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谓”字的含义

中专问答 2024-11-10 09:51:35

“谓”字在古文中具有多重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其含义也有所差异:

古文中“谓”字的含义古文中“谓”字的含义


1. 说

“谓”最常见的意思是“说”,表示言语或思想的表达。例如: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称为

“谓”有时也表示“称为”,意为给事物或人命名或赋予称号。例如:

《孟子·滕文公上》:禹谓之文命。 《荀子·解蔽》:释者,谓能脱不肖者也。

3. 以为

“谓”还可表示“以为”,即认为或判断。例如: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煦焉而笑,谓曰:庄生奚来? 《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既卒,二世立,政益暴,百姓疾之,谓秦必亡。

4. 谓予

在先秦典籍中,“谓予”是一个常用词语,表示作者的自称。例如: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 谓之

“谓之”是一个固定词组,表示“叫做”或“称为”。例如:

《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告子下》: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孟子曰:然,则可以谓之大人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