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一英二分班历史考究

教育资讯 2025-01-04 10:27:43

前身

英一英二分班历史考究英一英二分班历史考究


在20世纪初期,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首次将学生按成绩分为甲乙丙丁四等。1929年,随着清华大学的国立化,学校改用英一英二来表示成绩优异的两个等级。

分班制度的建立

直至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前,清华大学一直沿用英一英二的分班制度。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英一英二分班制度被取消。

1962年复设

1962年,清华大学恢复英一英二分班制度。当时,学校招收的本科生按照入学考试的成绩,由高到低分为英一、英二、甲、乙、丙五个等级。英一和英二共占新生人数的10%,由学习成绩最优异的学生组成。

1966-1976年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英一英二分班制度再次被取消。

1978年恢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清华大学恢复高考制度的同时,也恢复了英一英二分班制度。此后,英一英二分班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分班标准

英一英二的评选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清华大学,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分为起点成绩、平时成绩(含课堂表现、作业、实验等)和期末考成绩。英一英二的评选一般按如下规则进行:

起点成绩:根据入学考试的总分排名 平时成绩:根据平时成绩的加权平均分排名 期末考成绩:根据期末考成绩的排名

综合以上排名,学校会评选出成绩排名前列的英一英二学生。

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