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公式推导题目_高中公式推导过程

各省高考 2025-01-05 10:17:49

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解:将问题转化成把3个人坐5张椅子,然后插一把空椅子问题。

近几年高考理综综合试卷的题型、题量比较稳定,主要是对思维转换能力的检验,同一学科内题目基本上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的,考生要合理安排理综答题时间,有利于考生顺利作答。备战高考必然是勤奋用功为主,旁门左道为辅,下面为考生整理几点史上最牛的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中的公式推导题目_高中公式推导过程高考中的公式推导题目_高中公式推导过程


高考中的公式推导题目_高中公式推导过程


高考中的公式推导题目_高中公式推导过程


史上最牛的高考文综历史答题技巧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1.信息特征法

信息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2.计算推理法

史上最牛的高考理综蒙题方法之二,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选项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3.审题法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般来说,高考理综试卷比较简单或一般难度的试题应该阅读两遍;而题干较长、信息量较大的综合试题,审题是要注意:

1、对理综题干所述内容有一个大体轮廓。

2、确定研究对象,弄清高考理综题中的已知、未知、设问等相关技巧2.注重分类讨论思想条件。

3、找出理综题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题目本身获得相应的信息。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4.答题法

高考理综答题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答题规范是高考理综评卷标准之一,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要严谨,专业术语要规范,解题步骤要完整,逻辑推理要严密,计算结果要准确,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给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分。所以,高考理综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形成的要尽量简洁。比如写公式的时候,需要必要的文字表达,不然及其容易扣分。

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一.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二.相斥相性原则

相斥相性原则:若四个原则如果有表述意思相近的选项,一般来说,若是单项选择题,这些选项都是排除的,如果多选题,要么几个选项都对,要么全错。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三.重视符号原则

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出现的引号,也是关键信息。我们在提取信息时,把在这些符号里的东西进行重点分析,简化题目,会方便做题。

做数学压轴题的技巧高中

对于高考想在数学分数有更高的追求的同学来说,压轴题应该是我们能够做出来的,那么与其在高考中绞尽脑汁去思考压轴题,不如在平时就有所准备,掌握一些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诀窍和技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数学压轴题的技巧高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做数学压轴题的技巧

1.重视审题

然后在“新条件”与“新结论”之间再寻找关系。一道难题,难就难在题目条件与结论的关系难以建立,而你自己推出的“新条件”与“新结论”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原题更容易建立,这也意味着解出题目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细心演算(3)比20300大的数的五位数可分为三类:

由于高考数学压轴题思路曲折,推理和运算过程都比较复杂,一旦前面的解答部分出错,就会导致后面的解答劳而无功,且往往陷入更加复杂的运算,因此一定要细心演算,关键步骤要认真检查。

对于一些高考压轴题,如果题意难以理解,解题思路不明,可以先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或简单情况,也就是“以退求进”。

3.但所谓“三基”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可见“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仍是命题的主导思想。因而在复习时应注意加强“三基”题型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抓了高深的,丢了基本的。求突破

高考数学压轴题,像一块硬骨头,要敢于“啃”,不要惧怕。压轴题往往有两问或者三问,问通常比较容易,要做好问,同时也为做好后面的问题打下基础。对后面的问题,即使不能够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也要大胆的去做,能做多少是多少,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二.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技巧1.注重方程与函数思想

利用方程解决几何计算已经不能算难题了,建立变量间的函数关系,也是经常会碰到的,常见的建立函数关系的 方法 有比例线段,勾股定理,三角比,面积公式等

这个大家碰的多了,就不多讲了,常见于动点问题,找等腰,找相似,找直角三角形之类的。

技巧3.注重转化与化归思想

就是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比如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还有压轴题中时有出现的找等腰三角形,有时可以转化为找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问题等等,代数中用的也很多,比如无理方程有理化,分式方程整式化等等

技巧4.注重数形结合思想

高中用的较多的是用几何问题去解决直角坐标系中的函数问题,对于高中生,尽可能从图形着手去解决,比如求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往坐标轴作垂线,把它转化为求线段的长,再结合基本的相似全等三角比解决,尽可能避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组,比较典型的是08年中考,倒数第2题,用解析法的同学列出一个极其复杂的方程后,无法继续求解下去了,而用几何方法,结合相似三角比可以轻易解决。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09二模倒数第2题,用几何法3分钟解决,而用代数法30分钟也未必能解决。所以遇到此类题目,切记先用几何方法,实在做不出再用解析法。

做数学压轴题的技巧高中相关 文章 :

★ 数学压轴题的答题技巧

★ 高考数学函数压轴题解题技巧

★ 2020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

★ 2020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及压轴题解法

★ 高考数学压轴题备考秘诀有哪些

★ 高三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方法

★ 2020中考数学备考之压轴题十个方法

★ 2020高考数学压轴题常用解题形式和解题策略分享

数算排列,组合公式

你要找的是排列组合公式吧?找到了,还有例题,慢慢看,别心急。

1.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例1.书架上放有3本不同的数学书,5本不同的语文书,6本不同的英语书。

(1)若从这些书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若从这些书中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3)若从这些书中取不同的科目的书两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1)由于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就可以完成这件事,故应分类,由于有3种书,则分为3类然后依据加法原理,得到的取法种数是:3+5+6=14种。

(2)由于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1本,需要分成3个步骤完成,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3×5×6=90(种)。

(3)由于从书架上任取不同科目的书两本,可以有3类情况(数语各1本,数英各1本,语英各1本)而在每一类情况中又需分2个步骤才能完成。故应依据加法与乘法两个原理计算出共得到的不同的取法种数是:3×5+3×6+5×6=63(种)。

例2.已知两个A={1,2,3},B={a,b,c,d,e},从A到B建立映射,问可建立多少个不同的映射?

分析:首先应明确本题中的“这件事是指映射,何谓映射?即对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的元素与之对应。”

因A中有3个元素,则必须将这3个元素都在B中找到家,这件事才完成。因此,应分3个步骤,当这三个步骤全进行完,一个映射就被建立了,据乘法原理,共可建立不同的映射数目为:5×5×5=53(种)。

2.排列数与组合数的两个公式

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各有两种形式,一是连乘积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计算;二是阶乘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化简与证明。

连乘积的形式 阶乘形式

Cnm=

例3.求证:Anm+mAnm-1=An+1m

证明:左边=

∴ 等式成立。

评述:这是一个排列数等式的证明问题,选用阶乘之商的形式,并利用阶乘的性质:n!(n+1)=(n+1)!可使变形过程得以简化。

例4.解方程.

解:原方程可化为:

解得x=3。

评述:解由排列数与组合数形式给出的方程时,在脱掉排列数与组合数的符号时,要注意把排列数与组合数定义中的取出元素与被取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都属自然数的这重要限定写在脱掉符号之前。

历届高考数学试题中,排列与组合部分的试题主要是应用问题。一般都附有某些限制条件;或是限定元素的选择,或是限定元素的位置,这些应用问题的内容和情景是多种多样的,而解决它们的方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常用的方法有: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两种。

一般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1)在直接法中又分为两类,若问题可分为互斥各类,据加法原理,可用分类法;若问题考虑先后次序,据乘法原理,可用占位法。

(2)间接法一般用于当问题的反面简单明了,据A∪=I且A∩ = 的原理,采用排除的方法来获得问题的解决。

特殊方法:

(1)特元特位:优先考虑有特殊要求的元素或位置后,再去考虑其它元素或位置。

(2)捆绑法:某些元素必须在一起的排列,用“捆绑法”,紧密结合粘成小组,组内外分别排列。

(3)插空法:某些元素必须不在一起的分离排列用“插空法”,不需分离的站好实位,在空位上进行排列。

(4)其它方法。

例5.7人排成一行,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

(1)甲排中间; (2)甲不排两端;(3)甲,乙相邻;

(4)甲在乙的左边(不要求相邻); (5)甲,乙,丙连排;

(6)甲,乙,丙两两不相邻。

解:(1)甲排中间属“特元特位”,优先安置,只有一种站法,其余6人任意排列,故共有:1×=720种不同排法。

(2)甲不排两端,亦属于“特元特位”问题,优先安置甲在中间五个位置上任何一个位置则有种,其余6人可任意排列有 种,故共有 · =3600种不同排法。

(3)甲、乙相邻,属于“捆绑法”,将甲、乙合为一个“元素”,连同其余5人共6个元素任意排列,再由甲、乙组内排列,故共有 ·=1400种不同的排法。

(4)甲在乙的左边。考虑在7人排成一行形成的所有排列 中:“甲在乙左边”与“甲在乙右边”的排法是一一对应的,在不要求相邻时,各占所有排列的一半,故甲在乙的左边的不同排法共有 =2520种。

(6)甲、乙、丙两两不相邻,属于某些元素必须不在一起的分离排列,用“插空法”,先将甲、乙、丙外的4人排成一行,形成左、右及每两人之间的五个“空”。再将甲、乙、丙插入其中的三个“空”,故共有·=1440种不同的排法。

例6.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分别求出下列各类数的个数:

(1)奇数;(2)5的倍数;(3)比20300大的数;(4)不含数字0,且1,2不相邻的数。

解:(1)奇数:要得到一个5位数的奇数,分成3步,步考虑个位必须是奇数,从1,3,5中选出一个数排列个位的位置上有 种;第二步考虑首位不能是0,从余下的不是0的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排在首位上有种;第三步:从余下的4个数字中任选3个排在中间的3个数的位置上,由乘法原理共有 =388(个)。

(2)5的倍数:按0作不作个位来分类

类:0作个位,则有=120。

第二类:0不作个位即5作个位,则 =96。

则共有这样的数为: + =216(个)。

类:3xxxx, 4xxxx, 5xxxx有3个;

第二类:21xxx, 23xxx, 24xxx, 25xxx, 的4个;

第三类:203xx, 204xx, 205xx, 有3个,

因此,比20300大的五位数共有:3+4 +3 =474(个)。

(4)不含数字0且1,2不相邻的数:分两步完成,步将3,4,5三个数字排成一行;第二步将1和2插入四个“空”中的两个位置,故共有=72个不含数字0,且1和2不相邻的五位数。

例7.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上六点A1,A2,A3,A4,A5,A6,圆上四点B1,B2,B3,B4,任两点连成直线,问所得直线最多几条?最少几条?

解:所得直线最多时,即为任意三点都不共线可分为三类:

类为已知直线上与圆上各取一点连线的直线条数为=24;

第二类为圆上任取两点所得的直线条数为=6;

第三类为已知直线为1条,则直线最多的条数为N1= ++1=31(条)。

所得直线最少时,即重合的直线最多,用排除法减去重合的字数较为方便,而重合的直线即是由圆上取两点连成的直线,排除重复,便是直线最少条数:N2=N1-2=31-12=19(条)。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策略

要正确解答排列组合问题,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混合问题;第二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做到不重不漏;第三要计算正确。下面将通过对若干例题的分析,探讨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一些常见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解含有特殊元素、特殊位置的题——采用特殊优先安排的策略

对于带有特殊元素的排列问题,一般应先考虑特殊元素、特殊位置,再考虑其他元素与其他位置,也就是解题过程中的一种主元思想。

例1 用0,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偶数共有( )

A.24个 B.30个 C.40个 D.60个

解:因组成的三位数为偶数,末尾的数字必须是偶数,又0不能排在首位,故0是其中的“特殊”元素,应优先安排,按0排在末尾和0不排在末尾分为两类:①当0排在末尾时,有 个;②当0不排在末尾时,三位偶数有 个,据加法原理,其中偶数共有 + =30个,选B。

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殊位置或特殊元素,则应使用的思想来考虑。这里仅举以下几例:

(1)无关型(两个特殊位置上分别可取的元素所组成的的交是空集)

例2 用0,1,2,3,4,5六个数字可组成多少个被10整除且数字不同的六位数?

解:由题意可知,两个特殊位置在首位和末位,特殊元素是“0,首位可取元素的A={1,2,3,4,5},末位可取元素的B={0},A∩B= 。如图1所示。

末位上有 种排法,首位上有 种不同排法,其余位置有 种不同排法。所以,组成的符合题意的六位数是 =120(个)。

说明:这个类型的题目,两个特殊位置上所取的元素是无关的。先分别求出两个特殊位置上的排列数(不需考虑顺序),再求出其余位置上的排列数,利用乘法原理,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2)包合型(两个特殊位置上分别可取的元素所组成具有包合关系)

例3 用0,1,2,3,4,5六个数字可组成多少个被5整除且数字不同的六位奇数?

解:由题意可知,首位、末位是两个特殊位置,“0”是特殊元素,首位可取元素的

A={1,2,3,4,5},末位可取元素的B={5},B A,用图2表示。

末位上只能取5,有 种取法,首位上虽然有五个元素可取但元素5已经排在末位了,故只有 种不同取法,其余四个位置上有 种不同排法,所以组成的符合题意的六位数有 =96(个)。

说明:这个类型的题目,两个特殊位置上所取的元素组成的具有包含关系,先求被包合的中的元素在特殊位置上的排列数,再求另一个位置上的排列数,次求其它位置上排列数,利用乘法原理,问题就可解决。

(3)影响型(两个特殊位置上可取的元素既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这类题型在高考中比较常见。)

例4 用1,2,3,4,5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比20000大并且百位数字不是3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有多少个?

解:由题意可知,首位和百位是两个特殊位置,“3”是特殊元素。首位上可取元素的 A={2,3,4,5},百位上可取元素的B={1,2,4,5}。用图3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型可分成无关型和包含型。①首先考虑首位是3的五位数共有: 个;②再考虑首位上不是3的五位数,由于要比20000大,∴首位上应该是2、4、5中的任一个, 种选择;其次3应排在千位、十位与个位三个位置中的某一个上, 种选择,还有三个数、三个位置,有 种排法,于是首位上不是3的大于20000的五位数共有个 。

综上①②,知满足题设条件的五位数共有: + =78个。

二、解含有约束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一――采用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的策略

解含有约束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应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按发生的连贯过程分步,做到分类标准明确、分步层次清楚,不重不漏。

例5 平面上4条平行直线与另外5条平行直线互相垂直,则它们构成的矩形共有________个。

简析:按构成矩形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两步:步.先在4条平行线中任取两条,有 种取法;第二步再在5条平行线中任取两条,有 种取法。这样取出的四条直线构成一个矩形,据乘法原理,构成的矩形共有· =60个。

例6 在正方体的8个顶点,12条棱的中点,6个面的中心及正方体的中心共27个点中,共线的三点组的个数是多少?

解:依题意,共线的三点组可分为三类:两端点皆为顶点的共线三点组共有 =28(个);两端点皆为面的中心的共线三点组共有 =3(个);两端点皆为各棱中点的共线三点组共有 =18(个)。

所以总共有28+3+18=49个。

例7 某种产品有4只次品和6只(每只产品均可区分)。每次取一只测试,直到4只次品全部测出为止。求第4只次品在第五次被发现的不同情形有多少种?

有些排列组合问题元素多,取出的情况也有多种,对于这类问题常2.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用的处理方法是:可按结果要求,分成不相容的几类情况分别计算,计算总和。

例8 由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的6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 ( )

A、210个 B、300个 C、464个 D、600个

分析:按题意个位数字只可能是0,1,2,3,4共5种情况,符合题的分别有 , , ,, 个。

合并总计,共有 + + + + =300(个)。

故选B。

说明:此题也可用定序问题缩位法求解,先考虑所有6位数: 个,因个位数字须小于个位数字,故所求6位数有( )/ =300(个)。

处理此类问题应做到不重不漏,即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类的并集为合集,因此要求合理分类。

例9 已知A和B各含12个元素,A∩B含有4个元素,试求同时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的C的个数:

(1)C A∪B,且C中含有3个元素;

(2)C∩A≠ ( 表示空集)。

分析:由题意知,属于B而不属于A元素个数为12-4=8,因此满足条件(1)、(2)的C可分为三类:

类:含A中一个元素的集C有 个;

第二类:含A中二个元素的集C有 个;

第三类:含A中三个元素的集C有 个。

故所求集C的个数是 + + =1084。

有序分配问题是指把元素按要求分成若干组,分别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上,对于这类问题的常用解法,是先将元素逐一分组,然后再进行全排列、但在分组时要注意是否为均匀分组。

例10 3名医生和6名护士被分配到3所学校为学生体检,每校分配1名医生和2名护土,不同的分配方法共有 ( )。

A.90种 B.180种 C.270种 D.540种

分析:(一)先分组、后分配:

步:将3名医生分成3组,每组一人只有一种分法。

第二步:将6名护士分成3组在数学家波利亚的四个解题步骤中,步审题格外重要,审题步骤中,又有这样一个技巧:当你对整道题目没有思路时,步骤(1)将题目条件推导出“新条件”,步骤(2)将题目结论推导到“新结论”,步骤(1)就是不要理会题目中你不理解的部分,只要你根据题目条件把能做的先做出来,能推导的先推导出来,从而得到“新条件”。步骤(2)就是想要得到题目的结论,我需要先得到什么结论,这就是所谓的“新结论”。,每组2人有:( )/ 种分法。

第三步:将医生3组及护士3组进行搭配,使每组有一名医生、2名护士,有 种搭配方法。

第四步:将所得的3组分配到3所不同的学校有 种分配法。

故共有不同的分配方法: · =540(种)。故选(D)。

分析:(二)步:先将6名护士分配到3所不同学校,每所学校2名,则有 (种)分法。

第二步:再将3名医生分配到3所不同的学校,每所学校1人,有 种分法。

故共有 =540(种)故选(D)。

说明:处理此类问题应注意准确分步。

三、解排列组台混合问题——采用先选后排策略

对于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可采取先选出元素,后进行排列的策略。

简析:这是一个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因恰有一个空盒,所以必有一个盒子要放2个球,故可分两步进行:步选,从4个球中任选2个球,有 种选法。从4个盒子中选出3个,有 种选法;第二步排列,把选出的2个球视为一个元素,与其余的2个球共3个元素对选出的3个盒子作全排列,有 种排法。所以满足条件的放法共有 =144种。

四、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策略

对某些排列组合问题,当从正面入手情况复杂,不易解决时,可考虑从反面入手,将其等价转化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来处理。即采用先求总的排列数(或组合数),再减去不符合要求的排列数(或组合数),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其实它就是补集思想。

例12 马路上有编号为1、2、3、…、9的9只路灯,为节约用电,现要求把其中的三只灯关掉,但不能同时关掉相邻的两只或三只,也不能关掉两端的路灯,则满足条件的关灯方法共有_______种。

简析:关掉一只灯的方法有7种,关第二只、第三只灯时要分类讨论,情况较为复杂,换一个角度,从反面入手考虑。因每一种关灯的方法对应着一种满足题设条件的亮灯与暗灯的排列,于是问题转化为在6只亮灯中插入3只暗灯,且任何两只暗灯不相邻、且暗灯不在两端,即从6只亮灯所形成的5个间隙中选3个插入3只暗灯,其方法有=10种。故满足条件的关灯的方法共有10种。

例13 甲、乙两队各出7名队员按事先排好的顺序出场参加围棋擂台赛,双方先由1号队员比赛,负者被淘汰,胜者再与负方2号队员比赛,……直到有一方队员全被淘汰为止,另一方获胜,形成—种比赛过程,那么所有可能出现的比赛过程共有多少种?

解:设甲队队员为a1,a2,…a7,乙队队员为b1,b2,……,b7,下标表示事先安排好的出场顺序,若以依次被淘汰的队员为顺序,比赛过程可类比为这14个字母互相穿插的一个排列,是胜队中获胜队员和可能未参赛的队员。如a1a2b1b2a3b3b4b5a4b6b7a5a6a7。所表示为14个位置中取7个位置安排甲队队员,其余位置安排乙队队员,故比赛过程的总数为 =3432。

例14 有2个a,3个b,4个c 共九个字母排成一排,有多少种排法?

分析:若将字母作为元素,1—9号位置作为位子,那么这是一个“不尽相异元素的全排列”问题,若转换角色,将1—9号位置作为元素,字母作为位子,那么问题便转化成一个相异元素不许重复的组合问题。

即共有 =1260(种)不同的排法。

有些问题反面的情况为数不多,容易讨论,则可用剔除法。

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以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剔除。这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

例15 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有10个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共有( )

A.150种 B.147种 C.14种 D.141种

分析:在这10个点中,不共面的不易寻找,而共面的容易找。因此,采用剔除法,由10个点中取出4个点的组合数( 减去4个点共面的个数即为所求)。4点共面情形可分三类:

类:四面体每个面中的四个点共面,共有 4× =60种;

第二类:四面体的每2组对棱的中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这四点共面,共有3种;

第三类:四面体的一条棱上三点共线,这三点与对棱中点共面,共有6种。故4点不共面的取法有

-(4 +6+3)=141种。

例16 从0、1、2、3、4、5、6、7、8、9这10个数中取出3个数,使和为不小于10的偶数,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

解:从这10个数中取出3个不同的偶数的取法有 种;取1个偶数和2个奇数的取法有 种。另外,从这10个数中取出3个数,使其和为小于10的偶数,有9种不同取法。

因此,符合题设条件的不同取法有 + -9=51种。

五、解相邻问题——采用“捆绑”策略

对于某几个元素要求相邻的排列问题,可先将相邻的元素“捆绑”起来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排列,然后再在相邻元素之间排列。

事实上,这种方法就是将相邻的某几个元素,优先考虑。让这些特殊元素合成一个元素,与普通元素排列后,再松绑。

例17 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A,B必相邻,且B在A右边,那么不同排法有 ( )

A.24种 B.60种 C.90种 D.120种

分析:将特殊元素A,B按B在A的右边“捆绑”看成一个大元素,与另外三个元素全排列 ,由A,B不能交换,故不再“松绑”,选A。

例18 5人成一排,要求甲、乙相邻,有几种排法?

解:将甲、乙“捆绑”成一个元素,加上其他3元素,共4元素,全排列有 种,甲、乙内部的排列有 种。故共有 =48种。

也可以这样理解:先让甲、丙、丁、戊,排成一列有 种,再将乙插入甲的左边或右边,有 种,共 =48种。

例19 展出10幅不同的画,其中一幅水彩画、4幅油画、5幅国画,排成一行陈列,要求同一品种的画必须连在一起,并且水彩画不放在两端,那么不同的陈列方式有多少种? ( )

分析:先把3种品种的画各看成整体,而水彩画不能放在头尾,故只能放在中间,又油画与国画有 种放法,再考虑油画与国画本身又可以全排列,故排列的方法为 ,故选D。

例20 5名学生和3名老师站成一排照相,3名老师必须站在一起的不同排法共有________种。

简析:将3名老师捆绑起来看作一个元素,与5名学生排列,有 种排法;而3名老师之间又有 种排法,故满足条件的排法共有 =4320种。

用“捆绑”法解题比较简单,实质是通过“捆绑”减少了元素,它与下面要提到的“插孔”法结合起来,威力便更大了。

六、解不相邻问题——采用“插孔”策略

对于某几个元素不相邻的排列问题,可先将其他元素排列好,然后再将不相邻的元素在这些排好的元素之间及两端的空隙中插入。

例21 7人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人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 )

A.1440种 B.3600种 C.4320种 D.4800种

简析:先让甲、乙之外的5人排成一行,有 种排法,再让甲、乙两人在每两人之间及两端的六个间隙中插入,有 种方法。故共有 · =3600种排法,选B。

例22 要排一个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不相邻,问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分析:先将6个歌唱节目排成一排有 种排法,6个歌唱节目排好后包括两端共有7个“间隔”可以插入4个舞蹈节目有 种,故共 ·6!=604800种不同排法。

例23 从1,2,3,…,2000这2000个自然数中,取出10个互不相邻的自然数,有多少种方法?

解:将问题转化成把10名女学生不相邻地插入站成一列横列的1990名男生之间(包括首尾两侧),有多少种方法?

因为任意相邻2名男学生之间最多站1名女学生,队伍中的男学生首尾两侧最多也可各站1名女学生。于是,这就是19个位置中任选10个位置的组合问题,故共有 种方法。

利用“插孔”法,也可以减少元素,从而简化问题。

例24 一排6张椅子上坐3人,每2人之间至少有一张空椅子,求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3个人若坐5张椅子,每2人之间一张空椅子。坐法是固定的有 种不同的坐法,然后,将余下的那张椅子插入3个坐位的4个空隙,有4种插法。所以共有4 =24种不同的坐法。

七、解定序问题——采用除法策略

对于某几个元素顺序一定的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它元素一同进行排列,然后用总排列数除以这几个元素的全排列数,这其实就是局部有序问题,利用除法来“消序”。

例25 由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 )

A.210个 B.300个 C. 464个 D.600个

简析:若不考虑附加条件,组成的六位数共有 个,而其中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 种排法中只有一种符合条件,故符合条件的六位数共 =300个,故选B。

例26 信号兵把红旗与白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表示信号,现有3面红旗、2面白旗,把这5面旗都挂上去,可表示不同信号的种数是 ________(用数字作答)。

分析:5面旗全排列有 种挂法,由于3面红旗与2面白旗的分别全排列均只能作一次的挂法,故共有不同的信号种数是 =10(种)。

说明:此题也可以用组合来解,只需5个位置中确定3个,即 =10。

例27 有4个男生,3个女生,高矮互不相等,现将他们排成一行,要求从左到右,女生从矮到高排列,有多少种排法?

分析:先在7个位置上任取4个位置排男生,有 种排法,剩余的3个位置排女生,因要求“从矮到高”,只有一种排法,故共有 =840种。

在处理分堆问题时,有时几堆中元素个数相等,这时也要用除法,

例28 不同的钢笔12支,分3堆,一堆6支,另外两堆各3支,有多少种分法?

解:若3堆有序号,则有 · ,但考虑有两堆都是3支,无须区别,故共有 / =9240种。

例29 把12支不同的钢笔分给3人,一人得6支,二人各得3,有几种分法?

解:先分堆:有 / 种。再将这三堆分配给三人,有 种。共有 · / =3 种。

本题亦可用“选位,选项法”,即: =3 。

八、解分排问题—采用直排处理的策略

把n个元素排成前后若干排的排列问题,若没有其他特殊要求,可采取统一排成一排的方法来处理。

例30 两排座位,排3个座位,第二排5个座位,若8位学生坐(每人一个座位)。则不同的坐法种数是( )

简析:因8名学生可在前后两排的8个座位中随意入坐,再无其他条件,所以两排座位可看作一排来处理,其不同的坐法种数是 ,故应选D。

九、解“小团体”排列问题——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策略

对于“小团体”排列问题,可先将“小团体”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再进行“小团体”内部的排列。

例31 三名男歌唱家和两名女歌唱家联合举行一场音乐会,演出的出场顺序要求两名女歌唱家之间恰有一名男歌唱家,其出场方案共有 ( )

A.36种 B.18种 C.12种 D.6种

简析:按要求出场顺序必须有一个小团体“女男女”,因此先在三名男歌唱家中选一名(有 种选法)与两名女歌唱家组成一个团体,将这个小团体视为一个元素,与其余2名男歌唱家排列有 种排法。小团体内2名女歌唱家排列有 种排法,所以共有 =36种出场方案,选A。

十、简化计算繁琐类问题——采用递归策略

所谓递归策略,就是先建立所求题目结果的一个递推关系式,再经简化题目条件得出初始值,进而递推得到所求。

例32 有五位老师在同一年级的6个班级中,分教一个班的数学,在数学会考中,要求每位老师均不在本班监考,共有安排监考的方法总数

高中数学187个解题技巧

★ 数学压轴题的做题思路

高中数学186个解题技巧:

★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二次函数相关技巧: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开口方向。

2、方程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等。

3、几何图形性质: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的边长、角度性质。

4、分式简化与运算:分式的化简、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5、直线方程与斜率:点斜式、一般式、两点式等。

6、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函数等。

7、圆相关技巧:圆心、半径、弧长、面积等的计算。

8、向量运算: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向量积等。

9、应用题解析:根据情境解析与数学模型建立。

10、与运算:并集、交集、集等运算。

11、概率与统计:概率计算、抽样调查、统计图表等。

12、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

13、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函数的反函数、函数的复合。

14、数列与数列的求和:等数列、等比数列、级数求和。

16、排列与组合:全排列、组合计算等。

17、幂函数与指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等。

18、平面几何技巧: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

19、复数与复数运算:复数的加减乘除、共轭复数等。

20、理科问题求解: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数学模型。

21、进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进制转换。

22、数据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解读。

23、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的图像、定义域、值域等。

24、贝叶斯定理:概率的计算与条件概率的求解。

25、参数方程:平面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

26、逻辑运算:命题的合取、析取、否定等运算。

27、积分与微分:函数的积分、微分与应用。

28、空间几何技巧: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等计算。

29、线性规划: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30、综合应用题:综合知识点的综合应用题目。

31、垂直作业:垂直问题的求解与思考。

32、数学推理问题:数学中的逻辑推理问题。

33、极限与连续:函数的极限计算与连续性判断。

34、图的着色与平面图:图的着色问题与平面图判定。

35、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恒等式的证明与应用。

36、应用题中的比例关系:应用题中的比例计算与应用。

37、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的模、方向、夹角等。

38、数学公式推导与证明:公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

40、初等数论:整数的性质、除法算法等。

41、立体几何技巧:立体图形的性质、计算等。

42、推理证明题:数学推理证明题目。

43、同余定理与模运算:同余定理的引入与模的运算。

44、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判断与应用。

45、复平面与复数计算:复数在复平面上的表示与计算。

46、度量衡与单位换算:度量衡的换算和计算。

47、等数列与等比数列:常见数列的求解与性质。

48、指数对数方程:指数对数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49、不等式的证明问题: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50、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拓展知识:

1、先易后难

高中数学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

高考数学书卷发下来后,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高考数学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

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数学计算。这样,在拿下数学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题目的目的。

3、高中数学先同后异

先做高考数学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数学计算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高一物理题:把这六个公式推导一遍,要详细步骤!急求大神解答!!

(5)甲、乙、丙连排,亦属于某些元素必须在一起的排列,利用“捆绑法”,先将甲、乙、丙合为一个“元素”,连同其余4人共5个“元素”任意排列,现由甲、乙、丙交换位置,故共有· =720种不同排法。

V=at

V1=a你的心态就是珍惜题目中给你的条件。数学题目中的条件都是不多也不少的,一道给出的题目,不会有用不到的条件,而另一方面,你要相信给出的条件一定是可以做到正确的。所以,解题时,一切都必须从题目条件出发,只有这样,一切才都有可能。t, V2=a2t, V3=a3t, ......, Vn=ant

显然 1:2:3: ... :n

2.S=1/2(at^2)

S=1/2(at^2), S=1/2(a(2t)^2), S=1/2(a(3t)^2), ..., S=1/2(a(nt)^2)

显然 1: 2^2: 3^2: ...: n^2

3.S=1/2(at^2)-1/2(a(t-1)^2)

Tt=t^2-(t-1)^2=2t-1

Tt是等数列 1,3,5,7,9.....

T1:T2:T3.....=1:3:5.....

所以 S1:S2:S3...=1:3:5....

5.看2 ,当Tn比为1:2:3........Sn比为1:2^2:3^2......

都方

Tn比为√1:√2:√3...Sn比为1:2:3....

4.V=at

看5 ,Tn比为√1:√2:√3...Sn比为1:2:3....

V=at,a不变,则Vn比为√1:√2:√3...

6.S=1/2(at^2)-1/2(a(t-1)^2)

要S1:S2:S3........=1:1:1......

则(t1^2-0):(t2^2-t1^2):(t3^2-t2^2).....=1:1:1....

则t1:t2:t3.....=1:√2-1:√3-√2.......

我只能说一句,高考一定不考这个。要推的话,你写出定义,然后看看与x的几次方成正比即可。

【高考数学对称问题知识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A、 B、 C、 D、

对称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考数学试题中常出现一些构思新颖解法灵活的对称问题,为使对称问题的知识系统化。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数学对称问题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对称问题知识

一、点关于已知点或已知直线对称点问题

1、设点P(x,y)关于点(a,b)对称点为P′(x′,y′),

x′=2a-x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y′=2b-y

2、点P(x,y)关于直线L:Ax+By+C=O的对称点为

x′=x-(Ax+By+C)

P′(x′,y′)则

y′=y-(AX+BY+C)

事实上:∵PP′⊥L及PP′的中点在直线L上,可得:Ax′+By′=-Ax-By-2C

解此方程组可得结论。

(-)=-1(B≠0)

特别地,点P(x,y)关于

1、x轴和y轴的对称点分别为(x,-y)和(-x,y)

2、直线x=a和y=a的对标点分别为(2a-x,y)和(x,2a-y)

3、直线y=x和y=-x的对称点分别为(y,x)和(-y,-x)

例1光线从A(3,4)发出后经过直线x-2y=0反射,再经过y轴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B(1,5),求射入y轴后的反射线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如图,由公式可求得A关于直线x-2y=0的对称点

A′(5,0),B关于y轴对称点B′为(-1,5),直线A′B′的方程为5x+6y-25=0

`C(0,)

`直线BC的方程为:5x-6y+25=0

二、曲线关于已知点或已知直线的对称曲线问题

求已知曲线F(x,y)=0关于已知点或已知直线的对称曲线方程时,只须将曲线F(x,y)=O上任意一点(x,y)关于已知点或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替换方程F(x,y)=0中相应的作称即得,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曲线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的方程是F(2a-x,2b-y)=0

2、曲线F(x,y)=0关于直线Ax+By+C=0对称的曲线方程是F(x-(Ax+By+C),y-(Ax+By+C))=0

特别地,曲线F(x,y)=0关于

(1)x轴和y轴对称的曲线方程分别是F(x,-y)和F(-x,y)=0

(2)关于直线x=a和y=a对称的曲线方程分别是F(2a-x,y)=0和F(x,2a-y)=0

(3)关于直线y=x和y=-x对称的曲线方程分别是F(y,x)=0和F(-y,-x)=0

除此以外还有以下两个结论:对函数y=f(x)的图象而言,去掉y轴左边图象,保留y轴右边的图象,并作关于y轴的对称图象得到y=f(|x|)的图象;保留x轴上方图象,将x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得到y=|f(x)|的图象。

例2(全国高考试题)设曲线C的方程是y=x3-x。将C沿x轴y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s单位长度后得曲线C1:

1)写出曲线C1的方程

2)证明曲线C与C1关于点A(,)对称。

(1)解知C1的方程为y=(x-t)3-(x-t)+s

(2)证明在曲线C上任取一点B(a,b),设B1(a1,b1)是B关于A的对称点,由a=t-a1,b=s-b1,代入C的方程得:

s-b1=(t-a1)3-(t-a1)

`b1=(a1-t)3-(a1-t)+s

`B1(a1,b1)满足C1的方程

`B1在曲线C1上,反之易证在曲线C1上的点关于点A的对称点在曲线C上

`曲线C和C1关于a对称

我们用前面的结论来证:点P(x,y)关于A的对称点为P1(t-x,s-y),为了求得C关于A的对称曲线我们将其坐标代入C的方程,得:s-y=(t-x)3-(t-x)

`y=(x-t)3-(x-t)+s

此即为C1的方程,`C关于A的对称曲线即为C1。

三、曲线本身的对称问题

曲线F(x,y)=0为(中心或轴)对称曲线的充要条件是曲线F(x,y)=0上任意一点P(x,y)(关于对称中心或对称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替换曲线方程中相应的坐标后方程不变。

例如抛物线y2=-8x上任一点p(x,y)与x轴即y=0的对称点p′(x,-y),其坐标也满足方程y2=-8x,`y2=-8x关于x轴对称。

例3方程xy2-x2y=2x所表示的曲线:

A、关于y轴对称B、关于直线x+y=0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D、关于直线x-y=0对称

解:在方程中以-x换x,同时以-y换y得

(-x)(-y)2-(-x)2(-y)=-2x,即xy2-x2y=2x方程不变

`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图象本身关于直线和点的对称问题我们有如下几个重要结论:

1、函数f(x)定义线为R,a为常数,若对任意x∈R,均有f(a+x)=f(a-x),则y=f(x)的图象关于x=a对称。

这是因为a+x和a-x这两点分别列于a的左右两边并关于a对称,且其函数值相等,说明这两点关于直线x=a对称,由x的任意性可得结论。

例如对于f(x)若t∈R均有f(2+t)=f(2-t)则f(x)图象关于x=2对称。若将条件改为f(1+t)=f(3-t)或f(t)=f(4-t)结论又如何呢?式中令t=1+m则得f(2+m)=f(2-m);第二式中令t=2+m,也得f(2+m)=f(2-m),所以仍有同样结论即关于x=2对称,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的更一般的结论:

2、函数f(x)定义域为R,a、b为常数,若对任意x∈R均有f(a+x)=f(b-x),则其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

我们再来探讨以下问题:若将条件改为f(2+t)=-f(2-t)结论又如何呢?试想如果2改成0的话得f(t)=-f(t)这是奇函数,图象关于(0,0)成中心对称,现在是f(2+t)=-f(2-t)造成了平移,由此我们猜想,图象关于M(2,0)成中心对称。如图,取点A(2+t,f(2+t))其关于M(2,0)的对称点为A′(2-x,-f(2+x))

∵-f(2+X)=f(2-x)`A′的坐标为(2-x,f(2-x))显然在图象上

`图象关于M(2,0)成中心对称。

若将条件改为f(x)=-f(4-x)结论一样,推广至一般可得以下重要结论:

3、f(X)定义域为R,a、b为常数,若对任意x∈R均有f(a+x)=-f(b-x),则其图象关于点M(,0)成中心对称。

高考数学得分技巧

在三门主科中,只有数学最容易拉开距离,也最为同学、家长所关心。由于高考的特殊性,有些同学在考试开始的前5分钟就已乱了方寸,导致谁都不希望的结果。

1.做好前面5个小题。不要小看这几个小题,对稳定情绪,鼓舞士气有很大作用。有些同学就是由于前面个别小题做得不顺,影响整个考试情绪。而一旦前面发挥得好,会感到一路顺手,所向披靡。

2.认真审题。由于前面题目简单,想抓紧时间做完,以便腾出时间做后面的难题,结果把题目看错了,非常可惜。如2000年上海卷第1题就有不少同学犯这种低级错误。

3.确实遇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可以放一放,但很多同学做不到。担心前面就有不会做,后面肯定更难,从而心慌手抖,头脑一片空白。

要知道难易对大家都一样,你不会别人可能也不会。遇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要敢于“合理放弃”,必要时你可以抬头看看,周围的人还在做这道难题,让他们浪费时间吧,我去做会做的题目。这种心理暗示会减少你的压力,等会做的做完了,状态很好,势如破竹,再回过来,有时一看就会了,这就能使你出色发挥。

4.对多数同学而言,两题的一问是“用不着”做的,如果前面不细心失误而把时间放攻难题上是得不偿失,犯了策略性错误。

5.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同学,不一定要先看整个试卷,因为遇到难题会紧张。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1.强化“三基”,夯实基础

考生要深化对“三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高考试题改革的重点是: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试大纲提出的数学学科能力要求是: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科的能力为: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考生复习基础知识要抓住本学科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进行重新组合,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界。

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克服“眼高手低”现象,主要在速算、语言表达、解题、反思矫正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不丢或少丢一些不应该丢失的分数。

要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日常训练中的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夯实解题基本功。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而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片面做法是,只抓解题的知识因素,其实,解题的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有:解题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生在答卷中除了知识性错误之外,还有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

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运39、二项式定理与多项式:二项式展开、多项式运算等。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并且在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养成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习惯。

2. 全面复习,系统整理知识,查漏补缺,优化知识结构

这是阶段复习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考生在这一过程应牢牢抓住以下几点:①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实质性理解;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和初步应用;③公式、定理的正逆推导运用,抓好相互的联系、变形和巧用。

经过全面复习这一阶段的努力,应使达到以下要求:①按大纲要求理解或掌握概念;②能理解或完成课本中的定理证明;③能熟练解答课本上的例题、习题;④能简要说出各单元题目类型及主要解法;⑤形成系统知识的合理结构和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这一阶段的直接效益是会考得优,其根本目的是为数学素质的提高准备物质基础。认真做好全面复习,才谈得上灵活性和综合性,才能适应高考踩分点多、覆盖面广的特点。

这一阶段复习的基本方法是从大到小、先粗后细,把教学中分割讲授的知识单点、知识片断组织合成知识链、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使之各科内容综合化;基础知识体系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这当中,辅以图线、表格、口诀等已被证明是有益的,“习题化”的复习技术亦被证明是成功的,如,基本内容填空,基本概念判断,基本公式串联,基本运算选择。

3.加强对知识交汇点问题的训练

课本上每章的习题往往是为巩固本章内容而设置的,所用知识相对比较单一。复习中考生对知识交汇点的问题应适当加强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之间的基本联系,它反映知识发生的过程,知识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是一个把厚书(课本)读薄的过程;同时通过综合复习,还应该把薄书读厚,这个厚,应该比课本更充实,在课本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更宏观的认识,更个性化的理解,更具作性的解题经验。

综合性的问题往往是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的,这几个简单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解决这类考题,关键在于弄清题意,将之分解,找到突破口。由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使知识的交汇点出现了新动向,如从概率统计中产生应用型试题,从导数应用中与函数性质的联袂,从解析几何中产生与平面向量的联系、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数列内容中渗透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如三角与向量的结合、数列与不等式结合、概率与数列内容的结合)等。

猜你感兴趣:

1.高考数学知识点有多少

2.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3.高考数学答题规律和思路汇总

4.高考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5.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6.高考数学答题模板总结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的探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

例11 4个不同小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四个盒子,则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有_________种。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布相对较散,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点,所以归纳整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是高考的核心,其计算关键在于基本公式 的运用,正确理解公式极为重要,其中 表示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表示B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初学者易形成两点误区,示例一,40gNaOH溶液的体积为500ml,求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误将溶液的质量当为溶质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示例二,把40gNaOH固体溶液500ml水中配成溶液,求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误将水的体积当为溶液的体积代入公式计算。对此学生解题时务必审清题意,值得注意、留神。再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型变化较多,解题方法也各有迥异。现将常见该类计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整理。

一、根据固体的质量求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例1:将2.0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溶质的物质的量n(NaOH)=,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本题直接套用计算基本公式,属于容易题。

二、将浓溶液稀释,求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2:将5mL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的浓硫酸稀释成20mL,求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稀释过程中,关键在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则c(稀H2SO4)=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例3:求质量分数为10%、密度为1.06g/mL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公式推导, ,得到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公式:则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高中化学学习中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关系的难点问题。

例4:常温下,将20.0g 14%的NaCl溶液与30.0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g/mL的混合溶液,求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混合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一定:(NaCl)=20.0g×14%+30.0g×24%=10.0g。

,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NaCl)=4.0mol/L。

例5:①已知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8.4mol/L,则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②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和b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1,ω2,且ω2=2ω1,则a,b关系。

解析:对比①②两问,这类试题所给信息非常相似,但最终结论却完全不同,因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需要还应考虑溶质的密度,利用密度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如氨水、乙醇等的密度小于1, 而硫酸、盐酸、氯化钠等密度则大于1。解此类题,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要认真审题,细致解答,以免陷入解题的误区。

四、根据气体的体积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6:在标准状况下,将VLHCl气体溶于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析:溶质的物质的量n(HCl)=,溶液的体积为V(aq)=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Cl(aq)]=

五、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例7:称取27.0gCuCl2配成100mL溶液,则溶液中Cu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多少?

解析: c(CuCl2)=(2)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减区间2mol/L;

根据CuCl2的电离方程式:CuCl2=Cu2++2Cl-,可知:n(Cl-)=2n(Cu2+)=2n(CuCl2)又因为溶液的体积一定,即:c(Cl-)=2c(Cu2+)=2c(CuCl2) 所以:c(Cl-)=4mol/L, n(Cu2+)=2mol/L。溶液中离子浓度问题,可运用电荷守恒原理解决。

六、根据化学方程式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8:在100mL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1.12LH2 ,求此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比例关系。此题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与产生的H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H2SO4)=n(H2)=0.05mol,c(H2SO4)=0.5mol/L。

七、根据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9:已知t℃时NaCl的溶解度为 g,此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的密度为ρg/mL,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析:利用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代入换算关系式:,则此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针对以上涉及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题型,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点促面。对以后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问题会大有裨益。

高中物理功率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解:先考虑第五次测试的产品有4种情况,在前四次测试中包含其余的3只次品和1只,它们排列的方法数是6 。依据乘法原理得所求的不同情形有4×6 =576种。

【 #高三# 导语】高中物理电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下面是 考 网为您整理的高中物理功率的计算公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功率的计算公式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刘一平说:“功率是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IR=(UU)/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P=W/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单位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速度也越高,常用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1W=1J/s

高中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四)单调性及其应用定、可能、刚好等。一般物理题描述的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此种情况下,要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地想象、分析、判断,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和模型,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首先应由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所对应的或贴近的物理规律,建立主体关系式。然后,根据物理过程建立题意所提供信息的纵向、横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所谓纵向关系是指同一研究对象的前后过程的相互关系;所谓横向关系是指某一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

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②当所列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次处理可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如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出电池电动势E和(r+R0),除非R0已知,才可测出电池内阻r。

(4)重视规范,力争高分。

解题规范化的具体要求:书写清楚,规律方程原始准确、条理规范,文字符号要统一,单位使用要统一,作图要规范,结果要检验(是否符合物理实际和物理规律),要有明确结论。弄清楚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结果必须用已知条件或要求的字母表示。

高中物理试题分析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16年高考物理试卷从整体上看保持了原有的特色,试题背景新颖,紧密联系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难度适中相对平稳,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信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很好的区分和选拔作用。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老师认为,试题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突出对考生物理能力、物理思想的考查;强调对物理本质深度理解的考查,以及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总体来看,试卷很好地落实了考纲上三个“注重”、四个“有利于”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二.试题特点与分析

1.着眼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2016年物理试卷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如13题、14题、15题16题、17题、18题和22题。试题源于课本,如17题,21题,23题和24题都源于教材,体现出了卷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同时,侧重力学、电磁学两大主干知识,兼顾非主干知识的考查。学而思老师发现,试卷很多题目似曾相识,如15题情景延续了15年卷23题。又如19题,依然考察了电学实验问题,这也与15年卷19题内容类似。因此,今年试卷依然保持了卷的延续性。

2.强调通性通法,突出物理本质

2016年物理试卷更加强调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核心概念本质的理解深度,如23题的第三问,通过学过的电势概念类比新概念重力势,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的深度和迁移能力。再如24题第二问,表面看是一道几何光学的试题,但其本质考察了力的概念,这也是近年来卷的一贯风格。试卷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重过程、重方法、轻结论;有利于教学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避偏难繁怪,题海战术不再是“制胜法宝”。

3.注重学科思想,突出物理能力

学而思老师表示,2016年物理试卷注重学科思想及方法的考察。整张试卷还突出了考纲上要求的能力的考查。如19题,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这个实验为基础,考察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再如20题和24题,充分考察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建模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4.创新命题方式,突出科学素养

2016年物理试卷命题方式新颖,设问灵活,试题材料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体现了物理学与、环境的联系。如20题,以雾霾天气为背景,内容贴近生活,考察了数量级换算,以及力学、热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兼顾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建模能力、分析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具有用学过的知识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考生科学素养的体现。其次,命题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将以往的求解某个问题的传统命题方式改为了“分析说明”的开放性设问方式,如23题第二问、第三问,24题的两问都是以“分析说明”的方式设问,这种设问方式更加强调了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能力考察。

高中数学经典解题技巧

3.排列与组合的应用题

高中数学经典解题技巧

“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的技巧性应用

湖南津市一中 周毅

【编者按】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考试的必考内容,而且是这几年考试的热点跟增长点,无论是期中、期末还是会考、高考,都是高中数学的必考内容之一。因此,马博士教育网数学频道编辑部特意针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和题型总结归纳了具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高中的同学们,让同学们有更多、更好、更快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好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跟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跟常用逻辑用语的经典解题技巧。

首先,解答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性问题,同学们应该先把基本概念和定理完全的吃透了、弄懂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1.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的余弦公式。

2. 能利用两角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的正弦、正切公式。

3. 能利用两角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各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4. 能运用和与、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和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5.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6.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好了,搞清楚了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的上述内两个原理是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推导排列数及组合数公式,分析和解决排列与组合的应用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完成一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这是两个原理所要回答的共同问题。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完成一件事可分几类办法和需要分几个步骤。容之后,下面我们就看下针对这两个内容的具体的解题技巧。

一、三角变换及求值

考情聚焦:1.利用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求值是高考必考内容。

2.该类问题出题背景选择面广,解答题中易出现与新知识的交汇题。

3.该类题目在选择、填空、解答题中都有可能出现,属中、低档题。

解题技巧: 1.在涉及两角和与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时,常用到如下变形

(1);

(2)角的变换;

(3)。

2.利用两角和与的三角函数公式可解决求值求角问题,常见有以下三种类型:

(1)“给角求值”,即在不查表的前提下,通过三角恒等变换求三角函数式的值;

(2)“给值求值”,即给出一些三角函数值,求与之有关的其他三角函数式的值;

(3)“给值求角”,即给出三角函数值,求符合条件的角。

例1:已知向量,且

(Ⅰ)求tanA的值; (Ⅱ)求函数R)的值域

解析:(Ⅰ)由题意得m·n=sinA-2cosA=0,

因为cosA≠0,所以tanA=2.

(Ⅱ)由(Ⅰ)知tanA=2得

因为xR,所以.当时,f(x)有值,

当sinx=-1时,f(x)有最小值-3

所以所求函数f(x)的值域是

二、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考情聚焦:1.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涉及三角形的问题,在近3年新课标高考中都有出现,预计将会成为今后高考的一个热点。

2.该类问题多数是以三角形或其他平面图形为背景,考查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函数的化简与证明。

3.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在选择、填空题中出现。

解题技巧:1.在三角形中考查三角函数式变换,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是在新的载体上进行的三角变换,因此要时刻注意它重要性:一是作为三角形问题,它必然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及时进行边角转化,有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二,它毕竟是三角形变换,只是角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因此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是适用的,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

2.在解三角形时,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一定为正,但该角不一定是锐角,也可能为钝角(或直角),这往往造成有两解,应注意分类讨论,但三角形内角的余弦为正,该角一定为锐角,且有惟一解,因此,在解三角形中,若有求角问题,应尽量避免求正弦值。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Anm=n(n-1)(n-2)……(n-m+1) =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 经验 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下面是我整理的高考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5、对数运算:对数的性质、对数公式的应用等。

高考数学知识点1

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因为这是整个高中阶段中最核心的部分,这部分里还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

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对于这部分知识重点考察三个方面:是划减与求值,,重点掌握公式和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这方面难度并不大。

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五、概率和统计

概率和统计主要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需要掌握几个方面:……等可能的概率;……;和重复发生的概率。

六、解析几何

这部分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掌握几类问题,类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要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往往觉得有思路却没有一个清晰的,但需要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做题的准确度。

七、压轴题

同学们在的备考复习中,还应该把重点放在不等式计算的 方法 中,难度虽然很大,但是也切忌在试卷中留空白,平时多做些压轴题真题,争取能解题就解题,能思考就思考。

高考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什么是直线方程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向上方向与 X 轴正向的 夹角( 叫直线的倾斜角 )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 面相 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2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3

、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等可能的概率,第二………,第三是,还有重复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 总结 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

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

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

第三类是弦长问题;

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

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

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4

(一)导数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y=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减函数

(1)求f¢(x)

高考数学知识点5

一、排列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排列。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Amn.

2排列数的公式与性质

(1)排列数的公式:Amn=n(n-1)(n-2)…(n-m+1)

特例:当m=n时,Amn=n!=n(n-1)(n-2)…×3×2×1

规定:0!=1

二、组合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

2比较与鉴别

由排列与组合的定义知,获得一个排列需要“取出元素”和“对取出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两个过程,而获得一个组合只需要“取出元素”,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这一个步骤。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组合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排列不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因此,所给问题是否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是判断这一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

三、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1.计数原理知识点

①乘法原理:N=n1·n2·n3·…nM(分步)②加法原理:N=n1+n2+n3+…+nM(分类)

2.排列(有序)与组合(无序)

Anm=n(n-1)(n-2)(n-3)-…(n-m+1)=n!/(n-m)!Ann=n!

Cnm=n!/(n-m)!m!

Cnm=Cnn-mCnm+Cnm+1=Cn+1m+1k?k!=(k+1)!-k!

3.排列组合混合题的解题原则:先选后排,先分再排

排列组合题的主要解题方法:优先法:以元素为主,应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捆绑法(元素法,把某些必须在一起的元素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插空法(解决相间问题)间接法和去杂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与组合应用问题时,应注意:

(1)把具体问题转化或归结为排列或组合问题;

(2)通过分析确定运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

(3)分析题目条件,避免“选取”时重复和遗漏;

(4)列出式子计算和作答.

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是:

①分类讨论思想;②转化思想;③对称思想.

4.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①(a+b)n=Cn0ax+Cn1an-1b1+Cn2an-2b2+Cn3an-3b3+…+Cnran-rbr+-…+Cnn-1abn-1+Cnnbn

特别地:(1+x)n=1+Cn1x+Cn2x2+…+Cnrxr+…+Cnnxn

②主要性质和主要结论:对称性Cnm=Cnn-m

二项式系数在中间。(要注意n为奇数还是偶数,是中间一项还是中间两项)

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Cn0+Cn1+Cn2+Cn3+Cn4+…+Cnr+…+Cnn=2n

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而是系数的和

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

③通项为第r+1项:Tr+1=Cnran-rbr作用:处理与指定项、特定项、常数项、有理项等有关问题。

5.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解决有关近似计算、整除问题,运用二项展开式定理并且结合放缩法证明与指数有关的不等式。

6.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字母项的系数,指定项的系数等,指运算结果的系数)的区别,在求某几项的系数的和时注意赋值法的应用。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 高考数学知识点整理

★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