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代的学校名称叫做庠(xiang),周代学校的名称 叫做序 形容学校崇高伟大,是的高等学府,先秦学校的名称叫做国学,还有很多地方的学校名字叫做私塾。
庠是什么学校_痒是学校吗
庠是什么学校_痒是学校吗
我国古代把学校叫做私塾,而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一般都是家里比较有钱的人,因为穷人家是上不起学的。
书院,在书院里,很多学子在里面学习,而且这个书院的很多规章制度和我们现在的学校有着相同之处。
在的古代学校被称为是私塾,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只有一些贵族家庭的孩子才能接受知识和教育。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庠,读作:[xiáng],是学校的意思。
庠 xiáng〈名〉:
(1) (形声。从广( yǎn),羊声。“广”与房屋有关。本义:古代地方学校)
(2) 殷、周时的学校
痒,礼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说文》
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3) 古代的乡学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礼记·乡饮酒义》。注:“乡学也。”
庠之制有堂有室也。——《仪礼·乡射礼》
庠 xiáng〈动〉: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
组词:庠生、学堂、书院庠序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私塾、学堂、家教……「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巍巍学府
【wēi wēi xué fǔ 】
百年沧桑
[ bǎi nián cāng sāng ]
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缩写,形容巨大的变化。百年沧桑可以说为巨变,又可以理解为艰苦的求索。可形容学校的巨变。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言传身教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风景如画 闻名遐迩 桃李满天下
校舍 教室 场 跑道 安静 喧哗 嘈杂 洁净 干净 整洁 欢乐 玩耍 做
运动场 田径场 绿茵茵 静悄悄
生机勃勃 生机盎然 生机勃发春色满园 洒满阳光
你追我赶 欢声笑语 环境幽雅 清香四溢 景色迷人
我们走进教室,只见窗口那里不断干净地滚进浓雾,教室里简直就像一个大蒸笼。
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昔日四座破烂的校舍不翼而飞,崭新的教室和会议室屹立在屏障似的围墙里面,小巧玲珑的传达室守卫在大门西侧。
整洁
书生朗朗
美丽
商朝叫序,周朝叫庠 春秋战国有稷下学宫(齐国的)孔子开办的叫私塾,后来私人开办学堂统称私塾。汉武帝设太学(学府)
如果是私人办的那就叫私塾了
古代……庠序、私塾。。。
私塾、学堂、书院之类的吧
私塾、学堂、书院
书院、
书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邑是文人对县的称呼,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邑庠生也就是秀才的学名。而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会试---又叫“春闱”,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扩展资料:
明太祖时,曾举秀才数人,如洪武四年(1371年)以秀才丁士梅为苏州知府,十五年以秀才曾泰为户部尚书,此均系辟举,不是科举之士。后乃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於饱读经书。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科举考试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即废。与此同时,秀才也习惯地成了读书人的通称。
宋代各府向朝廷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沿用唐代后期之法,先进行选拔考试,其中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
检举 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上庠就是古代的大学。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赫连知秋的回答整体来说不错,稍有谬误。最初的学校不是“痒”,而是“庠”
庠生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不同时期不同叫法,有叫国学,有叫太学,有叫国子监,有叫京师大学堂。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设立的学府和殿试---考试,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名叫“状元”。秀才是俗名,正式的称呼应该是生员,也就是府州县学的学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京师大学堂,是大学和师范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近代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教,教化。
申,反复陈述。
孝,尊敬父母。
义,道理。
颁白,头发花白。颁,同“斑”。
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检举 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春天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给学校满园春色,春天给我们欢乐和希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赫连知秋的回答整体来说不错,稍有谬误。最初的学校不是“痒”,而是“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