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 (B)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 (C)只有相互挤压和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D)只有相互挤压和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粗糙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2 入库时间:2008-08-18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 (A)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 (C)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D)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1 入库时间:2008-08-18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下图中的( ).【3】
2017高考物理受力分析 高考受力分析真题
2017高考物理受力分析 高考受力分析真题
2017高考物理受力分析 高考受力分析真题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35 入库时间:2008-08-18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0.5】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A沿①②③方向都可以B沿①方向C沿②方向D沿③方向10 入库时间:2008-08-18 一个运动员用力F把一个质量为m的铅球向斜上方推出,若不计空气阻力,试画出铅球离开运动员之后斜向上运动时的受力分析图.【4】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0 入库时间:2008-08-18 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并说明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物体受N的重力.(2)用400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3)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000N.【6】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0 入库时间:2008-08-18 一段浅色橡皮管上画有一个深色正方形图案,这段橡皮管竖直放着,并且底端固定不动,如图所示.在橡皮管上施加不同的力使橡皮管发生形变,这样画在管上的图形也跟着发生改变.下面右边给出了形变后橡皮管上的图形,左边列出了橡皮管受力的情况.请用铅笔画线将图形与相应的受力情况连接起来.【1.5】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31 入库时间:2008-08-18 一根绳子受200N的拉力就会被拉断.如果两人沿反方向同时拉绳,每人用力为_______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如果将绳的一端固定,一个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则该人用力为______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2】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2 入库时间:2008-08-18 如图所示,小车A上放一木块B,在下列情况下,A、B均相对静止,试分析A对B的摩擦力.(1)小车A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2)小车A突然启动.【4】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6 入库时间:2008-08-18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为GA=2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0.4,使这块木块沿桌面作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为多大?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GB=10N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2,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大?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多大?【5】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1 入库时间:2008-08-18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块木块A、B、C,其中除A的左侧面光滑外,其余各侧面均粗糙.当受到水平外力F时,三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各木块的受力图.【5】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29 入库时间:2008-08-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在力的图示法中,线段长短与对应力的大小成正比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32 入库时间:2008-08-18 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匀速沿墙壁下滑,如图所示: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2】
(A)μF (B)μF+G (C)G (D)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3 入库时间:2008-08-18 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2】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12 入库时间:2008-08-18 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块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3】
秒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仪器。又可称"机械停表"。由暂停按钮、发条柄头、分针等组成。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秒表的使用和读数,希望大家喜欢!
评论 难度: 使用次数:29 入库时间:2008-08-18 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C两点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4】物理中秒表的使用和读数
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用大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注意:使用这类秒表一定要完成这一程序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计时。这类表不能在按停后又重新开动秒表连续计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秒表在表把左侧装有一按钮,当表走动时将此按钮向上推,表停走;向下推,即继续累计计时。)
秒表的精度一般在0.1-0.2秒,计时误主要是开表、停表不准造成的。秒表在使用前上发条时不宜上得过紧,以免断裂。使用完后应将表开动,使发条完全放开。不同型号的秒表,分针和秒针旋转一周所计的时间可能不同,使用时要注意。
物理秒表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使用前一定要进行验表,主要看按键是否有问题,记录的时间是否准。
2.使用时,用拇指指关节或用食指第二指关节扣住按键,并将秒表靠住自己的胸部,不在任何的摆臂动作中完成按键。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
3.回表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零点读数),试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注意符号);按键时尽量用正确的角度和适合的力量,不要按在按钮的边缘或斜角度按,避免卡住或损坏按钮。
4.计时开启后不要将秒表挂在脖子上或放在口袋内跑动,防止跑的过程中秒表按键与身体相撞,造成意外的停止或开启。
5要特别注意防止摔破秒表,不使用时一定将表放在实验后的盒中.
6要注意开表以烟为信号,停表时与终点线直对,不能斜看。
物理高频考点整理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 其它 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猜你喜欢:
1. 2017年物理备考建议
3. 2017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4. 2017中考物理真题解析含
5. 2①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正方向;017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6. 2017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分析:
18 第(1)小题正确及相关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去运动的时间,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到达底端的速度,从而比较大小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正确是③④
速度都是一样的 因为高相等 运动时间不同 因为路程 c3 加速度 因为a=g/sinac 角越小 sin越小
写错了,是3,4
在紧张的物理奥赛题复习阶段,我们要做好每一次的物理考试复习准备。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获取的成绩!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物理奥赛题复习资料
关于摩擦力的分析与判断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作为动力),可能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能成任意角度。
●学习牛顿定律必须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牛顿定律包含了两层含义:
①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定律导出了两个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速度)的原因。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②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描述了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怎样运动。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因此不能说牛顿定律是实验定律。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常用 方法
1.合成法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沿着加速度方向将各个力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加速度方向上合成,直接求出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此方法被称为合成法,具有直观简便的特点。
2.分解法
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将某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此方法被称为分解法。分解法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常用方法。但此法要求对力的作用效果有着清楚的认识,要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相关作用力投影到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上,然后在两个坐标轴上分别求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的方法被称为正交分解法。直角坐标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建立的不合适,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麻烦。如何快速准确的建立坐标系,要依据题目的具体情景而定。正交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成。
②把各个力向x轴、y轴上投影;
③分别在x轴和y轴上求各分力的代数和Fx、Fy;
④沿两个坐标轴列方程Fx=max,Fy=may。
如果加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速度恰好沿某一个坐标轴,则在另一个坐标轴上列出的是平衡方程。
物理奥赛试卷分析
一、 注重基础
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例如,13—15题,考查了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规律。比如第13题考查了原子物理的知识,学生得掌握能级及跃迁的概念。比如第15题,考查了简谐运动,要求学生将实际的运动和图像结合起来。
例如,21题,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包括打点计时器的正确使用,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考查了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图像的处理。
例如,23题考查学生的基本方法。考查了物理学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还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坚持对能力的考查
坚持对能力的考查,这是近些年物理高考试卷一直坚持考查的内容。今年特别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其中重点考查了物理学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又对其中的阅读能力,建模能力,表达能力,联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例如,20题,是一个关于雾霾的问题,这是一个 热点 问题,也是联系实际的问题,对雾霾环境问题的分析,要求考查能够建构物理模型,从动力学、运动学的分析到微观解释,还涉及了热学知识的迁移。
例如,24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非常全面,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能力,还包括建构模型、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
三、注意联系实际,体现中华 传统 文化
物理学的发展源于实践,物理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物理学与现代生活,现代生产,科学技术息息相关。联系实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第17题,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并且能够对地磁场的有关问题做出分析。
例如,第24题,联系科学技术前沿成果,突出考查学生建模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适度开放设问,体现思维过程
本次试卷适度开放设计,体现思维过程,中学物理教学重视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例如,第21题的第(5)问,第23题第(3)问等。
猜你喜欢:
1. 2017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2. 2017高一物理教学3篇
3. 2017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4. 2017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
5. 2017高考物理必备物理学史
高中的物理,对于你的实际能力要求,不是特别高,因为他是在试卷上面考试,你的理论知识够就行。
高考物理能力的要求是看考试的等级的,而不算做分数,再者物理也不是特20.=0.3s和=0.4s时滑块的速度的大小别重要的学科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图2 应该由地面给他的弹力
3、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推力或者拉力等于摩擦力。3 方向应该向上
4 怎么不画
5 同3
6 斜面给A有弹力
8 同3
一个 绳子给A也有力
分析弹力时,要绕研究对象一周,看与外界有多少个接触面或接触点,每一个接触面或接触点都可能有弹力产生。
从左至右的图一一解说吧
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行:
第二个图:有两个接触面,除了你分析出的那个弹力外,物体与水平面间还有一个接触面,这也有一个水平面对物体的弹力即支持力,方向垂直该接触面向上;
第四个图:哪个是A物体?不明确,无法分析;
第二行:
个图:A物体是哪个?如果是棒,则你分析的那个弹力方向反了,且漏了个水平面对棒A端竖直向上的弹力;如果是半圆物体,则你分析出的那个弹力正确,但还漏了水平面对物体竖直向上的弹力;
第二个图:你分析的弹力方向错了,这个球与外界有两个接触点:一个是与斜面接触的点,一个是与档板接触的点,这两个接触点均有弹力产生,小球应该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是斜面对小球垂直斜面指向球心的弹力,一个是竖直档板对小球垂直档板指向球心的弹力;
第三个图:弹力方向反了。弹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而该图弹簧是向下伸长形变即形变方向沿弹簧向下,则此处弹力应是沿弹簧向上;
第四个图:弹力方向反了。弹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而该图弹簧是向下压缩形变即形变方向沿弹簧向下,此外弹力方向应是沿弹簧向上;
第三行:
第二个图:正确
第三个图:漏了一个绳子对球的弹力
分析完毕!
动第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一个图:正确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全过程
物体在不同阶段受力情况不同,各力可以先后产生冲量,运用动量定理,就不用考虑运动的细节,可“一网打尽”,干净利索。
[例.5]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之加速前进,经t1s撤去力F后,物体减速前进直至静止,问:物体运动的总时间有多长?
[解析]本题若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则过程较为繁琐,运用动量定理则可一气呵成,一目了然。由于全过程初、末状态动量为零,对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有故。
考试时还是画上比较好。
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因为这样使你的步骤更加明确,而且有时候画图也是有分的。况且老师阅卷会疲劳,如果卷面整洁,分析准确,图案清晰,才不至于被误判误批。
种间关系是指种群。
种间关系的定义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物种的。所以物种的范围大于种群。
所谓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或者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用正交分解法求解牛顿定律问题的一般步骤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1)两个物体必须接触;(2)两个物体之间有挤压;(3)两个物体之间有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
1、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如果不受推力或者拉力,就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如果收到推力或者拉力,则属于静摩擦力的范畴,摩擦力的大小跟拉力或者推力的大小相等,与物体的重力或者压力没有关系。只有静摩擦力才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或者重力有关。
2、如果将物体压在墙上,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用10N的力没有推动物体,则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用15N的力刚好推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以后再加大推力的话,其摩擦力就不会变了。理论上物体的滑动摩擦力要小于静摩擦力,但是通常情况下都认为它们是相等的。
5、用15N的力拉着重10N如图所示,质量为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已知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从小车上掉下来,取,求: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则摩擦力为f=15-10=5N
如果你看懂了我上述的回答,我想你对摩擦力的认识会更进一步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