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与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考生要结合、需要和自身实际,遵循“以成绩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的原则进行填报。
高考后填报志愿方法技巧_高考过后填报志愿流程
高考后填报志愿方法技巧_高考过后填报志愿流程
高考后填报志愿方法技巧_高考过后填报志愿流程
高考后填报志愿方法技巧_高考过后填报志愿流程
高考后填报志愿方法技巧_高考过后填报志愿流程
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1、线法
2、 位次法
位次择校法就是用自己高考成绩所对应的省(市)位次与上述位次对比,从而决定是否填报目标院校的方法。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
3、线为主,位次为辅
从使用范围来看,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线,而非排名。线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而通过数据统计表明,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专业决定你的未来就业方向,而学校的所处位置,资源量和学校的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一般来说还是建议选择专业实力强,选择范围广的高校,但是这并不代表高校名气不重要,特别是在未来就业和现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学校名气尤为重要。
2、鸡头和凤尾,取舍有进退
有时候退一步当鸡头,你就可以享受到学校内部最为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且和你竞争的对手实力也不算强,竞争压力小,反而让自己更有机会获得成功,鸡头和凤尾,懂取舍才能进退。
3、何为好专业,深入多了解
对专业了解得越多6. 注意填报时间: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以免错过填报时间。越深入,越能够帮助到各位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因此我们在填报专业时就需要仔细考量该专业至少未来10年的发展走向,如果该专业在未来能有可期的上升空间,自然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变得很大,而一些夕阳产业我们则需要尽量避免。
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下是一些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
2、能力与优势1. 了解自己:考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1、无论是院校还是专业,都有坚持“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也就是说,平行志愿填报要有梯度,既要填报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也要考虑与自己高考分数相宜的学习,更要考虑填报一些历年录取分数比自己高考分数稍低的学校,也别忘了填写一两所保底学校。2. 了解专业:考生需要了解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4. 多方面考虑:考生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前景、学校实力等因素,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5. 注意填报顺序: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志愿填报顺序,合理安排填报顺序,以免错失机会。
8. 注意填报方式:考生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规定选择填报方式,如网上填报、纸质填报等。
9. 注意填报数量:考生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规定填报适当数量的志愿,以免填报数量不足或过多。
10. 咨询专业人士:考生可以咨询老师、辅导员、招生办等专业人士,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建议。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高考志愿填报小技巧需充分了解自己、收集信息、明确定位。
线就是录取平均分与该校所在批次控制线之间的值,线均值就是最近几年该校线的平均值。但经过大量的数据证实,它们之间的值是很稳定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我们填报志愿的一条很优良的指标。一、充分了解自己
3、登录指定网页在填报志愿之前,建议对自己进行充分了解。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性格和职业规划,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对于充分了解自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兴趣和爱好
思考自己对于哪些领域或课程感兴趣,了解自己对不同学科的喜好程度。考虑是否对科学、文学、艺术、商业等领域有特别的好奇心和热情。
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技能,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相对突出。是文科还是理科?是语言表达还是数理逻辑?了解自己的优势可以帮助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二、收集信息
收集关于学校和专业的相关信息,包括学校的排名、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就业情况等。可以通过参观学校、参加会、咨询学长学姐等方式获取信息。收集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建议来收集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信息:
1、学校网站
浏览学校的网站,查看学校的排名、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通常网站上会提供学校的介绍、招生简章、就业情况等重要信息。
2、学校招生咨询会
参加学校的招生咨询会可以直接与学校的招生官员、教师、学生代表等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专业、就业情况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获得有关学校和专业的直接信息。
三、明确定位
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目标定位,有助于缩小选择范围。明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更加明确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方向。以下是一些建议来明确定位:
1、目标与愿望
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个人愿望。是希望攀登高峰,追求名校和知名度?还是更注重专业实力,追求对自己兴趣和发展更适合的专业?确定目标和愿望,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
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思考自己在哪些领域相对出色。如果有特长或者特别擅长的学科,可以考虑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以便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1、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填报志愿之前,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思考你对哪些学科或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擅长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2、研究专业相关信息:在填报志愿前,要对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充分的了解。查阅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学习方式等信息,了解该专业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阅读考生须知。首次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及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的界面。考生必须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码并填写联系地址、电话等信息。考生应仔细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了解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执行“修改”作。考生只有正确完成本界面作后方可进入系统进行其它作。3、综合考虑学校的实力和地域:选择学校时,要综合考虑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地域因素。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并思考学校所在城市对你的生活和发展是否有利。 4、确定学校和专业的排名和分数线:了解各所学校和专业的排名和录取分数线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填报志愿时有一个明确的参考,提高被录取的机会。
5、注意填报顺序和备选志愿: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填报顺序。将自己最想进入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前面,但也要留有备选志愿,以防万一未被前几个志愿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志愿。因为招生院校得到的就是志愿考生的电子档案。如果考生把自己喜欢的专业放在了后面,当志愿上线的考生人数足够的时候,招生院校就不会再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录取。 6、仔细核对填报信息: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核对每一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填报的志愿和个人信息没有错误或遗漏,以免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
高考填报志愿,对于高考的考生来说的重要作用并不次于高考,高考志愿的填报决定了未来被哪一个专业录取,以及毕业以后的工作选择和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新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与技巧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static/uploads/yc/20211129/db9559ecd2f194bd64e4c70c54ce43bd.jpg"width="484"height="300"/>
新高考志愿填报方法有哪些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再重视志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第二志愿。当考生的志愿在录取过程中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不能被录取时,第二志愿就会成为考生的选择。很多考生都会认为第二志愿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其实每年因为第二志愿而被录取的考生也有一定的数量,所以考生还是要认真对待第二志愿。
3、服从调剂要慎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1、专业和学校,权衡选择好重
很多考生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选择服从调剂。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不能忽视服从调剂,特别是一些成绩较低或是竞争力较的考生,更是需要重视。
新高考政策录取方法
“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专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未来的就业方向。因此在选择专业时,需要考虑自己喜欢学什么专业。对于感兴趣的专业,可以通过网上查询,了解其课程安排、教师教学、就业方向。或者可以看看相关书籍,提前了解之后要学习的方向和内容。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与现行的按“院校+专业(类)”填报志愿和录取不同,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
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专业(类)进行录取。
要注意的是,新高考改革后服从调剂的范围变小了,旧高考考生若填报的专业已录满,在勾选服从调剂的情况下,考生可被调剂到该校的其他未完成招生的专业。新高考若考生填报的专业已录满,在勾选服从调剂的情况下,考生只能在所投档的院校专业组内其他未录满的专业中进行调剂,若都录满了,则会退档。由此可见,在新高考投档录取时,有了院校专业组的限制,考生可被调剂的范围大大减小,因此,滑档/被退档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加了。
新高考政策选科窍门
根据专业选择科目,选择科目的时候,能够选择到优势科目,大部分的同学都是根据专业来选择学校的,你要分析好自己以后能够做什么,有时候性格也是决定我们的工作的。
不一定要选择自己势的科目,要根据你想读的专业,把可以学习的科目组合都写出来,然后再从中选择势的组合。
还可以用成绩选科,用“成绩”选科的好处就是学生选择了擅长的学科,剩余高中时间学习难度会较低,并且高考容易考出高分,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可能会影响到报考专业。
在新高考填报中,同学们应考虑好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高校实际招生情况,合理搭配冷热专业,合理设置“稳、冲、保”。
1、避免全部填报2、不要忽视第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数字,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再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二志愿热门学校或专业
如果分数有所不足,不一定要全部填报热门学校或专业,这样很容易造成落榜。因此可以“热门”和“冷门”结合,既填报热门学校或专业,也填报自己能接受的冷门学校或专业,增加录取机会。
2、填报志愿要慎重
3、提前了解专业内容
4、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服从调剂可3. 了解学校:考生需要了解所选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情况,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若是填报志愿时选择不服从调剂,可能会遭到退档的情况。但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被退档就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
拓展阅读: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法
2、将最心仪的学习填在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和录取原则是“志愿并列、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平行志愿虽然是平行的,但是并非平等志愿,是计算机通过考生志愿A、B、C、D的顺序依次检索和投档的。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有多所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到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
3、尽量填满所有院校和专业志愿。一般来说,同一个录取批次当中考生可填写多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可选填六个专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所有院校和专业志愿填满,否则,很有可能因为少填报了一个院校及专业志愿,就失去了一次投档机会。
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可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4、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5、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
6、选择批次填报志愿
先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例如,你要填报批本科志愿,就点击“批本科”,进入批本科志愿栏,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号和号填到一本志愿栏内。填完一本志愿后,如果你还要填报二本志愿,就点击“第二批本科”,进入第二批本科志愿栏填二本志愿。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志愿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7、检查核对
院校代号和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显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
8、保存志愿信息
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填好后,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如果没有问题了,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
考生可在截止时间之前随时登录系统使用“填报志愿”与“查询志愿”功能。特别提醒考生的是,修改志愿后一定要点击“保存”,否则修改无效,多次修改志愿以考生一次保存为准。修改密码与:考生可在截止时间之前随时登录系统使用“修改密码”及“修改个人信息”功能进行修改。
二、2022新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由以学校为志愿单位变为以“专业(类)+学校”为志愿单位,即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 志愿设置新变化
其中,普通类考生每次最多可填报96个“专业(类)+学校”志愿,艺术、体育类考生每次最多可填报70个“专业(类)+学校”志愿。
实行顺序志愿的批次,仍延用现行的以学校为单位的投档方式。
优先从专业角度报志愿
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与以往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更好维护考生利益。在考生的选考科目与招生专业(类)相符前提下,考生直接填报到学校的具体专业,取消了专业调剂,从而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的遗憾,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是能够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三是能够强化相关领域人才培养。
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招收700多万大学生,每年毕业7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是大家看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出身是则,不止,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
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省会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上海,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深圳,我觉得需要特别提出。
对于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了解更丰富的。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放弃这一原则;不能上理想的大学,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第二, 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10、修改志愿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首先在高考结束后,你所在的高校会给你发两本书不限于《报考指南》、《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与指南》,根据各地方情况而定。
在领到书之前,你将会有一到两周的幸福时光,在这两周你不仅仅需要玩,还需要思考你的理想或者喜欢的大学或学科,(如果已经思考好了就放心玩吧,当然有空可以看一看历年的高考分数线或者或者估估分)。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理想,不然报考就会很被动。
在报考时,所报考的大学分数线一定要有梯度。
一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全部阅读。般分为三个梯度:冲,稳,保。
冲:如果分数不高,可以选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根据高考成绩直接对照预测的学校投档线再设上10分左右的级填报就行了,这四个字特别适用于平行志愿当中几个平行学校的关 系。五个学校,个A学校就可以冲一冲,比如高考分数是620分,就可以报630-640分的学校;B学校可以比A学校稍低一点的,报620-630分 的学校;C学校就要稳一稳,620分就要报610-620分的学校;D学校适当可以比C学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报比600-610分的学校;E学校是垫底 的,可以降到报个600分以下的学校,以确保有学上。注意的是专业调剂处一定要选服从,还要看看冲的学校是否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择省外的一些名校,当然如果处在高考大省那就没办法了。
稳:建议选择历年与自己同一分数线的大学。
以上仅为个人经验,如有错误请指正。
1、充分了解招生政策: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要先了解各院校的招生政策,包括专业要求、录取要求、招收等信息。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志愿填报。
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网络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啦。2、查阅排名、评价等参考资料:对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倾向性或方向性的学生,建议可以参考相关的高校排名、评价等,以便帮助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3、设定实际目标:填报高考志愿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以以广东为例报考时的志愿数有45个,所以只要不是过于离谱,基本都能考到理想的大学。及未来职业规划等因素,从而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制定一个目标。
5、实地考察:对于选定的院校,可以实地考察,了解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信息。
6、备选方案:在填报志愿时,建议先列出一个优中选优的方案,再加入备选方案。及时地准备好备选方案,有利于事后的有利补救和后期的预调剂。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地考虑自己的兴趣、个人能力、职业规划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各院校的录取政策、实际等因素,细心慎重地制定个人的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