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外地小升初需要居住证,且社保满一年以上。跨区报名者,在毕业学校填写《就近入学报名登记表》,经毕业学校、所在区中招办和接收区中招办签署意见后办理报名手续。在外地借读的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小学毕业生,由本人或家长携带有关证件直接到家庭住址所在区报名点报名。具体要求如下:1、确认孩子小学所读学校的归属地。2、本地上学的话,那小升初就是根据学区来分配果孩子是在其他地方的,需要先去要读的初中办理手续,现在一般都会组织考试。3、确认您是否长期定居在成都,是否有居住证,是否有社保满一年以上。4、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就不用小升初的问题了;如果只是没有居住证,去您所在的区的街道办理即可;如果社保不符合要求,那么您的孩子可能不能在成都就读初中。法律依据:《中华教育法》 第三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贯彻的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五)遵照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
中学跨区报名要准备哪些 中学跨区招生
中学跨区报名要准备哪些 中学跨区招生
中学跨区报名要准备哪些 中学跨区招生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
1、小学升初中跨区需要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转出到南通的,要符合转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
2、由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规定和学校学位空额等情况安排入学。
3、对于同意接收的,转入学校依据转出学校所出具的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籍卡),在学籍系统中发起转入申请并上传相关接收证明后核办。
4、转入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在学籍系统中核办。
5、转出学校在学籍系统中核办。
6、转出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在学籍系统中核办。
7、转入学校获得其他三方同意信息后,通知学生报到入学。
8、待学生到转入学校报到后,转入学校通过学籍系统调取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学籍系统同时通知转出学校)。
9、以上就是小学升初中跨区需要的手续。
跨区情况一:外区县回区小升初
很多小升初学生存在户籍、学籍不同区的情况,以下是2018年跨区回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区小升初的办理手续,供家长们提前了解。
东城区
在市外区县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东成小升初包含以下两种情况,只要符合其一即可:
(一)小学毕业生户口和实际居住地在东城区的需携带:
1.现就读小学发放的《回户口或家庭住址所在区入学申请表》(加盖校章);
2.小学毕业生全家户口簿原件,户籍所在地应为东城;
3.东城区房产证原件,产权所有人应为小学毕业生本人或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4.学生近期1寸彩照1张。
(二)小学毕业生实际居住地在东城区,户口在市其他区的需携带:
1.现就读小学发放的《回户口或家庭住址所在区入学申请表》(加盖校章);
2.东城区房产证原件,产权所有人应为小学毕业生本人或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3.学生近期1寸彩照1张。
提醒:
2018年回东城区小升初,需要在东城区有房产才可以,因此2019想要回东城小升初的家长需衡量下自家是否满足此条件。
西城区
本市外区 学籍学生, 回 西城 区 小升初 所需材料:
1.回区入学申请表即《回户口或家庭所在区初中入学申请表》(由现就读小学提供,市统一制式并加盖原就读区审批章原件)。
2.法定监护人拥有西城区产权房的《房屋所有权证书》、《不动产权证书》,或以法定监护人承租西城区公房的《公有住宅租赁合同》。
3.学生及法定监护人(父母至少一方)西城区户籍户口簿。
如学生与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口薄上,需出具法定监护人与学生的亲子关系证明即《出生医学证明》。
海淀区
在市外区县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海淀区小升初需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
以户口为升学依据 :需全家户口均在海淀区且在同一户口簿上,与户主是亲属关系;
以实际居住地为升学依据 : 需要学生本人为市户口;学生父母在海淀区有房,需提供房屋产权证(不动产权证书)原件和能说明亲子关系的相关证明(户口簿或出生证明等)。
朝阳区
在外区县小学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回朝阳区小升初,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学生的户籍所在地在朝阳区,且在外省市完成小学教育;
2、家庭实际居住地在朝阳区,且在外省市完成小学教育的市户籍学生;
所需材料:
学生全家户口簿及出生证明;
学生的实际居住地证明(凭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含学生本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等。
跨区情况二:外省市回区小升初
在外省市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区小升初,以下是2018年回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区小升初的办理手续如下,仅供参考!
东城区
在市外省市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东成小升初包含以下两种情况,只要符合其一即可:
(一) 小学毕业生户口和实际居住地在东城区的需携带:
1.现就读小学开具的应届小学毕业生证明(加盖校章);
2.小学毕业生全家户口簿原件,户籍所在地应为东城;
3.东城区房产证原件,产权所有人应为小学毕业生本人或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4.学生近期1寸彩照1张,1寸电子版照片一张(文件应以学生姓名形式保存)。
(二)小学毕业生实际居住地在东城区,户口在市其他区的需携带:
1.现就读小学开具的应届小学毕业生证明(加盖校章);
2.东城区房产证原件,产权所有人应为小学毕业生本人或其父母(法定监护人);
3.学生近期1寸彩照1张,1寸电子版照片一张(文件应以学生姓名形式保存)
西城区
在外省市小学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回西城区小升初,家长须出示:
1.就读小学开具的小学应届毕业生证明(见附件:小学应届毕业生证明(样表))。
2.在西城区实际居住证明(加盖实际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公章)。
3.学生及法定监护人(父母至少一方)西城区户籍户口簿。
①如学生与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口簿上,需出具法定监护人与学生的亲子关系证明即《出生医学证明》。
②如学生为西城区单位集体户籍,且法定监护人至少一方为该单位集体户籍并在户籍所在单位工作,还需出具亲子关系证明即《出生医学证明》、单位集体户籍首页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法定监护人集体户籍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在职证明。
海淀区
在市外省事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海淀区进行小升初需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
以户口为升学依据 : 需要学生本人为海淀区户口;
以实际居住地为升学依据 : 需 学生本人为市户口;学生父母在海淀区有房,需提供房屋产权证(不动产权证书)原件和能说明亲子关系的相关证明(户口簿或出生证明等)。
提醒:
若学生为海淀集体户口,则需要复印首页加盖单位公章并提供海淀区学生本人户口页原件;若是按本市户籍对待的学生,则需提供相应证明。
朝阳区
在外省市小学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回朝阳区小升初,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学生的户籍所在地在朝阳区,且在外区县完成小学教育;
2、家庭实际居住地在朝阳区,且在外区县完成小学教育的市户籍学生;
所需材料为:
学生全家户口簿及出生证明;
学生的实际居住地证明(凭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含学生本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等。
说明:
各区跨区手续办理时间一般是在6年级下学期的5月份,各区招生考试中心集中统一办理,所以建议家长们参考以往政策,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把握好有间。附2018年城4区小升初回区升学手续办理时间:
2018小升初各区跨区入学
跨区情况三:选择全市招生学校
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4、5、6年级通过选择不受学籍户籍限制的 全市招生学校 来实现跨区,目前全市招生学校有人大附中早培、八中少儿班、素质班、西城特色校以及民办校等。
海淀区
1>特殊招生: 人大附中早培班<具有学籍的10岁左右小学在校生(以5年级为主,不包括6年级)>;
2>民办校: 师达中学、建华实验学校、人大附中分校、北达资源中学等16所(招收京籍、非京籍,均面向6年级招生,其中建华实验学校也有招收5年级的七年制中学课程实验项目);
3> 其它 : 十一学校(十一学校小升初综合优异/专项优异招生,未强调面向海淀区,因此其他区6年级学生可尝试报名)。
西城区
1>特殊招生: 八中少儿班、素质班(具有正式户口的3或4年级学生,具体以年龄为准);
2>民办校: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6年级学生,包含京籍、非京籍);
3>特色校: 学校、月坛中学、北师大华夏女中、徐悲鸿中学(招收6年级学生;西城外国语学校虽同属特色校,但是只面向西城区招生,不面向全市招生)。
东城区
工美附中 :(面向全市招收具有美术特长或美术兴趣的学籍小学6年级毕业生)
朝阳区
民办校 :人大附中朝阳分校、陈经纶中学分校实验学校等18所(招收京籍、非京籍学生,仅面向6年级学生)
提醒:
2019年小升初想要跨区入学的家长可参考上述2018年政策,提前准备,看自己户口、房产是否满足条件;
中考可以跨区。
中考实行锁区,各区考生基本只能在本区升高中,但也有部分优质学校有少量对外区的招生,考生可以跨区报考。
2021中考改革,班/校在统招批次进行招生,且大部分班面向本区招生,也有少量面向其他区招生。
想跨区报考的话,首先要看下外区学校是否对本区有招生,没有招生名额的不能报考。如果有跨区招生,也可以尝试其他途径跨区进入目标校。
回户籍是跨区升学的重要途径:
户籍和学籍不在同一个区的考生,默认在户籍区参加中考,但可申请回户籍升学。回户籍申请的时间是每年初三下学期5月中旬前。回户籍区报考的考生持本人户口簿和中考报名号,在规定的时间到户籍区中招办办理登记确认手续。
回户籍报考的考生不能参加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招生。回户籍考生如参加城区学校面向全市招收特长生的招生,其学籍和户籍须同属城区或者同属于郊区。回户籍考试可以解决东城、西城、海淀互相不能跨区的问题。如孩子学籍在海淀、户籍在西城,并且孩子想报考的学校也大部分都是西城的学校,这种情况就可以回户籍所在地考试。
法律分析:
1、本市学生转往外地的,应由学生家长持户口迁移证明向学校提交书面转学申请,由学校发给转学证明,到区、县(市)审批,并注销其学籍。
2、学生因家庭住址在市内变动,出现跨区就读,需要转学的,由学生家长提出书面转学申请,并填写由转出学校发出的“转学联系单”(附式样),由学生家长持变动后的“两证”到户口迁入地区的联系、盖章。取得同意后,由转出学校开具转学证明,到新迁入区办理转入手续。未经转入区同意,转出学校开具转学证明造成学生失学的,由转出学校承担。户口未动,在外地读书,转回者,按户口所在学区相对就近办理转入手续。
3、凡属于正常转学者,转入或转出学校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和转出。对特殊原因造成的转学,确需照顾者,区县(市)应予接收,接收确有困难的学校,由区县(市)负责解决。各学校不得接收没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就读。
4、特殊教育学校应接纳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适合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申请转学的残疾儿童、少年,根据其实际情况及时予以妥善安置,不得拒收。特殊教育学校对学业能力提前达到更高年级程度的学生,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或者提前学习相应年级的有关课程。经接收学校考查能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在经得本人、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后,应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转入该学校。
5、下列情况不予办理转学:城区区内公办初中之间不得转学。民办公助学校不接收转学学生。学生受期间,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学生在休学期间及期不办理转学手续。每学期期末和毕业年级的第二学期,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
法律依据:
《沈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本市学生转往外地的,应由学生家长持户口迁移证明向学校提交书面转学申请,由学校发给转学证明,到区、县(市)审批,并注销其学籍。
第十三条 学生因家庭住址在市内变动,出现跨区就读,需要转学的,由学生家长提出书面转学申请,并填写由转出学校发出的“转学联系单”(附式样),由学生家长持变动后的“两证”到户口迁入地区的联系、盖章。取得同意后,由转出学校开具转学证明,到新迁入区办理转入手续。未经转入区同意,转出学校开具转学证明造成学生失学的,由转出学校承担。户口未动,在外地读书,转回者,按户口所在学区相对就近办理转入手续。如发现有曲线转学等弄虚作行为者,一律退回原校。
第十四条 有本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述“两证不统一,人户分离”六种情况之一的转学者,经查验有关证明后,视为正常转学者予以接收。
第十五条 凡属于正常转学者,转入或转出学校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和转出。对特殊原因造成的转学,确需照顾者,区县(市)应予接收,接收确有困难的学校,由区县(市)负责解决。各学校不得接收没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就读。
第十六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接纳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适合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申请转学的残疾儿童、少年,根据其实际情况及时予以妥善安置,不得拒收。特殊教育学校对学业能力提前达到更高年级程度的学生,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或者提前学习相应年级的有关课程。经接收学校考查能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在经得本人、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后,应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转入该学校。
第十七条 下列情况不予办理转学:
1、城区区内公办初中之间不得转学。
2、民办公助学校不接收转学学生。
3、学生受期间,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
4、学生在休学期间及期不办理转学手续。
5、每学期期末和毕业年级的第二学期,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
根据目前全国小升初的情况来看,多半是这样的政策: 小学升初中异地转学籍流程: 1、确认学籍:带上户口薄到当地中心学校教务处,由校方登录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确认学籍。 2、接收方网上申请:确认学籍之后由接收方网上申请学籍转移。
就近入学。也就是按户口所在地或者房产所在地就近入学
当然是小升初转学比较方便,因为初一是按条件重新分配学生,户籍生为类,基本能报读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如果六年级后半学期转学,那叫插班,省外的学校也未必有春季插班的,哪怕有,分配的学校也未必是你愿意去的;2、小升初报名,学校录取后会有信息或者电话通知,需要带哪些资料去现场报名的,这个不用担心。重点是你要关注省外的招生政策,具体是什么时间报名,是网上报名还是现场报名,这个要了解清楚
小学转学入学要求
跨区/转学后小升初时可选途径
理论上,跨区回户籍或房产所在地小升初或曾办理过小学转学孩子面临小升初时,除九年一贯制直升、对口直升不可选择外(不符合直升资格),其他的入学途径都是可以选择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