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流传千古的成语道尽了相思之苦,但三秋究竟是多久呢?
相思难熬:一日不见,三秋已过
在古代,"秋"指农历七月、八月、九月。因此,三秋即为三个秋季,共计90天。然而,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三秋的具体时间也有所不同。
战国至两汉:三秋指农历七月、八月、九月,共计90天。 魏晋南北朝:三秋指农历七月、八月、十月,共计96天。 隋唐五代:三秋指农历七月、八月、九月,共计90天。 宋元明清:三秋指农历七月、八月、九月,共计90天。
由此可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通常指90天的漫长分离。但也有例外,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此处的三秋应指仲秋(农历八月)。
然而,不管三秋的具体时间如何,它都寓意着长时间的离别。对于饱受相思之苦的人来说,一日之隔就如同三秋之久,寸步难行,望穿秋水。
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广泛的表达。例如: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见,相思之苦是人类普遍的体验。一日不见,便如三秋已逝,令人心猿意马,百感交集。而当思念的人终于重逢时,那份喜悦和激动更是难以用言语形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