三者关系公式
简写为p),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F=1000000μF
1μF=1000nF
1nF=1000pF
2、电阻的基本单位为“欧姆”,简称“欧”,用“Ω”表示。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姆“千欧”,符号“KΩ”;兆欧姆“兆欧”,符号“MΩ”。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Ω=1000KΩ
1KΩ=1000Ω。
3、电压的基本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用“V”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千伏,符号“KV”;毫伏,符号“mV”。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V=1000V
1V=1000mV。
4、电流的基本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用“A”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千安,符号“KA”;毫安,符号“mA”;微安,符号“uA”。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A=1000A
1A=1000mA
1mA=1000uA。
希望可以踩纳
1.
电流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具体的换算关系是:1A=1000mA
1mA=1000μA.
2.
电压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具体的换算关系是:1kV=1000V
1mV=1000μV.
电阻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MΩ=1000
KΩ
4.
电容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微法(μF或μ)、纳法(nf或n)、皮法(pf或p)
具体的换算关系是:1F=1000000μF
1μF=1000nF
各种单参考资料来源:位的换算如下:
常用电压单位:1kv(千伏)=1,01、串联电路中两个不同的电阻,电阻越大,其两端的电压也越大;但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是相等的。00v(伏特)、1v=1,000mv(毫伏)=1,000,000μv(微伏)——千进制(注:uv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
常用电流单位:1ka(千安)=1,000a(安培)、1a=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千进制
常用电阻单位:1mω(兆欧)=1,000kω(千欧)、1kω=1,000ω(欧姆)——千进制
时间单位:1s(秒)=1,000ms(毫秒)=1,000,000μs(微秒)——千进制
① 知识点定义来源与讲反之相同.解:
电阻、电压和电流是电学中常用的三个基本概念。
- 电阻(Resistance)是指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碍,其单位为欧姆(Ω)。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电路中的物质材料、几何形状和温度等因素。
- 电压(Voltage)是指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也可以理解为电流驱动的推动力。它的单位为伏特(V)。电压表示了电流在电路中的电势。
- 电流(Current)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它的单位为安培(A)。电流表示了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
② 知识点运用:
电阻、电压和电流是电学中相互关联的三个重要参数。
- 电压驱动电流在电路中流动,而电阻则限制了电流的流动。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大小决定了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 电压源提供稳定的电压,使电流能够顺利地在电路中流动。
③ 知识点例题讲解:
例题:一个电阻为100欧姆的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2安培,求电路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知道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所以,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根据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2A × 常温常压情况下,就是欧姆定律的关系:100Ω = 200V。因此,电路两端的电压为200伏特。
请注意,以上计算是在设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实际情况中,电路可能包含多个电阻和其他电子元件,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计算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是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注意,在这个公式里常犯的错误就是这个说法“电阻跟导如果电源电压不变的话
更换较大的定值电阻
以保证定值电阻上的电压不变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阻值以改变定值电阻上的电压
从而得到电阻一定是
电压,就像水压似的,水压能使静止的水按一顶的方向流
动,那么电压就是能使导体中电子按一定方向运动的一个
物理量,对它的定义可以简单的电压=电流X电阻这样理解的
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就是欧姆定律
电压=电阻电流
电阻=电压/电流
体两段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个说法是错的,- 电阻调节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在电子元件中常用电阻作为限制、分流或过滤电流的器件。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固有特性,只和材料、温度(在中学就
接触这些)有关,和电压、电流无关,这个题还经常在选
择题中出现,要小心!
应该先搞清楚它们的因果关系,问题应该是:电流(I)和电压(U)电阻(R)的关系.
其实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做一比较就很容易理解了,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就如同一端管道中的水流大小和该段管道两端的压力以及管道对水流的阻碍的关系一样,你想,一端管道两端有压力,管道中才会有水流,而且压力越大,水流越大;同时在管道的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管道对水流的阻碍越大,水流就越小.所以人们才说,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一端导体中的电流大小取决于它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并且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
电压和电阻的数学关系式式是:R=U/I。(电阻=电压/电流)在一闭合电路中,当电路的电阻一定时,回路中的电流和负载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当负载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回路中的电流和回路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这个,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除以电阻.
这个是相对于一个电阻说的(比如一个灯泡,一个电阻),也可以相对总体.
这个...后面会学吧?只要弄清楚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不要搞混,还是挺简单的. ....初中电学电功率难点
实验17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V=IR R=V/I I=V/R.就这么简单
欧姆根据实验得出的欧姆定律
I=U/R
I=V/R
不要被图的象所蒙蔽,灯泡和电压表本质上就是并联的,实际上就是个很简单的串联电路。滑动电阻变大,总电阻就变大,因为总电压是一定的,所以电流就变小了。滑动电阻变小,那就是总电阻变小,自然电流就变大了。不知道这样解释你是否能看到明白,下面那两个回答的太笼统了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I越大电压U越大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小:V变大,A变大.
滑阻起分压限流的作用.
R电阻
I电流
U=RI
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小:V变大,A变大.
1.电压:电压(voltage),也称作电势或电位,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单位制为伏特(V,简称伏),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和“电位”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2.电阻:电阻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通常“电阻”有两重含义,一种是物理学上的“电阻”这个物理量,另一个指的是电阻这种电子元件。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3.电流: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通常用字母 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简称“安”,符号 “A”,也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 电流。电流电压电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流L=电压V÷电阻R
电压=电流×电阻,或是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电压/电流。(电压是U,电流是I,电阻是R)
电流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uA)
1A=1000mA,
1mA=1000uA
电压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uV
1kV=1000V,1V=1000mV,1mV=1000uV
1MΩ=1000kΩ,1KΩ=1000Ω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的。与是否接入电路、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的大小等因素均无关。
扩展资料
欧姆阶段的实验是探讨电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其结果于1825年5月在他的篇科学论文中发表。在这个实验中,他碰到了测量电流强度的困难。
在德国科学家施威格发明的检流计启发下,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方法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电流扭力秤,用它测量电流强度。
欧姆从初步的实验中发出,电流的电磁力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其关系式与今天的欧姆定律表示式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联系。欧姆在当时也没有把电势(或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三个量联系起来。
在欧姆之前,虽然还没有电阻的概念,但是已经有人对金属的电导率(传导率)进行研究。1825年7月,欧姆也用上述初步实验中所用的装置,研究了金属的相对电导率。他把各种金属制成直径相同的导线进行测量,确定了金、银、锌、黄铜、铁等金属的相对电导率。
虽然这个实验较为粗糙,而且有不少错误,但欧姆想到,在整条导线中电流不变的事实表明电流强度可以作为电路的一个重要基本量,他决定在下一次实验中把它当作一个主要观测量来研究。
在以前的实验中,欧姆使用的电池组是伏打电堆,这种电堆的电动势不稳定,使他大为头痛。后来经人建议,改用铋铜温电偶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源电动势的稳定电阻单位:欧姆Ω,兆欧MΩ,千欧KΩ。
1826年,欧姆用上面图中的实验装置导出了他的定律。在木质座架上装有电流扭力秤,DD'是扭力秤的玻璃罩,CC'是刻度盘,s是观察用的放大镜,m和m'为水银杯,abb'a'为铋框架,铋、铜框架的一条腿相互接触,这样就组成了温电偶。
A、B是两个用来产生温的锡容器。实验时把待研究的导体插在m和m'两个盛水银的杯子中,m和m'成了温电池的两个极。
x=q/(b+l)式中x表示流过导线的电流的大小,它与电流强度成正比,A和B为电路的两个参数,L表示实验导线的长度。
1826年4月欧姆发表论文,把欧姆定律改写为:X=KSA/L,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K表示电导率,A为导线两端的电势,L为导线的长度,X表示通过L的电流强度。
如果用电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即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势成正比而与电阻成反比。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1欧姆定义为电位为1伏特时恰好通过1安培电流的电阻。
应该说电阻电压和电流三者之间有关系,但仅限于围绕电阻本身。就是流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这三者的关系就是欧姆定律。u/i=r.
实验17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