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之可怕之处

高职单招 2025-01-04 10:30:28

《资治通鉴》作为历代治国者的必备读物,其史学价值和思想深度不容置疑。然,研读《资治通鉴》的人,为何被冠以“可怕”之称?

读《资治通鉴》之可怕之处读《资治通鉴》之可怕之处


一、洞悉历史真相,认清残酷现实

《资治通鉴》囊括了中国1300多年的历史,展现了王朝兴衰、权谋争斗、人性善恶的变幻。读者沉浸其中,不再局限于书本记载,而是真切地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残酷。目睹权力更迭的肮脏手段、君臣间的尔虞我诈,他们对人性之暗面有了深刻的认知,从而不再轻易信奉权威。

二、知晓治国之道,却不愿为官

《资治通鉴》蕴含丰富的治国理念,如“居安思危”、“宽猛相济”、“知人善任”。读者从中吸取智慧,明白治国之道。然而,他们却往往对为官从政产生退却之心。因为他们深知,官场之上,人情复杂,利益纠葛,想要践行理想何其困难。故而,他们宁愿退守书斋,以清修自保。

三、胸怀天下,却无力回天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事件,往往折射出人类的悲哀和无奈。读者在阅读时,难免会激发出胸怀天下的豪情,希望为民请命,匡扶正义。然而,当他们面对现实的种种障碍和自身能力的局限时,这份豪情也只能化为一声叹息。

四、养成批判思维,质疑权威

《资治通鉴》的客观史观和翔实史料,培养了读者的批判思维。他们不会盲目崇拜任何权力或观点,而是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提出质疑和思考。这无疑为社会带来了活力和进步,但也让当权者感到不安。

五、意志消沉,心怀悲观

《资治通鉴》中所记述的王朝兴衰、生灵涂炭,难免会让人心生悲观。读者目睹历史的重复性,明白再美好的理想也会在现实中被粉碎。这种悲观情绪,让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变得意志消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