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档案馆在哪_中山大学档案学在哪个学院

专业目录 2025-04-08 07:11:41

中山大学校园内有哪些性建筑?

就说说我所在的南校园吧。

中山大学档案馆在哪_中山大学档案学在哪个学院中山大学档案馆在哪_中山大学档案学在哪个学院


中山大学档案馆在哪_中山大学档案学在哪个学院


中山大学档案馆在哪_中山大学档案学在哪个学院


南校作为中大现有的历史悠久的校址,校园里有非常多的有故事的建筑,我提几个我觉得能称得上的建筑。

1、中大北门牌坊

中大北门牌坊是中大有标志性的建筑,正面刻“国立中山大学”,背面刻“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中大内的游客必打卡。这座牌坊于2001年仿照旧有的中坊(位于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修建。

2、小礼堂

小礼堂在这个问题的回答里必须拥有姓名。小礼堂也位于南校中轴线上,北望中山雕像,南向南门。先生在这里发表过的“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的演讲。

小礼堂始建于15年,为一名叫史怀士的美国人向格致书院(岭大前身)捐建,因此当初叫“怀士堂”。

怀士堂原是岭大的青年会馆,中山大学入主康乐园后,对其进行了一些改建,例如将原有的十字型砖饰换为菱形,所以今天的小礼堂在建筑上没有什么宗教色彩,小礼堂的一楼大厅进行了现代化的装修,多媒体设备齐全,主要作为学校的讲学厅使用。

3、惺亭

位于校园中轴线上,南面正对中山雕像,东临图书馆。惺亭始建于1928年,由岭学惺社同学筹建(岭大的每一届学生都有自己的社名,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中大岭院),目的是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在运动中英勇献身的师生。

惺亭是一座八角亭台,亭柱是康乐园的主调红砖色,顶部则采用了蓝色间红色的琉璃瓦,八条亭脊上分别蹲着一只南狮,斗拱的比例不大,斗拱下还有镂空设计,具有明显的岭南风格。亭还有一口铜钟,其上篆刻了对于惺亭的介绍。

亭子是为人休息而设,惺亭位于中大南校的醒目位置,无论晴天雨天都是行人的休憩场所,站在亭中,中轴线的景色几乎一览无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大浓厚的文化氛围。

中山大学性建筑

作为南校区的学生,学习、生活在人文气息浓厚的南校,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是有一肚子话要说了。

1、 北门牌坊

作为中大代表性的建筑(没有之一),北门牌坊可谓是中山大学学子精神寄托的象征。想当初来中大的时候,我次要找的建筑就是这个。

“古色古香,庄严大气的中山大学牌坊一直以来都是中山大学的标志。现在,人们熟知的中山大学牌坊位于中大海珠校区(即南校区或校本部)北门、滨江东珠江南岸的那座 。此牌坊建于2001年,是参照五山路原有的国立中山牌坊而成的 。”

2、 中大校训

这个景观我觉得是仅次于中大北门牌坊的标志了。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建校时,先生为之题写了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文出自于儒家经书《礼记·中庸》,这是先生对于广大学子的深切期盼,盼望新时代的年轻人振兴中华!

3、 中区草坪

除去那两个必须要说的标志性建筑外,这个就是我想说的,中大养眼的景色,中区草坪,大草坪是中大校区的轴心,从南端的核心历史建筑怀士堂起,历经大旗杆、先生纪念铜像、惺亭、大花坛到岭南堂,全长约700米,宽约50米,再往北就是珠江边的中大北校门了。无论是烟雨朦胧还是艳阳高照,这里的景色总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两旁是浓荫密布的逸仙路(先生字逸仙),沿路散布着中大的一些近代历史建筑和会堂类建筑。漫步其间,你会感到天地广阔心胸开朗,浓浓的学术味令人觉得这里真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舍不得离开!

从中山大学南门走进学校,穿过一条两侧树木蓊郁的大道,映入眼帘的首先便是中大的校训——由先生手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这是怀士堂的背面,怀士堂是中大校园内的的建筑之一。这座红墙翠瓦、塔楼高耸的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历史悠久,堂前巨樟由陈炯明先生亲手植下,距今已过百年岁月。

怀士堂旧照

怀士堂今照沿着中轴线逸仙路往下走,能看到先生的铜像与惺亭。

惺亭由原岭学惺社同学于1928年捐建,为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烈士纪念亭。史坚如为辛亥革命烈士,区励周、许耀章为1925年沙基惨案烈士。惺亭内有一哑钟,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1981年,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为惺亭题写了匾额。

继续向下走,到达岭学旧址(今岭南学院)

再往下走便是中大学人馆。

中大凯丰学人馆是由广州中大控股公司与广东丰泰共同打造的按照四星标准兴建的酒店。同时,中大凯丰学人馆也是中山大学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为中大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高规格的场所。

从学人馆往下走到达中大北门,北门外的牌坊由中山先生手书,宏伟大气,与迢迢珠江相峙。

逸仙路的两侧通往各大院楼和其他标志性建筑:

1. 陈寅恪故居

原是岭学附属中学葛理佩住宅,其后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知名也曾在此居住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陈寅恪一直居于此楼的二楼。《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著作就是在此写就。故居内现陈设陈寅恪居住时的摆设,手稿与书籍,免费开放。

2. 马丁堂

马丁堂是一座由硬制红砖砌就,采用钢筋混凝土作地面的建筑物,为纪念向岭学前身岭南学堂捐款的美国辛辛那提州的亨利·马丁,命名为"马丁堂"。它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所在的大楼(人类学系系牌匾为费孝通先生手书)。

3. 乙丑进士牌坊

"乙丑进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为表彰天启年间广东梁士济、李斯觉、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岭学领迁了这座"乙丑进士"牌坊。原立于格兰堂(今称"大钟楼")西侧,后倒塌。1999年学校在校园中区重立该牌坊。

4. 爪哇堂

爪哇堂原为大学宿舍,为纪念爪哇华侨的赤诚,将该宿舍命名为“爪哇堂”。楼匾为容庚所写。

5. 十友堂

1.怀士堂

怀士堂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的南北中轴线上,红墙青瓦,古韵悠长。怀士堂由美国克里夫兰州的华纳和史怀士公司的总裁安布史怀士(机床和天文仪器生产商)出资于15修建,16年落成。为纪念史怀士先生,故命名为“怀士堂”。1923年12月21日,先生与其夫人宋庆龄女士来当时的岭学视察参观,先生还在怀士堂前发表长篇演讲,鼓励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2.乙丑进士牌坊

中山大学办学已有一百多年,康乐园内的建筑大多都保留了下来,其上镌刻着历史的痕迹,而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是乙丑进士牌坊了。乙丑进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为表彰天启五年(1625年)广东梁士济、李觉斯、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虽然牌坊曾经被迁和被毁过,但修复后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匾额上刻着的“乙丑进士”4个字以及7位进士的名字。牌坊上的梅雀、万字纹和菱形图案也清晰可见。

3.惺亭

惺亭坐落在康乐园的中轴线上,是一座蓝顶红柱的八角亭,亭还悬挂着一个大铜钟。惺亭建于1928年,据说是为了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革命烈士。

中大的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而仍然屹立不倒,更添历史沉淀下来的韵味,中大学子每每驻足凝望,透过景物回望历史,都更加懂得何为德才兼备、气质、家国情怀并以之为目标去奋斗。

坐标南校,所以主要提及的建筑都是在南校。南校主要的风格是复古,红墙绿瓦,真的是很适合出片的场景,所以每周末都能看到许多拍婚纱照、情侣照、个人的漂亮姐和帅气小哥哥们。而他们主要打卡的性建筑如下:

1)中大北门牌坊

中大北门牌坊坐落于北门,濒临珠江,风景一片独好。这里也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感,所以总是会被认为是打卡中大的性建筑之一。在珠江上往中大眺望,北门牌坊总是不可被忽视的一道风景。

2)怀士堂

怀士堂应该是所有来中大旅游打卡的人不能错过的历史建筑之一了吧。从外观上看,怀士堂的红绿瓦相间代表着中大典型的建筑风格,木制小窗弥漫着历史的厚重感,小而美,就是怀士堂无误了。

3)像

这尊先生的像也是中山大学的之一,先生与中山大学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与深厚的历史渊源,而坐落于中轴线上的这一尊雕像也正是先生当年飒爽英姿的生动还原。所以,当然是不可错过啦!

4)惺亭

与先生像同样坐落于中轴线的惺亭可能并不是那么显眼,但是作为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的一部分来说,惺亭也是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不应该被忽视。

5)中山大学校训

由先生亲笔题下的中山大学校训也是一个打卡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孙先生当年对学子的期望,也是每个中大学子心中坚定的信念。

6)人类学系系楼:这里私心再加一个,因为人类学系的字是由我非常非常敬重的费孝通先生题的,所以我觉得也可作为一个建筑吧~

中大南校校内有许多性建筑集中在中轴线左右,也是众多游客的打卡点。但其实只要多在校园里走走逛逛,就会发现很多很多建筑都是有特色的、值得好好欣赏的~

坐标南校,我挑了三个建筑我个人比较有感触的。

【中山大学南门牌匾】南校的南门牌匾是很多人打卡的地方,我自己对中大开始的印象就是这里。南门牌匾就在新港西路沿线,从八号线中大站出来走几步就可以达到,很容易就看到了。正门进出都要刷学生卡,也有很多车从这里进入,外面的人进来可以刷。

它是红绿相间的岭南风格牌匾建筑,非常有中山大学的特色。从这里进入校园就是长长的笔直的校道,重合于中大的中轴线,四面的树木都很高大繁茂,即使在夏天也会觉得阴凉,很有大学的感觉。

【怀士堂】怀士堂是1900年岭学时期,来自美国的安布史怀士先生捐建的。这是中山大学里面的标志性的建筑,也有很多中大人都叫它小礼堂,现在中大的很多大型活动包括奖学金颁布典礼,毕业典礼和学术沙龙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怀士堂,就在中大的中轴线上。它正面向北,面向的是中大的北门牌坊和珠江,也与北边的中山先生雕像相对。从建筑风格和上看都是的,虽然是西式的建筑,但在中大校园里一点也没有违和感。

【马丁堂】这是1905年动工的,比中大的历史还要久远,似乎是座红砖混凝土建筑,是纪念美国人亨利马丁先生捐赠岭学的产物,所以取名叫马丁堂

马丁堂也是中山大学里面的一个文物保护建筑,现在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系楼,里面有的办公点,也有一个小型的藏品博物馆,内部重新装修过,很端庄典雅。里面有梁启超先生送的石狮子,费孝通先生写的牌匾。学与人类学学院的很多大型活动会在这里召开,比如“博雅”活动、“笃学”活动等等。因为历史久远,它的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更高于其使用价值了。

中山大学南校园是老校园,自然是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可以随便逛逛观光。

中山大学作为广东省首屈一指的名校,具有着悠久的校史。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中大校园内充满故事性或是建筑艺术性的建筑。尤其是笔者生活的康乐园就是大学自然景观三大美丽者之一,在某旅游app中还被列为广州八大景点之一,包括且不限于如下:

一、

怀士堂又叫小礼堂,坐落在康乐园的中轴线上,它典雅古朴又不失庄严,有着能代表康乐园建筑风格的红砖绿瓦,站在怀士堂的台阶上北眺,可以看见康乐园的成群古木和生意盎然的草坪、可以看见先生的雕像、可以看见北门的校训牌匾……作为康乐园内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当年先生在此说出了“要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慷慨人心的演讲,先生在此处北眺,看见了未收复的北境、看见了自己的星辰大海,想必今天的我们站在上面也能看到自己灿若明霞的未来。

二、

图书馆,康乐园的图书馆相当气派,仿佛深林之间的一座宫殿。穿过一道长长的宽敞的走道,再拾阶而上才能看到这座威严气派的建筑正门。尽管他的台阶很高,但是建筑只有5层,且内部是庭院式的设计,俨然就是一座知识的宫殿,徜徉其中不自主就能感受到知识学术的气息和味道。虽然图书馆的历史不及康乐园其他建筑悠久,但他在中大学子心中的意义却举足轻重。

三、

先生铜像。先生的铜像伫立在康乐园中轴线的正,可谓是整个康乐园的核心位置。该铜像是根据先生的体型身高1:1打造,表明了中山先生之于中山大学的意义。有趣的是先生的铜像面朝北方,与建筑上讲究的坐北朝南不同,寓意着先生背靠家乡、立志北伐的宏图壮志。每逢中大的校庆等重要活动时,学校都会派礼仪人员、学生代表等在中山先生铜像下献花行礼,以表示对这位伟人的敬意。

人在东校,刚下地铁。本人在中山大学的广州校区东校园读书(即大学城校区),所以对东校区这里比较了解。

先介绍一下东校园的概况。东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东北端,总占地面积98.9万平方米(148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建有完善的产、学、研配套条件,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和体育设施。东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多人(含本科生约13000人,研究生约4000人)。

每个中山大学的校区都会立有牌坊,东校园与其他校区的牌坊无异,外有“国立中山大学”,内有“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时刻提醒中大学子内修与外修相结合,做一个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

中山大学与先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中山大学每个校区都会有一座雕像,以纪念先生对中山大学的建立的以及对近代革命的伟大贡献。

图书馆是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外观来看,整个建筑庄严大气,气势宏伟。结合石材与金属材料的对比,既能体现中山大学的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总建筑面积35,935平方米,内部采用全空调、全封闭、等载荷、大空间、通透式的设计,建筑布局、家具摆设、色彩运用、指示标识重人文、重个性,与东校区朝气蓬勃、大胆创新的风格相得益彰。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16年底,东校园图书馆收藏中外文纸质书刊122万余册;订购期刊2,293种,报纸129种;同时拥有中文电子期刊66,586种,外文电子期刊47,316种,中文电子图书139.04万册,外文电子图书55.12万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 251种。依托广州大学城的地理优势,图书馆还与大学城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利用十所高校的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强大的文献保障。

东校园图书馆设有阅览座位3,106个,检索和服务终端88台,选用先进的RFID安全监测系统及自助借还书设备,实行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图书馆已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局域网,使用ALEPH 500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四个校区图书馆与一个学科图书馆间实现了数字资源共享及纸质资源通借通还。

东校园图书馆秉承中山大学图书馆9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公开、公平、共享的图书馆理念,以“智慧与服务”为馆训,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参考咨询、网络数据库检索、多媒体资源浏览、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教育与培训、科技查新、代查代检等多层次信息服务,致力于以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师生提供限度的文献支持及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个人感觉东校园图书馆除了人性化和规模大之外,还有冬暖夏凉的舒适感。现在广州正处于又热又闷的天气中,有着强劲空调和校园网WiFi全覆盖的图书馆,无异是自习的场所。(其实空调开的猛是不是为了学生爽,只是为了保护馆藏书籍而已,所以夏天去图书馆自习还得备上一件薄外套)

传设院楼:传播与设计学院的院楼与东校园的其他建筑风格不一样,舍去了橙红色的外墙,而改用白色的设计。总之一句话,就是和其他楼不一样,就是非常有设计感。(不过有的人会戏称其为“马桶楼”……)

工学院院楼:现在气的院楼,没有之一。(不过等化学与材料楼建好了,它就要让位了)不过由于上年院系结构调整,工学院已经拆分开来,所以现在也没有工学院了,不过作为之前工学院的“大本营”,工学院院楼还发挥着其它作用。

其实东校园和其他校园还有很多优美大气的建筑,等待你亲自到中山大学发掘。

中大南校的建筑风格以红墙绿瓦为主,像小礼堂、马丁堂、永方堂等都是非常经典的历史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我结合自己的个人喜好和经典程度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些性建筑。

北门牌坊——网红打卡点

北门牌坊是南校的建筑了,来中大南校没有在北门牌坊拍照就像没来过一样。当年修滨江路时,为了保存这个经典的历史建筑,特地修了中大北门隧道让道路从地下通过,从而保留完整的北门牌坊的地貌。如今,背靠景色优美的南校园,坐落在中轴线的终点北门花园,面朝奔流的珠江,北门已经成为了中大学子与所有经过此地的游客心中神圣的地方。

校训——中大学子的告解室

在地铁中大站下车,在南校东门进入校园,没有两步路的时间,近百年前先生创立中大的前身广东大学时所定下的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就映入眼帘。十个庄严的打字就静静地伫立在草坪上,背靠小礼堂,正对校门口,观望着每个中大学子。对于游客来说,这可能只是个观光拍照留念的地方,但是对于中大学子来说,这就是时刻告诫自己毋忘奋斗的地方。

马应彪招待所——常年被误解的“岭南学院”

作为岭院的学生,岭院的建筑必须拥有姓名!

在了解之前,多少人因为这看起来就相当古朴有味道的建筑与建筑上的“岭南(大学)学院”几个字,就以为这里就是岭南学院本院了。但其实这里只是以前岭南学院的一个招待所而已,现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历史功能,变成了普通的办公室,真正的岭南学院与院楼,则还要沿着逸仙路往北门走几步,在北门东边。然而,这并不妨碍马应彪招待所成为游客拍照的经典旅游景点。

除了这三个景点,像新建的学人馆,还有在西区的书院新楼,当然还包括原本的历史建筑,都是非常值得游览欣赏的地方。游览在美丽的南校里,真的就像罗俊说的那样,感受到浓郁的学术氛围吧~

中山大学在哪儿

中山大学位于广东省,是广东省的一所双大学,其拥有三校区五校园,其中

广州校区:东校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贝岗村外环东路132号

南校园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北校园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

深圳校区: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66号

珠海校区: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大学路2号

补充:不同校区和校园之间招生,拥有不同的学院和专业,招生分数线也不相同。建立时间上广州校区南校园和北校园的历史为悠久,东校园于2004年建立,而深圳校区和珠海校区则建立时间较短

中山大学在哪

中山大学在广州。学校拥有18个人才培养基地。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等卓越人才选拔和培养。

中山大学其他情况。

学校以“面向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和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学术前沿、面向生命健康”为导向,着力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气质和家国情怀的卓越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