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选择题蒙题技巧如下:
高职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思路 高职高考数学函数视频资源
高职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思路 高职高考数学函数视频资源
高职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思路 高职高考数学函数视频资源
1、每一个人如果说想要增加自己的正确率的话,肯定是要了解基础知识的。如果说自己一点知识都不了解就瞎蒙的话,那么正确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如果说在高考理综选择题做题的时候发现有一些不太确定,但是又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2、这个时候首先就是要排除错误的选项,因为有一些选项仔细读的话会发现和题干的意思是相违背的,所以说就可以通过排除错误的选项,然后在这其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其实有时候没有必要完整的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列出来,只需要挑出一些特殊的数据。
3、然后把特殊的数据放里面看看能不能成立,这样的话就可以选择正确的那一个了,所以说还是要用特殊法来进行验证。这样的话就能够让自己更好的蒙题,如果说实在是感觉不太对的话,那么就可以先放一放做其他的题目。
4、其实在走进高考考场之前,一定要给自己做好心态的调整,这样的话才能够让自己的做题心态变得更好。而且在高考到考场之上,其实很多人是会感觉到比较的紧张的。3.结果的分析: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注意在考试之前先深呼吸,告诉自己调整心态,然后放松,另外的话就是老师一般情况下都是不会打扰学生的。
5、凭感觉蒙题用的最多的应该就是英语了,英语中常见的一个蒙题方法,相信不少同学应该都知道: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两长两短就选B,同长同短就选A,长短不一选择D,参不齐C。
另外一般考试的时候选项都是分布比较均匀的,全部出现A、全部出现B的时候并不多见,有时候看着感觉自己能念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得到了感觉蒙题的精髓。
一、选择题
那么高考是什么:高考是区分性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引用我们数学老师的话,高考是为了区分两种人,有天分不努力的,没天分但是努力的。1.已知函数f(x)=2x3-x2+m的图象上A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y+3=0的夹角为45°,则A点的横坐标为()
A.0 B.1 C.0或 D.1或
: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导数的应用,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直线x-y+3=0的倾斜角为45°,
切线的倾斜角为0°或90°,由f′(x)=6x2-x=0可得x=0或x=,故选C.
易错点拨:常见函数的切线的斜率都是存在的,所以倾斜角不会是90°.
2.设函数f(x)=则满足f(x)≤2的x的取值范围是()
A.[-1,2] B.[0,2]
C.[1,+∞) D.[0,+∞)
: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相关知识,求解时可分为x≤1和x>1两种情况进行求解,再对所求结果求并集即得最终结果.
解题思路:若x≤1,则21-x≤2,解得0≤x≤1;若x>1,则1-log2 x≤2,解得x>1,综上可知,x≥0.故选D.
3.函数y=x-2sin x,x的大致图象是()
:D解析思路:因为函数为奇函数,所以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排除A,B.函数的导数为f′(x)=1-2cos x,由f′(x)=1-2cos x=0,得cos x=,所以x=.当00,函数单调递增,所以当x=时,函数取得极小值.故选D.
4.已知函数f(x)满足:当x≥4时,f(x)=2x;当x<4时,f(x)=f(x+1),则f=()
A. B. C.12 D.24
: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指数式的运算,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利用指数式的运算法则求解.因为2+log =2+log2 3(3,4),所以f=f=f(3+log2 3)=23+log2 3=8×3=24.
5.已知函数f(x)=若关于x的方程f2(x)-af(x)=0恰好有5个不同的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1) B.(0,2) C.(1,2) D.(0,3)
:
A解题思路:设t=f(x),则方程为t2-at=0,解得t=0或t=a,
即f(x)=0或f(x)=a.
如图,作出函数的图象,
由函数图象可知,f(x)=0的解有两个,
故要使方程f2(x)-af(x)=0恰有5个不同的解,则方程f(x)=a的解必有三个,此时0
6.若R上的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且当0
A.4 020 B.4 022 C.4 024 D.4 026
: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函数性质的应用及数形结合思想,考查推理与转化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于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故有f(-x)=f(2+x),又函数为奇函数,故-f(x)=f(2+x),从而得-f(x+2)=f(x+4)=f(x),即函数以4为周期,据题意其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又函数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故f(0)=0,因此f(x)=+f(0)=,因此在区间(2 010,2 012)内的函数图象可由区间(-2,0)内的图象向右平移2 012个单位得到,此时两根关于直线x=2 011对称,故x1+x2=4 022.
7.已知函数满足f(x)=2f,当x[1,3]时,f(x)=ln x,若在区间内,函数g(x)=f(x)-ax有三个不同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C. D.
:A思路点拨:当x∈时,则1<≤3,
f(x)=2f=2ln=-2ln x.
f(x)=
g(x)=f(x)-ax在区间内有三个不同零点,即函数y=与y=a的图象在上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当x∈时,y=-,
y′=<0,
y=-在上递减,
y∈(0,6ln 3).
当x[1,3]时,y=,
y′=,
y=在[1,e]上递增,在[e,3]上递减.
结合图象,所以y=与y=a的图象有三个交点时,a的取值范围为.
8.若函数f(x)=loga有最小值,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0,1) B.(0,1)(1,)
C.(1,) D.[,+∞)
:C解题思路:设t=x2-ax+,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t有最小值t=-a×+=-,根据题意,f(x)有最小值,故必有解得1
9.已知函数f(x)=若函数g(x)=f(x)-m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C. D.
:
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函数与方程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g(x)=f(x)-m=0得f(x)=m,作出函数y=f(x)的图象,当x>0时,f(x)=x2-x=2-≥-,所以要使函数g(x)=f(x)-m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只需直线y=m与函数y=f(x)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可,如图.只需-
10.在实数集R中定义一种运算“”,对任意给定的a,bR,ab为确定的实数,且具有性质:
(1)对任意a,bR,ab=ba;
(2)对任意aR,a0=a;
(3)对任意a,bR,(ab)c=c(ab)+(ac)+(cb)-2c.
关于函数f(x)=(3x)的性质,有如下说法:函数f(x)的最小值为3;函数f(x)为奇函数;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B解题思路:f(x)=f(x)0=0=0]3x×+[(3x)0]+)-2×0=3x×+3x+=3x++1.
当x=-1时,f(x)0,得x>或x<-,因此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即正确.
二、填空题
11.已知f(x)=若f[f(0)]=4a,则实数a=________.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及复合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复合函数求解时,要从内到外逐步运算求解.
解题思路:因为f(0)=2,f(2)=4+2a,所以4+2a=4a,解得a=2.
1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在(-∞,0)上有2xf′(2x)+f(2x)<0且f(-2)=0,则不等式xf(2x)<0的解集为________.
:(-1,0)(0,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应用,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xf(2x)]′=2xf′(2x)+f(2x)<0,故函数F(x)=xf(2x)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又由f(x)为奇函数可得F(x)=xf(2x)为偶函数,且F(-1)=F(1)=0,故xf(2x)<0F(x)<0,当x0时,不等式解集为(0,1),故原不等式解集为(-1,0)(0,1).
13.函数f(x)=|x-1|+2cos πx(-2≤x≤4)的所有零点之和为________.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数形结合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充分利用已知函数的对称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于函数f(x)=|x-1|+2cos πx的零点等价于函数g(x)=-|x-1|,h(x)=2cos πx的图象在区间[-2,4]内交点的横坐标.由于两函数图象均关于直线x=1对称,且函数h(x)=2cos πx的周期为2,结合图象可知两函数图象在一个周期内有2个交点且关于直线x=1对称,故其在三个周期[-2,4]内所有零点之和为3×2=6.
14.已知函数f(x)=ln ,若f(a)+f(b)=0,且0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值域,考查运算求解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ln +ln =0,
即ln=0,从而×=1,
化简得a+b=1,
故ab=a(1-a)=-a2+a=-2+,
又0
故0<-2+<.
B组
一、选择题
1.已知偶函数f(x)在区间[0,+∞)单调递减,则满足不等式f(2x-1)>f成立的x取值范围是()
C. D.
:B解析思路:因为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区间[0,+∞)单调递减,所以f(x)在(-∞,0]上单调递增,若f(2x-1)>f,则-<2x-1<,
只能根据其他公式反推,公式有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
勾股定理:若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可以求另一直角边,也就是高。如下图,是已知a,x,求△ABC的高。
面积公式:已知RT△ABC的面积S,直角边c,高h=2S/c.
非直角三角形的高:锐角三角形的高都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1个高位于三角形外部。计算方法同上
拓展资料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如你只知道三角形三边长度不知道面积,设三边长a,b,c,高h(高是底边a的高)
下面两种,海伦公式,先设p=(a+b+c)/2 S面积=根号下p(p-a)(p-b)(p-c),求得面积后
h高=2S/a
第二种: 设 p=a^2-b^2+c^2(a的平方减去b的平方加c的平方)
高h=根号下(2ac-p)(2ac+p) /4a的平方 根号下4a的平方即等于2a
这个种海伦定理应该是不学的但是可能会了解到(信息书上看到过当然是不学的),第二种纯属个人扯淡,不过第二种是可以的,初二上半学期,有时候闲着没事干第二种方法就弄出来了,有兴趣搜到我这几句话的可以自己去探索新的方式,因为我探索的是很简单的,谁说没有比海伦公式更简单的了?再加上那个因为一些公式看起来很规律很简便所以才被适用,但那也只是看起来,自己去探索更简单才快乐
三角形的高计算公式:S=1/2底×高 用a表示底,h表示高 h=2S/a
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指使用算式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同一平面内,且不在同点评:此法适用求形如:y=■(a2≠0)函数值域一直线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符号为△。
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等腰三角形(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S△是三角形的面积,a是三角形的底)解题思路:三角形高的计算公式是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反推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1/2ah (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
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S△是三角形的面积,a是三角形(1)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绝不标新立异。的底)
三角形高的计算公式是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反推出来的。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1/2ah (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所以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
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S△是三角形的面积,a是三角形的底) 解题思路: 三角形高的计算公式是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反推出来的。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1/2ah (a是三全文
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S△是三角形的面积,a是三角形的底)解题思路:三角形高的计算公式是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反推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1/2ah (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
三角形高的公式是h=2×S△÷a,S△是三角形的面积,a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计算公式是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反推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1/2ah。
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S△是三角形的面积,a是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高的计算公式是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反推出来的。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1/2ah (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所以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是:h=2×S△÷a
高考概率题解题技巧:
②找函数:用一个变量表示目标变量,代入不等关系式。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和所求包含的基本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标准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高考数学解题思路
1、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2、数形结合思想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3、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
4、极限思想解题步骤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5、分类讨论思想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
【 #高考# 导语】学而不思则罔,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将其运用在解题中才是备考的好方法。高考备考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效果, 为您提供高考数学命题点及答题技巧,通过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快来看看吧!
高考数学各题型命题趋势
1.选择题
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以考查“三基”为重点的导向,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
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充分利用题设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一般说来,能定性判断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断的,就不必采用常规解法;能使用间接法解的,就不必采用直接解;对于明显可以否定的选择支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选最简解法等。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
总之,解答选择题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原则上都可以指导选择题的解答,但更应该充分挖掘题目的“个性”,寻求简便解法,充分利用选择支的暗示作用,迅速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正确,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后续解题节省时间。
2.填空题
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有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缺乏提示的帮助之不足,对考生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答对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答对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
数学填空题是一种只要求写出结果,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的客观性试题。解题时,要有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要求推理、运算的每一步骤都正确无误,还要求将表达得准确、完整。合情推理、优化思路、少算多思将是快速、准确地解答填空题的基本要求。
数学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求解填空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在“准”“巧”“快”上下功夫。
3.解答题
解答题虽然灵活多变,但所考查数学知识、方法、基本数学思想是不变的,题目形式的设置是相对稳定的,突出特点是稳定,继续强化双基,考查能力,突出主干,考查全面。
解答题的解法灵活多样,入口宽,得部分分易,得满分难,几乎每题都有梯度,层层设关卡,能较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层次。运算与推理互相渗透,推理证明与计算紧密结合,运算能力强弱对解题的成败有很大影响。在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时,常常与运算能力结合考查,推导与证明问题的结论,往往要通过具体的运算;在计算题中,也较多地掺进了逻辑推理的成分,边推理边计算.注重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探索性试题是考查这种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高考数学各题型答题策略
1.选择题——“不择手段”。解题策略如下:
(1)注意审题。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
(2)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和,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若有时间,再去拼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这样也许能超水平发挥。
(3)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例如中的空集、函数的定义域、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等。
(5)控制时间。一般不要超过40分钟,是25分钟左右完成选择题,争取又快又准,为后面的解答题留下充裕的时间,防止“超时失分”。
2.填空题——“直扑结果”。解题策略如下:
填空题和选择题有相似之处,有些解题策略是可以共用的,在此不再多讲,只针对不同的特征给几条建议:
(1)作答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例如形式的表示、函数表达式的完整等,结果稍有毛病便是零分;
(2)解答填空题要做到“正确、合理、迅速”。解答的基本策略是: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稳——变形要稳,防止之过急;全——要全,避免对而不全;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3.解答题——“步步为营”
数学评分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而考生“分段得分”的基本策略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会做的题目若不注意准确表达和规范书写,常常会被“分段扣分”,有阅卷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们,解答立体几何题时,用向量方法处理的往往扣分少。
解答题阅卷的评分原则一般是:问,错或未做,而第二问对,则第二问得分全给;前面错引起后面方法用对但结果出错,则后面给一半分。解题策略如下:
(1)常见失分因素:
①对题意缺乏正确的理解,应做到慢审题快做题;
②公式记忆不牢,考前一定要熟悉公式、定理、性质等;
④解题步骤不规范,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避免“对而不全”如解概率题,要给出适当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列几个式子或单纯的结论;
⑤计算能力失分多,会做的一定不能放过,不能一味求快,例如平面解析中的圆锥曲线问题就要求较强的运算能力;
⑥轻易放弃试题,难题不会做,可分解成小问题,分步解决,如最起码能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设应用题未知数、设轨迹的动点坐标等,都能拿分。也许随着这些小步骤的罗列,还能悟出解题的灵感。
(2)何为“分段得分”:
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①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②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如果来不及了,就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问想不出来,可把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③辅助解答:一道题目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答卷中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成功,提高。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在确信万无一失后方可交卷。
(3)能力不同,要求有变:
针对基础较、以二本为目标的考生而言要“以稳取胜”——这类考生除了知识方面的缺陷外,“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这类考生的致命伤。丢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审题失误和计算失误。考试时要克服急躁心态,如果发现做不下去,就尽早放弃,把时间用于检查已做的题,或回头再做前面没做的题。记住,只要把你会做的题都做对,你就是最成功的人!
针对二本及部分一本的同学而言要“以准取胜”——他们基础比较扎实,但也会犯低级错误,所以,考试时要做到准确无误(指会做的题目),除了两题的第三问不一定能做出,其他题目大都在“火力范围”内。但前面可能遇到“拦路虎”,要敢于放弃,把会做的题做得准确无误,再回来“打虎”。
针对志愿为大学的考试而言要“以新取胜”——这些考生的主攻方向是能力型试题,在快速、正确做好常规试题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做好能力题。这些试题往往思考强度大,运算要求高,解题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要灵活把握,见机行事。如果遇到不顺手的试题,也不必恐慌,可能是试题较难,大家都一样,此时,使会做的题不丢分就是上策。
高考数学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难度一直备受关注。在高考数学中,不仅需要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需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应用的理解能力。因此,高考数学难度不仅体现在考察的深度上,更体现在考察的广度上。
考察深度: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
高考数学考试中,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包括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其中重点包括函数、三角③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函数、数列、极限、导数、积分等。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考试中熟练掌握,并能够准确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解题思路
在考试中,解题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在考试前充分准备,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解决问题。解题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题目:在解题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问题。分析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向和思路。
2.确定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确定解题方法。不同的题目需要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运用数学知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然后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4.检查:在解题后,需要仔细检查,确保的准确性。如果发现错误,需要及时修改。
考察广度: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知识
高考数学考试中,需要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多个数学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试中,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察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数学应用方法,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实际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问题的转化: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确定数学模型。
2.数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4.结果的应用:将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阅,也是对考生心态的一种考验。同学们只要放松心情,保持好心态,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全国卷高中数学高考题解答 方法 ,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全国卷高中数学高考题解答方法
高考数学填空题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解答题技巧
全国卷高中数学高考题解答方法
1、小题不能大做;
2、不要不管选项;
3、能定性分析就不要定量计算;
4、能特值法就不要常规计算;
5、能间接解就不要直接解;
6、能排除的先排除缩小选择范围;
7、分析计算一半后直接选选项;
8、三个相似选相似。可以利用简便方法进行答题。
<<<
高考数学填空题答题技巧
1、直接法:这是解填空题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2、特殊化法:当填空题的结论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是一个定值时,可以把题中变化的不定量用特殊值代替,即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3、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4、等价转化法:通过“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5、图像法:借助图形的直观形,通过数形结合,迅速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图像法。文氏图、三角函数线、函数的图像及方程的曲线等,都是常用的图形。
6、构造法:在解题时有时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新的模式解题,这种设计工作,通常称之为构造模式解法,简称构造法。
<<<
高考数学解答题技巧
1、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解题方法:①不同角化同角;②降幂扩角 ;③化f(x)=Asin(ωx+φ)+h ;④结合性质求解。
答题步骤:
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2、解三角形问题
解题方法:
(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答题步骤:
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3、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解题方法: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②求通项公式;③求数列和通式。
答题步骤:
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③定方法:根据数列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等)。
④写步骤:规范写出求和步骤。
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
(1)①标记;②对分解;③计算概率。
(2)①确定ξ取值;②计算概率;③得分布列;④求数学期望。
答题步骤:
①定元: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
②定性:明确每个随机变量取值所对应的。
③定型:确定的概率模型和计算公式。
④计算:计算随机变量取每一个值的概率。
⑤列表:列出分布列。
⑥求解:根据均值、方公式求解其值。
5、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
解题思路;①设方程;②解系数;③得结论。
答题步骤:
①提关系:从题设条件中提取不等关系式。
③得范围:通过求解含目标变量的不等式,得所求参数的范围。
6、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解题思路:①一般先设这种情况成立(点存在、直线存在、位置关系存在等);②将上面的设代入已知条件求解;③得出结论。
答题步骤:
①先定:设结论成立。
②再推理:以设结论成立为条件,进行推理求解。
③下结论:若推出合理结果, 经验 证成立则肯。 定设;若推出矛盾则否定设。
<<<
全国卷高中数学高考题解答方法相关 文章 :
★ 全国卷数学选择题答题规律技巧
★ 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策略及答题思路
★ 全国卷高考数学技巧选择题
★ 全国卷数学答题题型三、求值域的推广方法
★ 高考数学题型与技巧
★ 高考数学试卷设计及解题思路介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高中数学题的解题思路或者说解题技巧有很多,比如:配方、换元、参变分离、构造辅助函数、数形结合等等。这也是学习高中数学时最难掌握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零零散散的散布于数学课本的任何角落,甚至很多技巧在课本上并没有出现,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才能见到这些技巧并逐步掌握。一一列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但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这些技巧归纳为四大类,从而为你解题提供一个方向,不至于见到题目像无头苍蝇。那么有那四大类呢?这就是的数学四大解题思想!
1.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毫无疑问,这是接触时间最早的一个解题思想,初中一年级开始接触的方程,从而再也不为“鸡兔同笼”问题发愁了。那么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中阶段的主要应用包括:要求几个未知数就需要几个方程、函数求值域、函数的单调性等等。数学题中的求值型问题(例如求参数的值、求曲线的方程等等都是求值型问题),大多数都需要用到函数与方程思想。此外,该思想在物理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绳子的拉力随着角度的变化如何变化就是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即函数F=f(α)的单调性问题。
2. 分类讨论思想
在初中阶段,更多的研究的是确定性问题,而到了高中,更加侧重学生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比较常见的就是含参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啦,这个思想比较容易理解,就不多做解释了。这类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其解决的入手点,就是把参数先改成具体的数值,看自己是否会做,再考虑是不是改成任何数值,其解法和的形式都一样呢?从而帮助我们找到分类讨论点以及解决的思路。若果改成具体的数值你都无法判定是否满足题意,那就赶紧跳过吧:),说明这道题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
3.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结合的思想是帮助我们把一堆数字与字母的结合体,转化成便于理解和思考的图象,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为“看图说话”是我们从开始就训练的一项能力③思维不严谨,不要忽视易错点;,可以避免我们单纯的抽象解决问题。比如让求取2m+n的取值范围,我们就可以看成求取Z=2x+y的取值范围,从而转化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把Z看成一条直线的截距,后面我们会用一道例题来辅助说明。
4.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这也是高中阶段解题用的非常多的一个思想,这种思想说白了就是对题目的“再翻译”,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翻译的通俗易懂,并且在数学上可作,比如常见的“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某式子大于零恒成立,说白了就是该式子的最小值大于零,“至少有一个如何如何”,可以转化为“一个都没有”来正难则反的解决问题。换元法也是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的典型应用,通过换元的方式,就把一个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很多题目都需要一边读题,一边对其已知条件进行转化与翻译,因为出题人不会很直白的告诉你的,总是会添加很多掩饰的东西。
以“范围型(最值型)”问题为例解释说明
范围型或者说最值型问题,是大家在高中阶段比较头疼的问题,一看到“求某某的值、最小值或者范围”就是属于这类问题,肯定都多多少少的有点难度,肯定不是给你送分的题目。那么这类题目该如何解决呢?宋老师总结了一下,这类问题一般来说跑不出三个解决方向:①转化为函数求值域;②数形结合;③构造不等关系,常见的构造不等关系的方式有判别式法或者基本不等式,下面我们以一道例题,从这三个方向入手,分别提供三种不同的解法:
,要想扎扎实实的掌握到这些技巧,需要你多刷题,并认真的整理自己的错题,才能知道何时应用这些技巧!
不定积分结果不求导验证应该能够提高凑微分的计算能力先写别问唉。。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说明高中学数学是为了什么:为了高考能拿高分。
那怎样才能把高校想要的人才通过一次考试区分出来呢:我们回到文头提到的两种人才。唯有针对这两种人所出的题才能做到。
那现在的问题就是:试卷上有两类题。一种事多练多改才能做到的,一种是需要能力,当然我这里说的能力是指天分这方面的,就是你掌握了书上的知识,老师讲的知识,自己对题目的研究。举个例子,高中数学的统计大题,导数大题。前者要看你对这类题目的敏感度,后者要看你的课后积累。回到类题,这类题老师一般都能吃的很透,老师会给学生具体的步骤,只要上课认真听,课下做几个相应的题目就可以得全分的。
总结一下就是 ,我说认为的好的解题方法就是针对那些需要努力的,也就是类题目。多练多改多听多做笔记。
写在文章末,其实我的数学不好,可以讲是,高中数学的导数题从来没写对过,解析几何得全分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我在文中也没有提到具体的解题思路,算是跑题了吧。我只是想要提问的人明白你在学什么,你要学什么,我想这比解题思路更重要。
很多高中生都会面临高考 数学 130分上不去的瓶颈,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出在压轴题上。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高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解:∵ 02022年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
2、一般的问题特殊化,有些一般的结论,找不到一般解法,先看特殊情况,比如动点问题,看看运动到中点怎样,运动到垂直又怎样,变成等腰三角形又会怎样,先找出结论,再慢慢求解。
3、运动的问题静止化,对于动态的图形,先把不变的线段,不变的角找到,有没有始终相等的线段,始终全等的图形,始终相似的图形,所有的运算都基于它们,在找到变化线段之间的联系,用代数式慢慢求解。
高考数学压轴题怎么做
最牛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1.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题,问求曲线方程,注意方法(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直接求轨迹法、反求法、参数方程法等等)。一定检查下问算的数对不,要不如果算错了第二问做出来了也白算了。
第二问有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记住“联立完事用联立”,步联立,根据韦达定理得出两根之和、两根之、因一般都是交于两点,注意验证判别式>;0,设直线时注意讨论斜率是否存在。
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用联立,关键是怎么用联立,即如何将题里的条件转化成你刚才联立完的x1+x2和x1x2,然后将结果代入即可,通常涉及的题型有弦长问题(代入弦长公式)、定比分点问题(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三点坐标之间的一个关系式(横坐标或纵坐标),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圆锥曲线上的两点坐标的两个关系式,从这三个关系式入手解决)、点对称问题(利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条件,即这两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和这两点的中点在对称轴上)、定点问题(直线y=kx+b过定点即找出k与b的关系。
2.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题,证明题注意各种证明类型的方法(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注意引辅助线,一般都是对角线、中点、成比例的点、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点等等,理科其实证明不出来直接用向量法也是可以的。计算题主要是体积,注意将字母换位(等体积法);
线面距离用等体积法。理科还有求二面角、线面角等,用建立空间坐标系的方法(向量法)比较简单,注意各个点的坐标的计算,不要算错。
我: 高考数学最难的压轴题
3.导数
高考导数压轴题考察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其考察内容方法远远高于课本,其涉及基本概念主要是:切线,单调性,非单调,极值,极值点,最值,恒成立,任意,存在等。
1.一般题目中会有少量文字描述,所以就会涉及文字的简单翻译。
2.题目中最核心的描述为各类式子:主要为普通类型:一般涉及三次函数,指对数,分式函数,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