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家。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屈原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秭归高考考点(秭归一中2017高考)
2017秭归高考考点(秭归一中2017高考)
2017秭归高考考点(秭归一中2017高考)
语文屈原的知识
预 习 须 知
一、写作背景
《屈原》是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一部历史剧,正是抗日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悍然发动“皖南事变”。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二、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抗日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华》等历史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后变成的神灵。
诡谲jué:狡诈,狡黠。文中指祟祟的样子。
哗huá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pì睨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镗tāng镗鞳tà鞳: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稽qǐ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非fēi难nàn:指摘和责问。
景jǐng仰yǎng:佩服尊敬,仰慕。
二、主题概述
剧本主要通过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以及屈原被囚庙中对东皇太一、云中君等雕像的痛斥以及对风、雷、电的赞颂,表达了对昏庸腐朽的统治阶级的痛恨和不满,对自由与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塑造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义无反顾、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
三、 文章 结构
部分(从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至结束):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思考探究
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2.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3.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方法 ,请找出几处,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②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③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表达了必须毁灭黑暗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④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他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通过反问、反复、比喻等手法的使用,深刻指出产生黑暗的根源——昏庸无能的统治,欺民惑众,压迫。表达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屈原的独白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②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③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④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5.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语文屈原的课后习题
题
对话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屈原的独白。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达到了剧情的部分。
第二题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世界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第三题
示例:①东皇太一庙之正殿。与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间,唯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侧山与国殇立侍,右首东君骑黄马,左首河伯乘龙,均斜向。马首向左,龙首向右。左室为一龙船,船首向右,湘君坐船中吹笙,湘夫人立船尾摇橹。右室一片云彩之上现大司命与少司命。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地点、道具、布景等。说明当时的环境,烘托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②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舞台说明交代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四题
略。
作文 描写屈原的800字
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书卷,静静地看,细细的想,似穿越了两千年的阳光,阳光下有你。
你一袭白衣,任乌发垂在胸前,似有无尽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旧清澈如洗的天,纯净的眼眸无法承担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两行清泪。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为何如此执着,不懂你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而你,也只好空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为何不肯听你言?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三闾大夫不该是你。
抱着一块冷石,你毅然决然走到汨罗江畔。他们说你极端,他们说你消极避世,他们说你心胸狭隘。他们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让家园变成荒芜,你只是不忍看到那个败迹,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结局。
那为何,不随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怜的目光看我,是啊,该怎么让凡人们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场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风干美好。
近似疯癫的伪装,只是不忍清醒着看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罗。早已分不出你的泪,只因爱得太过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头,有那么多的选择:做一个隐士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没有人非要你。但,你又怎肯呢。
你叹,你恨,你泣。叹他们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无力回天,泣国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个人的楚,已风雨满楼。仿佛,只要轻轻一推,便已化为废墟。
就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历经沧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历史,会一直记得你。
语文屈原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必考知识点:屈原列传
★ 高考语文知识复习要点:屈原列传
★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屈原经典语句
★ 高中语文离骚知识点归纳
★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整理
★ 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1
我对理解性默写的感受是: 看似很简单,实则不一般。 高考必背篇目,随时几乎是天天在背诵,但从每次测试的情况来看,效果不理想。时间上的投入与的收获,好像不成正比。文章记不住、句子填不准、字词写不对等,是普遍的问题。提高理解性默写的得分率,是许多老师和学生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事情。
全国卷理解性默写的范围,必背64篇。其中,高中14篇,初中50篇。随着复习的深入,高考的临近,可以利用的有效复习时间越来越短,我们必然要抓一些重点。结合今年春节的特殊情况——肺炎成灾,全国心系武汉,心系湖北——我悄悄地认为,理解性默写备考的重点是:
一、与湖北有关的作家,与湖北有关的句子;
二、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句子;
三、与当前热点有关的句子;
四、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
上面的分类,可能存在一些交叉,总之,代表着一些思考的角度。从这些角度面来梳理作家,梳理句子,有助于更好地准备今年的理解性默写。退一步讲,如果准备的内容,默写填空没有考,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运用。举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以上的四个重点,内容很多,自然举不完,在此也仅仅是抛砖引玉。
2
与湖北有关作家,比如屈原,比如苏轼。屈原的故乡在湖北秭归,当时楚国的都城,在今天的湖北荆州。因此,屈原的《离骚》,复习时应该重视。苏轼曾被贬湖北黄州,在湖北,他写了很多名篇。湖北的山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而他又以盖世的才华来书写湖北山水,两者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必背篇里面有5篇苏轼的作品,篇篇经典,分别是《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三篇写于湖北,也有文字写湖北,尤其应当重视。
与湖北相关的句子,一看这种说法,感觉很陌生,仔细找一找,还是比较多。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用在当前就比较应景。又比如,《赤壁赋》中写道:“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热点“武昌”出现了,因此,写所见景色的句子,“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这两句就尤其需要注意。
同一篇中,后面出现了“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等句子。江陵前身是楚国的都城郢,也曾经是荆州的治所,相当于大荆州的城区。古时多以江陵来代指荆州。“破”“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流而东,就是武汉。“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气势豪迈,所向披靡,如今支援武汉、支援湖北的各路英雄也是一样。
3
忧国忧民、为国为名的句子,必背篇里面相当多。前面提到的《离骚》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比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比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再比如,《醉翁亭记》里的官民同乐,《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后忧乐;《出师表》里面的鞠躬尽瘁,而后已;《曹刿论战》里面的主动请缨,竭忠尽智。
复习的时候,无论是长文还是短诗,可以对心忧、心忧、报效的句子,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比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比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与当前热点相关的句子,必背篇里面也有很多。前面的提到的爱国的句子,与湖北相关的句子,都与当前的热点有一定关联。接下来我们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比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面对,医护人员冲在前面,将生置之度外,令人感动。后面又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国上下,力挺武汉,爱国之心,可谓人皆有之。
早日结束,这是今年大家的共同心愿。许多英雄,夙兴夜寐,都在为此辛勤付出着。辛弃疾,这个名字有一个好的寓意:辛勤的努力,最终会让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作为爱国词人,他的作品,今年会不会受到青睐?《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新时代是不是可以有新的?看看钟南山院士,看看李兰娟院士,回答是:廉颇不老,不仅能饭,而且能战,而且必胜!
居家隔离,要不要读一读《陋室铭》?支援武汉,送别亲人,是否也曾说过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过年伴随着过关,是否也在心里吟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吹哨人”病危的消息传来,是否也曾在心里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滞留在外地,会不会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蜷缩在家里太久,是不是特别期待“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不是特别向往自由,想要变成《逍遥游》里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古诗词里面,那些写亲情、写友情、写家国情的句子,写思念、写祝愿的句子,那些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的句子,那些最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句子,最能表达当先人们心声的句子,尤其需要我们重视。 哪怕是写艰难处境的,写病痛愁苦的,比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比如,“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比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最真实的感受,同样需要多留意。
今年,因为而延期开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一些改变。《劝学》《师说》《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则》,都与学习相关,值得关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今年,学生的学习渠道特别多,善于借助外力,或许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年,老师们为了线上教学,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网上有一些老师的直播“翻车”现场,其实,不必关注老师因作不熟练而造成的尴尬,而要体会老师关心学生、敬业奉献的那颗心。
《师说》里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不难看出,即便在不好从师学习的风气中,医者也是谦逊的,也是要相互学习的。《师说》中又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因为,今年我们对医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也有了更崇高的敬意。他们救扶伤,有仁心,有智慧,有担当,是英雄。 复习过程中,看到与“医”相关的句子,自然应该更加留意。
5
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背诵篇里,依然有很多。这类句子,特别鼓舞人,特别有力量,读起来痛快,背起来流畅。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比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面对困难,我们需要一些催人奋进的句子来浸润心灵。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地理了理值得关注的重点。当然,我们给的是方法,给的思路,授的是渔,而不是给的押题的。前面提到的篇或句,未必就会考到。毕竟,前面举的例子,仅仅是必背64篇中很小的一部分。理解性默写容易失分,但只要背得好,理解透彻,相对来说,也容易涨分。当我们有些厌倦全篇背诵,或者对全篇背诵仍然吃力的时候,不妨按照前面提供的思路来进行梳理。
或者,还可以探究一些其它的梳理方法。如按作者来梳理,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如按情感来梳理,快乐、忧愁、旷达等。再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一些新的主题,自己在必背64篇中去挑选整理,然后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进行求同比异。虽然都是学过,甚至已经背到乏味的篇目。但温故而知新,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总之,两手准备,所背的句子,如果理解性默写没有考,灵活运用在作文里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考答题方法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的构成
1、 从内容上看:有情景、立意、问题三个要素。
2、 从结构上看: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
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
3、 从形式上看:有一材一题,也有一材多题;有单独选择题,
也有组合选择题。
(二) 选择题答题方法
根据上面选择题的三种构成,我从三个对应的方面谈谈答题的方法:
1、 综合分析法——根本方法: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有立意、情
景、问题三个要素。因此,要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原则上是:从情景入手,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看问题设置,选择出。简单的试题可能看完就作完了,有难度的稍加思考,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毕竟是单项选择题。
2、 语法——重要方法:从结构上看,选择题有因果关系、
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这些关系大多是通过一些来体现的。因此,作题时要十分注意这些的使用,通过分析出题干和题肢的关系。
(1) 因果关系:,由于,原因、因为、之所以、依据等
例题: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2)主次关系:,根本、基本、最根本、重要、主要、最主要、决定、基础,制约、源泉、动力、等
例题: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2) 内容关系:措施、手段、政策、方针、制度、内容等
(3) 动宾关系:表明、表现、说明、启示、体现、反映等
(4) 知识范围: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
一些具体的知识范围。
3、 排除法——辅助方法:从形式上看,有单独选择题,也有组
合选择题。其中组合式选择题最适合采用排除法,它可以通过确定一个肯定正确或者一个肯定错误的题肢,从而排除一些组合项,很快选出正确的组合项。(不是组合式选择题亦可使用排除法)。 作选择题时,还要注意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提法:比如:意识、理论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本质是正确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二、 非选择题
(一) 试题类型
1、 简答题:简答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单独设问的简答题(2)多重设问的问为简答题的。
2、 辨析题:辨析题的类型是非常多的,有整体错误,局部正确;
整体正确,局部错误;半句正确,半句错误;补充条件;补全理由等。实行文科综合后,辨析题基本都成为辨析式的简答题,答题变得相对简单。
3、 论述题:论述题又可以叫材料分析题,有的是一则材料,有
的是多则材料。
(二) 设问类型:搞清楚设问类型十分重要,因为每一种设问,往
往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归纳起来设问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用一个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设问(小角度)
(1)试题特点:只有一个原理要求,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而对某一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
(2)答题方法:原则分三步:
步,原理、方;第二步,用原理分析问题(分析一般分为:1、是什么问题2、造成的原因3、意义或危害 4、解决的措施。大多试题只答两层)。
(3)存在问题:原理不先行;不分段,一段话答完;分析缺乏层次,不写番号。
2、用多个原理或者较多知识设问(大角度)
(1)试题特点:要求用较大范围的知识回答和分析问题,这种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教高,而对某一问题深入分析能力的要求不高,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
(2)答题方法:有几个原理答几点,每一点要求答两层:层,原理、方;第二层,用原理分析问题
(3)存在问题:要点过多;一句话一个要点;没有层次。
3、没有原理要求,直接以具体内容设问(属于小角度)
(1)试题特点:该试题没有明确的原理要求,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找寻原理,同时试题问题的设置没有固定的套路,它是按试题本身的具体内容设置的,每一试题的具体内容不同,设置的问题就不同。该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答题方法:找准原理;辩证分析;紧紧结合材料;紧紧针对问题。
(3)存在问题:找不到原理;不知道如何分析;不结合试题本身的问题回答;层次不清楚。
4、“体现了什么原理”的设问。(属于大角度)
(1)试题特点:提供一定的材料,设置一定的情景,然后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类试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简要的分析能力。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分两种情况答题:一是分数较少的试题,答题只需要答出原理,二是分数较大的试题,答出原理后需要简要分析。
(3)存在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分析太多;有的同学分析太少;分数多的试题只答原理,只是原理的罗列。
5、“是如何体现 ……原理”的设问。(属于小角度大角度兼有)
(1)试题特点:这是一种典型的归纳型试题的设问,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要求从具体的材料分析出一般的结论。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2)答题方法:这种试题答题方法从目前看有两种,一种是先分析材料,然后得出一般的原理,即:材料——原理;另一种是先答出原理,然后分析材料再得出一般的原理,即:原理——材料——原理。
(3)存在问题:不分析材料,只答原理;不知道材料包括那些原理。
6、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设问的试题。
(1)试题特点:试题是按照内容要求命题,“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2)答题方法: “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3)存在问题:“为什么”与“怎么样”分不清楚,知识掌握存在缺陷,答不完全。
7、辨析式的设问
(1)试题特点:问题的设置带有辨析的性质,不是全部的正确,也不是全部错误,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原则上分三个方面答题:一是说明合理性;二是批评错误;三是判断,进一步指出错误实质。
(3)存在问题:找不出合理性;不能用原理分析;不进行辨析判断。
三、答题与书写技巧
1、见分答题:2-4分(1-2点)
5-8分(2-3点)
9-12分(4-5点)
13-15分(5-6点)
2、 原理先行,有分析过程 书写工整,试卷干净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郑 军
湖北秭归县屈原高中(443600)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原因。各种主要势力对两次的态度如何?最终取得抗日是什么?
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经济、制度、人物、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3.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规范化。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平时去练、去实践。笔者浅谈旨在说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占44分,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有很大的作用。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确。
[例1](2005年江苏卷)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解析: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知识的题目,主要靠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时重现知识予以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为D
2、排除法
先淘汰和题干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例2] (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解析: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应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 。故为D。
3、转换法
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考察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
[例3] (2005年江苏卷)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解析:看起来,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因为我国冬季只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在夏秋季节;非洲热带草原既有在北半球,又有在南半球,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北半球冬季)南迁到热带雨林边缘及湿季的热带草原(南半球)去栖息,湿季返回。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南半球冬季)北迁,湿季返回,所以C选择项以偏概全;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为冬小麦,夏季收割。D为正确选项。
4、图像法
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来辅助答题。
[例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 )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解析: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下图,太阳直射点在P点位置。故为C。
5、读图法
读图法与图解法有所不同,它是根据题干提供的相关示意图、表格或图像,进行分析题干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5]如下图表示4个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亡率。从图中可以读出①、②、③、④四个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比较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之后,③所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故为C。
6、逻辑推理法
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例6] (2005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解析: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为C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黄石七中高级教师 徐国姣
综合考试已经历多届,文综地理试卷的结构也逐步稳定,文综卷第36题的知识结构对能力考查也具有相对稳定性。结合教学经验和经验,个人谈谈文综第36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空间定位方法:利用经纬度和区域特征空间定位,要求掌握和世界主要的经纬度及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方能作出正确的空间定位。
2、解答区域自然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所考查的区域自然特征应当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不外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不同的区域其显著特征不同。其区位分析多找自然原因。
3、解答人文地理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人文特征必定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不外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其区位分析方法与自然特征的区位分析不同,不仅要综合分析自然因素的影响,还要综合分析人文因素的影响。
4、解答环境问题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环境问题必将是该区域最的环境问题,不外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因此其区位分析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又要分析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行为(过度砍伐、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扌焦采、过度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植被的破坏。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但考生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审题产生偏外,还与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有一定关系,答题技巧成为制约提高得分率的“瓶颈”。这一现象在2006年第36题的评卷判分中表现得很明显,为了提高得分率下列几点技巧值得考生关注。
1、审题技巧:审题要仔细,时间要充分(一般花60%的时间审题,花40%的时间答题)。审题首先要看清题意和图示,寻找、时间、图名、坐标值及图形注解,然后还要审分值,从而明确答题方向,拟定答题要点,做到不答走题、答偏题、答。
2、答题技巧:(1)少与多的技巧:为了赢得时间,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则不如多答。(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适度模糊处理。(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考生在答题时,按照答题卡上指定的题号,对号答题,一问答一段,不要把一大题的自始至终一个段落挤在一个题号内,造成不必要的丢分。(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地理考查的特征肯定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答题时要尽量找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答不全,则主次一起答,多多益善。但注意要把最能代表该区域的特征,最能体现该现象的地理规律尽可能答在前头。
总之,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生应以轻松、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愿每一位考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湖北高考2020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39.48万人。全省94个县(市、区)共设考点309个,考场14108个。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是对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按照学习能力的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学府。一些学习意志强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教育考试之一。大部分省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从2017年开始,各省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陆续不分文、理科。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
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湖北省文物点有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历史文化名城。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西汉沿革至今的问津书院;蕲春县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今赤壁市)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572分。
秭归县中学创办于1941年秋,1947年由水田坝迁入古城归州,1979年定名为“秭归县中学”,1984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全省首批办好的113所重点高中之一。为服务三峡工程建设,1998年7月随县城东迁入茅坪新校,位于新县城丹阳路23号。校园占地面积77094平方米,坐落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上游1.5公里处,集丰厚的楚文化底蕴、悠久的屈原文化传统、钟灵毓秀的峡江山水和以宏伟的三峡工程为标志的现代文明于一体,享有“坝上库首校”的美誉。
1. 《赤壁之战前夕》文言文的翻译 《赤壁之战》译文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刘表刚,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占了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坂坡相会。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
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孙权说:“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的了,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
曹的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这时,曹送给孙权一封住说:“近来我奉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
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是豺狼猛虎,挟持着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
再说将军抗拒曹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小、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
我以为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
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
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曹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等的曹里的小事,坐牛车,吏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
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
2. 高考前夕如何快速提高文言文水平
如何有效复习高考文言文 乳源县职业高级中学黄海伟 文言文占据高考(包括普通高考与高职高考)语文阅读部分的半壁江山,与现代文阅读平分秋色,随着课改的全面推广和不断深入,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将会逐步加大(如2006年广东高考题已将文言文句式单独设题考查)。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呢?笔者认为大体上可分三大阶段进行: 一、整体把握阶段 (一)、明确要求和考点。在进行高考文言文条块复习前,我们务必要抽出一堂课时间讲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同学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 1、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浅易的标准是: (1)词 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
(3)体 裁:非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5)风 格:属于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话不在考查之列)。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
2、具体的考点要求: (1)、理解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职高考仍是在文章内容的理解或翻译上涉及)。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牢固树立知识树,初步把握各考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 通过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在脑海中是较为凌乱的,欠系统化。
这时,应帮助学生依据考点牢固地树立起文言文知识树。知识树主体框架有文字、词语、句式、翻译。
文字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有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虚词如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有兼词与双音词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复式虚词等以及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句、成分省略句等;翻译涉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牢固地建立知识树会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更为全面、系统的整体上的把握,复习才会更有针对性。
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树立起知识树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依据知识树的走势,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由下而上地帮助学生对各考点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是较为全面的,以帮助学生进行初步地识记和理解。以学习实词这个考点为例,内容大致有:精析考点;对有关此考点的近二三年的高考题进行回顾,以了解其考法;更重要的是要对此考点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如以单音节为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字等)进行归纳,归纳工作应做得详细一些,如对于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要归纳出其常用义项,尽可能多的把课文中的例句找出来加以印证。
其它考点的学习、梳理与归纳也大致如此。 二、夯实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阶段 在目前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不少老师及考生在文言文的复习时,往往忽略了课本。
一些考生认为,高考中的文言文测试,选文全部出自课外,没有必要对课本上的文言文花费太大气力;有些老师在辅导中也只注重了针对考纲的系统的考点复习,而没有对课本予以充分重视。笔者在辅导高考的实践中和对高考试卷的解读中深刻认识到,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学习文言文培养语感最为重要。只有多读,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才能逐渐体悟进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随着对文言文语言感受力的逐渐增强,那么你的文言文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而教材中的文言文,历经专家学者对古典文学的精心筛选后,集中安排在中学课本中,可谓是最为经典,最为集中,最为规范。
如果把这些文章学深读透,应该说基本奠定了一个人的文言基础。在考前,如对课本中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再熟读巩固,甚而成诵,再把文后注释温习几遍,加深记忆,对高考肯定会大有裨益! 第二,高考的命题原则应该说还是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基础和标准,命题者绝不会脱离课本随意从课外选取文章来拟题考核。
说到底,高考测试就是课本知识向课外的迁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或者说,题目在课外,而在课内。
文言文的考核内容无外乎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理解等方面,只要把课本上出现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很好的掌握了,那么对于高考中的这些知识点的考核也就不难解决了,对于高考中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也就容易了。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均有上述特点。
现以2006年的广东省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为例略作分析。 题是这样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 C项中的“谢”是一个多义项的常见实词,除有“道歉”、“辞别”、“感谢”、“告。
3. 除夕 文言文形式写出来
【希望能够采纳。
【除夕日方至,举国同庆,国人俱乐,或有人题对联,或有人作年画,不亦乐乎哉!噼里鞭炮声,啦火焰声,喧嚣人闹声,汇聚一全,于正侧似有千万人聚会者,光亮一片,举城不似黑夜喜气之景喧喧闹闹不提。
【除夕素来璇美多姿,今年亦是非常,街上灯火一片,黄发垂髫,穷者贵人聚于一处,共度良宵。
【夜间灯火通明,余至亲家包饺子,三姑六婆,老老少少,皆谈论一年种种琐事,均言笑不止憨哗封狙莩缴凤斜脯铆,饺子方出锅,腾腾热气,融融一片,如何暖热,家中又如何和美呼?
【好个除夕夜。
4. 古文中“夕”有什么意思
◎ 夕 xī
〈名〉
(1)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2) 同本义 [sunset;dusk]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 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4) 夜 [ning;night]
今夕何夕。——《诗·唐风·绸缪》
以永今夕。——《诗·小雅·白驹》
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以朝夕燕出入。——《周礼·道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乾》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朝乾夕惕(形容终日勤奋工作,戒勉不已);终夕不寝;通夕不寐;终夕;风雨之夕;住宿一夕;除夕(一年一天的夜晚);前夕
(6) 指一年的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 [last period]
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洪范·五行传》注
月夕卜宅。——《荀子·礼论》
(7) 通“汐”。晚潮 [nighttide;erening tide]
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管子·国蓄》
5. 鞠躬尽瘁而后已 文言文
成语解释:【读音】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释 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为止。 成语示例:
《纪念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而后已。”
杨振宁《邓稼先》:“‘鞠躬尽瘁,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方 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而后已,体现了封建为君主“忠”的思想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为止。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 ,曹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 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 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6. 文言文大全
《韩非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ī)乎?”
[img]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家。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屈原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屈原的知识
预 习 须 知
一、写作背景
《屈原》是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一部历史剧,正是抗日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悍然发动“皖南事变”。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二、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抗日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华》等历史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后变成的神灵。
诡谲jué:狡诈,狡黠。文中指祟祟的样子。
哗huá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pì睨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镗tāng镗鞳tà鞳: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稽qǐ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非fēi难nàn:指摘和责问。
景jǐng仰yǎng:佩服尊敬,仰慕。
二、主题概述
剧本主要通过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以及屈原被囚庙中对东皇太一、云中君等雕像的痛斥以及对风、雷、电的赞颂,表达了对昏庸腐朽的统治阶级的痛恨和不满,对自由与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塑造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义无反顾、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
三、 文章 结构
部分(从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至结束):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思考探究
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2.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3.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方法 ,请找出几处,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②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③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表达了必须毁灭黑暗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④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他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通过反问、反复、比喻等手法的使用,深刻指出产生黑暗的根源——昏庸无能的统治,欺民惑众,压迫。表达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屈原的独白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②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③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④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5.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语文屈原的课后习题
题
对话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屈原的独白。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达到了剧情的部分。
第二题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世界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第三题
示例:①东皇太一庙之正殿。与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间,唯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侧山与国殇立侍,右首东君骑黄马,左首河伯乘龙,均斜向。马首向左,龙首向右。左室为一龙船,船首向右,湘君坐船中吹笙,湘夫人立船尾摇橹。右室一片云彩之上现大司命与少司命。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地点、道具、布景等。说明当时的环境,烘托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②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舞台说明交代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四题
略。
作文 描写屈原的800字
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书卷,静静地看,细细的想,似穿越了两千年的阳光,阳光下有你。
你一袭白衣,任乌发垂在胸前,似有无尽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旧清澈如洗的天,纯净的眼眸无法承担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两行清泪。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为何如此执着,不懂你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而你,也只好空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为何不肯听你言?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三闾大夫不该是你。
抱着一块冷石,你毅然决然走到汨罗江畔。他们说你极端,他们说你消极避世,他们说你心胸狭隘。他们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让家园变成荒芜,你只是不忍看到那个败迹,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结局。
那为何,不随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怜的目光看我,是啊,该怎么让凡人们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场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风干美好。
近似疯癫的伪装,只是不忍清醒着看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罗。早已分不出你的泪,只因爱得太过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头,有那么多的选择:做一个隐士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没有人非要你。但,你又怎肯呢。
你叹,你恨,你泣。叹他们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无力回天,泣国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个人的楚,已风雨满楼。仿佛,只要轻轻一推,便已化为废墟。
就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历经沧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历史,会一直记得你。
语文屈原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必考知识点:屈原列传
★ 高考语文知识复习要点:屈原列传
★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屈原经典语句
★ 高中语文离骚知识点归纳
★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整理
★ 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1
我对理解性默写的感受是: 看似很简单,实则不一般。 高考必背篇目,随时几乎是天天在背诵,但从每次测试的情况来看,效果不理想。时间上的投入与的收获,好像不成正比。文章记不住、句子填不准、字词写不对等,是普遍的问题。提高理解性默写的得分率,是许多老师和学生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事情。
全国卷理解性默写的范围,必背64篇。其中,高中14篇,初中50篇。随着复习的深入,高考的临近,可以利用的有效复习时间越来越短,我们必然要抓一些重点。结合今年春节的特殊情况——肺炎成灾,全国心系武汉,心系湖北——我悄悄地认为,理解性默写备考的重点是:
一、与湖北有关的作家,与湖北有关的句子;
二、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句子;
三、与当前热点有关的句子;
四、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
上面的分类,可能存在一些交叉,总之,代表着一些思考的角度。从这些角度面来梳理作家,梳理句子,有助于更好地准备今年的理解性默写。退一步讲,如果准备的内容,默写填空没有考,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运用。举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以上的四个重点,内容很多,自然举不完,在此也仅仅是抛砖引玉。
2
与湖北有关作家,比如屈原,比如苏轼。屈原的故乡在湖北秭归,当时楚国的都城,在今天的湖北荆州。因此,屈原的《离骚》,复习时应该重视。苏轼曾被贬湖北黄州,在湖北,他写了很多名篇。湖北的山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而他又以盖世的才华来书写湖北山水,两者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必背篇里面有5篇苏轼的作品,篇篇经典,分别是《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三篇写于湖北,也有文字写湖北,尤其应当重视。
与湖北相关的句子,一看这种说法,感觉很陌生,仔细找一找,还是比较多。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用在当前就比较应景。又比如,《赤壁赋》中写道:“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热点“武昌”出现了,因此,写所见景色的句子,“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这两句就尤其需要注意。
同一篇中,后面出现了“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等句子。江陵前身是楚国的都城郢,也曾经是荆州的治所,相当于大荆州的城区。古时多以江陵来代指荆州。“破”“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流而东,就是武汉。“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气势豪迈,所向披靡,如今支援武汉、支援湖北的各路英雄也是一样。
3
忧国忧民、为国为名的句子,必背篇里面相当多。前面提到的《离骚》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比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比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再比如,《醉翁亭记》里的官民同乐,《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后忧乐;《出师表》里面的鞠躬尽瘁,而后已;《曹刿论战》里面的主动请缨,竭忠尽智。
复习的时候,无论是长文还是短诗,可以对心忧、心忧、报效的句子,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比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比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与当前热点相关的句子,必背篇里面也有很多。前面的提到的爱国的句子,与湖北相关的句子,都与当前的热点有一定关联。接下来我们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比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面对,医护人员冲在前面,将生置之度外,令人感动。后面又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国上下,力挺武汉,爱国之心,可谓人皆有之。
早日结束,这是今年大家的共同心愿。许多英雄,夙兴夜寐,都在为此辛勤付出着。辛弃疾,这个名字有一个好的寓意:辛勤的努力,最终会让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作为爱国词人,他的作品,今年会不会受到青睐?《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新时代是不是可以有新的?看看钟南山院士,看看李兰娟院士,回答是:廉颇不老,不仅能饭,而且能战,而且必胜!
居家隔离,要不要读一读《陋室铭》?支援武汉,送别亲人,是否也曾说过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过年伴随着过关,是否也在心里吟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吹哨人”病危的消息传来,是否也曾在心里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滞留在外地,会不会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蜷缩在家里太久,是不是特别期待“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不是特别向往自由,想要变成《逍遥游》里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古诗词里面,那些写亲情、写友情、写家国情的句子,写思念、写祝愿的句子,那些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的句子,那些最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句子,最能表达当先人们心声的句子,尤其需要我们重视。 哪怕是写艰难处境的,写病痛愁苦的,比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比如,“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比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最真实的感受,同样需要多留意。
今年,因为而延期开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一些改变。《劝学》《师说》《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则》,都与学习相关,值得关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今年,学生的学习渠道特别多,善于借助外力,或许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年,老师们为了线上教学,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网上有一些老师的直播“翻车”现场,其实,不必关注老师因作不熟练而造成的尴尬,而要体会老师关心学生、敬业奉献的那颗心。
《师说》里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不难看出,即便在不好从师学习的风气中,医者也是谦逊的,也是要相互学习的。《师说》中又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因为,今年我们对医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也有了更崇高的敬意。他们救扶伤,有仁心,有智慧,有担当,是英雄。 复习过程中,看到与“医”相关的句子,自然应该更加留意。
5
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背诵篇里,依然有很多。这类句子,特别鼓舞人,特别有力量,读起来痛快,背起来流畅。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比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面对困难,我们需要一些催人奋进的句子来浸润心灵。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地理了理值得关注的重点。当然,我们给的是方法,给的思路,授的是渔,而不是给的押题的。前面提到的篇或句,未必就会考到。毕竟,前面举的例子,仅仅是必背64篇中很小的一部分。理解性默写容易失分,但只要背得好,理解透彻,相对来说,也容易涨分。当我们有些厌倦全篇背诵,或者对全篇背诵仍然吃力的时候,不妨按照前面提供的思路来进行梳理。
或者,还可以探究一些其它的梳理方法。如按作者来梳理,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如按情感来梳理,快乐、忧愁、旷达等。再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一些新的主题,自己在必背64篇中去挑选整理,然后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进行求同比异。虽然都是学过,甚至已经背到乏味的篇目。但温故而知新,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总之,两手准备,所背的句子,如果理解性默写没有考,灵活运用在作文里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考答题方法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的构成
1、 从内容上看:有情景、立意、问题三个要素。
2、 从结构上看: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
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
3、 从形式上看:有一材一题,也有一材多题;有单独选择题,
也有组合选择题。
(二) 选择题答题方法
根据上面选择题的三种构成,我从三个对应的方面谈谈答题的方法:
1、 综合分析法——根本方法: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有立意、情
景、问题三个要素。因此,要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原则上是:从情景入手,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看问题设置,选择出。简单的试题可能看完就作完了,有难度的稍加思考,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毕竟是单项选择题。
2、 语法——重要方法:从结构上看,选择题有因果关系、
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这些关系大多是通过一些来体现的。因此,作题时要十分注意这些的使用,通过分析出题干和题肢的关系。
(1) 因果关系:,由于,原因、因为、之所以、依据等
例题: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2)主次关系:,根本、基本、最根本、重要、主要、最主要、决定、基础,制约、源泉、动力、等
例题: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2) 内容关系:措施、手段、政策、方针、制度、内容等
(3) 动宾关系:表明、表现、说明、启示、体现、反映等
(4) 知识范围: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
一些具体的知识范围。
3、 排除法——辅助方法:从形式上看,有单独选择题,也有组
合选择题。其中组合式选择题最适合采用排除法,它可以通过确定一个肯定正确或者一个肯定错误的题肢,从而排除一些组合项,很快选出正确的组合项。(不是组合式选择题亦可使用排除法)。 作选择题时,还要注意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提法:比如:意识、理论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本质是正确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二、 非选择题
(一) 试题类型
1、 简答题:简答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单独设问的简答题(2)多重设问的问为简答题的。
2、 辨析题:辨析题的类型是非常多的,有整体错误,局部正确;
整体正确,局部错误;半句正确,半句错误;补充条件;补全理由等。实行文科综合后,辨析题基本都成为辨析式的简答题,答题变得相对简单。
3、 论述题:论述题又可以叫材料分析题,有的是一则材料,有
的是多则材料。
(二) 设问类型:搞清楚设问类型十分重要,因为每一种设问,往
往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归纳起来设问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用一个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设问(小角度)
(1)试题特点:只有一个原理要求,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而对某一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
(2)答题方法:原则分三步:
步,原理、方;第二步,用原理分析问题(分析一般分为:1、是什么问题2、造成的原因3、意义或危害 4、解决的措施。大多试题只答两层)。
(3)存在问题:原理不先行;不分段,一段话答完;分析缺乏层次,不写番号。
2、用多个原理或者较多知识设问(大角度)
(1)试题特点:要求用较大范围的知识回答和分析问题,这种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教高,而对某一问题深入分析能力的要求不高,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
(2)答题方法:有几个原理答几点,每一点要求答两层:层,原理、方;第二层,用原理分析问题
(3)存在问题:要点过多;一句话一个要点;没有层次。
3、没有原理要求,直接以具体内容设问(属于小角度)
(1)试题特点:该试题没有明确的原理要求,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找寻原理,同时试题问题的设置没有固定的套路,它是按试题本身的具体内容设置的,每一试题的具体内容不同,设置的问题就不同。该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答题方法:找准原理;辩证分析;紧紧结合材料;紧紧针对问题。
(3)存在问题:找不到原理;不知道如何分析;不结合试题本身的问题回答;层次不清楚。
4、“体现了什么原理”的设问。(属于大角度)
(1)试题特点:提供一定的材料,设置一定的情景,然后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类试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简要的分析能力。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分两种情况答题:一是分数较少的试题,答题只需要答出原理,二是分数较大的试题,答出原理后需要简要分析。
(3)存在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分析太多;有的同学分析太少;分数多的试题只答原理,只是原理的罗列。
5、“是如何体现 ……原理”的设问。(属于小角度大角度兼有)
(1)试题特点:这是一种典型的归纳型试题的设问,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要求从具体的材料分析出一般的结论。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2)答题方法:这种试题答题方法从目前看有两种,一种是先分析材料,然后得出一般的原理,即:材料——原理;另一种是先答出原理,然后分析材料再得出一般的原理,即:原理——材料——原理。
(3)存在问题:不分析材料,只答原理;不知道材料包括那些原理。
6、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设问的试题。
(1)试题特点:试题是按照内容要求命题,“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2)答题方法: “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3)存在问题:“为什么”与“怎么样”分不清楚,知识掌握存在缺陷,答不完全。
7、辨析式的设问
(1)试题特点:问题的设置带有辨析的性质,不是全部的正确,也不是全部错误,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原则上分三个方面答题:一是说明合理性;二是批评错误;三是判断,进一步指出错误实质。
(3)存在问题:找不出合理性;不能用原理分析;不进行辨析判断。
三、答题与书写技巧
1、见分答题:2-4分(1-2点)
5-8分(2-3点)
9-12分(4-5点)
13-15分(5-6点)
2、 原理先行,有分析过程 书写工整,试卷干净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郑 军
湖北秭归县屈原高中(443600)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原因。各种主要势力对两次的态度如何?最终取得抗日是什么?
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经济、制度、人物、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3.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规范化。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平时去练、去实践。笔者浅谈旨在说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占44分,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有很大的作用。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确。
[例1](2005年江苏卷)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解析: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知识的题目,主要靠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时重现知识予以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为D
2、排除法
先淘汰和题干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例2] (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解析: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应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 。故为D。
3、转换法
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考察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
[例3] (2005年江苏卷)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解析:看起来,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因为我国冬季只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在夏秋季节;非洲热带草原既有在北半球,又有在南半球,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北半球冬季)南迁到热带雨林边缘及湿季的热带草原(南半球)去栖息,湿季返回。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南半球冬季)北迁,湿季返回,所以C选择项以偏概全;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为冬小麦,夏季收割。D为正确选项。
4、图像法
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来辅助答题。
[例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 )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解析: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下图,太阳直射点在P点位置。故为C。
5、读图法
读图法与图解法有所不同,它是根据题干提供的相关示意图、表格或图像,进行分析题干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5]如下图表示4个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亡率。从图中可以读出①、②、③、④四个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比较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之后,③所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故为C。
6、逻辑推理法
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例6] (2005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解析: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为C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黄石七中高级教师 徐国姣
综合考试已经历多届,文综地理试卷的结构也逐步稳定,文综卷第36题的知识结构对能力考查也具有相对稳定性。结合教学经验和经验,个人谈谈文综第36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空间定位方法:利用经纬度和区域特征空间定位,要求掌握和世界主要的经纬度及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方能作出正确的空间定位。
2、解答区域自然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所考查的区域自然特征应当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不外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不同的区域其显著特征不同。其区位分析多找自然原因。
3、解答人文地理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人文特征必定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不外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其区位分析方法与自然特征的区位分析不同,不仅要综合分析自然因素的影响,还要综合分析人文因素的影响。
4、解答环境问题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环境问题必将是该区域最的环境问题,不外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因此其区位分析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又要分析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行为(过度砍伐、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扌焦采、过度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植被的破坏。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但考生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审题产生偏外,还与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有一定关系,答题技巧成为制约提高得分率的“瓶颈”。这一现象在2006年第36题的评卷判分中表现得很明显,为了提高得分率下列几点技巧值得考生关注。
1、审题技巧:审题要仔细,时间要充分(一般花60%的时间审题,花40%的时间答题)。审题首先要看清题意和图示,寻找、时间、图名、坐标值及图形注解,然后还要审分值,从而明确答题方向,拟定答题要点,做到不答走题、答偏题、答。
2、答题技巧:(1)少与多的技巧:为了赢得时间,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则不如多答。(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适度模糊处理。(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考生在答题时,按照答题卡上指定的题号,对号答题,一问答一段,不要把一大题的自始至终一个段落挤在一个题号内,造成不必要的丢分。(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地理考查的特征肯定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答题时要尽量找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答不全,则主次一起答,多多益善。但注意要把最能代表该区域的特征,最能体现该现象的地理规律尽可能答在前头。
总之,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生应以轻松、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愿每一位考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家。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屈原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屈原的知识
预 习 须 知
一、写作背景
《屈原》是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一部历史剧,正是抗日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悍然发动“皖南事变”。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二、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抗日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华》等历史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后变成的神灵。
诡谲jué:狡诈,狡黠。文中指祟祟的样子。
哗huá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pì睨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镗tāng镗鞳tà鞳: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稽qǐ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非fēi难nàn:指摘和责问。
景jǐng仰yǎng:佩服尊敬,仰慕。
二、主题概述
剧本主要通过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以及屈原被囚庙中对东皇太一、云中君等雕像的痛斥以及对风、雷、电的赞颂,表达了对昏庸腐朽的统治阶级的痛恨和不满,对自由与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塑造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义无反顾、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
三、 文章 结构
部分(从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至结束):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思考探究
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2.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3.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方法 ,请找出几处,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②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③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表达了必须毁灭黑暗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④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他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通过反问、反复、比喻等手法的使用,深刻指出产生黑暗的根源——昏庸无能的统治,欺民惑众,压迫。表达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屈原的独白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②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③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④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5.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语文屈原的课后习题
题
对话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屈原的独白。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达到了剧情的部分。
第二题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世界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第三题
示例:①东皇太一庙之正殿。与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间,唯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侧山与国殇立侍,右首东君骑黄马,左首河伯乘龙,均斜向。马首向左,龙首向右。左室为一龙船,船首向右,湘君坐船中吹笙,湘夫人立船尾摇橹。右室一片云彩之上现大司命与少司命。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地点、道具、布景等。说明当时的环境,烘托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②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舞台说明交代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四题
略。
作文 描写屈原的800字
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书卷,静静地看,细细的想,似穿越了两千年的阳光,阳光下有你。
你一袭白衣,任乌发垂在胸前,似有无尽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旧清澈如洗的天,纯净的眼眸无法承担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两行清泪。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为何如此执着,不懂你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而你,也只好空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为何不肯听你言?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三闾大夫不该是你。
抱着一块冷石,你毅然决然走到汨罗江畔。他们说你极端,他们说你消极避世,他们说你心胸狭隘。他们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让家园变成荒芜,你只是不忍看到那个败迹,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结局。
那为何,不随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怜的目光看我,是啊,该怎么让凡人们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场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风干美好。
近似疯癫的伪装,只是不忍清醒着看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罗。早已分不出你的泪,只因爱得太过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头,有那么多的选择:做一个隐士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没有人非要你。但,你又怎肯呢。
你叹,你恨,你泣。叹他们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无力回天,泣国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个人的楚,已风雨满楼。仿佛,只要轻轻一推,便已化为废墟。
就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历经沧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历史,会一直记得你。
语文屈原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必考知识点:屈原列传
★ 高考语文知识复习要点:屈原列传
★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屈原经典语句
★ 高中语文离骚知识点归纳
★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整理
★ 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1
我对理解性默写的感受是: 看似很简单,实则不一般。 高考必背篇目,随时几乎是天天在背诵,但从每次测试的情况来看,效果不理想。时间上的投入与的收获,好像不成正比。文章记不住、句子填不准、字词写不对等,是普遍的问题。提高理解性默写的得分率,是许多老师和学生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事情。
全国卷理解性默写的范围,必背64篇。其中,高中14篇,初中50篇。随着复习的深入,高考的临近,可以利用的有效复习时间越来越短,我们必然要抓一些重点。结合今年春节的特殊情况——肺炎成灾,全国心系武汉,心系湖北——我悄悄地认为,理解性默写备考的重点是:
一、与湖北有关的作家,与湖北有关的句子;
二、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句子;
三、与当前热点有关的句子;
四、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
上面的分类,可能存在一些交叉,总之,代表着一些思考的角度。从这些角度面来梳理作家,梳理句子,有助于更好地准备今年的理解性默写。退一步讲,如果准备的内容,默写填空没有考,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运用。举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以上的四个重点,内容很多,自然举不完,在此也仅仅是抛砖引玉。
2
与湖北有关作家,比如屈原,比如苏轼。屈原的故乡在湖北秭归,当时楚国的都城,在今天的湖北荆州。因此,屈原的《离骚》,复习时应该重视。苏轼曾被贬湖北黄州,在湖北,他写了很多名篇。湖北的山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而他又以盖世的才华来书写湖北山水,两者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必背篇里面有5篇苏轼的作品,篇篇经典,分别是《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三篇写于湖北,也有文字写湖北,尤其应当重视。
与湖北相关的句子,一看这种说法,感觉很陌生,仔细找一找,还是比较多。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用在当前就比较应景。又比如,《赤壁赋》中写道:“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热点“武昌”出现了,因此,写所见景色的句子,“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这两句就尤其需要注意。
同一篇中,后面出现了“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等句子。江陵前身是楚国的都城郢,也曾经是荆州的治所,相当于大荆州的城区。古时多以江陵来代指荆州。“破”“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流而东,就是武汉。“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气势豪迈,所向披靡,如今支援武汉、支援湖北的各路英雄也是一样。
3
忧国忧民、为国为名的句子,必背篇里面相当多。前面提到的《离骚》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比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比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再比如,《醉翁亭记》里的官民同乐,《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后忧乐;《出师表》里面的鞠躬尽瘁,而后已;《曹刿论战》里面的主动请缨,竭忠尽智。
复习的时候,无论是长文还是短诗,可以对心忧、心忧、报效的句子,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比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比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与当前热点相关的句子,必背篇里面也有很多。前面的提到的爱国的句子,与湖北相关的句子,都与当前的热点有一定关联。接下来我们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比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面对,医护人员冲在前面,将生置之度外,令人感动。后面又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国上下,力挺武汉,爱国之心,可谓人皆有之。
早日结束,这是今年大家的共同心愿。许多英雄,夙兴夜寐,都在为此辛勤付出着。辛弃疾,这个名字有一个好的寓意:辛勤的努力,最终会让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作为爱国词人,他的作品,今年会不会受到青睐?《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新时代是不是可以有新的?看看钟南山院士,看看李兰娟院士,回答是:廉颇不老,不仅能饭,而且能战,而且必胜!
居家隔离,要不要读一读《陋室铭》?支援武汉,送别亲人,是否也曾说过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过年伴随着过关,是否也在心里吟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吹哨人”病危的消息传来,是否也曾在心里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滞留在外地,会不会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蜷缩在家里太久,是不是特别期待“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不是特别向往自由,想要变成《逍遥游》里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古诗词里面,那些写亲情、写友情、写家国情的句子,写思念、写祝愿的句子,那些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的句子,那些最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句子,最能表达当先人们心声的句子,尤其需要我们重视。 哪怕是写艰难处境的,写病痛愁苦的,比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比如,“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比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最真实的感受,同样需要多留意。
今年,因为而延期开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一些改变。《劝学》《师说》《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则》,都与学习相关,值得关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今年,学生的学习渠道特别多,善于借助外力,或许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年,老师们为了线上教学,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网上有一些老师的直播“翻车”现场,其实,不必关注老师因作不熟练而造成的尴尬,而要体会老师关心学生、敬业奉献的那颗心。
《师说》里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不难看出,即便在不好从师学习的风气中,医者也是谦逊的,也是要相互学习的。《师说》中又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因为,今年我们对医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也有了更崇高的敬意。他们救扶伤,有仁心,有智慧,有担当,是英雄。 复习过程中,看到与“医”相关的句子,自然应该更加留意。
5
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背诵篇里,依然有很多。这类句子,特别鼓舞人,特别有力量,读起来痛快,背起来流畅。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比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面对困难,我们需要一些催人奋进的句子来浸润心灵。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地理了理值得关注的重点。当然,我们给的是方法,给的思路,授的是渔,而不是给的押题的。前面提到的篇或句,未必就会考到。毕竟,前面举的例子,仅仅是必背64篇中很小的一部分。理解性默写容易失分,但只要背得好,理解透彻,相对来说,也容易涨分。当我们有些厌倦全篇背诵,或者对全篇背诵仍然吃力的时候,不妨按照前面提供的思路来进行梳理。
或者,还可以探究一些其它的梳理方法。如按作者来梳理,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如按情感来梳理,快乐、忧愁、旷达等。再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一些新的主题,自己在必背64篇中去挑选整理,然后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进行求同比异。虽然都是学过,甚至已经背到乏味的篇目。但温故而知新,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总之,两手准备,所背的句子,如果理解性默写没有考,灵活运用在作文里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考答题方法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的构成
1、 从内容上看:有情景、立意、问题三个要素。
2、 从结构上看: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
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
3、 从形式上看:有一材一题,也有一材多题;有单独选择题,
也有组合选择题。
(二) 选择题答题方法
根据上面选择题的三种构成,我从三个对应的方面谈谈答题的方法:
1、 综合分析法——根本方法: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有立意、情
景、问题三个要素。因此,要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原则上是:从情景入手,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看问题设置,选择出。简单的试题可能看完就作完了,有难度的稍加思考,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毕竟是单项选择题。
2、 语法——重要方法:从结构上看,选择题有因果关系、
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这些关系大多是通过一些来体现的。因此,作题时要十分注意这些的使用,通过分析出题干和题肢的关系。
(1) 因果关系:,由于,原因、因为、之所以、依据等
例题: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2)主次关系:,根本、基本、最根本、重要、主要、最主要、决定、基础,制约、源泉、动力、等
例题: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2) 内容关系:措施、手段、政策、方针、制度、内容等
(3) 动宾关系:表明、表现、说明、启示、体现、反映等
(4) 知识范围: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
一些具体的知识范围。
3、 排除法——辅助方法:从形式上看,有单独选择题,也有组
合选择题。其中组合式选择题最适合采用排除法,它可以通过确定一个肯定正确或者一个肯定错误的题肢,从而排除一些组合项,很快选出正确的组合项。(不是组合式选择题亦可使用排除法)。 作选择题时,还要注意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提法:比如:意识、理论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本质是正确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二、 非选择题
(一) 试题类型
1、 简答题:简答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单独设问的简答题(2)多重设问的问为简答题的。
2、 辨析题:辨析题的类型是非常多的,有整体错误,局部正确;
整体正确,局部错误;半句正确,半句错误;补充条件;补全理由等。实行文科综合后,辨析题基本都成为辨析式的简答题,答题变得相对简单。
3、 论述题:论述题又可以叫材料分析题,有的是一则材料,有
的是多则材料。
(二) 设问类型:搞清楚设问类型十分重要,因为每一种设问,往
往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归纳起来设问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用一个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设问(小角度)
(1)试题特点:只有一个原理要求,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而对某一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
(2)答题方法:原则分三步:
步,原理、方;第二步,用原理分析问题(分析一般分为:1、是什么问题2、造成的原因3、意义或危害 4、解决的措施。大多试题只答两层)。
(3)存在问题:原理不先行;不分段,一段话答完;分析缺乏层次,不写番号。
2、用多个原理或者较多知识设问(大角度)
(1)试题特点:要求用较大范围的知识回答和分析问题,这种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教高,而对某一问题深入分析能力的要求不高,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
(2)答题方法:有几个原理答几点,每一点要求答两层:层,原理、方;第二层,用原理分析问题
(3)存在问题:要点过多;一句话一个要点;没有层次。
3、没有原理要求,直接以具体内容设问(属于小角度)
(1)试题特点:该试题没有明确的原理要求,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找寻原理,同时试题问题的设置没有固定的套路,它是按试题本身的具体内容设置的,每一试题的具体内容不同,设置的问题就不同。该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答题方法:找准原理;辩证分析;紧紧结合材料;紧紧针对问题。
(3)存在问题:找不到原理;不知道如何分析;不结合试题本身的问题回答;层次不清楚。
4、“体现了什么原理”的设问。(属于大角度)
(1)试题特点:提供一定的材料,设置一定的情景,然后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类试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简要的分析能力。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分两种情况答题:一是分数较少的试题,答题只需要答出原理,二是分数较大的试题,答出原理后需要简要分析。
(3)存在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分析太多;有的同学分析太少;分数多的试题只答原理,只是原理的罗列。
5、“是如何体现 ……原理”的设问。(属于小角度大角度兼有)
(1)试题特点:这是一种典型的归纳型试题的设问,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要求从具体的材料分析出一般的结论。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2)答题方法:这种试题答题方法从目前看有两种,一种是先分析材料,然后得出一般的原理,即:材料——原理;另一种是先答出原理,然后分析材料再得出一般的原理,即:原理——材料——原理。
(3)存在问题:不分析材料,只答原理;不知道材料包括那些原理。
6、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设问的试题。
(1)试题特点:试题是按照内容要求命题,“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2)答题方法: “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3)存在问题:“为什么”与“怎么样”分不清楚,知识掌握存在缺陷,答不完全。
7、辨析式的设问
(1)试题特点:问题的设置带有辨析的性质,不是全部的正确,也不是全部错误,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原则上分三个方面答题:一是说明合理性;二是批评错误;三是判断,进一步指出错误实质。
(3)存在问题:找不出合理性;不能用原理分析;不进行辨析判断。
三、答题与书写技巧
1、见分答题:2-4分(1-2点)
5-8分(2-3点)
9-12分(4-5点)
13-15分(5-6点)
2、 原理先行,有分析过程 书写工整,试卷干净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郑 军
湖北秭归县屈原高中(443600)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原因。各种主要势力对两次的态度如何?最终取得抗日是什么?
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经济、制度、人物、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3.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规范化。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平时去练、去实践。笔者浅谈旨在说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占44分,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有很大的作用。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确。
[例1](2005年江苏卷)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解析: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知识的题目,主要靠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时重现知识予以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为D
2、排除法
先淘汰和题干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例2] (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解析: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应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 。故为D。
3、转换法
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考察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
[例3] (2005年江苏卷)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解析:看起来,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因为我国冬季只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在夏秋季节;非洲热带草原既有在北半球,又有在南半球,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北半球冬季)南迁到热带雨林边缘及湿季的热带草原(南半球)去栖息,湿季返回。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南半球冬季)北迁,湿季返回,所以C选择项以偏概全;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为冬小麦,夏季收割。D为正确选项。
4、图像法
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来辅助答题。
[例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 )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解析: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下图,太阳直射点在P点位置。故为C。
5、读图法
读图法与图解法有所不同,它是根据题干提供的相关示意图、表格或图像,进行分析题干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5]如下图表示4个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亡率。从图中可以读出①、②、③、④四个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比较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之后,③所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故为C。
6、逻辑推理法
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例6] (2005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解析: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为C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黄石七中高级教师 徐国姣
综合考试已经历多届,文综地理试卷的结构也逐步稳定,文综卷第36题的知识结构对能力考查也具有相对稳定性。结合教学经验和经验,个人谈谈文综第36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空间定位方法:利用经纬度和区域特征空间定位,要求掌握和世界主要的经纬度及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方能作出正确的空间定位。
2、解答区域自然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所考查的区域自然特征应当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不外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不同的区域其显著特征不同。其区位分析多找自然原因。
3、解答人文地理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人文特征必定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不外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其区位分析方法与自然特征的区位分析不同,不仅要综合分析自然因素的影响,还要综合分析人文因素的影响。
4、解答环境问题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环境问题必将是该区域最的环境问题,不外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因此其区位分析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又要分析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行为(过度砍伐、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扌焦采、过度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植被的破坏。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但考生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审题产生偏外,还与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有一定关系,答题技巧成为制约提高得分率的“瓶颈”。这一现象在2006年第36题的评卷判分中表现得很明显,为了提高得分率下列几点技巧值得考生关注。
1、审题技巧:审题要仔细,时间要充分(一般花60%的时间审题,花40%的时间答题)。审题首先要看清题意和图示,寻找、时间、图名、坐标值及图形注解,然后还要审分值,从而明确答题方向,拟定答题要点,做到不答走题、答偏题、答。
2、答题技巧:(1)少与多的技巧:为了赢得时间,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则不如多答。(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适度模糊处理。(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考生在答题时,按照答题卡上指定的题号,对号答题,一问答一段,不要把一大题的自始至终一个段落挤在一个题号内,造成不必要的丢分。(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地理考查的特征肯定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答题时要尽量找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答不全,则主次一起答,多多益善。但注意要把最能代表该区域的特征,最能体现该现象的地理规律尽可能答在前头。
总之,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生应以轻松、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愿每一位考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湖北高考2020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39.48万人。全省94个县(市、区)共设考点309个,考场14108个。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是对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按照学习能力的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学府。一些学习意志强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教育考试之一。大部分省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从2017年开始,各省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陆续不分文、理科。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
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湖北省文物点有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历史文化名城。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西汉沿革至今的问津书院;蕲春县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今赤壁市)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家。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屈原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屈原的知识
预 习 须 知
一、写作背景
《屈原》是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一部历史剧,正是抗日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悍然发动“皖南事变”。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二、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抗日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华》等历史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后变成的神灵。
诡谲jué:狡诈,狡黠。文中指祟祟的样子。
哗huá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pì睨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镗tāng镗鞳tà鞳: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稽qǐ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非fēi难nàn:指摘和责问。
景jǐng仰yǎng:佩服尊敬,仰慕。
二、主题概述
剧本主要通过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以及屈原被囚庙中对东皇太一、云中君等雕像的痛斥以及对风、雷、电的赞颂,表达了对昏庸腐朽的统治阶级的痛恨和不满,对自由与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塑造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义无反顾、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
三、 文章 结构
部分(从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至结束):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思考探究
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2.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3.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方法 ,请找出几处,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②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③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表达了必须毁灭黑暗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④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他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通过反问、反复、比喻等手法的使用,深刻指出产生黑暗的根源——昏庸无能的统治,欺民惑众,压迫。表达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屈原的独白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②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③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④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5.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语文屈原的课后习题
题
对话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屈原的独白。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达到了剧情的部分。
第二题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世界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第三题
示例:①东皇太一庙之正殿。与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间,唯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侧山与国殇立侍,右首东君骑黄马,左首河伯乘龙,均斜向。马首向左,龙首向右。左室为一龙船,船首向右,湘君坐船中吹笙,湘夫人立船尾摇橹。右室一片云彩之上现大司命与少司命。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地点、道具、布景等。说明当时的环境,烘托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②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舞台说明交代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四题
略。
作文 描写屈原的800字
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书卷,静静地看,细细的想,似穿越了两千年的阳光,阳光下有你。
你一袭白衣,任乌发垂在胸前,似有无尽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旧清澈如洗的天,纯净的眼眸无法承担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两行清泪。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为何如此执着,不懂你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而你,也只好空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为何不肯听你言?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三闾大夫不该是你。
抱着一块冷石,你毅然决然走到汨罗江畔。他们说你极端,他们说你消极避世,他们说你心胸狭隘。他们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让家园变成荒芜,你只是不忍看到那个败迹,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结局。
那为何,不随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怜的目光看我,是啊,该怎么让凡人们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场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风干美好。
近似疯癫的伪装,只是不忍清醒着看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罗。早已分不出你的泪,只因爱得太过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头,有那么多的选择:做一个隐士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没有人非要你。但,你又怎肯呢。
你叹,你恨,你泣。叹他们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无力回天,泣国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个人的楚,已风雨满楼。仿佛,只要轻轻一推,便已化为废墟。
就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历经沧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历史,会一直记得你。
语文屈原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必考知识点:屈原列传
★ 高考语文知识复习要点:屈原列传
★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屈原经典语句
★ 高中语文离骚知识点归纳
★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整理
★ 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1
我对理解性默写的感受是: 看似很简单,实则不一般。 高考必背篇目,随时几乎是天天在背诵,但从每次测试的情况来看,效果不理想。时间上的投入与的收获,好像不成正比。文章记不住、句子填不准、字词写不对等,是普遍的问题。提高理解性默写的得分率,是许多老师和学生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事情。
全国卷理解性默写的范围,必背64篇。其中,高中14篇,初中50篇。随着复习的深入,高考的临近,可以利用的有效复习时间越来越短,我们必然要抓一些重点。结合今年春节的特殊情况——肺炎成灾,全国心系武汉,心系湖北——我悄悄地认为,理解性默写备考的重点是:
一、与湖北有关的作家,与湖北有关的句子;
二、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句子;
三、与当前热点有关的句子;
四、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
上面的分类,可能存在一些交叉,总之,代表着一些思考的角度。从这些角度面来梳理作家,梳理句子,有助于更好地准备今年的理解性默写。退一步讲,如果准备的内容,默写填空没有考,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运用。举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以上的四个重点,内容很多,自然举不完,在此也仅仅是抛砖引玉。
2
与湖北有关作家,比如屈原,比如苏轼。屈原的故乡在湖北秭归,当时楚国的都城,在今天的湖北荆州。因此,屈原的《离骚》,复习时应该重视。苏轼曾被贬湖北黄州,在湖北,他写了很多名篇。湖北的山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而他又以盖世的才华来书写湖北山水,两者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必背篇里面有5篇苏轼的作品,篇篇经典,分别是《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三篇写于湖北,也有文字写湖北,尤其应当重视。
与湖北相关的句子,一看这种说法,感觉很陌生,仔细找一找,还是比较多。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用在当前就比较应景。又比如,《赤壁赋》中写道:“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热点“武昌”出现了,因此,写所见景色的句子,“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这两句就尤其需要注意。
同一篇中,后面出现了“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等句子。江陵前身是楚国的都城郢,也曾经是荆州的治所,相当于大荆州的城区。古时多以江陵来代指荆州。“破”“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流而东,就是武汉。“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气势豪迈,所向披靡,如今支援武汉、支援湖北的各路英雄也是一样。
3
忧国忧民、为国为名的句子,必背篇里面相当多。前面提到的《离骚》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比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比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再比如,《醉翁亭记》里的官民同乐,《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后忧乐;《出师表》里面的鞠躬尽瘁,而后已;《曹刿论战》里面的主动请缨,竭忠尽智。
复习的时候,无论是长文还是短诗,可以对心忧、心忧、报效的句子,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比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比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与当前热点相关的句子,必背篇里面也有很多。前面的提到的爱国的句子,与湖北相关的句子,都与当前的热点有一定关联。接下来我们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比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面对,医护人员冲在前面,将生置之度外,令人感动。后面又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国上下,力挺武汉,爱国之心,可谓人皆有之。
早日结束,这是今年大家的共同心愿。许多英雄,夙兴夜寐,都在为此辛勤付出着。辛弃疾,这个名字有一个好的寓意:辛勤的努力,最终会让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作为爱国词人,他的作品,今年会不会受到青睐?《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新时代是不是可以有新的?看看钟南山院士,看看李兰娟院士,回答是:廉颇不老,不仅能饭,而且能战,而且必胜!
居家隔离,要不要读一读《陋室铭》?支援武汉,送别亲人,是否也曾说过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过年伴随着过关,是否也在心里吟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吹哨人”病危的消息传来,是否也曾在心里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滞留在外地,会不会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蜷缩在家里太久,是不是特别期待“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不是特别向往自由,想要变成《逍遥游》里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古诗词里面,那些写亲情、写友情、写家国情的句子,写思念、写祝愿的句子,那些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的句子,那些最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句子,最能表达当先人们心声的句子,尤其需要我们重视。 哪怕是写艰难处境的,写病痛愁苦的,比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比如,“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比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最真实的感受,同样需要多留意。
今年,因为而延期开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一些改变。《劝学》《师说》《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则》,都与学习相关,值得关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今年,学生的学习渠道特别多,善于借助外力,或许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年,老师们为了线上教学,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网上有一些老师的直播“翻车”现场,其实,不必关注老师因作不熟练而造成的尴尬,而要体会老师关心学生、敬业奉献的那颗心。
《师说》里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不难看出,即便在不好从师学习的风气中,医者也是谦逊的,也是要相互学习的。《师说》中又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因为,今年我们对医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也有了更崇高的敬意。他们救扶伤,有仁心,有智慧,有担当,是英雄。 复习过程中,看到与“医”相关的句子,自然应该更加留意。
5
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背诵篇里,依然有很多。这类句子,特别鼓舞人,特别有力量,读起来痛快,背起来流畅。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比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面对困难,我们需要一些催人奋进的句子来浸润心灵。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地理了理值得关注的重点。当然,我们给的是方法,给的思路,授的是渔,而不是给的押题的。前面提到的篇或句,未必就会考到。毕竟,前面举的例子,仅仅是必背64篇中很小的一部分。理解性默写容易失分,但只要背得好,理解透彻,相对来说,也容易涨分。当我们有些厌倦全篇背诵,或者对全篇背诵仍然吃力的时候,不妨按照前面提供的思路来进行梳理。
或者,还可以探究一些其它的梳理方法。如按作者来梳理,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如按情感来梳理,快乐、忧愁、旷达等。再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一些新的主题,自己在必背64篇中去挑选整理,然后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进行求同比异。虽然都是学过,甚至已经背到乏味的篇目。但温故而知新,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总之,两手准备,所背的句子,如果理解性默写没有考,灵活运用在作文里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考答题方法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的构成
1、 从内容上看:有情景、立意、问题三个要素。
2、 从结构上看: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
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
3、 从形式上看:有一材一题,也有一材多题;有单独选择题,
也有组合选择题。
(二) 选择题答题方法
根据上面选择题的三种构成,我从三个对应的方面谈谈答题的方法:
1、 综合分析法——根本方法: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有立意、情
景、问题三个要素。因此,要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原则上是:从情景入手,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看问题设置,选择出。简单的试题可能看完就作完了,有难度的稍加思考,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毕竟是单项选择题。
2、 语法——重要方法:从结构上看,选择题有因果关系、
主次关系、内容关系、主谓关系、形容关系、动宾关系等,这些关系大多是通过一些来体现的。因此,作题时要十分注意这些的使用,通过分析出题干和题肢的关系。
(1) 因果关系:,由于,原因、因为、之所以、依据等
例题: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2)主次关系:,根本、基本、最根本、重要、主要、最主要、决定、基础,制约、源泉、动力、等
例题: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2) 内容关系:措施、手段、政策、方针、制度、内容等
(3) 动宾关系:表明、表现、说明、启示、体现、反映等
(4) 知识范围: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
一些具体的知识范围。
3、 排除法——辅助方法:从形式上看,有单独选择题,也有组
合选择题。其中组合式选择题最适合采用排除法,它可以通过确定一个肯定正确或者一个肯定错误的题肢,从而排除一些组合项,很快选出正确的组合项。(不是组合式选择题亦可使用排除法)。 作选择题时,还要注意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提法:比如:意识、理论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本质是正确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二、 非选择题
(一) 试题类型
1、 简答题:简答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单独设问的简答题(2)多重设问的问为简答题的。
2、 辨析题:辨析题的类型是非常多的,有整体错误,局部正确;
整体正确,局部错误;半句正确,半句错误;补充条件;补全理由等。实行文科综合后,辨析题基本都成为辨析式的简答题,答题变得相对简单。
3、 论述题:论述题又可以叫材料分析题,有的是一则材料,有
的是多则材料。
(二) 设问类型:搞清楚设问类型十分重要,因为每一种设问,往
往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归纳起来设问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用一个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设问(小角度)
(1)试题特点:只有一个原理要求,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而对某一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
(2)答题方法:原则分三步:
步,原理、方;第二步,用原理分析问题(分析一般分为:1、是什么问题2、造成的原因3、意义或危害 4、解决的措施。大多试题只答两层)。
(3)存在问题:原理不先行;不分段,一段话答完;分析缺乏层次,不写番号。
2、用多个原理或者较多知识设问(大角度)
(1)试题特点:要求用较大范围的知识回答和分析问题,这种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教高,而对某一问题深入分析能力的要求不高,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
(2)答题方法:有几个原理答几点,每一点要求答两层:层,原理、方;第二层,用原理分析问题
(3)存在问题:要点过多;一句话一个要点;没有层次。
3、没有原理要求,直接以具体内容设问(属于小角度)
(1)试题特点:该试题没有明确的原理要求,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找寻原理,同时试题问题的设置没有固定的套路,它是按试题本身的具体内容设置的,每一试题的具体内容不同,设置的问题就不同。该试题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答题方法:找准原理;辩证分析;紧紧结合材料;紧紧针对问题。
(3)存在问题:找不到原理;不知道如何分析;不结合试题本身的问题回答;层次不清楚。
4、“体现了什么原理”的设问。(属于大角度)
(1)试题特点:提供一定的材料,设置一定的情景,然后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类试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简要的分析能力。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分两种情况答题:一是分数较少的试题,答题只需要答出原理,二是分数较大的试题,答出原理后需要简要分析。
(3)存在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分析太多;有的同学分析太少;分数多的试题只答原理,只是原理的罗列。
5、“是如何体现 ……原理”的设问。(属于小角度大角度兼有)
(1)试题特点:这是一种典型的归纳型试题的设问,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要求从具体的材料分析出一般的结论。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2)答题方法:这种试题答题方法从目前看有两种,一种是先分析材料,然后得出一般的原理,即:材料——原理;另一种是先答出原理,然后分析材料再得出一般的原理,即:原理——材料——原理。
(3)存在问题:不分析材料,只答原理;不知道材料包括那些原理。
6、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设问的试题。
(1)试题特点:试题是按照内容要求命题,“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2)答题方法: “是什么”只需要回答基本内涵;“为什么”主要讲清楚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等;“怎么样”主要说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等。
(3)存在问题:“为什么”与“怎么样”分不清楚,知识掌握存在缺陷,答不完全。
7、辨析式的设问
(1)试题特点:问题的设置带有辨析的性质,不是全部的正确,也不是全部错误,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
(2)答题方法:这类试题原则上分三个方面答题:一是说明合理性;二是批评错误;三是判断,进一步指出错误实质。
(3)存在问题:找不出合理性;不能用原理分析;不进行辨析判断。
三、答题与书写技巧
1、见分答题:2-4分(1-2点)
5-8分(2-3点)
9-12分(4-5点)
13-15分(5-6点)
2、 原理先行,有分析过程 书写工整,试卷干净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郑 军
湖北秭归县屈原高中(443600)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原因。各种主要势力对两次的态度如何?最终取得抗日是什么?
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经济、制度、人物、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3.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规范化。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平时去练、去实践。笔者浅谈旨在说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占44分,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有很大的作用。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确。
[例1](2005年江苏卷)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解析: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知识的题目,主要靠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时重现知识予以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为D
2、排除法
先淘汰和题干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例2] (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解析: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应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 。故为D。
3、转换法
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考察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
[例3] (2005年江苏卷)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解析:看起来,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因为我国冬季只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在夏秋季节;非洲热带草原既有在北半球,又有在南半球,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北半球冬季)南迁到热带雨林边缘及湿季的热带草原(南半球)去栖息,湿季返回。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时间上对应南半球冬季)北迁,湿季返回,所以C选择项以偏概全;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为冬小麦,夏季收割。D为正确选项。
4、图像法
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来辅助答题。
[例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 )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解析: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下图,太阳直射点在P点位置。故为C。
5、读图法
读图法与图解法有所不同,它是根据题干提供的相关示意图、表格或图像,进行分析题干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5]如下图表示4个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亡率。从图中可以读出①、②、③、④四个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比较人口出生率和人口亡率之后,③所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故为C。
6、逻辑推理法
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例6] (2005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解析: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为C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黄石七中高级教师 徐国姣
综合考试已经历多届,文综地理试卷的结构也逐步稳定,文综卷第36题的知识结构对能力考查也具有相对稳定性。结合教学经验和经验,个人谈谈文综第36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空间定位方法:利用经纬度和区域特征空间定位,要求掌握和世界主要的经纬度及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方能作出正确的空间定位。
2、解答区域自然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所考查的区域自然特征应当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不外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不同的区域其显著特征不同。其区位分析多找自然原因。
3、解答人文地理特征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人文特征必定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不外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其区位分析方法与自然特征的区位分析不同,不仅要综合分析自然因素的影响,还要综合分析人文因素的影响。
4、解答环境问题及区位分析方法:第36题考查的环境问题必将是该区域最的环境问题,不外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因此其区位分析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又要分析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行为(过度砍伐、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扌焦采、过度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植被的破坏。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但考生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审题产生偏外,还与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有一定关系,答题技巧成为制约提高得分率的“瓶颈”。这一现象在2006年第36题的评卷判分中表现得很明显,为了提高得分率下列几点技巧值得考生关注。
1、审题技巧:审题要仔细,时间要充分(一般花60%的时间审题,花40%的时间答题)。审题首先要看清题意和图示,寻找、时间、图名、坐标值及图形注解,然后还要审分值,从而明确答题方向,拟定答题要点,做到不答走题、答偏题、答。
2、答题技巧:(1)少与多的技巧:为了赢得时间,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则不如多答。(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适度模糊处理。(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考生在答题时,按照答题卡上指定的题号,对号答题,一问答一段,不要把一大题的自始至终一个段落挤在一个题号内,造成不必要的丢分。(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地理考查的特征肯定是该区域最显著的特征,答题时要尽量找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答不全,则主次一起答,多多益善。但注意要把最能代表该区域的特征,最能体现该现象的地理规律尽可能答在前头。
总之,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生应以轻松、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愿每一位考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湖北高考2020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39.48万人。全省94个县(市、区)共设考点309个,考场14108个。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是对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按照学习能力的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学府。一些学习意志强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教育考试之一。大部分省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从2017年开始,各省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陆续不分文、理科。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
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湖北省文物点有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历史文化名城。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西汉沿革至今的问津书院;蕲春县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今赤壁市)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572分。
秭归县中学创办于1941年秋,1947年由水田坝迁入古城归州,1979年定名为“秭归县中学”,1984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全省首批办好的113所重点高中之一。为服务三峡工程建设,1998年7月随县城东迁入茅坪新校,位于新县城丹阳路23号。校园占地面积77094平方米,坐落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上游1.5公里处,集丰厚的楚文化底蕴、悠久的屈原文化传统、钟灵毓秀的峡江山水和以宏伟的三峡工程为标志的现代文明于一体,享有“坝上库首校”的美誉。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家。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屈原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屈原的知识
预 习 须 知
一、写作背景
《屈原》是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一部历史剧,正是抗日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悍然发动“皖南事变”。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二、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抗日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华》等历史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后变成的神灵。
诡谲jué:狡诈,狡黠。文中指祟祟的样子。
哗huá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pì睨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镗tāng镗鞳tà鞳: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稽qǐ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非fēi难nàn:指摘和责问。
景jǐng仰yǎng:佩服尊敬,仰慕。
二、主题概述
剧本主要通过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以及屈原被囚庙中对东皇太一、云中君等雕像的痛斥以及对风、雷、电的赞颂,表达了对昏庸腐朽的统治阶级的痛恨和不满,对自由与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塑造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义无反顾、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
三、 文章 结构
部分(从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至结束):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思考探究
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2.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3.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方法 ,请找出几处,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②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③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表达了必须毁灭黑暗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④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他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通过反问、反复、比喻等手法的使用,深刻指出产生黑暗的根源——昏庸无能的统治,欺民惑众,压迫。表达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屈原的独白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②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③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④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5.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语文屈原的课后习题
题
对话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屈原的独白。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达到了剧情的部分。
第二题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世界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第三题
示例:①东皇太一庙之正殿。与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间,唯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侧山与国殇立侍,右首东君骑黄马,左首河伯乘龙,均斜向。马首向左,龙首向右。左室为一龙船,船首向右,湘君坐船中吹笙,湘夫人立船尾摇橹。右室一片云彩之上现大司命与少司命。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地点、道具、布景等。说明当时的环境,烘托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②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舞台说明交代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四题
略。
作文 描写屈原的800字
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书卷,静静地看,细细的想,似穿越了两千年的阳光,阳光下有你。
你一袭白衣,任乌发垂在胸前,似有无尽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旧清澈如洗的天,纯净的眼眸无法承担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两行清泪。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为何如此执着,不懂你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而你,也只好空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为何不肯听你言?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三闾大夫不该是你。
抱着一块冷石,你毅然决然走到汨罗江畔。他们说你极端,他们说你消极避世,他们说你心胸狭隘。他们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让家园变成荒芜,你只是不忍看到那个败迹,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结局。
那为何,不随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怜的目光看我,是啊,该怎么让凡人们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场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风干美好。
近似疯癫的伪装,只是不忍清醒着看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罗。早已分不出你的泪,只因爱得太过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头,有那么多的选择:做一个隐士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没有人非要你。但,你又怎肯呢。
你叹,你恨,你泣。叹他们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无力回天,泣国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个人的楚,已风雨满楼。仿佛,只要轻轻一推,便已化为废墟。
就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历经沧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历史,会一直记得你。
语文屈原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必考知识点:屈原列传
★ 高考语文知识复习要点:屈原列传
★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屈原经典语句
★ 高中语文离骚知识点归纳
★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整理
★ 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1
我对理解性默写的感受是: 看似很简单,实则不一般。 高考必背篇目,随时几乎是天天在背诵,但从每次测试的情况来看,效果不理想。时间上的投入与的收获,好像不成正比。文章记不住、句子填不准、字词写不对等,是普遍的问题。提高理解性默写的得分率,是许多老师和学生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事情。
全国卷理解性默写的范围,必背64篇。其中,高中14篇,初中50篇。随着复习的深入,高考的临近,可以利用的有效复习时间越来越短,我们必然要抓一些重点。结合今年春节的特殊情况——肺炎成灾,全国心系武汉,心系湖北——我悄悄地认为,理解性默写备考的重点是:
一、与湖北有关的作家,与湖北有关的句子;
二、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句子;
三、与当前热点有关的句子;
四、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
上面的分类,可能存在一些交叉,总之,代表着一些思考的角度。从这些角度面来梳理作家,梳理句子,有助于更好地准备今年的理解性默写。退一步讲,如果准备的内容,默写填空没有考,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运用。举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以上的四个重点,内容很多,自然举不完,在此也仅仅是抛砖引玉。
2
与湖北有关作家,比如屈原,比如苏轼。屈原的故乡在湖北秭归,当时楚国的都城,在今天的湖北荆州。因此,屈原的《离骚》,复习时应该重视。苏轼曾被贬湖北黄州,在湖北,他写了很多名篇。湖北的山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而他又以盖世的才华来书写湖北山水,两者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必背篇里面有5篇苏轼的作品,篇篇经典,分别是《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三篇写于湖北,也有文字写湖北,尤其应当重视。
与湖北相关的句子,一看这种说法,感觉很陌生,仔细找一找,还是比较多。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用在当前就比较应景。又比如,《赤壁赋》中写道:“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热点“武昌”出现了,因此,写所见景色的句子,“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这两句就尤其需要注意。
同一篇中,后面出现了“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等句子。江陵前身是楚国的都城郢,也曾经是荆州的治所,相当于大荆州的城区。古时多以江陵来代指荆州。“破”“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流而东,就是武汉。“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气势豪迈,所向披靡,如今支援武汉、支援湖北的各路英雄也是一样。
3
忧国忧民、为国为名的句子,必背篇里面相当多。前面提到的《离骚》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比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比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再比如,《醉翁亭记》里的官民同乐,《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后忧乐;《出师表》里面的鞠躬尽瘁,而后已;《曹刿论战》里面的主动请缨,竭忠尽智。
复习的时候,无论是长文还是短诗,可以对心忧、心忧、报效的句子,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比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比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与当前热点相关的句子,必背篇里面也有很多。前面的提到的爱国的句子,与湖北相关的句子,都与当前的热点有一定关联。接下来我们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比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面对,医护人员冲在前面,将生置之度外,令人感动。后面又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国上下,力挺武汉,爱国之心,可谓人皆有之。
早日结束,这是今年大家的共同心愿。许多英雄,夙兴夜寐,都在为此辛勤付出着。辛弃疾,这个名字有一个好的寓意:辛勤的努力,最终会让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作为爱国词人,他的作品,今年会不会受到青睐?《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新时代是不是可以有新的?看看钟南山院士,看看李兰娟院士,回答是:廉颇不老,不仅能饭,而且能战,而且必胜!
居家隔离,要不要读一读《陋室铭》?支援武汉,送别亲人,是否也曾说过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过年伴随着过关,是否也在心里吟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吹哨人”病危的消息传来,是否也曾在心里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滞留在外地,会不会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蜷缩在家里太久,是不是特别期待“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不是特别向往自由,想要变成《逍遥游》里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古诗词里面,那些写亲情、写友情、写家国情的句子,写思念、写祝愿的句子,那些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的句子,那些最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句子,最能表达当先人们心声的句子,尤其需要我们重视。 哪怕是写艰难处境的,写病痛愁苦的,比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比如,“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比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最真实的感受,同样需要多留意。
今年,因为而延期开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一些改变。《劝学》《师说》《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则》,都与学习相关,值得关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今年,学生的学习渠道特别多,善于借助外力,或许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年,老师们为了线上教学,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网上有一些老师的直播“翻车”现场,其实,不必关注老师因作不熟练而造成的尴尬,而要体会老师关心学生、敬业奉献的那颗心。
《师说》里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不难看出,即便在不好从师学习的风气中,医者也是谦逊的,也是要相互学习的。《师说》中又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因为,今年我们对医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也有了更崇高的敬意。他们救扶伤,有仁心,有智慧,有担当,是英雄。 复习过程中,看到与“医”相关的句子,自然应该更加留意。
5
斗志昂扬、乐观豁达的句子,背诵篇里,依然有很多。这类句子,特别鼓舞人,特别有力量,读起来痛快,背起来流畅。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比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面对困难,我们需要一些催人奋进的句子来浸润心灵。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地理了理值得关注的重点。当然,我们给的是方法,给的思路,授的是渔,而不是给的押题的。前面提到的篇或句,未必就会考到。毕竟,前面举的例子,仅仅是必背64篇中很小的一部分。理解性默写容易失分,但只要背得好,理解透彻,相对来说,也容易涨分。当我们有些厌倦全篇背诵,或者对全篇背诵仍然吃力的时候,不妨按照前面提供的思路来进行梳理。
或者,还可以探究一些其它的梳理方法。如按作者来梳理,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如按情感来梳理,快乐、忧愁、旷达等。再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一些新的主题,自己在必背64篇中去挑选整理,然后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进行求同比异。虽然都是学过,甚至已经背到乏味的篇目。但温故而知新,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总之,两手准备,所背的句子,如果理解性默写没有考,灵活运用在作文里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家。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屈原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屈原的知识
预 习 须 知
一、写作背景
《屈原》是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一部历史剧,正是抗日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悍然发动“皖南事变”。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二、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抗日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华》等历史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后变成的神灵。
诡谲jué:狡诈,狡黠。文中指祟祟的样子。
哗huá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pì睨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镗tāng镗鞳tà鞳: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稽qǐ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非fēi难nàn:指摘和责问。
景jǐng仰yǎng:佩服尊敬,仰慕。
二、主题概述
剧本主要通过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以及屈原被囚庙中对东皇太一、云中君等雕像的痛斥以及对风、雷、电的赞颂,表达了对昏庸腐朽的统治阶级的痛恨和不满,对自由与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塑造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义无反顾、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
三、 文章 结构
部分(从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至结束):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思考探究
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2.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3.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方法 ,请找出几处,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②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③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表达了必须毁灭黑暗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④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他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通过反问、反复、比喻等手法的使用,深刻指出产生黑暗的根源——昏庸无能的统治,欺民惑众,压迫。表达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屈原的独白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②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③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④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5.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语文屈原的课后习题
题
对话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屈原的独白。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达到了剧情的部分。
第二题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世界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第三题
示例:①东皇太一庙之正殿。与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间,唯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侧山与国殇立侍,右首东君骑黄马,左首河伯乘龙,均斜向。马首向左,龙首向右。左室为一龙船,船首向右,湘君坐船中吹笙,湘夫人立船尾摇橹。右室一片云彩之上现大司命与少司命。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地点、道具、布景等。说明当时的环境,烘托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②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舞台说明交代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四题
略。
作文 描写屈原的800字
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书卷,静静地看,细细的想,似穿越了两千年的阳光,阳光下有你。
你一袭白衣,任乌发垂在胸前,似有无尽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旧清澈如洗的天,纯净的眼眸无法承担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两行清泪。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为何如此执着,不懂你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而你,也只好空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为何不肯听你言?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三闾大夫不该是你。
抱着一块冷石,你毅然决然走到汨罗江畔。他们说你极端,他们说你消极避世,他们说你心胸狭隘。他们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让家园变成荒芜,你只是不忍看到那个败迹,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结局。
那为何,不随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怜的目光看我,是啊,该怎么让凡人们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场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风干美好。
近似疯癫的伪装,只是不忍清醒着看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罗。早已分不出你的泪,只因爱得太过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头,有那么多的选择:做一个隐士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没有人非要你。但,你又怎肯呢。
你叹,你恨,你泣。叹他们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无力回天,泣国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个人的楚,已风雨满楼。仿佛,只要轻轻一推,便已化为废墟。
就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历经沧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历史,会一直记得你。
语文屈原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必考知识点:屈原列传
★ 高考语文知识复习要点:屈原列传
★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屈原经典语句
★ 高中语文离骚知识点归纳
★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整理
★ 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