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祛风湿,强筋骨。桑寄生能驱风养血,有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状的功效。一些有风湿病的人阴雨天会坐立难安,浑身难受,不妨多喝桑寄生茶和用桑寄生作为食补,可能会对风湿病有一定的效果。2、降压利尿。与氨茶碱相比,桑寄生毒性比较低,并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加上桑寄生能够舒张冠状血管,对抗脑垂体后叶素,所以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很多高血压成分里也都会含有桑寄生。3、抗。桑寄生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抑制脊髓灰质炎和其他肠道,提高身体免疫力。4、安胎养血。桑寄生能养血安胎,补肾固胎元,常与一些因血虚胎动不安的剂同用,如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桑寄生有补益肝肾的作用,适合肝肾亏虚的患者服用,能够帮助改善头晕耳鸣、身体乏力、腰膝酸痛等症状;桑寄生还适合久病体虚的老人以及筋骨无力者服用,可以起到强健筋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桑寄生还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因为风湿侵入关节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女性还可以使用桑寄生来治疗经血过多、崩漏等病症,怀孕期间若出现胎动不安的情况,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桑寄生改善。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
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治久咳,舌纵眩晕。
桑寄生(学名:Taxillus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r),别称桃树寄生,苦楝寄生等。嫩枝、叶密被褐色或红褐色星状毛,有时具散生叠生星状毛,小枝黑色,无毛,具散生皮孔。产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贵州、湖北、湖南等地。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扩展资料:
临床应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将桑寄生制成冲剂,每包相当于生1.3两。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数病例每次1包。观察64例,疗程4周至5个月不等。治疗期间,有高血压者继续服降压,原用复方者,仍继续服用。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的为76%,其中显效(心绞痛程度减轻二级)率占24%;心电图改善为44%,显效者占25%。另,桑寄生对降低胆甾醇亦有一定作用。
治疗冻伤:取桑寄生1斤,加蒸馏水10斤,煮沸3分钟,过滤,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Ⅰ度冻伤用桑寄生膏2.5克,加入蒸馏水35毫升,酒精8毫升,白陶土4.5克,混合后涂敷患处(不能用于溃疡面);Ⅱ、Ⅲ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克,加入甘油10克,单软膏35克,锌氧粉2克,调匀敷于局部。物配制时须按处方顺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桑寄生
1 强筋骨
桑寄生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可用于治营血亏虚、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症。风湿骨痛者可以煎水服用。
2 养血安胎
桑寄生能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安胎元。治疗肝肾亏虚,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雪,胎动不安等症状,常与阿胶、续断、香附等配伍使用。
3 补益肝肾
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平肝降压,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肝肾不足者,常与杜仲、牛膝等配伍使用。
4 抗血栓
桑寄生煎剂0.1g/ml及经萃取后的水相0.13g/ml,对兔血体外试验,均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从方的组成来看,属阴阳双补,主治风寒湿痹症。
有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山能健脾益肾。
而菟丝子、巴戟天、鹿角霜,强壮腰膝,壮阳补肾。余下的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远志、合欢皮皆是治失眠要。
扩展资料
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阴阳两虚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阴阳两虚
【桑寄生】
别名:茑、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树、茑木
【桑寄生的基本介绍】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四川寄生、红花寄生、毛叶钝果寄生的枝叶。冬季至次春季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
【桑寄生的营养价值】
枝、叶含广寄生甙即蒿蓄甙,并含槲皮素等。
【桑寄生的选购】
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逞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榈色较浅。无臭,味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