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修三物理公式大全_高中物理选修3-3公式大全

专业目录 2025-04-16 18:10:07

人教版物理选修3-5公式

2.知识广度,范围扩大

ε= hν.h为普朗克常数(6.63×10-34J.S)

新高考选修三物理公式大全_高中物理选修3-3公式大全新高考选修三物理公式大全_高中物理选修3-3公式大全


新高考选修三物理公式大全_高中物理选修3-3公式大全


光电效应方程:EK = h - WO (掌握Ek/Uc—ν图象的物理意义)同时,h 截止 = WO(Ek是光电子的初动能;W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光电效应的研究结果①存在饱和电流,这表明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②存在遏止电压: ;③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④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或者这样理解: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

光子的动量: p=h/λ与E=hν,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c=λν还可以得出:E = p c.

物质波:λ=h / p,这种波叫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要求

大多数高中生对物理都有点畏惧,但是物理是理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是必须要学好一门课程,那么选修3-5的物理课本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

选修3-5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

一、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系统所受的总冲量为零(不受力、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或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碰撞、爆炸、反冲)

注意:内力的冲量对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没有影响,但可改变系统内物体的动量。内力的冲量是系统内物体间动量传递的原因,而外力的冲量是改变系统总动量的原因。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m1v1+m2v2=m1v1/+m2v2/ (规定正方向) △p1=-△p2/

3、某一方向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所受外力矢量和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的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个方向上的动量守恒。必须注意区别总动量守恒与某一方向动量守恒。

4、碰撞

(1)完全非弹性碰撞:获得共同速度,动能损失最多动量守恒, ;

(2)弹性碰撞: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动量守恒, ;动能守恒, ;

特例1:A、B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设碰前A初速度为v0,B静止,则碰后速度 ,vB= .

特例2: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的速度等于碰前B的速度,碰后B的速度等于碰前A的速度)

(3)一般碰撞:有完整的压缩阶段,只有部分恢复阶段,动量守恒,动能减小。

5、人船模型--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人和船)发生相互作用时,不受 其它 外力,对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来说,动量守恒,且任一时刻的总动量均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 MV (注意:几何关系)

二、量子理论的建立 黑体和黑体辐射

1、量子理论的建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ε= hν。h为普朗克常数(6.63×10-34J.S)

2、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黑体,简称黑体。

3、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规律为:温度越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普朗克的能量子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

>>>

选修3-5物理知识点

一、光电效应 光子说 光电效应方程

1、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

(1)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但是它并不能解释光电效应的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图在课本)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果:

新教材:①存在饱和电流,这表明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②存在遏止电压: ;③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④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老教材: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电管的玻璃泡的内半壁涂有碱金属作为阴极K(与电源负极相连),是因为碱金属有较小的逸出功。

2、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这些能量子被成为光子。

3、光电效应方程:EK = h - WO (掌握Ek/Uc-ν图象的物理意义)同时,h 截止 = WO(Ek是光电子的初动能;W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

1、18-1922年康普顿(美)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以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

2、在光的散射过程中,有些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略大,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3、光子的动量: p=h/λ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概率波 不确定关系

1、光的波粒二象性:干涉、衍射和偏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由于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粒子。少量的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运动表现为波动性;光在传播时显示波动性,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显示粒子性;频率小波长大的波动性显著,频率长小的粒子性显著。(P41 电子干涉条纹对概率波的验证)

2、光子的能量E=hν,光子的动量p=h/λ表示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c=λν还可以得出:E = p c。

3、物质波:1924年德布罗意(法)提出,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动性,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与之对应的波,波长λ=h / p,这种波叫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P38 电子的衍射图样;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何远远高于光学显微镜)

4、概率波: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5、不确定关系: ,△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p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为何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x越小,粒子动量的不确定量△p越大,用单缝衍射进行解释? P43 图)

>>>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

1.力的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 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2021

★ 高二物理必修五知识点

★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重要知识点

★ 高二物理必修三章知识点

★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述职总结范文5篇

★ 高二物理选修知识点重点梳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的全部公式

对“阻碍”的理解, 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步骤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 高考物理常考公式梳理反向则a<0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0、竖直上抛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g=9.8≈10m/s2)

用推论Vt^2–Vo^2=-2gS

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扩展资料

高中物理特点:

1.知识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些将由定性讨论进入定量计算,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动能概念、电磁感应、核能等。

高中物理,要扩大物理知识的范围,学习很多初中未学过的新内容,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光的本性等。

3.知识应用,能力提高

高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是自学能力和物理解题能力,并学会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

总之,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是螺旋式上升的。

物理选修3-3七到十章公式

二、教材重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

主要有2 个公式

1.理想气体方程pV/T=C

2.热力学定律 ΔU=W+Q

选修3-3有点偏化学,所以公式不多。其它还有一些公式,比如第七章的分子直径等我觉得这完全是数学问题,你可以分析出来的

主要的还是那两个公式以及对它们的深刻理解,如果你做到了,那么这本书也就不多解决了。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整理大全

★ 2017高三物理常用公式汇总

为了帮生从知识点的角度进行高考物理复习,使考生能够更为系统的梳理物理知识点,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考物理公式(基础版)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θ/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高考物理公式(常用版)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q

电势的定义式:u=w/q

欧姆定律:i=u/r

电功率的计算:p=ui

焦耳定律:q=i2rt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5.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6.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7.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二、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3、知道不同种类变压器的共性和个性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三、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整理大全相关 文章 :

★ 2020高考物理公式必背大汇总

★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 高三物理公式归纳2017

★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

★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 2020高考物理必备公式

★ 高考物理公式解析汇总

高二物理选修3-1章静电力第2、3、4节中的公式之间的关系

重点:电子秤、话筒的工作原理。电熨斗的温度传感器和电饭锅的温度传感器构造,并了解它们不同的工作原理。

E=F/q,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W=Ep1-Ep2, 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Wab=qUab, 电荷q由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等于电荷电量和ab两点间的电势的乘积

Ep1=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qφ1, q在1点的电势能等于q和这点的电势的乘积

电势Uab=φa-φb ab两点的电势等于ab两点的电势的值

没有基本量,都是导出量,都是这章的重点知识

W=Ep1-Ep2, 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Wab=qUab, 电荷q由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等于电荷电量和ab两点间的电势的乘积

Ep1=qφ1, q在1点的电势能等于q和这点的电势的乘积

电势Uab=φa-φb ab两点的电势等于ab两点的电势的值

E=F/q

Ep为将单位电荷从零势能点移到此点电场力做功

求高中物理必修3-1的完整公式

2. 知道交变电流和电压的峰值,有效值及其关系.

库仑定律:F=kQq/r^2;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 重、难点梳理

第 四 章 电磁感应

第1节 划时代的发现

第2节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一、学习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规律,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科学的前提,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获得成功的保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科学的道路不平坦,伟人的足迹是失败、挫折+成功。

3、知道电磁感应及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4、理解磁通量及其变化。

二、教材重点:

1、揭示“电生磁”与“磁生电”发现过程的哲学内涵。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前提。

2、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3、通过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磁通量变化的分析,养成良好的过程分析习惯。

4、磁通量变化的各种形式。

三、教材难点:

1、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控制实验条件,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

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守恒。

四、教材疑点:

1、移动磁铁的磁场引起感应电流时,磁铁内部的磁感线和外部的磁感线方向相反,形成闭合的曲线,教材中没有显示内部磁感应线。

2、磁通量是双向标量,教材中虽然没有提出,但在应用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

五、学生易错点:

1、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理解

①闭合电路中的“闭合”在应用中易忽视。

②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不是磁场的变化。

2、磁铁内部的磁感线条数跟外部所有磁感线的条数相等

3、各种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及形状

4、磁通量增减的判断

六、教材资源:

1、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指导科学探究是奥斯特和法拉第获得成功的前提。

2、科学的规律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同时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高度概括是得到正确结论的关键。

3、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是:P9第6题、P10第7题。

第3节 愣次定律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理解楞次定律。

2.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材难点

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四、教材疑点

五、学生易错点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电流磁场磁场方向关系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 问题与练习 1、4、5、7

第4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理解计算感应电动势的两个公式E=BLv和E=ΔΦ/Δt的区别和联系,并应用其进行计算。对公式E=BLv的计算,只限于L与B、v垂直的情况。

3、知道直流电动机工作时存在反电动势,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反电动势。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教材难点

平均电动势与瞬时电动势区别。

四、教材疑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无法作定量的实验验证,更无法进行定量测量,只能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五、学生易错点

Φ,ΔΦ,ΔΦ/Δt区别

六、教学资源

问题与练习:3、4、5、7

第5节 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1.知道感生电场。

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

3、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研究增强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认知深度,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4、通过对相应物理学史的了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

三、教学难点

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感生电场与感应电动势

第6节 互感和自感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5、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7、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三、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

四、教学资源

自感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第七节 涡 流 电磁阻尼 电磁驱动

通过实验了解涡流现象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三、教材难点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资源

〔演示1〕涡流生热实验

〔演示2〕电磁阻尼。

按照教材“做一做”中叙述的内容,演示电表指针在偏转过程中受到的电磁阻尼现象。

〔演示3〕电磁驱动。

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第五章 交变电流

第1节 交变电流

教材分析

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电流,而正弦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正弦式电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理论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本节知识是全章的理论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标准

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

1.知道交变电流。

2.通过模型或实验认识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了解正弦式交变电流。

1. 运用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2.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三、教材难点

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四、教材难点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资源

用图象表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重要方法.

第2节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教材分析

与恒定电流不同,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需要用一些特殊的物理量来描述它在变化中不同方面的特性,本节主要介绍这样一些物理量。

1. 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知道我国供电线路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

3、 会用图象和函数表达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三、教材难点

一般电流有效值的求解

四、教学资源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白,从电流热效应上看,交流电产生的效果可以与某地恒定电流相等,由此引入有效值的概念.

1.定义:让交流与恒定电流通过相同的电阻,如果它们在一周期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个恒定电流的值(I或U)叫做这个交流的有效值.

课本次明确地用一个周期T来定义有效值,使得有效值的概念更加准确.

2. 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的关系

这一关系只对正弦式电流成立,对其它波形的交变电流一般不成立. 其它波形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就根据有效值的定义去求解。

3. 几点说明:①各种使用交变电流的电器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均指有效值;② 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所测量的数值也都是有效值;③将电容器接入交流电路中,其耐压值应不小于交变电流的值,但熔丝的选择应据有效值来确定其熔断电流;④一般情况下所说的交变电流的数值,若无特别说明,均指有效值。

4.有效值与平均值的区别: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按照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对一个确定的交变电流,其有效值是一定的,而平均值是由E=ΔΦ/Δt来确定的,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有关。在计算交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热功率时,只能用有效值,而不能用平均值;在计算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时,只能用交变电流的平均值,即q = It 。

第3节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教材分析

突出交流与直流的区别,加深学生对交变电流特点的认识。教材介绍了电感和电容在交浪电路中的作用,但不深入讨论感抗和容抗的问题,不在理论上展开讨论,而是尽可能用实验说明问题。

1. 用实验方法了解电感在电路中对直流有导通作用,也能通过交变电流,定性了解电感对交流有阻碍作用,知道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

2. 用实验方法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起隔断电流、导通交变电流的作用,定性了解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知道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让学生知道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并能定性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材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教学资源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

第4节 变压器

1、了解使用变压器的目的,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知道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的区别

2、知道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变压器的变比关系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互感过程的理解

三、教材难点

对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或铁芯"分叉"的变压器,变比关系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材疑点

当输出功率为零时,原线圈上为什么还有电流?这个电流有什么作用?

五、学生易错点

1、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在应用中的连线方法

2、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六、教材资源

1、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这个实验包含了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第5节 电能的输送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电压损失.

4、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变压器电压关系与功率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材难点

输电线上电压损失与功率损失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材疑点

1、增大输电线的直径减小电阻应该好像比使用变压器提高电压简单

2、直流输电有什么优点

五、学生易错点

在计算电能的损失功率时,输电线上的电压误以为加在输电线电阻上的电压。

六、教材资源

1、科学漫步:输电新技术和超导电缆输电

2、第54页第2题

第 六 章 传 感 器

第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知道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知道传感器中常见的三种敏感元件及其它们的工作原理。

3、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三种常见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难点:分析并设计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三、教材疑点

霍尔元件中的载流子及实际工作中哪一侧电势高。

四、学生易错点

1、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是怎样将非电学量转换成对应的电学量的。

2、简单电路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

1、教材60页第2题介绍9种常见的传感器感受的非电学量转换成对应的电学量。

2、教材60页第1题与59上面的说一说相对应介绍电容式和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第2节 传感器的应用(一)

1、认识力传感器、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2、列举传感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二、重点难点

难点: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三、教材疑点

应变片的工作过程,电熨斗的调温旋钮与对应的温度关系。

四、学生易错点

1、电容式话筒和动圈式话筒及驻极体话筒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资源

1、教材64页第1、2、3题介绍三种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3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第4节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饭锅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②.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各种数字式测温仪的特点及测温元件

③.理解光传感器的应用――机械式鼠标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④.了解光传感器的应用――火灾报警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⑤.会用各类传感器(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

⑥.掌握光控开关电了路的工作原理

⑦.掌握温度报警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应使学生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认识和使用范围。

三、本部分的教学难点是:

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本部分疑点是:

传感器的四个典型应用实例电饭锅、测温仪、鼠标器和火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它们如何实现非电学量向电学量的转换,及其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起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分别随着温度的增大、光线的增强,它们里面的自由电子数均增多,故电阻均变小.相反,随着温度的减小、光度的减弱,电阻均变大.

五、学生易错点是:

不能正确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你应该多看看物理书

然后记公式的同时联系想想之前和之后的章节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祝你考个好成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