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有什么风俗活动(正月初四的风俗是什么)

教育资讯 2025-01-18 10:13:50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旧时上海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活动叫做“兜喜神方”。此俗本是古代江南地区的一种宗教性活动,刘豁公《上海竹枝词》注云:“沪俗阴历元旦,有兜喜神方之举。兜喜神方者,即就《历本》所注喜神之所在之方向绕行一周,所以取极力也。”后来,兜喜神方逐渐变成了一种娱乐性的活动、届时一家人一起到郊区野外去玩上一天,顺便看看沿途风景,品品乡村野趣。

1、爆竹

正月初四有什么风俗活动(正月初四的风俗是什么)正月初四有什么风俗活动(正月初四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四有什么风俗活动(正月初四的风俗是什么)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2、拜除夕夜上海的众多歌舞厅,成了青年人彻夜欢歌乐舞的场所,不再是守在家里的电视机旁,而是好友相携,唱歌跳舞,尽情欢畅。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3、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为。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

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正月初九:天日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腊月二十三:祭灶 趣闻(送灶)灶糖

腊月二十四:扫尘 史料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接玉皇 赶乱岁 照田蚕 千灯节(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等活动)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筹备过年的肉食

腊月二十七:“洗福禄”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腊月二十九:祭祖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 贴春联 贴年画 守岁

正月初二:祭财神 姑爷节

正月初五:迎财神 路头神 送穷 开市

正月初七:捞鱼生 摊煎饼 踏青

正月初八:谷日 顺星

正月初十:石不动 贺老鼠嫁女

正月十一:子婿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 吃元宵 演社火

春节习俗你知道多少?

按习俗正月初四拜什么神

元宵节,上海都市中为突出的娱乐民俗活动是赛灯。至明清时,上海元宵灯彩的品种已达百十种之多,其中有许多灯彩造型别致,工艺精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上海地区的“伞灯”:“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蚕丝。”又如“塔灯”:“以竹编六角胜,每角悬灯,运之以机,层累而上,宛如浮图。”

1、正月初四按照传统习俗,这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诸神。若是经商之人的话,应该闭门歇业,民间认为若这样做的话,会导致亏待诸神,引起诸神不正月初三:烧门神纸 谷子生日 小年朝满。

在北方农村地区正月初四,家家户户都会有迎神接神的习俗。古代传说灶王爷会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这一天的晚上,上天去汇报与他职责有关的民间情况。所以老们为了能让灶王爷多美言几句,都会提前用糖果去供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就是一句历史悠久的祈福语言。灶王爷上天之后多为人间说好话,这样老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而当他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之时,还可以为人间带来吉祥和好运,这其实就是正月初四“迎灶神”的民间传说和习俗。

2、由于诸神不能在人间久留,因此第二天要一大清早开始送诸神返回天界,接神和送神的期间,不能做出违格的事。不然来年,财运、事业运、感情运会有诸多不利。

3、因为财神的诞辰是初五,因此送走诸神后,还须在正月初五,另外拜财神,希望自己新的一年里有不错的财运。

4、象南方一些地区,若是一些大家族的话,存在分家的情况,正月初一要在丈夫本家过年,而第二天要在岳父家过年。第三天须选在男方的兄弟姐妹家过年。第四天,则选在女方的兄弟姐妹家过年。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四,以此类推。每个家庭成员都成为主人,招待亲戚。

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

春正月初四:羊日节的习俗有哪些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间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

据说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到了大年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春节民俗之祭灶。

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在北方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

正月初四灶神节------ 恭迎灶神间上海作为化都市虽已与传统的乡村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一些具有很强传承性特点的节令习俗却依然保留在上海人的生活方式里。上海民俗一方面吸收了很多外来的异质民俗成分,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大量具有现代特性的新型民俗。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正月初四,民间有“接灶王”的习俗,这是种什么样的习俗?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四又称“羊日”,是恭迎灶神间的日子。“灶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灶王爷”,负责管理各家的香火,深受人们的敬仰,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在正月初四这一天回到民间,所以这一天有“接灶神”的习俗。

是接正月初一:开门炮仗 拜年 给压岁钱 占岁 贴画鸡 聚财 团圆饭灶神的日子,家家户户准备好牲畜和水果蔬菜,烧香,放鞭炮以示恭迎。 是一种传统习俗。

正月初四,民间有接灶王的习俗,这是一种民间习俗,寓意是对新的一年生活美好期盼,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开始。

正月初四,民间有“接灶王”的习俗,这是老辈传下来的一种祭祀“灶王爷”的习俗,意思是“灶王爷”保佑家人丰衣足食,我们也不要忘了“灶王爷”的恩典,每年的正月初四家家户户迎接“灶王爷”来家里做客,吃好喝好,以保佑大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初四“接灶王”是北方的习俗,目的是为了保佑家中四季丰衣足食,祈福美好愿望,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因为小年夜正月初六: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灶王爷会去天庭去向玉皇大帝述职,所以小年那天会恭送灶神上天庭,称为“祭灶”。到正月初四那天,是恭迎灶神间,所以这天是接灶神回来。

人们大年初四迎灶王,是为了祈求来年丰收,希望来年能够粮食满粮仓,也是为了让灶王爷保佑自己家不要发生火灾,让自己家幸运。

是一种对于来年有着美好祈愿的一种习俗。因为“接灶王”代表着大家对未来一年不愁吃不愁喝,希望生活能够美满。

上海人过年有什么活动习俗?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

一般年夜饭要吃八宝饭,过年期间吃元宵,年糕,糖水蛋,一般都有一次家庭聚会,元宵时候去城隍庙看花灯,吃小吃,一般就这些。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此日上海人主要的吃食有馄饨和圆子。旧时当地民间认为这一天吃了馄饨会得福得财,故称其为“财亭馄饨”。当代上海民众在元宵节那天喜吃的汤圆,有鲜肉、豆沙、芝麻、荠菜等多种,尤以皮薄馅多的宁波汤圆受人们的欢迎。

以下截取一些资【娱乐篇】料给你作参考:

【祭祀篇】

春节期间,是上海民众举行祭祀活动较为集中的时日。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祭祖的序幕便拉开了。人们纷纷设立供桌、烧制菜肴以飨祖先,俗称“做年”。一些较为富裕的人家还要点红蜡烛、烧纸化帛。年三十,家家户户要供祖先像于堂中,罗列果饼,点烛炷香,有的人家还要悬挂五世同福的祖宗像,俗称“五代图”。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床梳洗,肃正衣冠,由家长率领妻儿依次向祖先神灵磕头祭拜。一些缙绅之家还要到家庙中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吃食篇】

春节期间,是上海人吃食为丰富的一段时日。按上海旧时习俗,年初一的早上一起床,便要喝一杯“元宝茶”,茶中除了要放一些上等的茶叶以外,还要放上两枚清香爽口、涩中带甜的青橄榄。此日的早点,大多是两只加有红糖的“水铺蛋”,以寓甜甜蜜蜜,团团圆圆。一些富裕人家,到了春节时还要用红漆果盘装出各种富有吉祥意义的风味食品,如荸荠、蜜枣、桂圆、橘红糕、云片糕、油枣、金桔、糖莲心、芝麻糖、花生等等,以供家人和宾客享用。春节里有代表性的节令食品当然还是要数年糕。旧时沪城中春节时几乎家家都要做年糕,其方法是:“抟粉入饴,捶之使坚。”其形是:“方长不一,有红、白两种。”春节吃年糕,主要是为了讨个“年年高”、“节节高”之类的口彩。以前上海人还有在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屠苏酒”的制法通常是把料盛在三角绛囊中,除夕之夜,将其悬浸于井,初一寅时取出,放在酒中煎四五沸,然后举家痛饮。据说此酒有解毒祛邪的功用。

春节也是上海人宴饮请客为频繁、集中的一段日子,其主要形式有“除夕宴”、“吃春酒”、“吃财神酒”等等。除夕的“年夜饭”,是上海人为看重的一顿餐食,吃饭时一家人必须聚集在一起,菜肴也要比平时丰盛得多。旧时一些大户人家,在吃午夜饭时要上全鸡、全鸭、全蹄、全鱼,更为高级的还要上几样山珍海味。小户人家的年夜饭当然无法与此相比,但是他们也经常要想方设法割几斤肉,打几斤酒,吃上一顿比平时丰盛得多的酒菜。

新年期间的“吃春酒”也是春节宴饮活动中的一种典型形式。届时人们要把自己的亲戚朋友请到家中,亲自烧出几样可口的菜肴,请大家品尝享用。正月初五那天,俗传为财神生日,此日上海各个商家都要宴请全店职工吃财神酒。财神酒的菜肴,也无非是鸡、鸭、鱼、肉之类,只是另外还要加上一道“元宝鱼”的特色菜,以祈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旧时每到春节期间,上海都市中的一些大戏院、大舞台便开始忙碌热闹起来,它们纷纷排出一些重头戏目,如《宝莲灯》、《洛阳桥》、《斗牛宫》等,以应时令。剧中三十六行,令人发噱,高跷抬阁,热闹异常。后来各戏院又纷纷将舞台改为西式,增添了机关、布景,更加吸引了众多前来看戏的观众。除此以外,听书也是旧时春节期间上海都市中一种十分流行的娱乐形式。

旧时沪城民众在春节期间还经常有逛庙市、逛郊野、逛游乐场等游乐活动。此时的城隍庙里为热闹、无数兴致勃勃的民众涌入庙中,有的看变戏法、西洋镜,有的听相声、小曲、有的观武术打斗,热闹非凡。

上海的“龙灯”和“滚灯”也颇有自己的特色。桅灯是挂在船上的灯彩,元宵节时,上海黄浦江畔的大小船只上都挂起桅灯,将江水照得通红透亮。

旧时上海都市在举行元宵灯会时,还经常将灯彩与音乐、舞蹈、杂戏等其他民间文娱活动结合在一起,组成综合性的大型民间游娱节目。如元宵灯会中有“灯舞”:“上元,饰美童为采茶女子,手执花篮灯,唱俚歌,正月方尽歇。”旧时元宵节上海城中还有一项热闹的民俗活动,就是放焰火。元夕夜,上海城隍庙九曲桥等处燃放的焰火品目有大花筒、九龙、花蝴蝶等,各种焰火五彩缤纷浓重地渲染了元宵灯会热烈、欢乐、吉祥的气氛。

上海人在腊月廿五要祭城隍,这是春节期中的重大活动之一。历明清两代相沿不辍。

海人过春节较注重的有两个旧俗,一是吃年夜饭;二是逛城隍庙。上海人对年夜饭很讲究,以前进入腊月就开始张罗,鸡、鸭、鱼、肉、南货、北货、果品、糕点、糖果、瓜子,样样力求办理齐全。年夜饭菜肴,煎、炒、炸、烩,样样都有,色、香、味、形,都达完美。主妇大显身手,男士外出采办。整个腊月阖家欢乐融融,“学富五车”、“日进斗金”,种种吉语都可带来一家的温馨气氛。

旧时过年,城隍庙、土地庙、文庙都是游乐集中的地方。各行各业休歇欢度佳节,人们都找寄兴场所。早先城隍庙的内园、萃秀堂、点春堂等处,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开放,免费让游人观赏。于是游人云集,川流不息。游园出来即是商场,吃的、用的、看的、玩的样样都有,逛城隍庙成为上海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习俗。

现在,上海人过年有了新时尚,除夕之夜一家人下馆子吃饭。也就是说选择一家合意的菜馆或饭店,事先预定下席座和菜谱,到除夕夜晚来这里吃年夜饭,欢度春节。近年来这种新时尚趋向日渐普及,大饭店和中小型菜馆都有年夜饭席座,这说明上海人在各方面都在赶时髦,迎新潮。

现在上海人的拜年方式也越来越时髦了,一束节日鲜花、一张精美的贺卡或一个礼仪电报,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情谊。过去登门拜年,难以全面兼顾,如今BP机拜年已成风,“888”(“发发发”谐音)和“59”(“节日愉快”的代号)已成BP机拜年的流行语。近几年随着移动通信和电脑的普及,手机、e-mail和QQ又成了时尚人士拜年的新选择。上海电视大楼的可视电话拜年,已成为与海外亲友和亲属显像对话热门的业务。上海人过年洋溢的一片新潮气息,已逐渐融进习俗,形成新时期的民俗。

上海人在腊月廿五要祭城隍,这是春节期中的重大活动之一。历明清两代相沿不辍。

海人过春节较注重的有两个旧俗,一是吃年夜饭;二是逛城隍庙。上海人对年夜饭很讲究,以前进入腊月就开始张罗,鸡、鸭、鱼、肉、南货、北货、果品、糕点、糖果、瓜子,样样力求办理齐全。年夜饭菜肴,煎、炒、炸、烩,样样都有,色、香、味、形,都达完美。主妇大显身手,男士外出采办。整个腊月阖家欢乐融融,“学富五车”、“日进斗金”,种种吉语都可带来一家的温馨气氛。

旧时过年,城隍庙、土地庙、文庙都是游乐集中的地方。各行各业休歇欢度佳节,人们都找寄兴场所。早先城隍庙的内园、萃秀堂、点春堂等处,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开放,免费让游人观赏。于是游人云集,川流不息。游园出来即是商场,吃的、用的、看的、玩的样样都有,逛城隍庙成为上海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习俗。

现在,上海人过年有了新时尚,除夕之夜一家人下馆子吃饭。也就是说选择一家合意的菜馆或饭店,事先预定下席座和菜谱,到除夕夜晚来这里吃年夜饭,欢度春节。近年来这种新时尚趋向日渐普及,大饭店和中小型菜馆都有年夜饭席座,这说明上海人在各方面都在赶时髦,迎新潮。

现在上海人的拜年方式也越来越时髦了,一束节日鲜花、一张精美的贺卡或一个礼仪电报,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情谊。过去登门拜年,难以全面兼顾,如今BP机拜年已成风,“888”(“发发发”谐音)和“59”(“节日愉快”的代号)已成BP机拜年的流行语。近几年随着移动通信和电脑的普及,手机、e-mail和QQ又成了时尚人士拜年的新选择。上海电视大楼的可视电话拜年,已成为与海外亲友和亲属显像对话热门的业务。上海人过年洋溢的一片新潮气息,已逐渐融进习俗,形成新时期的民俗

都没有。其它回答里的大段文字基本都很“”,实际上鲜有人执行。而且粘贴时也不看看年份,居然连BP机拜年也直接贴过来了。许多人大年三十还在上班,初七就结束 期回去上班。服务行业是不休息的,照常轮班。所以你觉得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过年习俗和气氛吗?

大概也就剩年夜饭了吧?但就算这个,如果 是小家庭也是一切从简,如果是要和老人长辈一超起过,那多半提早一两个月就在饭店定好了,费用大家AA制,省得各家为了谁出了多少钱而展开宅斗大戏。去饭店不是因为时髦 ,而是省钱省事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