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形填空题分类
高考题型分类分析_高考题型分类分析表
高考题型分类分析_高考题型分类分析表
高考题型分类分析_高考题型分类分析表
完形填空,就体裁来分,可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叙事类完形填空和非叙事类完形填空。
1.1叙事类完形填空叙事类完形填空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1.1.1演绎人间真情
有的讲述家庭关系中的真情;有的讴歌同窗好友之间的真情;有的聚焦了上下级相处中的真情;有的展现了陌生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真情。虽然每篇完形填空的视角各不相同,但是主旨大意却殊途同归。弘扬人间真情,呼吁让世界充满爱是完形填空的主题和主流,这同时也渗透了人文教育理念。
1.1.2阐述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类完形填空不仅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也着重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感。这类完形填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述主人公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所获得的人生感悟,而这样的人生感悟通常出现在文末,即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且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对学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2非叙事类完形填空
非叙事类完形填空主要是说明文和议论文。说明文类完形填空和议论文类完形填空的特点归纳如下:
1.2.1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构成
因此,议论文的语言是客观的、抽象的、概括的,同时也是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这类文章中会较多地使用诸如since(既然),now that(既然),while(然而),therefore(因此),so(所以),in that case(在那种情况下)等有推理含义的连接词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在解答议论文体的完形填空时,首先要读懂段,尤其是文章的句话,这样就可以迅速找到文章所要论证的观点,进而理解全文的主旨大意。其次要用心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了解各个段落的功能,感受作者论证的过程。再循着作者的思路重读全文,推敲各空。
1.2.2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说明与介绍
解答说明文体裁的完形填空题要着重把握说明的过程:在说明的过程中,作者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说明顺序,对说明对象有条理地进行说明。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指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先主后次的顺序)和认识顺序(指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把握了说明的顺序,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2完形填空解题策略
2.1完形填空解题步骤2.1.1时间分配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2-3分钟)
2.1.2解题步骤
1、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先跳过空格,通读试题所给的要完形填空的短文,获得整体印象,做到弄清文脉、抓住主旨,较好地把握短文大意。要在阅读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开始判定选择,切忌仓促下笔。
2、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所给备选项细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内容,注意从上、下文的语法结构和词语搭配及从选择项中寻找解题的提示,以词、句的意义为先,再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根据短文意思、语法规则、词语固定搭配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备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排除干扰项、初步选定。
3、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动笔时要瞻前顾后、通篇考虑、先易后难。对比较明显直接的、自己最有把握的先做,一下子不能确定的,先跳过这一空格,继续往下做,回过头来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这时可结合已确定的选项再读一遍短文,随着对短文理解的深入,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4、复读全文、逐空验证、弥补疏漏。完成各道题选择后,把所选的代入原文,再把全文通读一篇,逐空认真复查。看所选定的是否使短文意思前后连贯、顺理成章,语法结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习惯表达法。如发现错误或有疑问的,应再次推敲、反复斟酌、做出修正。
2.2语境化题目类
完形填空题在选项的设计上突出语境,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做这类题时应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正确。考生只有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及全文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解答题目。因此做此类题目时要通过浏览全文,把握主旨,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选择。
2.2.1利用褒贬语境,判断“是非曲直”
褒贬性反映了主人公(或作者)的态度或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利用好文章语境的褒贬性就可以对文章进行准确地逻辑判断,从而推断出正确选项。因而找出能反映语境褒贬性的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Every year, our school has a dance for all the students. It’s a little funny seeing friends in clean shoes and trousers or colorful 36 (dresses), instead of the usual school uniform.
Most of us think the dance is great 37 — n the teachers enjoy being there.
37. A. fun B. work C. effort D. progress
根据上文的“It’s a little funny seeing friends ...”及下文的“n the teachers enjoy being there”可知,作者对舞会持的态度,所以选fun(乐趣)。
2.2.2避免只重语意,注意习惯搭配
完形填空中有一部分试题属于习惯搭配。考生在准确掌握语境的同时,要注意所要填入的名词、形容词、动词与空格前面或后面某个词汇的习惯搭配,尤其要注意与介词或副词连用的特点。
[例2]
Two weeks before the audition (试演), Roberta’s mother had heard about it and 25 her to join in.
“I can’t think of anyone else better suited to 26 the part. Remember all the plays you used to act out for us?”
25. A. forced B. requested
C. encouraged D. reminded
26. A. accept B. play C. offer D. learn
① 选拔试演两周前,Roberta的母亲就已经了解到这件事了,并且鼓励她参加。第25题中的四个选项都可接. to do sth.,但意义却不同。 force . to do sth.逼迫某人做某事; request . to do sth.要求某人做某事;encourage . to do sth.鼓励某人做某事;remind . to do sth.提醒某人做某事。根据语境选C项。
② play a part的意思是“扮演角色”,为固定搭配,故第26题选B项。
2.2.3巧妙利用平行结构,准确判断逻辑关系
平行结构指的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成串排列的语言现象。平行结构形式上整齐匀称,内容联系紧密。
命题者常从平行结构的句式相同或相似这一角度,利用其意义的关联或对比这一特点来设空。完形填空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平行结构,掌握这些结构极为相似的句子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例3]
As they 43 (grew), the girl was able to 44 (lead) her birds to run across the grass, but she could not teach them to 45 (fly). The girl became increasingly worried about this, both when 46 and in her dreams.
46. A. asleep B. away C. around D. awake
做此题应该把and作为突破口,根据and可知,空缺处的词应与“in her dreams”形成对照,因此应填入awake。
2.3词语辨析题目类
完形填空的另一个特点是考查词语辨析。词语辨析命题涉及以下三种类型:
2.3.1巧妙利用平行结构,准确判断逻辑关系
此类题的特点是选项中所给的四个词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近。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所学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Describing the 42 later, Bannister said, “On the way to the track the wind blew strongly. As I 43 (lined up) for the start I glanced (瞥一眼) at the flag. It moved 44 (gently) now. This was the moment when I made my decision.”
42. A. accident B. nt C. subject D. topic
[例2]
We arrived inSpar the first time a few weeks ago. I decided to 21 a car because we had sold the one we had inEnglandbefore 22 home.
21. A. borrow B. drive C. buy D. choose
22. A. leing B. C. returning D. getting
① 第21题中的borrow是干扰项,根据后面的sold和后文的故事发展可知,作者是要买一辆汽车,故选C项。
② 第22题,如果不看语境的话,A、C、D项都能选择,但是根据下文可知作者离家前把在英国拥有的那辆汽车卖掉了,所以此处只能用leing,故选A项。
2.3.2形近词辨析
此类题的特点是选项中所给的四个词的词性相同,拼写(至少有两项)相近。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地掌握了所学词汇的意义。
[例3]
In the clinic (门诊部), I asked if Michael could be retested, so the specialist (专科医生) tested him again. To my 36 (disapp37. A. persuading B. promisingointment), it was the same score.
Later that ning, I 37 told Frank what I had learned that day. After talking it over, we agreed that we knew our 38 (son), much better than an IQ test.
37. A. tearfully B. fearfully C. cheerfully D. hopefully
tearfully和fearfully虽然形式相似,但是意义大相径庭。前者表示“满含泪水地”,后者表示“害怕地”。根据文章的意思,作者对儿子两次进行的智力测试很失望,同时也应该很伤心,因此是满含泪水地告诉Frank,故选A项。
2.3.3连接词辨析
此类题的特点是选项中所给的四个词是表示上下文各种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上下文逻辑关系(如转折关系、让步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增补关系、对比关系等)的理解,并考查考生对连接词的运用能力。
[例4]
Most of us think the dance is great 37 (fun) — n the teachers enjoy being there. 38 , two weeks ago someone said that there would be no 39 (live) band this year — only CDs.
38. A. Besides B. Though C. Howr D. Therefore
前一句的意思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跳舞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即使是老师也喜欢参与。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两周前,有人说今年没有现场伴奏的乐队,只播放CD。根据前后句在意义上的转折可判断出此处是转折关系,所以要用Howr,故选C项。
【典例】高考英语全国1卷
It was a busy morning, about 8:30, when an elderly gentleman in his 80s came to the hospital. I heard him saying to the nurse that he was in a hurry for all appointment(约会)at 9:30.
The gentleman said no and told me that he 42 to go to the nursing home to eat breakfast with his 43 . He told me that she had been 44 for a while and that she had a special disease. I asked if she would be 45 if he was a bit late. He replied that she 46 knew who he was, that she had not been able to 47 him for five years now. I was 48 , and asked him, “And you 49 go ry morning, n though she doesn’t know who you are?”
He iled and said, “She doesn’t know me, but I know who she is.” I had to hold back 50
as he left.
Now I 51 that in marriages, true love is 52 of all that is. The happiest people don’t 53 he the best of rything; they just 54 the best of rything they he. 55 isn’t about how to live through the storm, but how to dance in the rain.
36. A. breath B. test
C. seat D. break
C. understanding D. ling
38. A. if B. before
C. since D. after
39. A. taking off B. fixing
C. looking at D. winding
40. A. very B. also
C. seldom D. not
41. A. turn up B. show off
C. come on D. go away
42. A. needed B. forgot
C. agreed D. happened
43. A. daughter B. wife
C. mother D. sister
44. A. late B. well
C. around D. there
C. doubtful D. gry
46. A. so far B. neither
C. no longer D. already
47. A. recognize B. answer
C. beli D. expect
48. A. moved B. disappointed
49. A. only B. then
C. thus D. still
50. A. curiosity B. tears
C. words D. judgment
51. A. realize B. suggest
C. hope D. prove
52. A. agreement B. expression
C. acceptance D. exhibition
53. A. necessarily B. compley
C. naturally D. frequently
54. A. learn B. make
C. for D. try
55. A. Aenture B. Beauty
C. Trust D. Life
解析:
【文章大意】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医院治伤。交谈中,我得知他9:30要去养老院和老伴儿一起吃早饭。他的老伴儿得了病,5年来,她已经认不出他了,可是他坚持每天早晨去看她,和她一起吃早饭。老人的故事使我认识到,在婚姻生活中,真正的爱就是包容一切。
36.C 护士让老人在候诊区找个座位坐下,take a seat就座。
37.D (护士)“告诉”(ling)老人,因为他事先没有和医生预约,因此,至少要等40分钟才可能轮到医生给他治疗。
38.B before在……之前,句中含“it will be+时间段+befom”结构,表示“过……才……”。
39.C 我看到老人“看(looking at)表”,于是我临时做了一个决定。
40.D 由于和我预约的病人“没有(not)”在预约的时间到达,于是我决定先给老人诊治。
41.A turn up意为“出现,露面”,这里指到达。
42.A 老人告诉我他“需要(needed)”在9:30去养老院。
43.B 他要和“老伴儿(wife)”一起吃早饭。
44.D 他告诉我,因为老伴儿有病,已经在养老院(there)住了一段时间了。
45.B 我问他要是他晚去一会儿,他的老伴儿会不会着急(worried)。
46.C 老人回答说,她再也(no longer)不知道他是谁了。
47.A 他说,他的老伴儿已有5年都认不出(recognize)他了。
48.C 这种情况使我感到非常惊讶(surprised)。
49.D 我问老人,“尽管她认不出你是谁,可是你仍旧(still)每天早晨去看她?”
50.B 老人笑着回答,“她不认识我,可是我认识她呀。”老人执着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当老人从医院离开时,我不得不控制自己即将涌出的“泪水(tears)”。
51.A 现在,我终于认识(realize)到了婚姻中爱的真谛。
52.C 在婚姻生活中,真正的爱就是包容(acceptance)一切。
53.A 最幸福的人未必拥有最美好的东西。not necessarily“未必”。
54.B 最幸福的人只是善于充分利用他们拥有的一切。make the best of“充分利用”。
55.D 生活(life)不是如何经历暴风雨,而是如何在雨中跳舞。
1. 高考语文题型大致分类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试卷分阅读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
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9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3.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 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
约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
约25分。第Ⅱ卷 表达(五)语言文字运用(这类题目较为灵活,每年不一样大致为仿写,图标,补写,总结,提炼等)4题左右,约20分。
(六)写作。1题。
60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 高考文言文阅读经典题型和技巧
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我想到现在我们同学已经有80%的实虚词已经了解,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你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
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1要善于借助。
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范围 4 析结构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翻译文言句子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
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
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如省略句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
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格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一旦你没有准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之千里。
详细类型见上所举。3、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字、词类活用等。如“沛公军灞上”一句就考了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了。
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
3. 高考语文考那几种类型的大题
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
试卷结构: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
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
分别为: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3.名句名篇默写,1题。乙 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第Ⅱ卷 表达(五)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六)写作。
1题。60分。
4.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句式变换复习指导本阅读有几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7分)
题型分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共3小题,每题3分,合计9分)
1.【成语辨析题】 2.【病句辨析题】 3、【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小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概念词语】 2.【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
4.【要点概括】 5.【推断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信息筛选】
5.【性格表现】 6.【内容归纳】 7.【全文把握】
二. 主观题:(共计123分)
(四)文言文翻译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五)诗歌鉴赏题(共2题,题5分,第二题6分,合计11分)
1.表达方式 2.语言特点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与作用
(六)名句默写题(共3小题,每空1分,合计6分) 要求背诵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规定提示。
大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题多选5分,第二三题各6分,第四题8分,合计25分)
两篇文章,二选一。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传记。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2.关键性语句理解
3.信息筛选性试题 4.归纳主旨性试题 5.清理文思的题型
6.审美鉴赏性试题 7.综合探究题
1.段落句子补全题 2.语段压缩或扩展题 3.句式仿写题
4.句式变换题 5.改错题 6.图形表达题
(九)作文(60分)
材料作文: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一二段(起)——3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
句——4到6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结)。
你在为自己的高考 英语阅读 感到烦恼吗?其实想要掌握阅读 方法 ,首先要了解阅读的基本分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英语阅读基本分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体检项目有哪些
高考必胜祝福语120句
高考热门专业总结归纳
高考英语写作常见误区
高考英语阅读基本分类
一、阅读是获得更综合、更复杂、更信息的必要手段,考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不仅要看懂 文章 的字面意思,还需要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篇目运用不同的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一般来说,词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阅读理解中三个最重要且有相互联系的因素。
1、阅读的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
(1)跳读:就是快速的一步阅读法。实际上是有选择阅读,找。用这种阅读方法回答who、what、when、where之类的问题最为有效。
(2)略读:指比跳读慢些的二步阅读法。即泛泛地、粗略地 快速阅读 ,目的是了解大意,对文章有个总的概念。此种阅读方法能回答why、how之类的问题。
(3)精读:即最细致、最慢的深层阅读方法,目的是求得对所读文章的全部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2、在使用阅读技巧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2)找出主题句、确定中心思想。
(3)推断单词、 句子 和文章的含义。
(4)尽快选择。
二、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
1、 记叙文
记叙文又可分传记类和 故事 类。
传记类文章在阅读中时间是全文的关键,根据时间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类文章情节性较强,阅读时要注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的,这些都是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对于准确理解文章十分重要。
2、 说明文
说明文是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果或功用等进行介绍,解释或阐述的文章。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定义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数字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1)数字说明文
在阅读数字说明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数字的含义,从这些数字中可以找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解释说明文
解释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功用等。许多科普文章都属于这一类。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学会解决what, how, why 等一类的问题。它们是文章的关键。如能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将会更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
(3)比较说明文
比较说明文是通过对比方法说明问题。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善于把握全篇陈述的基本倾向。作者在谈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时总要顾及到争议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作者的陈述总要倾向于某一种观点。
3、应用文
应用文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 广告 、通知、书信等。应用文一般语言简洁,省略及不规范的句子较多。阅读时一般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因此对题干的理解尤为重要。
阅读理解的考题分为客观理解题(是指在短文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信息的一般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即理解文中的具体事实或抽象概念)和主观理解题(这类问题都不可能直接从原文中找到,须通过阅读文章对文章主旨和深层含义有更深理解,并据此进行判断和推理)。
其中细节理解题和猜测词义题属于客观题;主旨大意题和推理判断题属于主观题。
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题目,给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讲解。对于客观题,要提醒他们阅读时关注文章的细节,如时间,地点或一些具体数字,在选择时,务必从原文中找到确切的依据。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
一、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二、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4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抓主题句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
三、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因果等为线索,找出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高考英语考试答题时间分配
1、听力:20分钟
听力后句比前句重要,回答比提问重要。若选项中个别单词或 短语 被明显播读,此项多为错项。 同义词 替换选项,正确可能性大。
2、阅读:30分钟
审题时注意题干有没有特殊的副词或形容词。定位尽量选两个词,回避全文核心词。
3、完形填空:15分钟
4、七选五:10分钟
从出发,再到文章,通常为议论文,着眼每个小标题,小标题就可以决定选项。
5、改错:10分钟
改错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名词单复数用错、动词时态错误、介词的多余或缺失、第三人称单数漏掉s、就近原则对主语的影响。
6、 作文 :35分钟
明确自己要写的作文的体裁,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体裁,建立自己的写作格式; 明确写作中所运用的时态,在写作时首先就要敲定作文的基调,定好时态;明确作文的表达内容和顺序,要在作文中做到主次分明、表达准确、承上启下,不给人一种泛泛而谈、模糊而凌乱的2、逐句阅读,选出 (6-7分钟)感觉。
高考英语阅读基本分类相关文章:
★ 高考英语复习规划: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点解析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训练附讲解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复习策略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参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时很容易失分的一部分,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常见题型
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3题左右,约10分。(二)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我: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简短素材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如何做好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一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八)文字表达(共2小题,补写语句5分,语言表达6分,合计11分)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2023高考试卷分几类: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新教材新高考卷、新教材老高考卷、老教材老高考卷三种类型,细分可分为新高考全国I卷、新高考全国II卷、卷、天津卷、上海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共7套高考试卷。
全国统一高考试卷(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是由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2007年,宁夏新课标高考卷开启了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的序幕。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2016年,新增新课标全国Ⅲ卷,并将Ⅰ、Ⅱ、Ⅲ卷分别另称为乙、甲、丙卷。
2020年,为匹配新高考改革,新增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新高考全国卷仅包括语数英(统考科目),其余科目自主命题。
2021年,取消原新课标全国Ⅱ卷(甲卷),并入Ⅰ卷(乙卷),合称全国乙卷;原新课标全国Ⅲ卷(丙卷)改称全国甲卷。外语科目中,除英语外,其余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各省无自主命题脊数渣权,不分卷。
2022年高考,共有全国卷4套。包括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全国甲卷、乙卷。共27个省级行政区使用全国卷。
新高考全国Ⅰ卷2023年使用省是江苏、浙江、河北、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新高考全国Ⅱ卷2022年使用省(市)是辽宁、海南、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樱悄中华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毕斗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高考语文主观题有如下九种:(一)文本理解题;(二)文本认同题;(三)文本评价题;(四)文本补写(包括续写)题;(五)文本改写(包括扩写)题;(六)文本感悟题;(七)文本仿作题;(八)文本延伸题;(九)读图解答题。这九种类型按照与文本的关系由“亲”到“疏”的次序排列。
The nurse had him take a 36 in the waiting area, 37 him it would be at least 40 Minutes 38 someone would be able to see him. I saw him 39 his watch anddecided, since I was 40 busy—my patient didn’t 41 at the appointed hour, I would examine his wound. While taking care of his wound, I asked him if he had another doctor’s appointment.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绝妙开头28例
·作文素材——汶川一震,举国同悲
·高考作文标题套装模板
·高考作文精彩结尾20例
·题记精选
·高考作文素材之课本篇课本作文素材抒情篇
☆☆☆☆☆更多... 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审题要领
·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解题策略
·科技文阅读的设题特点与答题技巧指津
☆☆更多...
古诗鉴赏
·浅谈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和实
·唐人送别诗赏析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鉴赏
·诗歌表达技巧具体鉴赏
·2007年全国共19套高考题诗歌赏析01
·2007年全国共19套高考题诗歌赏析02
·高考古诗鉴赏精讲精练
·高考古诗词鉴赏分类解题指导
☆☆☆☆☆更多...
名句默写
·广东高考大纲要求的古诗文背诵
·人教版高中教学大纲要求背诵诗文总结
·上海高中语文背诵篇目
·苏教必修背诵篇目整理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
·04-08五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
·19--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汇总
☆☆☆ 更多... 文言阅读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文言文解题技巧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拼音排序)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更多...
文学常识
·文学、文化常识训练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
·高中文学常识之作家作品
·与教学大纲规定背诵篇目相关的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外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高中文学常识分册汇编
·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测试及
☆☆☆☆☆更多...
扩展语句
→仔细审题,揣摩原句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扩展语句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考语句扩展精练(学生版)
·语言表达新题演练版(30分钟)人教整理
·2008年高考扩展语句例说
·压缩语段扩展语段练习
·扩展语句答题技巧
·扩展语句备考和练习
☆☆更多... 压缩语段
→以考查概括、归纳、整合为重点,取材贴近当代生活,尤其是反映科技、考古、艺术等有价值的材料。
·高考复习语言运用之压缩语段教师版
·2008年高考压缩语段题考练指要
·1997-2006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压缩语段题
·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压缩语段方法
·高考压缩语段练习题
·压缩语段解题思路
·高考压缩语段类解题思路
☆☆☆更多... 变换句式
→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短句与长句、陈述句与反问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散句与整句的变换。
·选用和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题
·句式变换复习
·句式变换强化训练及
·句式变换答题技巧
·仿用、变换句式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变换句式练习
☆☆☆更多...
连贯得体
→呈现生活化特点。如漫画、提取、拟写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对联、衔接词、颁奖词、请柬、贺卡。
·串词的拟写
·衔接词的特点
·衔接词解题思路
·编写手机短信
·编写宣传标语
·编写贺卡词
·题写赠言
·拟写广告词
☆☆☆更多... 常见修辞
→不单独考查概念,考查是否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运用某种修辞方法进行表达。“正确运用”是考查核心。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拟、借代、对偶
·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辨析易混的修辞格
·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备考档案专项之修辞篇以及练习题
·几种易混修辞方法辨析
·常见的修辞方法
·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
☆☆☆☆更多...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经常与修辞结合在一起考,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
·2008年高考仿句题汇编
·仿用句式解题方法及注意点
·软硬兼识形神兼备高考仿写题的解题方法
·“仿句”题技巧谈
·修辞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题
·仿用句式种类及解析
·高考仿句专题突破练习题
·仿用句式答题技巧
☆☆☆更多...
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 仿用句式 句式变换 诗歌鉴赏 筛选信息分析与综合
给你一个网址自己找
百度我把,我老师有总结,但有很多重复的
“Dad, I am coming back.”These five words 21 my world.
My daughter, Amy, had 22 home sn years before to live in San Francisco. Over the years, we had talked 23 the phone, written letters, and spent toger during her infrequent trips back. Whenr she came home, howr, there was always a 24 between us. Because of my work, I had been under a great deal of 25 when she was growing up, and I would occasionally blow off steam. Amy was a little 26 of me.
It was late October when Amy arrived. Almost immediay, we got into a(n) 27 over some minor problem. I became worried I couldn’t 28 living with her. I had accepted an early retirement, so I would often be home a great deal.Amy would also be there 29 as a freelance writer(自由撰稿人) for a publishing company in California. 30 Amy arrived, I had begun writing a book about my job experience.I knew the manuscript(手稿)needed much 31 .Amy agreed to me, and we set up a weekly meeting in which we 32 her suggested changes.It was 33 for me in the beginning because it was hard to accept that my work was 34 perfect. Week after week, she skillfully ed me to 35 my work.
Through my writing, she began to understand 36 I was under so much stress when she was a little girl.Also, I was told she 37 the pain of dealing with depression.
Amy said to me one morning,“Your book has 38 my life.I was wandering if my existence is 39 .Helping you with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my anchor(精神支柱) over the last six months.”
“Amy, you he inspired me with a great love of writing, and an n greater love of a fantastic editor, who just 40 to be my daughter” I answered.
21. A.entered B.changed C.enriched D.impressed
22. A.betrayed B.returned C.removed D.left
23. A.in B.by C.on D.with
24. A.tension B.talk C.conference D.party
25. A.protection B.pressure C.passion D.imagination
26. A.fond B.tired C.afraid D.proud
27. A.agreement B.research C.trouble D.conflict
28. A.consider B.suggest C.handle D.mind
29. A.treating B.working C.acting D.regarding
30. A.Until B.After C.Before D.Since
31. A.editing B.adapting C.questioning D.designing
32. A.took over B.got over C.handed over D.went over
33.5ykj A.convenient B.rough C.abnormal D.amazing
34. A.far from B.much too C.more than D.no more
35. Aplete B.publish C.improve D.criticize
36. A.what B.how C.wher D.why
37. A.got rid of B.suffered from C.felt like D.cared for
38. A.sed B.defined C.witness D.touched
39. A.doubtful B.certain C.realistic D.worthwhile
40. A.proves B.hopes C.happens D.seems
第二卷
第二节 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There once was a goat and a donkey, which lived 41 a farm. The donkey worked the hardest so the farmer fed it the 42 (good) food. Sometimes the donkey was given more food 43 it could eat. This made the goat so jealous 44 it began plotting against(谋划对付)the donkey. "Hey, donkey," the goat said one day. "I think you do too much work. You carry such hey things from morning to night. Why don't you pretend 45 (get) sick so you can take a day 46 ?'' The donkey thought the goat had a great idea. So the next morning, the donkey lay in the stable(畜栏)on its side with its eyes 47 (close). Right away, the farmer called the doctor. 48 looking at the donkey, the doctor said it needed a special medicine 49 (make)from the heart of a goat. So the farmer killed 50 goat and ge the donkey the medicine.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短文改错 (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文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 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 在错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连贯”考点也常与语言表达其他考点(如得体、生动、鲜明等)及其他题型(展览前言、节目串词、图文转换等)在主观题中作综合考核。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题: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次;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 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didn’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working in groups since I was chosen monitor of my class in high school. At first, I did most of the duties myself when other students cared few about class activities. As a result, I was tired out and depressing. Then I turned to my teacher and he ge me some a of how to cooperate well with other. Thus I begin to realize the strengths of my ctes and he ryone to do his part in class.
From my experience, I strong feel that it is working in teams instead of on my own that has freed me from trouble and make me work more efficiently. Therefore, we need the teark spirit in our lives.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如你是李明,昨天学校为你们举办了十八岁仪式。请根据下列要点给你在美国的笔友发一封电子邮件,描述仪式过程并简述你的感受。
1. 宣誓 2. 感谢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3. 家长代表讲话 4. 表演节目
注意:1. 邮件必须包括以上要点,可适当发挥;
2. 词数:120以上;
3. 开头结尾已为你写好
4. 生词:宣誓 make an oath 仪式 coming-of –age ceremony
Dear M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Ming
参
AB
试题分析:本文是一篇故事类短文,讲述了家人之间爱的传递。作者小时候无意中发现母亲会在餐巾纸上或者三明治的包装上写上关爱父亲的语言,后来作者也开始在自己孩子们的午餐盒上写上不同的话,传递着自己的爱,她的行为也影响到了朋友们。
5. B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第二段What embarrassed me as a kid has become a precious memory of my parents.可知当作者小时候看到母亲在餐巾纸上或者午餐包装盒上写给父亲的话时,感到很尴尬,选B。
6. D 细节理解题。从文章第三段When they were agers, I’d copy words of wisdom from great people,可知当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作者在给他们留的爱心纸条上写名言,选D。
7. C细节理解题。由文章第三段And my huand writes me love notes on recycled , because he’s all about being green.可知作者的丈夫提倡环保,选C。
8. C主旨大意题。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看到母亲给父亲的午餐盒里放的爱心纸条,后来她也写给自己的孩子,而且也影响到她的朋友这么去做,由此判断C选项可以概括文章中心,选C。
C试题分析:本文是一篇向读者Nancy Tillman的两本书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书中表现出对于孩子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爱。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历史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篇。
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们回顾过去十年的高考真题,尤其是历史科目,不难发现一些有趣且富有启示性的规律。这十年的真题,可以说是教育改革的微观史,也反映了、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演变。
在这十年里,历史科目的考题逐渐从单一的史实记忆,转向了更深入、多元的历史理解和分析。比如,XXXX年的考题“分析抗日胜利的历史意义”,不仅需要学生记住抗战胜利的基本事实,更需要理解这一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同时,考题也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例如XXXX年的题目“结合经济学知识,分析明朝海禁政策对当时经济的影响”。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此外,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也更加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下的启示。XXXX年的题目“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经济的变化,并谈谈你的看法”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高考对历史科目考察的细致入微,也体现了教育界对历史教育的深刻理解:历史不仅是史实的记忆,更是一种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的演变,预测未来的趋势,更好地面对当下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十年的高考历史真题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教育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从单一的史实记忆到多元化的理解分析,从单一的学科到跨学科的综合,高考历史真题的变迁,无疑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未来方向——培养具有全面知识和深度思考能力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历史的智慧将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方向。
一、题型分析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及近六年广东高考语文卷“连贯”考点题型多为客观选择题,分值一般为3分,也与语句补写及其他创新题型如串台词、前言、图文转换等结合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分值一般为3-6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高考语文卷近五年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考查句子的连贯衔接,且从2009年起“连贯”考点同时出现在选择题及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与其他考点结合共同作考查,涉及的分值在9分或9分以上。
二、题型分类
1.句序排列题型。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2.语句复位题型。
语句复位题型一般是定位选句,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的题型。2009、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选择题属于此类。请看2009年广东高考题: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廓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⑧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确定首句。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①是对③具体阐释,④⑤②是总分结构,⑤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两项排除,⑤句前是④;④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②句应在⑤后。④⑤②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举杜甫诗句为例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③①,由此可选C。
3.语言表达题型。
23.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示例】“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它们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
(比喻和借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材料要求写前言,做题时注意要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三句序排列题型一般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2008、2011、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选择题属于此类。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题:、备考指导
1.抓中心:话题一致,意境协调。
2.理思路:事理相承,前后勾连。
抓住句群中心后,要注意一段文字各句之间的排列次序,注意事理相承。主要有:①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外到内,或从小到大,或从点到面;②时间顺序;③发展顺序,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经过;④认识顺宇,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感性到理性,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⑤主次顺序,或由主到次,或由次到主;⑥轻重顺序,或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在解题时,如能理清这种内在的逻辑性顺序,按照相应的逻辑顺序去筛选,就能提高正答率。同时,还应注意语段内容的前后勾连,如:①内容的前后照应;②句式结构的前后照应;③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要尽量靠近;@对事物的肯定否定要瞻前顾后;⑤没问要有问有答;⑥本体喻体应对应合理等。
3.看标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看标志是解答连贯题,尤其是选择题型的切入点。①看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设,或递进,或因果。②看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短语,相同的句式的重复出现。③看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等。④如果排序的内容无明显逻辑关系,区分度不大时,则考虑音韵是否和谐,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
4.勤练习:有的放矢,厚积薄发。
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千曲而后晓声”,“连贯”考点题型虽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备考中要明确考点,熟知题型,掌握方法,专题练习,这样,语句连贯衔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编校彭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