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对称性的总结:y=f(|x|)是偶函数。它关于y轴对称,y=|f(x)|是把x轴下方的图像对称到x轴的上方,但无法判断是否具备对称性。例如,y=|lnx|没有对称性,而y=|sinx|却有对称性。
高考函数性质反思大全总结 高中函数的性质教案
高考函数性质反思大全总结 高中函数的性质教案
高考函数性质反思大全总结 高中函数的性质教案
对称关系还充分体现了数学之美。本文拟通过函数自身的对称性和不同函数之间的对称性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函数与对称有关的性质。
函数的对称性总结意义1/2:
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
函数的性质是竞赛和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对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数学问题之中,而且利用对称性往往能更简捷地使问题得到解决。
许多同学想了解三角函数,那么三角函数有哪些知识点呢?快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见“给角求值”问题,运用“新兴”诱导公式
一步到位转换到区间(-90o,90o)的公式.
1.sin(kπ+α)=(-1)ksinα(k∈Z);2. cos(kπ+α)=(-1)kcosα(k∈Z);
3. tan(kπ+α)=(-1)ktanα(k∈Z);4. cot(kπ+α)=(-1)kcotα(k∈Z).
二、见“sinα±cosα”问题,运用三角“八卦图”
1.sinα+cosα>0(或<0)óα的终边在直线y+x=0的上方(或下方);
2. sinα-cosα>0(或<0)óα的终边在直线y-x=0的上方(或下方);
3.|sinα|>|cosα|óα的终边在Ⅱ、Ⅲ的区域内;
4.|sinα|<|cosα|óα的终边在Ⅰ、Ⅳ区域内.
三、见“知1求5”问题,造Rt△tan3a=tanatan(/3+a)tan(/3-a),用勾股定理,熟记常用勾股数(3,4,5),(5,12,13),(7,24,25),仍然注意“符号看象限”。
四、见“切割”问题,转换成“弦”的问题。
五、“见齐思弦”=>“化弦为一”:已知tanα,求sinα与cosα的齐次式,有些整式情形还可以视其分母为1,转化为sin2α+cos2α.
六、见“正弦值或角的平方”形式,启用“平方”公式:
1.sin(α+β)sin(α-β)= sin2α-sin2β;2. cos(α+β)cos(α-β)= cos2α-sin2β.
七、见“sinα±cosα与sinαcosα”问题,起用平方法则:
(sinα±cosα)2=1±2sinαcosα=1±sin2α,故
1.若sinα+cosα=t,(且t2≤2),则2sinαcosα=t2-1=sin2α;
2.若sinα-cosα=t,(且t2≤2),则2sinαcosα=1-t2=sin2α.
八、见“tanα+tanβ与tanαtanβ”问题,启用变形公式:
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思考:tanα-tanβ=???
九、见三角函数“对称”问题,启用图象特征代数关系:(A≠0)
2.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其中间零点分别成中心对称;
3.同样,利用图象也可以得到函数y=Atan(wx+φ)和函数。
y=Acot(wx+φ)的对称性质。
十、见“求最值、值域”问题,启用有界性,或者辅助角公式:
1.|sinx|≤1,|cosx|≤1;
2.(asinx+bcosx)2=(a2+b2)sin2(x+φ)≤(a2+b2);
3.asinx+bcosx=c有解的充要条件是a2+b2≥c2.
十一、见“高次”,用降幂,见“复角”,用转化。
1.cos2x=1-2sin2x=2cos2x-1.
2.2x=(x+y)+(x-y);2y=(x+y)-(x-y);x-w=(x+y)-(y+w)等。
拓展阅读:高中数学考试解题方法
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⑶a<0时,幂函数在(0,+∞)区间为减函数。,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如果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摸透题,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刚刚拿到试卷,一般心里比较紧张,不要忙于作答,要从头到尾通览全卷,从卷信心十足答题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力求做到:坚定信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整个过程中要记住,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惧。
函数与导数单调性。
考查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若导数大于零,则单调递增;若导数小于零,则单调递减;导数等于零为函数驻点,不一定为极值点。需代入驻点左右总结起来,函数图像通过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函数的各个点相连所形成的曲线或曲面。它具有增减性、极值点、对称性、周期性等性质,是研究和描述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函数图像在数学、物理、工程、经济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函数的行为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两边的数值求导数正负判断单调性。若已知函数为递增函数,则导数大于等于零;若已知函数为递减函数,则导数小于等于零。
根据问题的主干提供信息,画图,得到正确的。
首先,知道题干的需求来填写内容,有时,还有就是这些都有一些结果,比如回答特定的数字,到其中,遗憾的是,有些候选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并且犯了错误。其次,没有附加条件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一般规则回答,应该仔细分析这个话题的暗藏要求,总之,填空和选择问题一样,这种题型不同写出你是怎样算出这道题的,而是直接写出最终的结果。
只有打好基础,加强训练,加强解开的秘籍,才能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填报问题的分析研究,掌握填报问题的特点和解决办法,减少错误。
一、函数的概念
cos(++)=coscoscos-cossinsin-sincossin-sinsincos在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理解符号“y=cos(/2+)=-sinf(x)”的含义,掌握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求法; 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的相互间转化,函数的解析式的表示,理解和表示分段函数;函数的作图及如何选点作图,映射的概念的理解.
二、函数关系的建立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函数进行描述和解决问题”,这是《课标》关于函数目标的一段描述。因此,各地中考试卷都有“函数建模及其应用”类问题,而建模的首要是建立函数表达式。本文拟以2006年中考精典试题为例,着重系统解析“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
三、函数的运算
函数的运算是各阶段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必考内容,数学函数的运算知识点是对大家夯实基础的重点内容,请大家务必认真掌握。
四、函数的基本性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 ∈A)中的 x 为横坐标,函数值 y 为纵坐标的点 P(x , y) 的 C ,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函数具有三大性质,分别是:
⑴a≠01.单调性 2.奇偶性 3.周期性
(2)1+(tan)2=(sec)2你可以仔细去看看书本对这些性质的定义
1.对于单调性,定义求解是一种解难题的归本思路,同时求导(后面会学到)也是判断单调性的
快捷方法,刚开始一般会做一些定义求解的题目,主要练习分式的化简能力等
2.奇偶性的判断多采用定义(注意自变量的整体代入)
3.周期性一般较好理解,注意要找它的最小正周期
在以后的做题中,以上性质会综合运用,很少会单独出题,对于简单的函数,数形结合(作图)
是一种快速解题的技巧,要多多练习。高考中函数必有大的解答题,多见识一下题型总会有帮助
的,顺变看看的解答,会扩宽你的解题思路的
在数学中,二次函数的阶必须是二次的。在数学中,二次函数主要研究学生对公式的应用,是数学知识的重点。二次函数知识点 总结 有哪些?一起来看看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计算 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 , ,…, ,则 (a―常数, , ,…, 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 ;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⑴ ;⑵若 , ,…, ,则 (a―接近 、 、…、 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 、 、…、 较“小”较“整”,则 ;⑶样本方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非常接近总体方,通常用样本方去估计总体方。
3.样本标准:
三、 应用举例(略)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四章 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 内容提要☆
一、 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__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 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 四边形
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
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 B(x?,0)的抛物线]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 =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 -b/2a ,(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cot(3π/2+α)=-tanα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 -b±√b^2-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V.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 +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
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 +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3.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奇偶性:无(即非奇非偶)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 -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x-x?)(a≠0).
7.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 其它 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 热点 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
二次函数概念
一般地,把形如y=ax?+bx+c(其中a、b、c是常数,a≠0,b,c可以为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称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等号右边自变量的次数是2。二次函数图像是轴对称图形。
注意:“变量”不同于“自变量”,不能说“二次函数是指变量的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未知数”只是一个数(具体值未知,但是只取一个值),“变量”可在实数范围内任意取值。在方程中适用“未知数”的概念(函数方程、微分方程中是未知函数,但不论是未知数还是未知函数,一般都表示一个数或函数——也会遇到特殊情况),但是函数中的字母表示的是变量,意义已经有所不同。从函数的定义也可看出二者的别,如同函数不等于函数的关系。
二次函数公式大全
二次函数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bx+c(a,b,c为常数,a≠0)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h=-b/2a k=(4ac-b?;)/4a x1,x2=(-b±√b?;-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的图象,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 =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 [ -b/2a ,(4ac-b?;)/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 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V.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bx+c=0
此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 初中数学一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知识汇总
★ 高考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归纳总结
★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复习题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2020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解法方法
★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知识点如下:
⑻对于含参数字母的函数,求定义域时一般要对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为非空。1、周期函数界定:针对涵数y=f(x),如存有一个非零常数T,促使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常有f(x T)=f(x),那麼涵数y=f(x)就称为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称为这一函数的周期。
1.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过最值点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成轴对称;2、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π/2,1)(π,0)(3π/2,-1)(2π,0)。
3、对于正弦函数y=sinx,自变量x只要并且至少增加到x+2π时,函数值才能重复取得。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2π。
4、正弦函数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对边长度比斜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csc(θ)的倒数。
5、余割函数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斜边长度比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对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sin(θ)的倒数。
已知函数f(x)=√3sinωx-cosωx(ω>0)的图象与直线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为得到函数y=f(x)的图象可以把函数y=sinω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3、相同函数a.向右平移
π/12
,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⑸当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它的定义域应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即求各部分定义域的交集。来的2倍
b.向右平移
,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c.向左平移
π/12
,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d.向左平移
,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
解析:∵函数f(x)=√3sinωx-cosωx(ω>0)的图象与直线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
∴f(x)=√3sinωx-cosωx=2sin(ωx-π/6)
t=π==>ω=2π/π=2
∴f(x)=2sin(2x-π/6)=2sin(2(x-π/12))
把函数y=sinω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
π/12
,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
∴选择a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定义域 x∈R x∈R1、函数:设A、B为非空,如果按照某个特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A到B的一个函数,写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B={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定义域的解题思路:
⑴ 若x处于分母位置,则分母x不能为0。
⑵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0。
⑶ 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0。
⑷ 指数对数式的底,不得为1,且必须大于0。
⑸ 指数为0时,底数不得为0。
⑹ 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各个部分都有意义的x值组成的。
⑺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⑴ 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⑵ 定义域一致,对应法则一致。
⑴ 观察法:适用于初等函数及一些简单的由初等函数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的函数。
⑵ 图像法:适用于易于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已经分段函数。
⑶ 配方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配方成 y=(x-a)2+b 的形式。
⑷ 代换法:主要用于由已知值域的函数推测未知函数的值域。
5、函数图像的变换
⑴ 平移变换:在x轴上的变换在x上就行加减,在y轴上的变换在y上进行加减。
⑵ 伸缩变换:在x前加上系数。
⑶ 对称变换:高中阶段不作要求。
6、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A中的任意仪的元素x,在B中都有的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A到B的映射。
⑴ 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的。
⑵ A中的不同元素,在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⑶ 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A中都有原象。
7、分段函数
⑴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表达式。
⑵ 各部分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
⑶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8、复合函数:如果(u∈M),u=g(x) (x∈A),则,y=f[g(x)]=F(x) (x∈A),称为f、g的复合函数。
1、函数的局部性质——单调性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应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变量x1、x2,当x1< x2时,都有f(x1)
⑴函数区间单调性的判断思路
ⅰ在给出区间内任取x1、x2,则x1、x2∈D,且x1< x2。
ⅱ 做值f(x1)-f(x2),并进行变形和配方,变为易于判断正负的形式。
⑵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y=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为“同增异减”;多个函数的复合函数,根据原则“减偶则增,减奇则减”。
⑶注意事项
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并集,如果函数在区间A和B上都递增,则表示为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A和B,不能表示为A∪B。
2、函数的整体性质——奇偶性
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f(-x),则f(x)就为偶函数;
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f(x),则f(x)就为奇函数。
小编: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⑴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
ⅰ无论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只要函数具有奇偶性,该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
ⅱ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⑵函数奇偶性判断思路
ⅰ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关于原点对称,则为非奇非偶函数。
ⅱ确定f(x) 和f(-x)的关系:
若f(x) -f(-x)=0,或f(x) /f(-x)=1,则函数为偶函数;
若f(x)+f(-x)=0,或f(x)/ f(-x)=-1,则函数为奇函数。
3、函数的最值问题
⑴对于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将函数化为y=(x-a)2+b的形式,得出函数的值或最小值。
⑵对于易于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画出图像,从图像中观察最值。
⑶关于二次函数在闭区间的最值问题
ⅰ判断二次函数的顶点是否在所求区间内,若在区间内,则接ⅱ,若不在区间内,则接ⅲ。
ⅱ 若二次函数的顶点在所求区间内,则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a>0时,顶点为最小值,a<0时顶点为值;后判断区间的两端点距离顶点的远近,离顶点远的端点的函数值,即为a>0时的值或a<0时的最小值。
ⅲ 若二次函数的顶点不在所求区间内,则判断函数在该区间的单调性
若函数在[a,b]上递增,则最小值为f(a),值为f(b);
若函数在[a,b]上递减,则最小值为f(b),值为f(a)。
3高一数学基本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2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初等函数
1、指数函数:函数y=ax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a 的取值 a>1 0 值域 y∈(0,+∞) y∈(0,+∞) 单调性 全定义域单调递增 全定义域单调递减 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过定点 (0,1) (0,1) 注意:⑴由函数的单调性可以看出,在闭区间[a,b]上,指数函数的最值为: a>1时,最小值f(a),值f(b);0 ⑵ 对于任意指数函数y=ax (a>0且a≠1),都有f(1)=a。 2、对数函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