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为了保证我校2021年招生录取工作有序进行,规范招生行为,提高生源质量,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教所谓实训场所的软环境,是指实训场所的人员素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技术信息、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等要素,以及类似企业的工作环境氛围等等。构建这些软环境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掌握,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守。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场所除了不断增加的仪器设备外,忽略了文化气息的营造,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实训,得不到应有的职业文化熏陶。培养出的学生离我们希望达到的:“具有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技巧,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的人;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能够为企业勤奋工作、不辞辛苦的人;具有感,具备团结互助精神的人;具有强健的身体、丰富的知识、精力充沛的人”的目标将会相甚远。(二)校企合作出现的种种困境,归纳起来,体制是根本,机制是关键为此,在建设校内实训场所时一定要重视软环境建设,让学生在特定的实训情境中,提高职业技能,养成职业品行。育部、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等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库目录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库目录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库目录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库目录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1、双高全称为“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它是委员会和中华为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双高的主要目。
(3)软件专业的现状分析3、双高一般指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高校及建设专业名单,首批“双高”建设名单共计197所,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141所“双高”建设规划。
4、双高是指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双高是指委员会和中华为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
5、1双高即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2具体是指委员会和中华为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
6、双高职院校是什么意思 双高职院校的意思是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是实施的“双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双高”每。
8、其中高水平学校A档10所B档20所C档20所左右高水平专业群A档30所B档60所C档60所左右“双高”每5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轮建设“‘双高’不仅是建设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更是立足职业教育。
9、双高指委员会和中华为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被称为“高职双”“建设。
10、2“双高”2、“双高”是为了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高水平的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点。全称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又被称为职教版“双”,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职业教育服务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12、人才 双高的优势 每年给会这50所高职院校投入20余亿元,这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学术研究都将得到巨大的改善且提出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信息。
13、1双高职院校的意思是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是实施的“双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2“双高”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
14、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且未有负面行为被通报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校近五年在招生财务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未出现过重大违规行为学校未列入本省升本规划达到以上条件的才可以进入“双高”。
15、是的大专双高,即指“双高”2019年1月,正式启动“双高”,全名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2019年12日,和正式公布了我国197所“双高”建设名单,包括56所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
16、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简称ldquo双高rdquo是指委员会和中华为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路径依赖与路径调整教育论文
2、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着实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水平。论文摘要: 现阶段我国高职实训教学已经出现发展瓶颈,要有所作为,必须调整思路,突破原有思维惯性的束缚,进行实训教学路径的大调整。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承载着过重的任务和过高的期望,找准实训教学的方向和定位,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应高度重视教学型设备和教具的添置,在大力改善实训场所硬环境的同时,补上实训场所软环境建设这块短板。在实训项目设置上,要采取科学的取舍方法,将简单技能型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自学掌握,集中课时开展复杂技能型项目实训。调整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构建“厂中校”和“校中厂”等校企合作多方共赢的机制,开创校企共建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应当清醒看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实训的具体实施上,都存在着需要进行调整和突破的地方。目前我们这种修修补补式的改进方法,可能会有一时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实训教学如果不进行思维突破和范式转换,有可能会陷入发展困境。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水平,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及时从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论文: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路径调整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从宏观层面上看,职业教育正由过去偏向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转向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也由传统的学科教育逐步转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应用型教育。占据高职教育核心内容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校内外实训环境大为改观,校企合作也有了新变化。但上述变化并未给我们的毕业生质量带来显著的提高,毕业生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究其原因,实训教学的“路径依赖”是重要根源。我们在实训的形式上虽有较大的突破,但深层次的思想观念还受控于原有思维惯性的影响,没有及时、全面、真正地调整到科学可行的轨道上来。为此,摆脱“路径依赖”的束缚,全面调整实训思路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认真审视当下我们在实训教学中的所作所为,改变观念,从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实现实训教学路径的大调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在人类活动中,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具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现象,人们一旦选择了某种或好或坏的路径就可能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并在惯性力量的作用下不断地自我强化,越陷越深,不会轻易放弃原先的选择[1]。这一理论产生后,其应用性被人们从经济领域延展到许多相关领域。当我们用此理论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活动时,不难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发展之路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
二、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承载着过重的任务和过高的期望,找准实训教学的方向和定位,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较长一段时间,高职院校沿用学科型教育的.培养模式,侧重理论知识传授,未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输送出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进行了较全面的以突出实训教学为主的教学改革。但在这一过程中,不少院校又过于强调技能训练,并提出了要让毕业生成为熟练的技工,要实现毕业生与企业零“磨合期”、零距离上岗和无缝对接。这种自我加压的提法与做法,其实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定位过高。
(一)高等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这三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高职教育从根本上说还是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养成理性的思维与培训技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且健全的人格和理性的思维对人的成长影响更为深远。二百多年前德国的教育宣言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对于高职教育的定位,我们一定要清晰准确,定位模糊或忽左忽右都是有害的。过去,缘于我们的认识和经验不足,未突出职业技能的培训是错误的,而现在如果我们重技能培训而忽略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样是不对的。只有专业技能而缺乏职业品德和综合素养的毕业生,也许毕业时做到了零距离上岗,但很快又会与岗位拉开距离。因此,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把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割裂或厚此薄彼。
(二)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目标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设定,偏颇的认识和过高的定位都会给实训教学的开展带来困惑
现在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完成一名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当然使命,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应该成为合格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应该做到零“磨合期”、零距离上岗和与企业无缝对接,否则我们的实训教学目标就未达到。这种观点不仅给实训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更为的是造成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方向错误。高职院校承担着一门门综合性技术的传授,“技术”一旦进入课堂,其形式上就需要理论化和系统化,而技术一旦“理论化与系统化,就必须抽象生活、剪裁细节,必然要以冷冰冰的书本和惺惺的模拟作为载体。技术具有实践的、多变的特性,“技术不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是需要因时因事灵活应变的”。源于实践的技术只能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对立决定了高职院校是无法完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只能培养出具有技术应用型人才潜质的“毛坯”,只有经过企业的“打磨”,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那些职业技能和职业技巧具有隐性经验的属性,而隐性经验只能在使用它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环境的联系中才能掌握”。高职院校在实训教学目标上定位正确了,才能调整好实训教学的方向与路径,真正走出实训教学的困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工作,在具体作实施层面上存在着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的现象。需从最基础的实训仪器设备建设、实训场地环境布置、实训项目设置上进行实质性的调整。
自高职院校重视实训教学以来,各院校均加大了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尤其是加大了实训仪器设备的添置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训教学硬件的不足。但有不少高职院校为追求与企业同步,购置了许多生产性仪器设备,而对学生有真正实训作用的教学型的设备和教具却没有及时的增加和更新。教学型设备和教具能以简明的方式揭示实训内容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工作状态,具有举一反三的功效,对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其它设备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高职实训环节最需要的是教学型设备和教具,故应把满足最基本的实训教学需要放在首位。那种为达到与企业无缝对接,以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到企业同类设备而购置大量生产性设备的做法,不仅思路不对,而且也很难有后续经费来维系。因此,应该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教学型设备和教具的添置、更新上,以改变教学型设备和教具量少质弱的状况。
(三)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训项目设置的改革上,关注的是具体项目的取舍,而鲜有研究实训项目的分类以及在类别上的取舍
由于高职院校总课时有限,这些年虽然增加了实训课时比重,但随着对学生技能要求的提高,实训课时还是深感不足,为此各院校的实训改革都涉及到如何把实训项目设置的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大家思考更多的是哪个实训项目可以撤掉,哪个实训项目应该增加,这种思维方式很难有一个让各方面都满意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不要纠缠于哪一个实训项目应该上,哪一个实训项目应该撤,而是要将实训项目进行归类。可归分为训练简单技能的实训项目和训练复杂技能的实训项目两大类,然后将各个实训项目分到不同的类型中去,再来从类别上进行取舍。凡训练简单技能的实训项目都可通过开放实训室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以自学练习的方式去探索掌握,而对于复杂技能的实训项目则安排充足的课时,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分阶段逐步熟练掌握。
四、调整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多方共赢的体制和机制,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健康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校企合作的初衷和现实存在较大的距,影响到了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训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已由原来单一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逐渐发展到了校企合作模式阶段。但这一美好的实训教学模式,在运作过程中成效却不理想。表现为校企合作不到位,学校和企业没有达成共同的目标和育人的合力,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热企业冷。现在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多是私人小企业,而且相关制度不健全,很多是靠个人的情感关系来维系。不少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是冲着学生这些廉价劳动力而来的,虽然实习期间也会安排师傅进行一些专业指导,但多为单一技能的指导,很少有全面综合的指导。究其根源,校企合作的体制不全,机制不灵是主要原因。我们清楚,企业是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实体,虽然职业教育的获益者是企业,但当间接的获益与眼前的生产经营效益发生对立时,企业的选择与放弃就是不言而喻的了。所以在没有建立起合作双赢和多赢的体制与机制之前,我们在原来校企合作路径上的种种努力都只能是解决一时的问题。
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多赢的体制与机制是走出困境的方法。首先在设计和选择体制与机制时要以“合作多赢”为起点。科学的校企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不仅要让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还要不忘学生的利益,因为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只有建立起合作多赢的体制与机制,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才能运转顺畅。其次,在设计和选择体制与机制时要考虑大的环境条件。
(三)把学校办到企业去,构建“厂中校”;把企业办进学校来,建立“校中厂”,实现校企共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
高职院校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如下:
(2)的政策分析根据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以及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企业承担技能课程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统一规划,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最终把校外实训基地建成“生产、管理、服务、教学”综合的职业环境,实现多元化、多功能、多方位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打造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软硬件资源,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
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目标:
1、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需求。
3、加强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4、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研发、技能竞赛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5、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1)构建具有高度仿真性的软件实训工作环境,模仿企业的讨论室、项目小组室、项目开发平台、工作考勤制度、业绩评估与奖罚制度、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产品提交规范、企业文化等,建成一套规范的校内实习实训制度,让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和评价体系。
6、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企业经济增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多赢效果。
二、建设原则
1、互惠互利原则。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其、功能定位互不相同。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虽然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的问题。
但直接利用实习基地的场地、设备以及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为了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实现长效发展,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企业创造利益。
例如利用院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岗位培训。利用学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甚至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和攻克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
2、专业对口原则。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能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的要求,实现较高的专业对口率,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契合程度。
在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时,除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外,重点识别企业是否能为学生实习提供相应设备、实习环境以及相应的专业实习内容。
【摘 要】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如何将校内计算机机房建成为软件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技术平台,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软件实训基地成功的运营模式,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模块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1.现状与背景分析
(1)国内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分析
国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实训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为“一元”,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二元”。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实际作能力,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让学生都到企业中去实习,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却困难重重。一是,大量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现阶段还是以利润化为目标,对接纳学生实习往往有心无力;其次,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我国尚无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这又造成一部分企业有力无心;三是,客观来讲企业生产任务松紧不一,与学生实习时间不一定对应,往往造成企业人力需求与学生实习的矛盾。以上困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性转变。针对这一情况,在借鉴国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探索一条有特色的校内实训模式,为学生按时、保质、顺利地进行见习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表明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十分关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作为实训教学重要模式的校企合作有了长足发展,但前程却不乐观,已陆续出许多难以维系的问题,制约着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重新认识,探索全新的合作多赢的体制和机制势在必行。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7、“双高”指的是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是指委员会和中华为建设一批改革支撑发展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专业内涵发展,正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各专业计算机教育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专业类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一些IT企业却抱怨招收不到合适的编程人才。一边是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一边是急需人才的企业,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很多学生在大学几年的时间里,只是掌握了“专业技能”中的一些零星基础知识,无法胜任专业软件开发工作。而企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工作经验的高“职业素养”人才,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公司工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带来实在业绩。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只能通过长期的生产性实训来培养和固化。如果把长期的生产性实训放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一般的软件公司人员较少,办公场所一般都不大,很少有足够的场地在同一时间接纳一个标准班实训。如果分批多次到校外实训又存在诸多问题(如交通、安全、食宿等问题),在校内做生产性实训是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在校内建设软件开发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极其必要的。
(4)我院软件实训基地情况分析
目前,我院在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中已经建成了软件外包中心,已具备软件实训基地的雏形,前期与重庆港澳大家软件有限公司、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中,开发完成了一些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软件外包中心规模较小,只能解决少部分学生的实习实训。在外包中心经过锻炼的学生,对企业的项目上手较快,每到毕业阶段都成了抢手货。同期,由于场地等原因,还有部分学生未能参加到外包中心的实习实训中。他们大多从事着与计算机相关的边缘行业。所以,我们还需对软件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训基地得到更多的锻炼,熟悉企业项目的运营模式,一旦进入企业,便能很快适应企业环境。
基于上述种种情况,在深入研究高职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的基础上,组织校内校外专家,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本着建设实训基地主体多元化的原则,采用独资、引入项目、校企一体化等建设方式,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并能解决软件模块所有学生实习实训的校内软件实训基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软件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2)将学院内软件外包工作室建成为软件实训基地,建立一支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校企研发队伍,按照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建设实训场所,让学经济建设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要求,从而促进了高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和改革步伐。在改进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实验实训方式、实训项目与内容,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等均未见质的变革,而更多见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补与改善,这反映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实训教学人财物的投入巨大,如果对实训改革另辟路径,有可能造成过去实训建设投入的浪费,而且新的实训建设投入资金也较难解决,故沿袭过去的实训路径便成为优先选择;二是实训路径的突破具有较大的风险,而沿着原有的路径和既定方向往前走,比另辟路径要来得方便和稳妥;三是许多人并没有发现原有的实训路径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因而也就没有了变革的想法,而且从近期来看,一些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进的成效也不错,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因循的思想。生在实训场所体会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氛围和企业工作习惯。实训基地提供企业使用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工具,学生通过这些工具按照企业项目流程开发和实施规范进行项目管理、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
(3)在软件实训基地引入软件外包项目,让学生参与短期项目开发,通过项目实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软件工程概念、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开发技能、测试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在软件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技术平台,以企业需求制定 教学 ,以企业项目驱动方式设置课程,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通过与企业外包业务的开展,深入分析并确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构建一套以应用为主线的软件课程体系。
3.软件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解决的问题
(1)软件实训基地为大一学生提供参观实习,帮助学生了解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上明确自己的定位。
(2)软件实训基地的建成,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严格按照程序开发和设计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和设计,在实训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领会软件设计的理念,锻炼软件设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快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归纳和演绎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