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古代绘画中的一幅名画,属于传统的人物画。这幅画创作于北宋时期,描绘了虢国夫人沿河畔游玩的场景。画中的虢国夫人形象娴静美丽,衣着华丽,与身边的宫女和随从形成对比,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和富足。整幅画运用了线条勾勒、颜色柔和等技法,表现了古代绘画中的雅致风格。该作品流传至今,成为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_虢国夫人游春图什么意思
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_虢国夫人游春图什么意思
清明期来临,万物吐故纳新,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候。 我国踏青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人对时令的变化要比我们敏感得多,寒冬过后,迎面而来的温暖明媚总能让他们欣喜不已、游兴大发。
白居易65岁高龄之时,仍惦记着春游踏青,写下诗句赞春游之乐: 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趁着大好春光,我们来聊聊古人春游那些事儿有的学者认为,虢国夫人应是后面三骑中居中的一位。其理由亦很简单,前面三骑是先驱无疑,中间二骑尽管服装艳丽,但分不出主侍,也就不会有主角在此。后三骑中左右两侧,一人着红衫,一人穿红袍,应是两位侍从,而当中一位雍容华贵、气派不凡,显然是画中主角虢国夫人。有的学者认为,按照出行的阵式排列,一行人中前三骑为前驱,后三骑为断后,骑上之人都是配角,只有居中二骑才有可能是主角。虢国夫人就是这二人之一,至于是谁,那当然首推近前的一位。。
先秦时期的春游,以浪漫闻名,春天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个解禁的季节。 《诗经》中记载的许多有关爱情的诗篇,都发生在春游之时。比如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说的是郑国人喜爱春游,出了城东门,满眼望去都是如花似玉的郊游女子,正是男子邂逅爱情的好时机。
尤其是在郑国的溱(zhēn水、洧(wěi水边,青年男女借着游山戏水之名寻找意中人。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若是小伙儿看上了哪个姑娘,就送上一枝芍作为定情信物。《诗经郑风溱洧》说的就是这件事: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 就连孔子也很推崇春游,《论语先进篇》中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阳春三月,换好春衣,叫上大人小孩儿,先去沂水沐浴,再到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多么欢畅和谐的春游画面。
当时还特意设了一个春游节日上巳节,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堪称古老的情人节。 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崇尚自然,有着纵情山水的风尚,春游在文人雅士中更加流行。
不过与先秦人边春游边恋爱的浪漫不同,魏晋人看重精神层面的玄游。他们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于自然中洞悉玄机,陶冶情。 为当代人熟知的,大概是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的那一场春游。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洋洋洒洒三百多字,让后人得以窥见那天的山水之美与欢宴之情。
其中所谓修禊事也,指的是上巳节祭祀的传统,人们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宿垢,祛灾祈福。 作为山水诗派鼻祖的谢灵运,在出游上也很有一套。因常常游历大山名川,为了行走方便,他发明了专用于登山的户外鞋。此鞋传至唐朝仍是出游必备品,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说道:脚著,身登青云梯。
到了唐代,春游之风更为鼎盛,上巳节被定为法定日。 《唐诗纪事》中记载,常带着嫔妃、官僚们春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唐代仕女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刻画了宠妃的三姐虢国夫人隆重出游的场面。
唐代科举放榜日恰好在上巳节前一天,会邀请新科进士参加的曲江宴。宴席间,、王公大臣、新科进士一边欣赏曲江边的春光,一边品尝美味佳肴,时不时吟诵诗作,好不惬意。 有了上层带头和制度保障,春游变得平民化,并且更加注重物质享受,盛行吃喝之风。
富贵人家会带上厨子随行,普通人家则会带上提盒,作用相当于今天的野餐篮。唐代韦氏家族墓中的一幅宴饮壁画,画中长方形的矮案上,摆满各种食物,正是中唐有钱人春游野餐的场面。 杜甫《丽人行》中描写春游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中也有: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奕奕车骑,粲粲都人。可以看出,春游是当时民众参与度极高的一项娱乐活动。
宋代时,人们春游开始更为实际地选择了清明节,祭祖顺便踏青。 上巳节与清明时间上本就接近,如此一来,上巳节便显得有些多余了,于是渐渐地便在宋代衰落下去。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每年的清明节,开封市民都会出城赏春,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再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直观展示了当时人们春游活动之丰富、形势之浩大。
宋代以后,古人春游活动的内容变得多元化,趋于简朴,体育健身运动受到喜爱。陆游《晚春感事》诗中有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可见蹴鞠和秋千在当时是普遍的运动。 到了明清时期,春游的娱乐活动已经非常丰富,赏花、射柳、荡秋千、放风筝俨然是一场大型的游园会。
明代甚至直接把清明节称为秋千节,可见荡秋千风俗之盛。宫人、嫔妃相邀嬉戏,享受大好春光。衣带飘飘,配上杏花飞舞,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清人则喜欢放风筝,在风筝上写上自己害怕的各种灾祸疾病,等到风筝升空后剪断线,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消灾解难。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美妙春景里,古人留下的佳句华章比比皆是,读来让人感觉大好春光如在眼前。这既是文化上的传承,也是古人和今人在面对美好春光时的情感共鸣。
春游,因为这种代代相传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共同历史记忆752年的春天,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着盛装出游,“道路为耻骇”。画师张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虢国夫人这次出游的盛况。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唐代朱景玄在《唐代名画录》中称赞说道:尝画贵公子、鞍马、屏障、宫苑、仕女,名冠一时。。 眼下,柳枝飘逸,春花烂漫,但春光也所剩无几了,你是否也准备好了踏青之旅呢?
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从来都不脂粉。杜甫在《虢国夫人》一诗中写道:
,长51.8cm,宽148cm,辽宁省博物馆。这幅画描绘了天宝十一年,再现了的典型环境郭夫人和她的家人穿着戏服旅行。这条路是个耻辱。图中描绘的是行进中的队伍,人密人密,少胜多。画中有九个人骑着马。前三骑和后三骑是侍从、丫鬟、保姆,中间第二骑是秦夫人和郭夫人。其中四个(包括女生)穿着长裙和丝绸,另外五个都是男的圆领长袍。郭郭夫人在照片中间的左边。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袖子,肩上搭着一条白色的丝绸,还有一条红色的裙子,上面有金色的花朵,绣花鞋上的红色缎带鞋露在裙子下面。秦老师在右上方,她正在告诉郭老师一些事情。作品以人物的内心刻画为重点,通过精细的线描和色调铺设,丰富多彩而又不失其清丽淡雅,精致而不平淡。这幅画的整体构图密集而自然。人和马缓慢而从容地移动,这是春游的主题。画家不t没有背景,只用湿笔突出人物,意境清新空灵。图中所用的线条细长、圆润、优美,在力度中彰显魅力。色彩淡雅,丰富,装饰性强,生动活泼。画面充满了盛唐的雍容、自信、乐观。这幅画是宋代的品。原抄已失,抄本仍有盛唐之风。原画曾存宣和内府,被画院临摹。宋代石、贾思道收藏,经台州阙市场流入晋内府。金章宗万艳琼在卷前签了一个防水标题,这是由宋徽宗抄写的。书的描述见《虢国夫人游春图》,《庚子销夏录》,《墨缘汇观》。是唐宋名迹中的稀世珍品之一。但是,看过《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人,对画中人物谁是虢国夫人始在唐代以前是比较罕见的。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和发展。终不太明了。
现欣赏的辽宁省博物馆藏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见上图)与杜甫《丽人行》所描写的场景正好一致。不过,《丽人行》主要属于讽谏诗,而《虢国夫人游春图》则是现实风俗画。唐代以前的仕女画多是借仕女的形象来宣传教化内容,如《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而到唐代,则出现了很多描绘妇女现实生活的画作,有的甚至直接取材于现实中的宫廷贵族。我们现欣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画家以真名实姓的现实人物为主人公而创作的,这还有人认为,前一骑着男装的就是虢国夫人。因为在天宝年间,身居高位的贵妇人喜着男装。但在这幅画中,三骑中也有一着男装的女子,这就不好解释了。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观此《虢国夫人游春图》,九人、八骑在春光中悠闲地走着。前面三骑与后面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的两骑是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也有人认为是韩国夫人与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居画面的右上方,面向虢国夫人,正有所语。虢国夫人面庞圆润,体态丰满,肤色白皙,仪态端庄,悠然自若,具有唐朝贵族妇女的审美特点。她未施浓妆,符合户外游春的主题。她的乌发高高地绾成坠马髻,这在当时颇为流行。她外穿淡绿色的窄袖袄,内着低胸的桃红色拖裙,再加上纯白色绫纱的披肩和束腰,显得雍容华贵。画面之外,长安曲江畔的明媚春光从虢国夫人那淡定高贵的神色中映现出来。在画家笔下,两位夫人的形象不是骄横跋扈,而是气质高贵,正如杜甫所说的“态浓意远”、“肌理细腻”。画面构图疏朗,气脉连贯,用笔颇为轻松。前边三骑安排得稍微空疏些,后面五骑安排得比较紧密,层次自然,既无局促感,又无散乱感。人和动势都不大,从容潇洒,又保持着一种庄重感,这既符合游春的主题,又符合主人公的特定身份。诉是《虢国夫人游春图》。说什么。
虢(guó)国夫人(?年—75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面有八座乘骑。先有三骑纵向驱前,其中二人着男装。依次二骑并行,马上是两位艳装妇女。另外三骑一字排开断后,其中中间座骑之人怀抱一孩童,另有一人也着男装。6年)是这幅游春图的画面并不复杂,但要想弄清其中谁是虢国夫人,就不是很容易了。唐玄宗李隆基宠妃的二姐,唐朝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是杜甫《丽人行》中的诗句。它描写的是唐代杨贵妃的姐姐秦国夫人、虢国夫人出行游春的情景。杨贵妃受宠后,其兄杨国忠登上相位。她的三个姐姐也分别被封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和韩国夫人,经常出入禁中,唐明皇以“姨”呼之。杜甫的《丽人行》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春,以嘲讽的语气描述了秦国夫人、虢国夫人的冶容及其生活的、炙手可热的权势。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立意并不在于展现贵妇人的权势,而主要在于表现她们愉悦、闲适的日常生活情景,但我们从中不难感受到唐代那种高亢、乐观的时代特征。如果将其和周昉之作比较一下,就可看出这一点。周昉画的人物也是丰满、华贵、游乐的,但大都流露出某种孤独和落寞之情。像《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样的欢快场景,在周昉画作中是很难看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萱不仅创作过《虢国夫人游春图》,还创作了《虢国夫人夜游图》《虢国夫人踏青图》等以虢国夫人为代表的贵族妇女风俗画,他的都被酷爱丹青的宋徽宗收藏,并著录在《宣和画谱》中。靖康之难,徽宗被掳,他珍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惨遭厄运,摹本被金兵掠走。金章宗完颜璟也爱好书画,题签“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于画上。后来《虢国夫人游春图》流出金宫,历经南宋宰相史弥远、贾似道收藏。清帝广罗天下古物菁华,《虢国夫人游春图》也被囊括其内,存于内宫。《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对真实历史人物、真实风俗场景的生动描绘,而且更在于它从特定的角度描绘了一个伟大艺术时代的总体风貌,并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某种精神特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