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的变化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刘蔷:【具体的以公布的为准】
2018年高考重大变化_2018年高考重大变化是什么
2018年高考重大变化_2018年高考重大变化是什么
改革前:
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一共有四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是文综);
改革后高考采取“3 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六科选三科进行考试,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新高考I卷难。
说到难度方面,每一个省份的考生都认为,自己省份的试卷永远是最难的。但是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来讲,新高考I卷的难度是名列前茅的。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省份的教育水平在全国来讲都是名列其矛的,而且考生人数也相对多一些,所以说高考难度是的。
今年,新高考I卷,总分750分,语数外三门各150分,文理科综合分是300分。文科的数学试卷难度相对低一点,理科的数学试卷难加上难、难如登天。
2023年新高考的省份有浙江、上海、、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新高考:
新高考“3+1+2”模式正式启动,此次改革将从本年度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2”指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改革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将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
【 #高考# 不过,若从《论语》孔子有言:君子不器来命意,不拘泥形式的“器”,而塑造理想的人格、的精神,为为民族复兴来谈,也是难得的角度。导语】 了解到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该作文题由人们熟悉的“器”入手,考生结合自身体验,探究“器”在形制和内容、物质和精神或功能和象征等层面的丰富内涵,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论是作为工具的功能之“器”,还是体现才德、审美的象征之“器”,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成就事业的实用利器;“玉不琢,不成器”,人必须经受磨砺才能成为美器;“器”是器量,是包举洪纤的大气;“器”又是担当大任的国之栋梁,是造福民生、保家卫国的大国重器。“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天津卷作文题注重发掘传统文化的因子,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启迪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作文题平实中见深刻,为考生提供了多向的思维路径,有利于考查观察、想象、审美和逻辑思维等能力。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该作文题立意角度多元,层级鲜明,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
天津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特邀请本市资深语文教师对今年的作文题进行了点评。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难度适中,命题导向积极。
一方面,从考生写作角度看,各层次考生都能够找到发挥的空间。因为“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看到作文题目,学生会很容易联想到“器重”“玉不琢,不成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诸多词汇,进而探究“器”在形制和内容、物质和精神或功能和象征等层面的丰富内涵,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另一方面,从命题导向角度看,天津卷作文题注重发掘传统文化的因子,启迪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意在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有自我的思考。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如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叙事,表现人的思想境界、品格修养,从而得到教益、熏陶、激励;也可以写成散文,抒发自己对才德风范方面的情感;更可以写成议论文,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切合这个命题。考生写作时应注意几点:一是全面理解材料;二是激活大脑库存的知识和经验;三是表现出思想锋芒和个性特征。
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教师于金倩:
今年天津卷高考作文在以往通俗化、生活化,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前提之下,极大彰显了文化品位,简素中显大气,平易中见深邃,可谓“器”质不凡、“器”蕴深厚。
文章立意角度较为丰富,各层次学生均有发挥空间,但写好须有较多的文化积淀和较强的思想性。从其材料指向上看,“器”须是美好的、有用的。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方能有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方能美好。可就个人而言,写“玉不琢不成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摈弃斗筲小器,主张厚积成器,可反其意而立之写“君子不器”;也可就整个、而言,写大国重器、国之利器等。当然如能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佳。
今年的作文题目由盛纳万物的不同的“器”引出,题目明确,提示较充分,审题难度不大,给考生的思考留出了很大空间,从而能更大程度地激活考生的思维,使考生都有话可说。无论是谈处世之道,还是抒家国情怀,立意高远或小中见大,都比较利于学生作文。
如果我是考生,我会考虑从以下这两个角度来写作。
其一是选取材料中所提到的若干的“器”中的一种来写,如:器,匠人心——谈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如陶瓷、青铜器、雕花家具等等,体现出来的文化之美。成大器,做大事——强调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具备高眼界,有大作为,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国之重器,民之骄傲。国之器,新征程——五年来我们一方面积极改革,一方面又打造了更具意义的大国重器。
批改革:选择在上海和浙江进行,时间是从2014年开始。也就是说,2017年这两个地区的考生已经完成次新高考。
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第四中学科研主任杜朝凤: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