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真的吧,有的人说李彦宏的成绩还是比较好的。
高考状元成才调查 高考状元成就
高考状元成才调查 高考状元成就
高考状元成才调查 高考状元成就
有的,名校毕业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创业的,这是个事实。
郭宝发,1985年陕西高考状元,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曾任秦俑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现。有这样过,但是李彦宏的智商水平确实很高的。
高考,对一个人的人生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
由于热炒高考状元被公认为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从今年开始,广东省已不再公布和宣传高考状元。眼下高考揭榜,各兄弟省市的新科高考状元正纷纷被拉到了镁光灯下 “介绍成功经验”。
这是因为她非常的热爱美国,所以毕业以后投身美国的科研事业,让很多人感到非常的失望。然而,早在XX年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推出了我国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在考查了1977年~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后,有关数据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但是,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远低于预期,“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与当今状元崇拜相反的是,实行高考之前,“英雄不问出身”的用人案例比比皆是。蔡言厚举例说,何其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被大学考察后录取,终成一代诗人;历史学家吴晗,在考试中数学是零分,仍被清华大学录取。又如,梁漱溟没考上大学,但不妨碍他当上大学哲学系讲师,拍板者是蔡元培;沈从文更是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却执掌国立大学的教席,拍板者是胡适;“一无学位,二无论著”的陈寅恪名列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成为“中的”,与清华大学的识才有关。高校挥舞支票吸引状元
各大高校也开始挥舞着手中的支票,吸引状元报考:北大去年奖2万元,今年涨到了5万元;清华去年奖2万元,今年涨到了4万元;暨学奖4万元,华南理工奖5万元,南方医大和华南农10万元……
但某些网友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来“扫兴”,转发起了“我国部分高考状元‘全军覆没’表”。
通过这张已经过考证的图表,网友们可以看到,1986年-1994年期间产生的部分省市成百上千名高考状元,如今正过着平凡的日子,称不上“成功的楷模”。
中等学生未来最有出息?
网友“水木然”是名中学教师,他说他的一位前辈告诉他:“通过我这几十年的观察,班级里将来有成就的学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因为在,一个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的战斗中去,要牺牲自己的天赋,要麻木地接受一切理论,被人牵着走。 ”
“而有一种学生,他们既懂得保留自己的天赋,又适当地学习了一定的知识,能觉察到自己个性和天赋的所在。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怀疑,还给自己留有适当的发挥空间,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思考方式。这样一来,他们虽然不会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将来终究会发光的。 ”
“平平淡淡最幸福”
因为这张表格,一些网友以往对状元的崇拜化为了泡影。还有网友挖出了多名高考状元为甚至代言的不堪往事,批评某些高考状元年纪轻轻就贪图名利。
但事实上,这些“全军覆没”的昔日状元过得并不,只是未能达到人们此前想象的事业高度而已。网友“朱龙剑”认为,“全军覆没图”和部分网友的立场有问题:“也许大家对这些高考状元有种误解,认为他们是状元,今后就应该有大的贡献,有很大的名气或者很多的财富。首先,状元也是人,他们有选择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的权利,其实,平淡就是一种的成功与幸福。那些笑这些状元的人就是一群功利主义者,岂不知你在笑人家的同时,你自己是什么呢? ”
学习能力突出投身学术者居多
《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有130多人,约占总数的38%左右。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后的。
成就低于预期 应引起反思
据校友会网运营总监赵德国介绍,调查到的高考状元的职业现状与预期距较大,在各自领域没能出现行业的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他表示,课题组通过核查XX年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也表示,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证明你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怎么样,要靠到上去打拼和实践来证明。高考状元体现的是其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成就。状元进入大学后,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平衡学习”为“专一学习”,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高考状元的定义 “高考状元” 一般指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分状元”与“加分状元”。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另外还有“复读状元”。长期以来,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名,因其特有的商业价值和教育影响引起了全的强烈关注,高考状元的光环映射着状元情结和状元文化,牵动着全体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的眼球,成为高考赛场上万人瞩目的焦点。
1977年9月,中华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自此高考状元的称谓产生了。
热捧高考状元的缘由
作为一个曾长期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的,羡慕和追捧考试优胜者,是集体意识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而且,高考状元往往意味着刻苦的意志、远大的志向、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适当推崇或可对青少年形成一定的激励。如200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沈凌波出身农家,靠“两免一补”的帮助读完高中。
在封建,“状元”就是科举考试名列者,“状元”就意味着可以做官,就意味着荣华富贵,就意味着可以光宗耀祖,其次,这是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长期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作为一场选拔“天之骄子”的考试,自然地让各界倍加关注,再者,这是受人们攀比思想的影响,人喜欢比,所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高考”已成为家长、老师、学校、地区之间相互攀比的'砝码,哪里出了个“状元”家长、老师、、当地门行政官员少说也要风光两年,还有一点就是许多企业为了扩大影响,或给“高考状元”巨奖,或者赠送礼品,更有甚者请“高考状元”做广告。
受利益的驱使,对学校和部分商家而言,“高考状元”是摇钱树一般的存在,给学校、教师和相关商品贴金增值;同样在部分媒体人看来,参与“状元经济”能制造看点、为景区景点作宣传、提升知名度、拉动媒体广告发行增收,宣传或炒作状元自专业然热火朝天。
学校
自2005年以来,、、高校陆续进入大陆招生,发起猛烈攻势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以状元为代表的两岸四地高校优质生源争夺大战异常激烈。高校为吸引内地各省份高考状元,开出巨额奖学金。
统计显示,2005年-2014年,包括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城市大学在内的港校用于争夺状元等优质生源的奖学金总额达到5000万元,但2005-2014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虽然和等地区高校也开出高额奖学金,但迄今为止,尚未赢得任何大陆高考状元的青睐,没有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
性可能是真的吧他的名气还是很大的所以是真的。别
发展
如今她已经是一位女强人,而且所从事的职业也和她所擅长的语文有关,简直是如鱼得水,生活的非常好。
现如今她生活的非常好,而且也成为了一家公司的高管,工作成绩很,仍韦成枢是1978年陕西文科高考状元,现为陕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然是一个出色的人才。
如今她在众多的外企中选择了一家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已经是公司的领头羊,生活条件非常好,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
清华大学有理科也有文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科。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直属,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大学和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
相关信息:
报告显示,最近10年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状元比例逐年上升,教师和家庭最盛产全国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大学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问鼎2017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冠亚军,共录取了760名状元,占全国总数的.46%,拥有秀的生源质量。
、经济学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名列2017高考状元最青睐本科专业排行榜前3甲。上海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河北衡水中学等跻身2017中学排行榜400强前3强,赢得“高考状元摇篮”桂冠。
高效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高效记忆:
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总结提升:
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
四是要通过3、听要结合你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入手,简单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哦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分靠天赋,一分靠环境,6分考努力。个人觉得
不知道你说的成才是到哪种程度?明星,名人,财团老板?
现在是商业,除非你是名人或者大老板,要不然状元也会无人知晓
状元多是读书刻苦的人,这样的蔡言厚研究的人才选拔成长案例也包括20世纪后半叶在内。他说,匡亚明聘请过一位自学英语成才的、卖早点的师傅为教师;复旦大学聘请一个吹玻璃的工人蔡祖泉为物理教师,以后成长为;长沙铁道学院聘请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李蔚萱为数学教师,以后也成长为,并出国留学。现任复旦图书馆馆长、史学会理事葛剑雄,报考博士时只是高中学历。人一般搞技术或者做研究,属于分工中的幕后工作者,到混成院士你也不一定认识啊?
再谈美国最“成才”的那些人也没听说谁曾经是哪个学校的名?相反我却知道美国有很多超级富豪都是辍学做生意起家的
我认识一个还不算是状元,是当年在我们一个小市里考第二还是第三出去的,北大光华。
后来保研了,今谈到如何看待“高考状元”时,他说:“那时我把考名没当回事,认为考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那时没有‘高考状元’这个说法,媒体也不太关注这个。至于后来的发展成就,这是评价问题,标准不同结论也就不同。我兴的是这么多年来学生和家长对我的认可和尊敬。”年毕业,年薪不算提成48万。
要用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金钱来衡量,我觉得她这个发展可以了。
你是不是想问这道题的面试答题据了解,在美国经常会听到某某孩子SAT考了满分,但是报考哈佛大学等,结果却没被录取。因为如果只会读书,而无创造性,这样的学生不会被看好。既然“高考状元”不吃香,美国大学推出的录取学生的典型例子,也就不会调查显示,1952-2015年大陆高考状元中,2000年以前,男性占据优势,占比均超7成;大陆男性占71.05%,女性占28.95%。而2000年以后,女性在高考中优势地位突出,巾帼不让须眉所占比例超过男性;其中,女性占52.64%。市女性最强势,考场称雄所占比例达69.44%,蝉联;辽宁省列第2,为68.57%;福建省居第3,为66.67%。其中,全国共有19个省市自治区女性比例超过男性,黑龙江、天津、河北、江苏、福建、辽宁、等省市女状元比例均超过60%。是高考状元,而和公众舆论也不会大赞特赞高考状元。?
考试只代表应试能力 只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不能成为以后发展的决定因素 单纯的发展应试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要求 所以要发展素质教育 综合、均衡、科学的培养人才
正如题目所说很多情况是这样 我有一个同学当年相当牛X了 考上人大后 一直都是风口浪尖的人物 但是出了学校就不行了 现在卖人寿保险 为生计奔波
调查显示,1977年至2006年30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人才,他们和同时参加高考的其他同学相比是“泯然众人矣”。有人甚至认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状元只是考试最牛的人。另一方面,在中学、大学、商家、媒体共同炒作下,“状元崇拜”还在升温——
1978年,韦成枢也报考了大学,但因为他当时是教师身份,优先被师范院校录取了。选择历史学专业,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大学本科毕业时,韦成枢的论文已经在的《近代史研究》发表。余乃明,1977年广东高考状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广东实验中学教师,现已退休。
敖刚,1981年四川高考状元,复旦大学学专业毕业,现为《重庆晚报》我。
徐少伟,1993年江苏高考状元,协和医学院毕业,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洪玮,1998年江西高考状元,大学外语专业毕业,现为建设银行翻译。
张锐,1998年高考状元,大学法学专业毕业,魔时网CEO。
……
30年高考状元中未发现一个人才
5月14日,一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崇拜者们狠狠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6年30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预期。和同时参加高考的其他同学相比,可以用“泯然众人矣”五个字来形容。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高考状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者、中层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但没有发现像‘长江学者(与李嘉诚先生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奖励,评审委员会由学者组成)’这样公认的杰出人才。”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蔡言厚6月13日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说。
蔡言厚和他的课题组先找出各大学的“杰出校友”(就是这个学校培养出的公认的人才,如两院院士、杰出科学家、企业家、家等),再回顾他们的高考成绩,结果发现“杰出校友”和当年“高考状元”的交集里人数非常少,反倒是那些在大学班级里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成才率。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高考状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者、中层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但缺乏人才。”蔡言厚说。
“要理性看待‘高考状元’。他们的智商是比较高的,他们是勤奋的,他们对于考试是很适应的。”蔡言厚认为,限制高考状元成才的,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发展”。他说:“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整个应试教育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应试,就是为了考试。很多学生把精力全部放到中学、大学里的应试教育方面去了。其实一个人要学的东西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外,还有人类交往等等,这些不可能在书本中学到。不能忽视应试教育形成的高分低能现象。”
“状元崇拜”的背后是利益在作祟
“高考状刘学红毕业之后,便参加《青年报》的创立,从编辑升职到青年在线,大学改变了她的命运!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炒作出来的。”蔡言厚说:“我国是一个有科举文化传统的。有科举才有状元,现在的所谓‘高考状元’经过炒作,把一个范围小的、层次不高的人才阶层抬高到我国古时候非常崇拜的状元地位来。”
郭×是理转文复读生,2008年陕西文科高考状元,以693分的高分被北大经济学专业录取。高考成绩公布后,郭×的班主任孙老师介绍,郭ד各科成绩都很,也就是说是个全才”。在郭×的母校西工大附中的网站上,至今还可以看到“先后培养出4名陕西省高考状元”的宣传语。
中学们深知公众的“状元情结”,他们更大的本领在于通过经营“高考状元”这种无形资产,给学校带来更多的见不得阳光的“赞助费”和更好的生源,从而让自己所在的学校在竞争中获得更加有利的条件。
中学如此,大学也不例外,即便是如北大、清华这样的,也把招到高考状元的人数看做自己的颜面。2008年,清华大学新生的奖学金由2万元提高到4万元,大学则提高到5万元,主要用于奖励来自各省份的高考状元。
追逐、热门专业功利思想影响状元发展
蔡言厚分析,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之所以未达到人们的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只看重牌子,挑专业时赶热门,考虑的多是一时的面子,而缺乏志向与主见,很少考虑职业发展和个人的兴趣与特长。
此次调查以1999年我国高校本科大扩招为界,按高校大扩招前20年和后1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对各地区高考状元展开调查分析,调查到的高考状元共有1120余人。
韦成枢一直在中学工作,他的学生中就有两名高考状元。对于高分学生的成长,他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把过去变成包袱,影响学习、影响发展。考试是一时的,诱人的成绩属于过去,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零开始。”
不想考北大清华的时候就说明教改取得突破
的一起“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复旦大学拟录取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读博士。“如果把考试制度固化,推及到人才选拔的每一个层次,一些偏才、怪才就会失去机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顾云深解释说。
今年38岁的蔡伟高中时偏科,除了语文,其他科目成绩一塌糊涂,最终没能考上大学,而是进了一家胶管厂当工人。因为胶管厂效益不好,蔡伟下岗了,在一家商场门口摆了个小摊,后以蹬三轮养家糊口。另一方面,蔡伟自学了大量传世典籍,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古文字学专家裘锡圭称:“现在搞古文字学的,很多名义上是,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选拔人才的多元化时代也应该到来。我们的中学、大学、媒体更应该关注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的并作出令人信服成绩的怪才、偏才。”蔡言厚引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及其助手在“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的研究课题中的研究结果,说明兴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布鲁姆及其助手在“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的研究课题中的主要结论是:除了1%—2%的超常儿童(即所谓天才儿童)和2%—3%的低常儿童(包括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以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异,“只要有适合学生个别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上任何一个杰出人才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这就是说95%以上的正常人具有相同的学习能力,只是表现在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上的不同而已。“什么时候有一半高中生不想考北大和清华了,就说明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蔡言厚说。
“状元”本是科举制度下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是封建的文人跻身仕途的途径。今天的高考,虽然也是一种国考,但选出来的人才多数并不做官(他们毕业后即使要当普通的,还必须通过专门的考试)。从产生的范围看,科举考试的状元全国只有一个,而高考状元每个省份都有,而且还分文科、理科,广东甚至还搞出一批单科状元。一些市县跟风炒作,把本地高考成绩的也叫“高考状元”。可见,“高考状元”一词很不规范。
腾讯网一项调查表明,28.76%的人认为高考状元是“了不起的成功者”,但也有18.79%的人认为高考状元“只是会考试的一群人”。在网上,也有不少反对高考状元崇拜的声音。“高考不是世界杯,状元只有1名,但考700分和690分除了面子以外并不会有太大区别,他们同样有机会进入国内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状元只是考试最牛的人。”一位网友说。
2007年6月,西安市部分中学发出了“高考无状元”倡议,郑重“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不宣传学校的高考上线率,对考生成绩不排队”,“不利用大众媒体炒作高考、中考成绩”,得到各界的肯定。今年高考结束后,西安市向全市7所省级高中发出,要求不炒作高考成绩,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炒作高考状元的负面效应,但最终执行情况如何,还有待实际行动检验。
蔡言厚建议,高分考生应避免随大流、追热门,而应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特长选择专业,培养立志、苦读、敬业、报国四种品质。他说:“多看看马拉松赛,开始跑在前面,并不代表你将来一定个冲过终点。就人的整个一生来说,我们现在有个职业设计吧,你怎么才能够把你的精力合理分配,在那么长的距离里能够坚持到,取得最终的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