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日小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2017年高考报考指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报考指南
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报考指南
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报考指南
1、高考生家长帮孩子备考要做好五点 给孩子减压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考试大纲》第五 不要刻意改变生活常态二、要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试卷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试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2、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3、卷,可以找到命题的“轨迹”,可以“预测”其走向。
4、研究高考试卷,应从试卷结构、赋分、题目测试的目标、设题的方式、设问的角度、的拟制和评分的标准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掌握它的“导向”。
5、研究高考试卷,不要热衷于它的“新”或“巧”以及那些有争议的问题,要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试卷的“稳定”性部分上面。
6、以2005年高考的福建卷为例,“稳定”主要体现在科技说明文的选文,依然是偏重于高科技知识的介绍,题目的设置仍然侧重于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7、文言文阅读考查侧重于考查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试题设置的重点仍是放在考查实词的含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筛选信息、分析归纳概括内容表达技巧和翻译上。
8、现代文阅读的题型设置基本保持原来的风格,着重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筛选、提取、归纳、整合、分析、概括信息和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等能力,尤其是一道题,依然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加强测试对文本深层次的解读。
9、至于作文,从内容上看,往往回避热点问题,要求联系实际情实感,以思维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的考查为重点。
10、三、要抓住根本,摒弃重做题轻读书的做法所谓“根本”就是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
11、因为《考试大纲》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的。
12、可见,《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精神完全可以落实在课本教学中,“大纲”是抽象的,而“课本”则是具体的,真正下点苦功按纲教本,依纲学本,是完全可以扎实双基,提高语文能力的。
13、不少教师和学生非常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以为量的积累能引起质的飞跃,甚至寄希望于同高考试题“撞车”;或者因对铺天盖地的复习资料失去鉴别力,觉得这也好那也好,于是不加选择的统统“拿来”。
14、可如此,题是做多了,却大大减少了读书的时间,也浪费了时间。
15、其实,这样囫囵吞枣,昏天黑地地做题,对提高语文能力并没有什么大作用。
16、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文章、读课外书,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真正获得语文能力。
17、刘勰所说的“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
18、高考试题除默写外,其余一般都不会考虑“直接”从课文中选材,因此,有的老师和学生就错误地认为,高考是不考课本的,于是就将教材晾在一边,甚至有些学校竟然把第五、六册的教材弃而不教,直接进入所谓的语文总复习。
19、的确,从高考的试题看大部分是来自课外,表面上结合教材的似乎很少,但并不等于说教材就没有什么用了。
20、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就会发现高考试题几乎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
21、当然,复习时使用课文,不要只限于“基本篇目”,“基本篇目”对高考命题并没有制约作用。
22、只是,我们选择的课文要有训练的价值,而且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突出其中的一两点落实训练,千万不要面面俱到。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