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论文 就业问题论文摘要

各省高考 2024-11-10 09:50:56

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

就业问题是我国一直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大学生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是我给大家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就业问题论文 就业问题论文摘要就业问题论文 就业问题论文摘要


就业问题论文 就业问题论文摘要


就业问题论文 就业问题论文摘要


就业问题论文 就业问题论文摘要


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篇一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高校要注重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及工作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

:大学生 就业培养模式 就业指导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难题。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辟就业指导新途径,将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总量供大于求;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就业的地区异大;就业的满意率低。

我国的大学生入学率仅接近全世界平均水平,还不算高,从长期来看,不应该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由于大学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目前经济发展的消化能力,从而在短期内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目前,的某些制度和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就业。如不同经济成分的就业单位在身份、上别较大。大学生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工资收入相对较高,拥有所谓“干部身份”,享受住房、医疗、失业保险等保障;而到非国有经济部门,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等,不仅收入较低,身份、档案无着落,而且没有稳定的保障。另外,我国在户口管理还实行“农业”与“非农业”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城乡之间由于户籍问题而导致的就业、养老、、低保等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城镇普遍要比农村好得多。由此造成大学生不愿到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不愿到农村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还在于高校本身的教育观和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上滞后于市场需求,在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时没有很好地考虑需求方向,致使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正比,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很多,的需求却已饱和,而有些用人单位急需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很少。此外,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就业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状态,实效性不高。再从个体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素质较低。当前,用人单位很希望求职者有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并不具备以上三方面的优势。有些毕业生在求职中注重攀比而忽略了个人条件和能力,希望毕业首次就业就能够获得好职位和高薪,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致使希望落空。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将来的职场上具有更好的任职资格和能力做准备的。我国高校要注重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

(一)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校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将思想教育贯穿其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可让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解;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第三年帮助学生收集用人单位资料,了解市场需求,参加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的感受;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求职技巧训练,举办各种规模就业市场活动。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强化职业道德和意识,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与应承担的统一起来,坦然走向职业。

(二)进行职业目标导向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在现代中不同的职业有成百上千种,往往很难确定哪种职业适合自己。因此,可将众多的职业归为数量有限的职业群,然后从这些职业群中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群,并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他认为人可分为六大类: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型、企业型、常规型,职业环境也可分成相应的同样名称的六大类,人格与职业环境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高校可根据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人格类型测试和择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了解自身的个体特点和职业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职业目标。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当今,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企业在人才上,更重视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习得的基础知识和专门性技能,而对学历等因素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因材施教,使培训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可聘请大企业的工程师、设计师、项目主管等到校为学生授课,分析各种技术、知识的发展趋势,传授实际作技能,使大学生所学知识、技术与市场保持同步,与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而且可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进而实习,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四)注重职场形象塑造

为提高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特别重视学生的求职技巧训练。要注意从心理、气质、形象、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工作心等多个角度去训练学生,按用人部门的选人标准去塑造学生,以保证他们在与用人单位初次见面时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为他们的受聘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消除求职过程中的退缩行为和消极态度。还可通过模拟应聘面试方式,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如采用、教员、各类企业的录用考试等模拟考试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参与各种就业考试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需要多方通力合作。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开展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实际出发择业,以积极的态度就业,从而在促进学生就业中体现高等教育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4.1.

[2]窦宁.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01.

[3]王丽燕.日本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探析[J].文化学刊,2010,(3).

[4]刘文伟,项中,职君利,黄婉珊,曾盛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高等医学教育,2007,(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方向的论文

2017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的论文2000字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五、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六、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 [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

就业指导的论文

关于就业指导的论文(通用12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整理关于就业指导的论文

摘要:

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十分关注的问题。又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有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同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体系.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指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知识群体在建设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匕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所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获得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减少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动作用。

1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校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列入教学;有的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单纯理解为找工作,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1.2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因此需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业指导理论知识欠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探索不够,因而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效果不够理想。

1.3指导的内容、形式和对象有局限性

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学生择业等方面。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毕业生思想教育相提并论,强调对毕业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需要为大前提,很少能够顾及到大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加之受到经济、条件、手段等限制,高校主动收集到的用人信息量小,致使就业指导提供的需求信息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和选择,因而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2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及体系

2.1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要构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针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发展要求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从发达多年来的大学就业指导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的指导工作经验看,就业指导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关于职业的具体介绍。通过就业指导,向大学生介绍职业分类、职业性质、活动内容和特点以及对就业者素质的要求等,使大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关于个性职业分析、测量和鉴定。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兴趣、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与分析,使大学生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由此帮助他们选择到自己想干而又能干的职业岗位。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关于职业选择的艺术方法。就业指导关键是要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这中间涉及到许多的职业选择活动,如职业预测、职业信息收集、职业选择步骤与方法、自我介绍和职业洽谈艺术、职业选择误区等,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方面也有实践方面。大学生在挥业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掌握,只有通过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建议、职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只有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基本适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需要。

2.2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

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当然.就业指导要有阶段性,但应是阶段性的连续,而不是学生毕业时或“双选”时才进行,应从学生入校后就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以应对需求,提高适应的能力:2)就业指导是职业意识养成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能科学、现实地选择职业,减少盲目性和盲从性;3)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环节。在强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还要强调个性特长的发展,以适应不同职业对毕业生的特长的要求:4)就业指导要始终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就业指导有较强的服务功能。但要以服务为载体,渗透职业价值观的`教育;5)贯彻整体性原则。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不能相互代替,而要相互渗透。不仅如此,就业指导不只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而应渗透于教育和各科的教学当中。同时还应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组织的设置、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就业指导的制定、就业指导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等。因此,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是有关就业指导理论、法规、制度和机构的有机统一体。

2.3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校和两个层面构建两个体系:

(1)构建高校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所谓全过程就业指导,就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近学生毕业、择业时才开展的临时性工作。高校要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其特征是: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提高适应的能力。

(2)构建全员性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就业工作,既要求高校的指导应与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更需要全的积极参与。在全员性就业服务中达到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办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目的。其服务形式主要有:建立产学研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来校咨询;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分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3.1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的依托

就业指导中心应成为实体机构而不是虚拟机构。应有专职人员、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包括资料室、录放像设备、查寻信息和网上求职的设备以及咨询室和洽谈室等。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工作干部即为就业指导人员,各院系总支副、辅导员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素质,包括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正确的工作方式、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研究某一专业适应职业的范围.还要研究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一专业需要不足的情况下就近调适,增强就业能力。从我国人才市场就业指导实践来看,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尚处在始发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

而在高校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的专门研究力量。已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也较肤浅,与其相应的实践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应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组织各方面力量系统研究适应各层次择业者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高校更应发挥研究能力强的优势,丰富和发展大学生职业选择指导理论。

3.3树立大就业指导观

所谓大就业指导观不仅要求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且要主动介入到教学中的选课指导等工作,使就业指导横向拓展。目前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开设了辅修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就业面向提供了条件保障,但学生往往较为盲目。就业指导应发挥指导学生选课和根据专业的需要帮助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方向的功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的需要。

3.4加强人的个性认识与职业特点研究

就业指导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职业。对人的认识问题,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宽泛的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医学等),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做出较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职业特点的认识,重要的就是对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不是笼‘统的,而应是细化的、具体的。目前的就业指导尚缺这一重要内容,应组织专家进行协作研究,使之尽快用于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

3.5重视就业指导的科学化建设

就业指导是一门专业,其科学化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另一方面是科学的学科建设。其中专业化的专家队伍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研究,就会使其成为理论苍白、方法单一的生硬、空洞的说教;同样,没有专家队伍作为支撑,学科建设也无法进行,而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也就没有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因此,通过培训、交流、支持立项研究,促进专家队伍的成长、成熟乃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