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
学校专业结构单一 专业结构分类
学校专业结构单一 专业结构分类
学校专业结构单一 专业结构分类
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公办二本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是天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门并没有说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要根据所在省份(市)招生批次确定。
办学条件
截至2018年3月,该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1个教学中心和1个学院。
只有建筑类是一本的B类,其他的都是二本。
一、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大学是一所以城市领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始建于 1978 年。建校 30 年来,学院事业蓬勃发展,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和声誉日益扩大。1998 年建校 20 校庆之际,时任、原天津市欣然为学院题词“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并于 2002 年 2 月重新为学院题写校名。2007年通过本科教学评估,获得“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
目前,校园占地总面积为68.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19万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人。现有37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覆盖工、理、管、文等学科门类。有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二、学校设有:
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城市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测绘与地质学院、和基础学科部、科学部、体育部等12个学院和3个部及教育学院,图书馆等机构。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我国现今的城市建设类普通本科院校。
三、招生: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我校事业发展规划、办学条件,制定我校2017年招生。2017年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分专业招生。学校各专业录取批次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为准。在规定时间内将核准下达的招生寄送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备案。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向考生公布。同时我校还将通过媒体及其它方式向公布。
在录取过程中我校根据各招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源及招生执行情况,按相关文件精神,经校招生工作小组批准,在总内对招生作适当的调整。预留数不超过学校本科招生的1%,主要用于生源较好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分同分录取或顺延录取。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依托天津大学开教育;1979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
从而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序列。可以说它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新兴院校,或许因此发展也比较快速:比如1985年8月将天津理工学院土木系划入,升本11年后的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独一份的身份又加上位于直辖市,因此天城大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空间,比如联合兄弟院校共建了巴基斯坦“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等。
以上内容参考: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1、江苏省徐州高等职业学校y.offercoming
天津城建大学成立于1978年,是天津市一所以城建学科为特色的市属普通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宗旨,践行“重德重能、善学善建”的校训,坚持“依托行业,强化特色,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服务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7人,其中134人。设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14个学院,体育部、计算中心2个教学部(中心)和1个学院。拥有本科专业52个。构建了以工、理、管为主要学科,工、理、管、经、艺、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近五年来,获批973课题、科技支撑项目等科研项目149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313项,年均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3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
近五年来大学生竞赛活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78项;
“城大众创空间”获批市高校众创空间,并顺利通过绩效考核获得天津市A级众创空间。近年来,建设了一支高水平女子队,获得大学生女足锦标赛2012年度第二名,第九届全国大会女足比赛第三名,4名员入选队参加第26届世界大会女子比赛,获得,4名员作为女足主力队员参加了2015年加拿大女足世界杯比赛并进入八强。大学生体育比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高标准承办了第九届全国大会女子比赛,获评第九届全国大会先进单位。
目前学校已与来自15个的32所院校签署合作协议,与6所国外大学开展了9个合作办学项目,与丹麦VIA大学合作举办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准,已招生三届、学生人数175人。学历留学生189人,生源国达22个。获批市外专引智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1)专业设置与需求脱节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强化内涵,提升质量”为主线,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上有一定影响的城建类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所天津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7年以成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截至2016年8月,该校建设用地面积94.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9.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8亿元;中外文纸质图书121.6万册。设有12个学院、2个教学部和1个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280余人,专任教师9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4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5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50个。 天津城建大学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
这是天津市的一本院校。你看看每年的录取分数就明白了,在天津都是在一本控制线上。
没有大学是几本这个概念,只有大学在本科几批招生的概念
具体情况要看你所在是哪个省份而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是二本的 还可以的。有些专业还行 二本中等八
天津城建大学是2本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与内容
素质教育的个独特内涵和品格在于其教育的全方位及综合性。与传统教育注重单一的“应试”策略不同,素质教育倡导全方位综合的“素质”战略,即要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做到博学与专长、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做到学习与信仰、个性与、为学与做人的统一。这种新的综合与统一,将以更高的标准在大教育、大文化背景下提高全民族的科教思想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国民思想的解放和文化意识的觉醒,重建全民族的科教意识与人文精神。论文:中职学校职业现状任务方法
论文摘要: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目前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给自己客观不准,不能够顺利就业。加强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指导体系,使学校成为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体,促进学生充分、顺利的就业。
一、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学校与就业指导,学校专业走向与发展等核心问题是我们面对的新课题,它关系着学生是否顺利完成就业,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突出表现在:
①职业指导仅局限于毕业前夕。学校一般仅在毕业班级开设就业指导课,把职业教育贯穿全学于整个阶段的少;
②应试指导普遍存在。在过去应试教育中,学生和老师把教和学的重点只放在和获取高分以追求高的升学率上。在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也相应的变职业指导为单一的“应试指导“,即“应付面试”的指导。
④职业指导人员与职业指导的要求不相适应。现学校职业指导仅局限于为就业服务性质上的内容,帮助学生搜集准备有关就业的资料证件,简单的面试技巧辅导,就业信息的搜集,如何填写登记表,写就业求职书等内容。缺乏职业、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自我能力等方面的辅导。使学生不具备有的创业意识和潜意识职业生涯设计观念。
二、学校职业指导的任务、内容及方法
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正确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适当的求职方法与技巧,准确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客观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增强就业能力,能充分、顺利的实现就业。
1.加强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资源,广揽职业指导人才
职业指导与学校的学生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适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沟通学校与,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的.桥梁,也是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部分。在学校教育中融入职业指导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爱业、敬业、勇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服务为目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需求,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因此,要提高职业指导的工作质量,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2.完善职业指导机制,促进合理健康运行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机构,有明确的目的,能够按照整体发展要求,有选择地传递价值观念和职业意识,对学生进行职业秘一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教育,将职业指导工作纳入系统的教学,并根据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的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各项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高度重视,设立相应的机构,投入适当的经费,配备必要的设施,指导实施职业指导工作。
①学校应成立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学校专业设置委员会应邀聘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主要任务是密切注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大量搜集市场信息,紧贴市场需求,在发挥学校办学优势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拟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规划,把握学校发展的整体方向。
②成立职业服务中心。职业指导的任务就是根据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根据需要及其身心特点顺利就业、创业和升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在适应、融入的同时得到发展。,职业指导重在育人,教育应是位的。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指导,学校应成立专门职业指导服务中心,并配备职业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学校的天起,根据其所自选的专业,潜意识的进行职业指导,让其明确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帮助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③成立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小组(第二课堂指导小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小组根据各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按教学的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联系学校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并定期督促检查。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顺利就业。
3.职业指导教育分三个阶段完成
学校的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主要通过入门教育、综合教育、就业教育三个阶段来完成。
①入门教育,学校职业指导的基础阶段。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要极力学生尽快完成从接受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通过学校各个专业的目录、设置要求、笺展方向,结合自己特点,选择专门化的方向和学习内容,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具体而实在的准备。让学生明确进入学校的某一专业,就意味着进入了为终身不断接受定向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这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变化,是一个里程碑,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机制,了解,了解自己,让他们珍惜校园生活,挖掘潜力,完善自我,设计未来,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适应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
②综合教育,即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的教育,这是学校职业指导的关键阶段。学校的职业指导与素质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步运行,职业指导在各阶段的任务是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指导。在入门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将初步形成的理念,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素质、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主动提高适应的能力,职业应变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学生强化职业理想,并以此形成持久稳定的奋发向上的动力。
③就业教育,学校职业指导完成的阶段。在毕业年级针对学生即将进入,拾遗补缺地进行以就业为重点的教育,这是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部分。要学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搜集需求信息,掌握技巧,了解创业的途径;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迈好职业生涯的步。
4.职业指导的方法
科学有效的方法是职业指导的灵魂,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就业的成效。职业指导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个人指导法和集体指导法。
(一)对个人的职业指导方法
(1)面谈法
面谈是交流思想、沟息的主要形式,方法简单、直接灵活,且极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容易让学生接受老师指导意见。运用好面谈的技巧是在职业指导中工作水平如何的一个标志。
①善于启发。在面谈过程中,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意向后,要以亲切的态度给予启发,如果学生心理存在矛盾,对个别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谈话有利于了解情况和解决矛盾。
②创设有利于沟通的。要设身处地、态度真诚,亲切,给学生以信任感,依赖感,让学生有暖融融的感觉。
另一方面是针对毕业生就业区域的形势分析。这种形势分析是和目前本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这些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处境、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是实用型、技术型、还是开拓创新型、参与管理决策型做到准确掌握,在根据本地区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来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本地区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层次、种类、结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设置布局更加科学,专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专业发展方向切实可行。(2)个案指导法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方法,不能简单化,一刀切,一个模式套用所有的人。如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词。中应提供机会,让其在大众场所上多讲话,多发言,在课堂内多提问。有意识的分派具体事情,迫使他去与单位和个人打交道,增强其社交歌力。如有些学生性情懦弱胆小,只顾自己埋头办事,不管旁人何作何为。教育中,应鼓励其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想办法让他次能勇敢的走上讲台,哪怕是短暂的停留也算成功,第二次能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三次让他组织一个团体的活动,层层引进,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又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百依百顺,没有经受任何的打击与挫折。教育中提倡接受挫折教育,让其在失败面前记住教训,找出距,然后重新做起,而不是失败后一味地埋怨别人或者一跟不起,或者破罐子破摔。
总之,在处生的具体问题时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科学指导方法的灵魂。
(4)法
对一些实施个案指导,调整期望值的学生就业后进行跟踪调查尤为重要,一则不因他们走出校门而与学校失去联系,失去关怀和温暖,二则了解他们状态及时加以指导,做好稳定工作,三则可以帮助自己工作,积累经验,便于更好的提高职业指导工作。
(二)对集体的职业指导方法
学校的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所的职业指导存在较大的别,职业指导的对象是学生,面广、人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人人单独辅导。
①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会,针对问题及时,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平时同学们经常提出各种问题,如毕业后自己学习的专业派不上用场怎么办?为什么用人单位要限制性别、高矮?我现在学习的电算专业,但我更喜欢应用,可以报考计算机的对口升学吗?针对同学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类,分班级,分时间展开讨论,及时地加以。指出:“双向选择“就是本着务实的精神,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特长等方面的情况,再针对用人位的条件,两方面结合起来,选择自己胜任的工作,一次择业多次择业,如若是自己的爱好广泛,又有多方面的技能,那么求职就多了一条路。
②让学生走向,了解对人才的需求,以此激发同学们更加力的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模拟教的方法,让学生先参加校内的模拟训练,再让学生走向,体验职业生活,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化是我校的主要专业,学校设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以后,到实验室亲自作,如票据的填写、审核、报批、记帐、过帐、扎帐、转开支票、建立帐户等一系列过程,学生实际动手作能力完全能胜任各单位工作。如会计兴趣小组的高薇、张平富同用所学的知识,利用2003年寒28天时间就顺利完鼎城区电业局2003年电网改造的经营帐目的整改,受到的高度赞杨,并且每人获得1200元的奖励。学生通过实践,既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又造福于,一举两得。
③模拟场景演示
模拟场景训练是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学生兴趣浓,参与率高,印象深刻。如我校兴趣小组曾举办一次英语模拟会,职位为公司的英语,模拟场景中精心设计的问题有:怎样着装去与主试者面?如何给主试者打招呼?怎么作好自我?在双方交谈时,主试者有接听电话或因事短暂停顿,被试者怎么办?面试时究竟是站着坚着的好?面试中怎样回答提问,是直率还是委婉?面试结束后与主试者握手吗?在演示中,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分别表演不同的角色,生灵活现,在愉快的欢笑中掌握面试的各种基本手法。
④报告会
采用报告会进行职业指导也是常用的方法,如聘用企业的人事,公司的作人才需求形势的报告,或请己经就业的又取得成就的毕业生讲自己的就业或创业的经验体会,就采用报告会的方式。
职业指导的途径很多,方式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究竟怎样更好的围绕使学生能充分、顺利的就业来进行职业指导,还有待于进一步进益的探索。
论文相关查阅: 范文 、 计算机 、 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
一、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逐步实现了由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发展。这种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我国高校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原来经济的办学机制上,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并已着手进行改革。有的从机构调整开始,有的从定编定员起步,有的从专业改造入手等等,各有千秋。下面内容将从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上进行探讨。
1.目前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不注意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或者只注意到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没有长远的和发展的观念,没有对未来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和预测;或者是远远超越经济的发展,只重视高深理论的研究,不注重实际生产经营的需要。这些情况都造成了与实际需求的脱节,影响了高校的自身发展。
(2)专业结构不合理
一个学校的专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这个学校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一些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搞一刀切,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不注重骨干专业与重点专业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平淡无奇,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拳头产品”,形不成自己的优势。
(3)专业规模不协调
有些院校在专业规模上也不尽合理,不注重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种类和层次的变化,在专业与专业之间,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不协调。一方面造成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又出现就业困难。同时,在同一个专业内部也缺乏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专科层次比例的协调,出现专作本用,本当专使的现象。
(4)教学内容不适宜
教学内容上,一部分院校不注重教学的修订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在骨干专业和非骨干专业之间,热门专业和非热门专业之间,以及同一专业的不同层次之间,教学内容上缺乏轻重缓急,缺乏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协调,缺乏能力培养和知识更新的协调等。
2.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应掌握的原则
(1)处理好需求多变性与人才培养滞后性的关系
高等院校在设置、改造和调整专业结构时,一定要有长远的观念,要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不能只看眼前。因为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从招生开始到向提供合格人才,需要一个培养过程,而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变的,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今天需要的这种人才,将来就可能需要另外一种,而且对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比例、素质要求、能力水平等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以及教学内容上都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以适应未来对人才的需要,以利于高等院校的自身发展。
(2)做到人才多样化和发展方向性的结合
高等院校在进行专业结构设置或专业结构调整时,一定要结合本校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确定自己的重点学科或重点专业,以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人员配备、师资力量、资金设备、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不断地扶持和创造条件,促使其不断发展,不断地强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当然,在确定重点发展方向的进程中,也要注意到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做到重点专业大规模多层次,一般专业多方向小规模,做到重点与一般的统一。
(3)搞好人才流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
3.相关对策与建议
(1)做好人才需求预测
高等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时,一定要做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预测,也就是对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这种需求形势分析包括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结合本行业、本部门未来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分析人才的供给情况,从而对未来若干年内,本行业所需人才的种类、层次、质量、数量、结构比例等做出科学的预测。
(2)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包含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层是说在确定本校的主攻方向及重点专业时,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现有基础之上,要考虑到目前学校在本部门、本行业以及本地区的学科专业优势,结合本校目前主要的学科研究领域,合理确定自己的重点发展专业和发展方向,集中主要优势力量,给予人、财、物、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倾斜,促使其迅速成长、发展、壮大,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专业群,占有相当的人才市场和科研开发领域;另一层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现有专业、现有实力,实行多角化经营,以满足人才市场对多种类型、多种层次人才的需要,这种多角化经营包括纵向和横向的专业拓展。如对过去过细专业的拓宽改造、大专业多方向、文理渗透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专科、本科等多层次结合等。这样,在重点发展一部分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种类,一方面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3)根据市场需求做到深和广的协调
高等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时,一定要做到深和广的协调。这个深和广的协调直接表现为人才种类、人才层次的比例结构,即各专业在招生规模上的比例结构,同一专业不同层次之间的比例结构。例如,研究生是作为高级决策人才和高级科研人才培养,本科生重点在于实用,并能参与管理和决策,专科生则更接近于从事实际工作,处理日常业务。这种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在不同专业中应该是不同的,在同一个专业中,高、中、低的比例要协调,这个比例的确定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未来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预测,不断调整比例结构,使其更加合理和协调。
伴随着人才层次比例结构的协调,在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环节也应有所侧重。例如,对于专科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实际作能力的培养,要熟练处理日常业务,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专而精,不能面面俱到,只求一行精通,一上岗就能胜任;而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则要侧重于深、尖、边缘领域的研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各有所长,各得其所,适应多层次需求。
(4)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要培养出好的人才,除了做好专业调整和课程建设等各项工作之外,还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到学校的宏观管理、院系的中层管理、教研室微观管理的校、院、系、室多级管理相结合,其他部门做到很好的配合和协调,以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进一步深化改革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深化改革,实行定编定员,加强机构改革,不断扩大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比例,缩小行政人员比例,使两者的比例关系更加趋于合理,这是高校不断发展、不断强盛的基本前提。
面向21世纪,人类经济发展出现了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网络信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趋显露。21 世纪世界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入世”要求强化教育质量,培养“性复合人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使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方位的开放,通用贸易规则;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原有的优越条件和保护,在经济、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要想自如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就必须主动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去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惯例,熟悉WTO规则,就必须拥有大批掌握外语、经济、贸易、法律、信息技术且精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就是以知识的创新、传递、应用为基础,从而形成经济力量。未来经济发展中知识的含量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飞速发展,主要依靠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巨大贡献。现在支持美国的不再是传统的汽车和钢铁工业,而是四万多家软件公司和三百多家芯片公司。经验对教育是不乏启迪的,即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也是教育改革的归宿。
(3)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推广,要求培养“创业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2000年已达到10.5%,2005年以前可望达到1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高峰的过去,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适龄生源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高等教育大有普及和推广之势。这将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用人单位结构调整、减员增效将是经常性的行为,这些都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减少。如果高校还以过去的思路培养人,发展空间会越走越窄。必须努力培养“创业型”人才,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就要求人才除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他们还要有自信心、冒险精神、开拓精神等。
2.我国类学科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任何一个、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这一趋势不仅对广大工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挑战。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是:有管理的制度,缺管理的行动;有管理的愿望,缺管理的人才;有管理的大纲,缺管理的细则。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许多外国公司进入,也将有许多企业走向。要想使我们的民族工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使我们的民族工业成功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就要求类人才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经营、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还必须熟知经济法、涉外谈判、风险管理等知识。即未来的类人才应树立竞争观念、合作观念、风险观念、信息观念等与市场经济相关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他们还必须具有战略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要善于抓住机遇,大胆适时决策。只有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动态,具有从事商务的能力,适应全球化管理的需要,才能成为新世纪勇敢挑起民族工业发展重担的管理人才。
(2)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挑战
(3)现代对人才全面素质要求的挑战
面对高度复杂、瞬息万变的管理对象和管理任务,面对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21 世纪的管理者必须是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建立起动态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相关技术、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灵活地、创造性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同时,感、道德、环境意识、对发展的适应能力、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跨文化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民族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能力与素质结构的优化文化内涵的认识等等也需要掌握。
3.当前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十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生重大转变的五年,一是由数量发展转向质量提高;二是由宏观布局结构调整转向校内学科专业调整。这些重大转变都是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变化而作出的战略性调整。当前,一般院校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基础化、综合化、实用化、终身化和化。
(1)人才培养的基础化趋势
一般院校类人才培养要大力加强基础教学,以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知识老化周期缩短以及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因此,普通院校类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一趋势要求,夯实和拓宽基础,这一基础包括三个层次的基础:个层次是科学知识基础,如自然科学基础、科学基础、人文科学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素质能力基础,如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语言基础、文化修养等;第三个层次是专业基础,如经济知识基础、管理知识基础、动手和实践能力基础等。
(2)人才培养的综合化趋势
人才培养的综合化是21世纪一般院校类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这一综合化的要求首先表现为学科专业的综合,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其次是理论与方法的综合,即体现为各方面前沿性、边缘性理论知识的综合集成和不同分析研究方法的优化整合;再次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即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利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互动规律,构建一般院校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体系。
(3)人才培养的实用化趋势
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培养,专科生侧重于掌握熟练作技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是在本科生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处于上述两者之间,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倾向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按照高等院校的不同层次,又有重点和一般之分,它们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不同任务和要求,一般院校更侧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一般院校绝大部分为地方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的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广大的一般院校,必须结合不同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4)人才培养的终身化趋势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不再是某一特定年龄段的人们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也不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环节和学生走向的训练场。大学本科教育仍然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这个基础要注重于能力与素质、知识和专业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工具性知识和今后继续学习的自学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激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创新性工作和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5)人才培养的化趋势
伴随着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的类高等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本民族、本区域,必须是面向,面向世界。因此,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上要扩大知识的领域和范畴,增加贸易、经济法、WTO规则、惯例等经济方面的知识;从学生的意识和观念上要树立全球意识与大市场观念,提高他们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要注重东西方多元化文化的交融,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意识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异性,适应未来管理工作的需要。
高等院校肩负着经济建设及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任。因而,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必须与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从知识型转向了能力型和素质型,尤其是对于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以培养管理类人才为主的学校,更要不断地调整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不断地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更主要的是,应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优化素质结构,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选择培养方案,落实培养措施,以达到终的培养目标。
1.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系统和战略抉择。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素质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内涵及品格,必将对教育和国民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利于重建当代跨世纪改革与发展所呼唤的新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的第二个独特内涵和品格在于其教育的适应性与时代性。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浪潮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舞台和现实需要,因而素一般来说,高等院校的人才流向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即使是在全国统一招生统一就业,其就业方向上的区域性也很明显。这种区域性一方面表现为行业的区域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地理上的区域性。行业上的区域性在我们目前的高等院校体现得比较明显,但在就业去向上的区域性往往容易忽略。而事实上,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确实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地、由东部到西部的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上的这种不平衡性已越来越明显。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表现为对人才需求种类、质量、层次结构的不同。发达地区注重开拓性、管理型、高科技型人才的开发;而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则更多地注重对适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设置专业或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时,一定要结合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集中区域,结合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做到有的放矢。质教育要结合时代、顺应时代并具有前瞻性。素质教育这一战略工程的提出,正在于顺应这一时代召唤,大力推进改造全民族文化素质的“能力”教育;通过基础理论教育以增进其思考能力;通过实践教育以增进其应变能力;通过专业技术教育以增进其作能力;通过新学科、新思维教育以增进其创造能力,造就一大批能肩负起新时代使命的“能人”——复合型多功能人才。这是基础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巨大挑战。素质教育的使命也正在于培养和重建跨世纪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及时代精神。
2.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特点及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构成
(1)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特点
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保证,而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归根到底还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作为一个面向21世纪成功的生产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具有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和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高科技水平和高信息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未来的管理者应具备如下的能力和素质结构(图4-1):
图4-1 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素质结构图
(2)管理类学生能力与素质结构的内容
从图4-1中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上述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但这一综合的能力和素质是终的素质结构组合,即是通过四年(或多年)学校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学习、实践和锻炼才能达到的目的,是具体的应用能力和素质,是培养的终目标。而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这一培养过程中,必须系统地、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实施各项培养方案,从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入手,配合思想教育、教育、专业教育、其他知识教育、实践训练等环节,达到终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优化可知,管理类学生优化培养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结构组成为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14个方面。这些能力和素质与专业培养、教育及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各个培养方案及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经过四年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和训练,终实现培养目标,达到一个管理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水平。
表4-1 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与素质结构综合分析优序表
天津城建大学成立时间是1978年。
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高等教育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地扬长避短,除垢纳新,与市场经济发展保持动态的协调关系,才能使高等教育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依托天津大学开教育;1979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
从图4-1可知,要达到未来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是我们终的培养目标,而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学生能力和素质内容体系的各个方面来实施培养,即结合专业课程进行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包括自学能力、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攻关能力、理解能力、科研能力、观察能力、管理能力等很多方面,而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对终目标实现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因而,在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根据终的培养目标,对上述各项能力和素质进行优化,我们采用优序表法进行优化。从而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序列。可以说它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新兴院校,或许因此发展也比较快速:比如1985年8月将天津理工学院土木系划入,升本11年后的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拥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在校生规模18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00余人。
1978年7月,天津市市委决定:天津自筹经费建立大学分校。在完成当年下达的招生任务外,全市再扩招8000人左右,由各分校进行培养,这在国内是一个创举。
1980年7月14日,学校由单一的工民建专业,调整为三个专业,即:工民建、暖通和给排水专业。标示着天津大学建筑分校的专业结构初步形成。1980年9月,学校开始参加市高校统一招生。
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发展态势天津城建大学属于二本院校。
学校现有八大类21个专业,其中服装专业、商务外语专业是省专业,财会、旅游、动漫、烹饪、计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天津城建大学在本科二批招生算机专业是嘉兴市专业。近几年来,学校致力于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模式改革等多方面的探索与总结,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日益化的挑战以工学为主体,理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经济学互相支撑、协调发展。
通过职业指导能否顺利就业,除按要求掌握职业技能外,还与自己的期望值有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影响就业的。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不要过低的看待自己,也不要过高的期待自己,及时调整求职的期望值,更新就业观念,合理选择适合的职业。专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学校的,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在行业或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势或特色专业,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
徐州电力工业学校暨徐州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是江苏省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电力类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戏剧学校是三本学校。
在信息,对信息的开发、占有、控制和使用将成为经济管理的核心。网络技术空前发展将削弱经济活动与时空因素的制约,从而对管理活动本身产生了重大影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管理科学突飞猛进,这客观上要求类人才必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这也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江苏省戏剧学校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东南隅,是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四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公办二本大学。天津城建大学(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位于天津市,是天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性中等职业学校,是江苏培养艺术表演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的成长摇篮。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230余名,有专任教师182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并有一批一、二级演员和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学者和表演艺术家在校任教。学校招收了一批演员、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数量足够、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专业设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开设了京剧表演、昆曲表演、锡剧表演、越剧表演、扬剧表演、舞蹈;
戏曲音乐、影视表演、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台美术、实用美术、室内设计、群众文化和音乐(包括声乐、民乐、键盘)15个专业,形成了多门类、综合性的办学特色。
以上内容参考:
江苏省戏剧学校是大专院校,设有戏曲、舞蹈、影话、音乐、美术、设计等多个学科20多个专业,学制为二年和五年,是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东南隅,是江苏省培养艺术表演和文化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的成长摇篮。
师资力量: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近六年,学校师生在省级以上艺术及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达多人次,其中有文华奖、戏剧节奖、小梅花奖金奖、红梅奖金奖、“杯”全国戏曲戏剧大赛一等奖等。
扩展资料:
江苏省戏剧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9年,该校曾升格为大专性质的江苏戏曲学院,后又改为中专性质。1969年12月,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美术系合并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
1977年10月,恢复江苏省戏剧学校建制,设京剧、昆剧、锡剧、扬剧、编导、舞美、歌话剧等专业,后又增设越剧专业,一个实验京剧团。1984年起,学校与剧团联合招生,改“统招统分”为定向培养。
1993年起,学校根据对艺术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增设了艺术教育、艺术设计、影视表演、音乐表演、群众文化艺术等专业,与此同时,学校努力提高办学层次。1997年,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开办了大,开设戏剧文学、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
2000年起,学校积极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开设了7个高职专业,使学校从过去单一的戏剧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多门类、多层次的综合性艺术学校。2003年11月,江苏省文化学校并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学校现有长白街、百水桥、天目湖(常州市)三个校区。
回答你是在胡扯什么?我就是这学校的,你别以为是的跟个什么是的,我们学校名师很多,就看你想不想学,不比南艺,只不过没有平台而已,如果你也是我们学校的,那么我想你应该就是那群混混中的渣子自己学不好来怪老师,哦呵呵。混子。
徐州技校如下:
少数几个省市是一批次,大部分都是二批次。江苏省徐州高等职业学校,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所隶属于江苏告斗省品监督管理局的卫生类高等职业学校,是江苏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徐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徐州机电工程学校--1978年经批准成立,为江苏省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处级建制的事业单位,两块牌子,一套办学机构,同时还是徐州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现为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袜友手。
3、徐州电力工业学校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96名,理论课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称35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5名。另有教师28余人,均为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高级职称、高级技术资格的占75%以上。
目前,学校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突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强化职教功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学历教一本二本说法一般看招生是按照地区招生批次来说的,天津城建大学在大部分省份均为本科二批,但有一些专业在类似江西省、浙江属一批招生或平行录取一段,在这也可以看出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所很不错的高校育与岗位培训并举的"双翼"战略,实现了从经济办学到面向市场办学的跨越,从单一专业结构到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跨越,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
二优序表法又称优序图法,是以强制确定法的0-1法,以表格形式比较和表明各评价项目的相对重要性,或表明各评价项目的优劣顺序的一种选优方法。优序表法根据其具体使用情况不同,又分为简单优序表、多输入优序表、多输入加权优序表和分取某一偶数时的优序表。本次我们邀请了六位专家和教师,请他们就以上14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于管理类专业人才能力及素质结构培养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1所示。本。
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公办二本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是天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门并没有说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要根据所在省份(市)招生批次确定。
扩展资料:天津城建大学为我国的城建大学;学校的独特之处也体现在其英文名字中,天城大的英文名字为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这与航空航天大学的英文名字Beihang University和交通大学的英文名字Jiaotong University有类似之处。
天津城建大学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依托天津大学开教育;1979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1980年7月14日,学校由单一的工民建专业,调整为三个专业,即:工民建、暖通江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常告嫌务理事单位。和给排水专业。标示着天津大学建筑分校的专业结构初步形成。1980年9月,学校开始参加市高校统一招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