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者”一字虽常见,却蕴含丰富内涵。其意涵变化多端,灵活多变,可谓文言文之奥妙所在。
文言文中“者”之奥妙
一、“者”之指示代词
“者”,首先可作指示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那、该”。如: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句中,“者”代指上述各种美德。 《孟子·离娄上》:“故君子所性,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此句中,“者”代指不同的伦理关系。
二、“者”之结构助词
“者”还可作结构助词,用在名词或动词之后,构成名词性或动词性短语。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此句中,“者”用在名词“项伯”之后,构成主谓结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者寡矣。”此句中,“者”用在动词“免”之后,构成宾语成分。
三、“者”之语气助词
“者”有时也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强调或疑问。如:
《周易·系辞上》:“易者,象也。”此句中,“者”表示强调,强调“易”的本质是“象”。 《论语·先进》:“仁者,其言也讱?”此句中,“者”表示疑问,询问是否只有仁者说话才会拐弯抹角。
四、“者”之连接词
在文言文中,“者”还可作连接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之”。如:
《孟子·公孙丑上》:“仁者,人之安宅也。”此句中,“者”连接两个并列的名词“仁”和“人之安宅”。 《论语·八佾》:“不知其可也者,不知其不可也者。”此句中,“者”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因果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