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公式 篇一
高考数学重要的基础公式 高考数学必备公式总结
高考数学重要的基础公式 高考数学必备公式总结
高考数学重要的基础公式 高考数学必备公式总结
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2)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2x-y2)(4x2+2xy2+y4)(2x+y2)(4x2-2xy2+y4)(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
(3)“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项积的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项积的最小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
(4)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
(5)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仅当实数同号时,实数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6)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
2.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公式 篇二
1.与逻辑:的逻辑与运算(一般出现在高考卷的道选择题)、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2.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通项、求和
4.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应用
5.平面向量: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6.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7.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8.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9.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
10.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11.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抽样、正态分布
12.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13.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3.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公式 篇三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4.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公式 篇四
等数列的基本性质
若{an}{bn}为等数列,则{an±bn}与{kan+bn}(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数列.
对任何m、n,在等数列中有:an=am+(n-m)d(m、n∈N+),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一般地,当m+n=p+q(m,n,p,q∈N+)时,am+an=ap+aq.
公为d的等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数列,其公为kd(k为取出项数之).
下表成等数列且公为m的项ak.ak+m.ak+2m.....(k,m∈N+)组成公为md的等数列。
在等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中项.
当公d>0时,等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
5.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公式 篇五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也作线性函数,在x,y坐标轴中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x+b(k不为0)
a)k不为0
b)x的指数是1
c)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0,b)和(-b/k,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做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0时,向下平移)
6.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公式 篇六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方法/步骤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有的高中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学生的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坐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3、主动复习总结提高。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时是教师替学生做总结,做得细致,深刻,完整。高中是自己给自己做总结,老师不但不给做,而且是讲到哪,考到哪,不留复习时间,也没有明确指出做总结的时间。4、积累资料随时整理。要注意积累复习资料。把课堂笔记,练习,单元测试,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5、精挑慎选课外读物。初中学生学数学,如果不注意看课外读物,一般地说,不会有什么影响。高中则不大相同。高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新题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只是围着自己的老师转,不论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必然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打开一扇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不要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一旦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的老师的教学体系,也必将事半功倍。6、配合老师主动学习。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要强。小学生,常常是完成作业就尽情的欢乐。初中生基本也是如此,听话的孩子就能学习好。高中则不然,作业虽多,但是只知道做作业就不够;老师的话也不少,但是谁该干些什么了,老师并不一一具体指明,因此,高中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准备向将来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过渡。
下面为您提供高中数学必备公式与知识点大汇总:
首先,代数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包括因式分解、配方法、二次方程等。其次,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需要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知识点。另外,数列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掌握等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常见数列。
在几何部分,需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圆形的相关知识,包括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弧长公式等等。同时,空间几何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坐标系、向量、立体几何等相关知识。
微积分是高中数学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部分,但也是相对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掌握导数、微分、极值、曲率、定积分等概念和计算方法。统计与概率也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部分,需要掌握排列组合、概率分布、正态分布等概率知识。还需要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与知识点很多,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可以提高数学水平,并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和公式,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非常重要。比如:
向量的基本运算及向量的共线、垂直关系;
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奇偶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及其性质等;
立体几何中测量包括角度、长度、面积、容积等概念;
微积分中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条件概率与无条件概率、期望;
此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重基础,理解概念,逐步深入;
多做题,培养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总结归纳,查漏补缺,及时弥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补自己的不足;
另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如计算器、几何软件等。
总之,掌握高中数学必备公式与知识点非常重要,而且也是以后学习更高级别数学知识的基础。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可以在做题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答题⑦ 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的套路和模板。
以下是必背公式: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
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
到书店买个公式小册子,都是些基本定理和一些应试技巧
2013高考生必备:高中数学公式大2,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1、若f(x)=-f(x+k),则T=2k;全(完美版):
百度文库里有很多啊
S=1/2absinC
你要什么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去背诵和记忆数学公式,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重点数学公式,供参考!
高中重点数学公式大全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高中文科数学必背公式总结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图形周长 面积 体积公式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公式七:两角和公式
两角和与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公式八: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公式九: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另也有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
公式十: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公式十一: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方法有哪些 1.主动预习
预习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新的知识。
2.主动思考
很多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听,不能主动思考,这样遇到实际问题时,会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主要原因还是听课过程中不思考惹的祸。除了我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多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定义,这样解题的好处是什么,这样主动去想,不仅能让我们更加认真的听课,也能激发对某些知识的兴趣,更有助于学习。
靠着老师的,去思考解题的思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3.善于总结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① 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② 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③ 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④ 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⑤ 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⑥ 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孩子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4.拓宽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不要局限于本题,而要做到举一反三、多思多想,解答完一个题目,要想想有没有其他更加简便的方法,这样能够帮助大家拓宽思路,这样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5.必须要有错题本
说到错题本不少同学都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好,不需要错题本就能记住,这是一种“错觉”,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等到题目增多,学习内容加深,这时就会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
错题本能够随时记录自己的知识短板,帮助强化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有很多学霸都是因为积极使用了错题本,而考取了高分。
一些高中数学学习网站
如果时间不够,自己选择可看可不看
十字交叉双乘法没有公式,下面说一下:
那就是利用x^2+(p+q)x+pq=(x+q)(x+p)其中PQ为常数。x^2是X的平方
1.因式分解
即和化积,其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而且可以肯定一个多项式要能分解因式,则结果,因为:数域F上的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f(x),如果不计零次因式的异,那么f(x)可以的分解为以下形式:
f(x)=aP1k1(x)P2k2(x)…Piki(x),其中α是f(x)的次项的系数,P1(x),P2(x)……Pi(x)是首1互不相等的不可约多项式,并且Pi(x)(I=1,2…,t)是f(x)的Ki重因式。
()或叫做多项式f(x)的典型分解式。证明:可参见《高代》P52-53
初等数学中,把多项式的分解叫因式分解,其一般步骤为:一提二套三分组等
要求为: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2.方法介绍
2.1提公因式法:
如果多项式各项都有公共因式,则可先考虑把公因式提出来,进行因式分解,注意要每项都必须有公因式。
例15x3+10x2+5x
解析显然每项均含有公因式5x故可考虑提取公因式5x,接下来剩下x2+2x+1仍可继续分解。
解:原式=5x(x2+2x+1)
=5x(x+1)2
2.2公式法
即多项式如果满足特殊公式的结构特征,即可采用套公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故对于一些常用的公式要求熟悉,除教材的基本公式外,数学竞赛中常出现的一些基本公式现整理归纳如下:
a2-b2=(a+b)(a-b)
a2±2ab+b2=(a±b)2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2+b2+c2+2ab+2bc+2ac=(a+b+c)2
a12+a22+…+an2+2a1a2+…+2an-1an=(a1+a2+…+an)2
a3+b3+c3-3abc=(a+b+c)(a2+b2+c2-ab-ac-bc)
说明由因式定理,即对一元多项式f(x),若f(b)=0,则一定含有一次因式x-b。可判断当n为偶数时,当a=b,a=-b时,均有an-bn=0故an-bn中一定含有a+b,a-b因式。
解析各小题均可套用公式
解①64x6-y12=(8x3-y6)(8x3+y6)
②1+x+x2+…+x15=
=(1+x)(1+x2)(1+x4)(1+x8)
注多项式分解时,先构造公式再分解。
2.3分组分解法
当多项式的项数较多时,可将多项式进行合理分组,达到顺利分解的目的。当然可能要综合其他分法,且分组方法也不一定。
例1分解因式:x15+m12+m9+m6+m3+1
解原式=(x15+m12)+(m9+m6)+(m3+1)
=m12(m3+1)+m6(m3+1)+(m3+1)
=(m3+1)(m12+m6++1)
=(m3+1)[(m6+1)2-m6]
=(m+1)(m2-m+1)(m6+1+m3)(m6+1-m3)
例2分解因式:x4+5x3+15x-9
解析可根据系数特征进行分组
解原式=(x4-9)+5x3+15x
=(x2+3)(x2-3)+5x(x2+3)
=(x2+3)(x2+5x-3)
2.4十字相乘法
对于形如ax2+bx+c结构特征的二次三项式可以考虑用十字相乘法,
即x2+(b+c)x+bc=(x+b)(x+c)当x2项系数不为1时,同样也可用十字相乘进行作。
例3分解因式:①x2-x-6②6x2-x-12
解①1x2
1x-3
原式=(x+2)(x-3)
②2x-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3
3x4
原式=(2x-3)(3x+4)
2.5双十字相乘法
在分解二次三项式时,十字相乘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多项式,尤其是某些二次六项式,如4x2-4xy-3y2-4x+10y-3,也可以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其具体步骤为:
(1)用十字相乘法分解由前三次组成的二次三项式,得到一个十字相乘图
(2)把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式填在第二个十字的右边且使这两个因式在第二个十字中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含y的一次项,同时还必须与个十字中左端的两个因式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含x的一次项
例5分解因式
①4x2-4xy-3y2-4x+10y-3②x2-3xy-10y2+x+9y-2
③ab+b2+a-b-2④6x2-7xy-3y2-xz+7yz-2z2
解①原式=(2x-3y+1)(2x+y-3)
2x-3y1
2xy-3
②原式=(x-5y+2)(x+2y-1)
x-5y2
x2y-1
③原式=(b+1)(a+b-2)
0ab1
ab-2
④原式=(2x-3y+z)(3x+y-2z)
2x-3yz
3x-y-2z
说明:③式补上oa2,可用双十字相乘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分组分解法。
如(ab+a)+(b2-b-2)=a(b+1)+(b+1)(b-2)=(b+1)(a+b-2)
④式三个字母满足二次六项式,把-2z2看作常数分解即可:
对于一些多项式,如果不能直接因式分解时,可以将其中的某项拆成二项之或之和。再应用分组法,公式法等进行分解因式,其中拆项、添项方法不是,可解有许多不同途径,对题目一定要具体分析,选择简捷的分解方法。
例6分解因式:x3+3x2-4
解析法一:可将-4拆成-1,-3即(x3-1)+(3x2-3)
法二:添x4,再减x4,.即(x4+3x2-4)+(x3-x4)
法三:添4x,再减4x即,(x3+3x2-4x)+(4x-4)
法四:把3x2拆成4x2-x2,即(x3-x2)+(4x2-4)
法五:把x3拆为,4x2-3x3即(4x3-4)-(3x3-3x2)等
解(选择法四)原式=x3-x2+4x2-4
=x2(x-1)+4(x-1)(x+1)
=(x-1)(x2+4x+4)
=(x-1)(x+2)2
2.7换元法
换元法就是引入新的字母变量,将原式中的字母变量换掉化简式子。运用此
种方法对于某些特殊的多项式因式分解可以起到简化的效果。
例7分解因式:
(x+1)(x+2)(x+3)(x+4)-120
解析若将此展开,将十分繁琐,但我们注意到
(x+1)(x+4)=x2+5x+4
(x+2)(x+3)=x2+5x+6
故可用换元法分解此题
解原式=(x2+5x+4)(x2+5x+6)-120
令y=x2+5x+5则原式=(y-1)(y+1)-120
=y2-121
=(y+11)(y-11)
=(x2+5x+16)(x2+5x-6)
=(x+6)(x-1)(x2+5x+16)
注在此也可令x2+5x+4=y或x2+5x+6=y或x2+5x=y请认真比较体会哪种换法更简单?
2.8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是解决代数式恒等变形中的重要方法,如果能确定代数式变形后的字母框架,只是字母的系数高不能确定,则可先用未知数表示字母系数,然后根据多项式的恒等性质列出n个含有特殊确定系数的方程(组),解出这个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待定系数法应用广泛,在此只研究它的因式分解中的一些应用。
例7分解因式:2a2+3ab-9b2+14a+3b+20
分析属于二次六项式,也可考虑用双十字相乘法,在此我们用待定系数法
先分解2a2+3ab+9b2=(2a-3b)(a+3b)
解设可设原式=(2a-3b+m)(a+3b+n)
=2a2+3ab-9b2+(m+2n)a+(3m-3n)b+mn……………
比较两个多项式(即原式与式)的系数
m+2n=14(1)m=4
3m-3n=-3(2)=>
mn=20(3)n=5
∴原式=(2x-3b+4)(a+3b+a3±3a2b+3ab2±b2=(a±b)35)
注对于()式因为对a,b取任何值等式都成立,也可用令特殊值法,求m,n
令a=1,b=0,m+2n=14m=4
=>
令a=0,b=1,m=n=-1n=5
2.9因式定理、综合除法分解因式
对于整系数一元多项式f(x)=anxn+an-1xn-1+…+a1x+a0
由因式定理可先判断它是否含有一次因式(x-)(其中p,q互质),p为首项系数an的约数,q为末项系数a0的约数
若f()=0,则一定会有(x-)再用综合除法,将多项式分解
例8分解因式x3-4x2+6x-4
解这是一个整系数一元多项式,因为4的正约数为1、2、4
∴可能出现的因式为x±1,x±2,x±4,
∵f(1)≠0,f(1)≠0
但f(2)=0,故(x-2)是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再用综合除法
21-46-4
2-44
1-220
所以原式=(x-2)(x2-2x+2)
当然此题也可拆项分解,如x3-4x2+4x+2x-4
=x(x-2)2+(x-2)
=(x-2)(x2-2x+2)
分解因式的方法是多样的,且其方法之间相互联系,一道题很可能要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才可能完成,故在知晓这些方法之后,一定要注意各种方法灵活运用,牢固掌握!
没必要自己弄,书店一本(数理化大全)全有,才十元。又详细,又好。
高中数学公式是高考数学复习至关重要的知识点,为了帮助高三考生进行高考数学的复习。下面我给你分享高中必背数学公式,欢迎阅读。
高中必背数学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高中必背数学公式: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公式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log(a)(MN) = log(a)(M) + log(a)(N)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cos(A/2)=√((1+cosA)/2) cos(A/2)=-√((1+cosA)/2)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高中必背数学公式: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
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
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a)(p-b)(p-c)](海伦公式)(p=(a+b+c)/2)
和:(a+b+c)(a+b-c)1/4
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
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r/2
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4r
高考数学概率公式如下:
还可变形得:1、的概率公式
P(A)=n(A)/n(S),其中n(A)表示A发生的可能性,n(S)表示样本空间的总数。
2、条件概率公式
P(A|B)=P(A∩B)/P(B),其中P(A∩B)表示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B发生的概率。
3、全概率公式
P(A)=ΣP(A|Bi)×P(Bi),其中Bi表示样本空间的一组互不相交的,P(A|Bi)表示在Bi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P(Bi)表示Bi发生的概率。
4、贝叶斯公式
P(Bi|A)=P(A|Bi)×P(Bi)/ΣP(A|Bj)×P(Bj),其中P(Bi|A)表示在A发生的条件下Bi发生的概率,P(A|Bi)表示在Bi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P(Bi)表示Bi发生的概率,ΣP(A|Bj)×P(Bj)表示全概率。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概率为1,不可能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A与B为对立,则A∪B为必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与对立的区别与联系,互斥是指A与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
(1)A发生且B不发生。
(2)A不发生且B发生。
(3)A与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是指A与B有且一个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