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多样,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四川省气象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精细预测为基础,以灾害防御为重点,以综合应用为方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四川公共气象服务新格局。
四川公共气象赋能民生,护航经济发展
精准预测,预警及时
四川省气象局依托全国“一张网”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和先进的天气预报技术,有效提升了气象预报预警能力。针对四川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短等极端天气特点,气象部门制定了分级响应的预警机制,实现气象预警从“信息预报”向“风险预警”转变。
通过精细化预报技术,四川省气象局能够预测强对流、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在区域内的发生时间、发生范围、变化趋势等,为政府部门和公众应对极端天气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
群防群控,智慧防灾
四川省气象局积极推广“气象+”应用,构建智慧防灾体系。通过整合综合气象观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了全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平台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为政府决策和公众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气象部门充分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了四川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实现气象灾害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联动处置。通过手机APP、“四川气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预警信息、防灾指南第一时间推送给公众,提高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科技赋能,惠及民生
四川省气象局依托四川气象科学研究院,积极开展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近三年来,共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
气象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气象服务的科学性,更惠及民生。例如,四川省气象局研发的“四川省区域干旱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干旱实时监测预报,“旱情”数据直接报送国务院抗旱办,为四川省防旱减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服务,促进发展
四川省气象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气象保障。
例如,针对农业领域,气象部门建立了农作物气候资源数据库,开展农业气候分区,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种植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增效。针对旅游行业,气象部门开展旅游气象指数预报,为游客出行提供全方位气象保障,促进旅游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