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岚行知外国语学校 行知外国语学校招生简章

招生计划 2025-04-10 10:33:57

2009年宁波市【语文报杯】阅读竞赛初三组获奖者名单

鄞州雅戈尔中学 陈嘉慧 姚东军 宁海潘天寿中学 葛旖旎 薛华丽

宁波市教研室

王岚行知外国语学校 行知外国语学校招生简章王岚行知外国语学校 行知外国语学校招生简章


王岚行知外国语学校 行知外国语学校招生简章


甬教研〔2009〕109号

关于公布宁波市2009年“语文报杯”

中学生阅读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各直属中学:

宁波市2009年“语文报杯”中学生阅读活动于2009年12月12日分10个赛场进行。经评委初评和复评,评出初中A组获奖者129名、初中B组获奖者129名、高中C组获奖者100名、高中D组获奖者100名,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宁波市2009年“语文报杯”中学生阅读活动获奖名单

宁波市教研室

宁波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

语文报社

2009年12月30日

附件:宁波市2009年“语文报杯”中学生阅读活动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 (按地域排列)

A组(初一、初二年级)

一等奖(18名)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宁波外国语学校 高小晶 徐文霄 余姚实验学校 蔡炀 夏红芬

海曙区东方中学 赵珂凝 张淼 奉化锦屏中学 杨浏 张 平

海曙区十五中学 阮家秉 项颖 宁海跃龙中学 王焜昱 葛明霞

江东区宁波七中 周 璐 陆琦 镇海蛟川书院 林芝贤 李戈

江北区惠贞书院 金珂 陈冬冬杨显惠 象山县文峰学校 张守驰 王梅芬

鄞州雅戈尔中学 唐浩亮 姚东军 象山县荔港学校 陈定国 陈乔英

鄞州雅戈尔中学 胡栋超 姚东军 北仑外国语学校 凡志迎 范礼妫

慈溪市逍林初中 岑盛楠 周青 北仑东海实验学校 钟张琪 王伟红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宁波兴宁中学 戎 荻 白向丽 慈溪市上林初中 陆小村 陈士江

宁波外国语学校 顾一纯 索冬雷 慈溪市崇寿初中 陈露 朱江云

宁波外国语学校 徐子云 郑慧明 余姚高风中学 王可鉴 王琼华

高新区万里 王一钦 任师贤 余姚子陵中学 夏启铭 张丽珍

海曙区东恩中学 陈柯均 洪建宁 余姚兰江中学 张璇 闻人琳

海曙区十五中学 杨烨 沈乐茹 余姚实验学校 鲍舒恬 张慧莉

海曙区十五中学 柳青腾 林蓉萍 奉化莼湖初中 李煦厚 楼 燕

江东区曙光中学 王扬 邬亚琴董银红 奉化实验中学 邬静莹 舒旭琴

江东区曙光中学 张天行 邬亚琴董银红 奉化奉港中学 梁晓莹 江国军

江东区春晓中学 包妍雯 陈燕 宁海风华书院 陈妍华 徐菲

江北区惠贞书院 黄烨翀 李红琴 宁海跃龙中学 娄晨 王雪娟

江北区惠贞书院 陈其慧 陈冬冬杨显惠 宁海风华书院 俞江峰 冯银仙

鄞州雅戈尔中学 葛晓宇 姚东军 宁海跃龙中学 徐远航 张爱莲

鄞州雅戈尔中学 钟何静 姚东军 镇海蛟川书院 叶雅晴 王彦林

鄞州雅戈尔中学 王哲璐 姚东军 镇海蛟川书院 何志宇 张晓年

鄞州雅戈尔中学 郭佳薇 姚东军 镇海蛟川书院 陈楚天 张晓年

慈溪市鸣鹤初中 王玲丽 郑荷卿 象山港书院 朱 桦 刘春莲

慈溪市阳光实验 桂思涵 张利萍 象山滨海学校 郑嘉南 汪荷月

慈溪市实验中学 邹俊义 吕新辉谢昭莉 北仑外国语学校 张子睿 范礼妫

三等奖(73名)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宁波外国语学校 励洲蓬 钱 萌 余姚舜江中学 毛雪明 陈珠萍

宁波外国语学校 沈颀立 钱 萌 余姚世南中学 杨钦馨 詹永红

高新区万里 冯珊珊 徐浙珉 余姚黄家埠镇中 杨家鑫 谢鑫耀

海曙区十五中学 竺珂星 高仁儿 余姚泗门镇中 符梦婷 李文霞

海曙区翠柏中学 方琦辉 李晶 余姚舜水中学 俞依青 徐峻芳

海曙区十五中学 王华劲 张筱恩 奉化锦屏中学 陈仙乐 莫作意

江东区宁波七中 周鑫炎 陆琦 奉化实验中学 王 琛 王培君

江东区宁波七中 潘 柯 许颖 奉化锦屏中学 俞 楠 方幼娟

江东区宁波七中 郑子轩 陆琦 奉化锦屏中学 陈凯莉 汪春娟

江东新城实验 王 宁 陈建妙 奉化溪口中学 王佳芳 裘莹波

江北区三江中学 顾泽宁 徐献芳 奉化实验中学 袁宁浩 孙志刚

江北区惠贞书院 黄圣缘 顾华英 奉化莼湖初中 吴炎阳 董蓓蓓

江北区实验中学 王德天 刘敏敏 奉化裘村中学 庄玄婷 马菊芬

江北区孔浦中学 李晶晶 俞毅 宁海桃源中学 金敏峰 陈勤勤

鄞州蓝青学校 王斐然 徐科 宁海梅林中学 胡江晨 杨丹阳

鄞州雅戈尔中学 潘霞 姚东军 宁海风华书院 徐蕾 尤昌镇

鄞州姜山实验 吴一迪 马黎萍 宁海星海中学 仇蕾 刁渊金

鄞州雅戈尔中学 忻莉 姚东军 宁海潘天寿中学 章栩华 韩智丹

鄞州雅戈尔中学 朱月平 姚东军 镇海蛟川书院 丁言豪 车营营

鄞州钟公庙中学 吴贝妮 冯伦苗 镇海蛟川书院 王天君 钱臻臻

鄞州宋诏桥中学 袁子岚 毕偲文 镇海仁爱中学 林逸雯 施琼洁

慈溪市西门中学 邹璐莎 许红枫 象山丹城二中 孙璐莎 张 慧

慈溪市阳光实验 莫鸿茗 韩高平 象山滨海学校 陈卓熠 孙玲玲

慈溪市掌起初中 沈倩芸 孙卓霞 象山港书院 胡建君 周燕慧

慈溪市鸣鹤初中 童璐嫣 方聪波 象山丹城中学 汪胡燕 贺 艳

慈溪市育才中学 吴烨 诸宏日 象山滨海学校 沈 涛 章国辉

慈溪市庵东初中 周家辉 何琦 象山港书院 潘雨航 刘春莲

慈溪市实验中学 邹锦爽 吕新辉谢昭莉 象山新港中学 俞佳妍 陈双燕

慈溪市庵东初中 沈 婷 张华君 象山鹤浦中学 杨蒙蒙 蔡金弟

慈溪市范市初中 戎赐航 余文 北仑外国语学校 程志瑶 范礼妫

余姚实验学校 何妮娜 夏红芬 北仑东海实验学校 李雨桐 郑秋雁

余姚子陵中学 蔡凯宁 陈少乐 北仑外国语学校 梅自涵 范礼妫

余姚兰江中学 李振寰 闻人琳 北仑区松花江中学 高兵 赵柳英

余姚阳明中学 赵逸凡 张肖晶

B组(初三年级)

一等奖(18名)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宁波兴宁中学 周函嫣 廖 忠 余姚市梨洲中学 翁嘉诚 杨利群

宁波外国语学校 楼珍真 林渊渊 余姚市兰江中学 王暖 王亚芬

海曙李兴贵中学 卢雨笛 郑静君 奉化锦屏中学 竺绍迪 沈一君

江东区十九中学 陆宇凯 陈庆杰 宁海跃龙中学 潘盈烨 刘福聪

江北区惠贞书院 施为 许达 宁海跃龙中学 李宣毅 陈爱玲

鄞州邱隘实验 全狄伟 沈红专 镇海区仁爱中学 陈鑫 张春风

鄞州田莘耕中学 周婷婷 崔建尔 象山县滨海学校 陈明鉴 许惠珍

慈溪市上林初中 赖婷婷 宋益芳 象山县文峰学校 吴鹿其 戴雪球

慈溪市上林初中 龚莹 宋益芳 北仑外国语学校 叶晓琦 叶赛君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宁波华茂外国语 包依 王兆群 慈溪市无锡市吴风实验学校(原梅村高级中学实验分校)创立于1996年,已有二十年历史,是原锡山市所民办学校,校名为"锡山市吴风实验学校" 。取名吴风,一是承泰伯吴文化;二是承1939年吴风中学(梅村中学前身)的老校名。学校以成熟的寄宿制管理为特色,含小学部和初中部。上林初中 童欣欣 宋益芳

宁波兴宁中学 陈佳林 沈利悠 慈溪市实验中学 徐晨喆 阮迪峰俞海霞

高新区新懋学校 张少波 林寅跃 慈溪市横河初中 陈晨 石 露

海曙区东恩中学 伊 凡 汤亦霞 余姚实验学校 姚宇翔 王浓

海曙区李兴贵中学 方愉 王柳群 余姚实验学校 钟依凌 王浓

海曙区李兴贵中学 陈孟晗 郑静君 余姚实验学校 王诚诚 李志君

江东区曙光中学 史皓 冯芳芳李锦利 奉化莼湖初中 王岚静 杨菊丽

江东区宁波七中 傅钰 朱春儿 奉化锦屏中学 何佳宁 蒋静飞

江北区惠贞书院 张正阳 徐奋 宁海桥头胡中学 吕斐斐 常冰

江北区惠贞书院 周颖昳 王晓晗 镇海应行久外实 李铁硬 伍丽

江北区孔浦中学 桂路露 张洁华 镇海应行久外实 周韵致 梅玉芳

江北实验中学 梁家奇 钟旦旦 镇海古塘中学 朱晓莹 王晓怡

鄞州区田莘耕中学 何卓磊 崔建尔 象山滨海学校 王稼帛 许惠珍

鄞州区田莘耕中学 徐正春 崔建尔 象山鹤浦中学 芦朝荣 励德明

鄞州区实验中学 胡斯琪 朱文维 北仑东海实验学校 曹迪辉 徐静丹

鄞州区钟公庙中学 林超 陈旭波 北仑区松花江中学 傅威 蒋海红

慈溪市上林初中 罗救恩 宋益芳 北仑联合实验中学 徐欣欣 马子明王飞君

三等奖(73名)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姓名 指导教师

宁波兴宁中学 蓝宁欣 廖 忠 余姚舜水中学 王钰涵 陈展盈

宁波兴宁中学 楼曦晨 贺秀佩 余姚马渚镇中 宣艾宏 刘芷君

宁波华茂外国语 陈丽蕊 张岩 余姚临山二中 施赞赞 张加良

海曙区翠柏中学 邵潇潇 徐叶浓 奉化锦屏中学 王园沁 袁叶芬

海曙区翠柏中学 叶斌杰 徐叶浓 奉化实验中学 潘 璐 张静娜

海曙区东方中学 徐永东 王静 奉化锦屏中学 杜碧莲 董雷燕

海曙区十五中学 洛宇瞳 唐慧萍 奉化城北中学 邬凯松 李佩芬

江东区曙光中学 吴倩如 冯芳芳李锦利 奉化尚田中学 谢玲南 汪雪霞

江东区曙光中学 林涛 杨象法李锦利 奉化实验中学 陆格格 张静娜

江东区宁波七中 戚瑜洁 叶蓉 奉化溪口中学 竺婷 竺璐桢

江北区三江中学 陈蕊怡 王美丽 奉化实验中学 舒欢欣 卓亚赞

江北区庄桥中学 谢承杰 周英英 奉化溪口中学 杨芊蕙 竺璐桢

江北区惠贞书院 易旻娴 王晓晗 宁海跃龙中学 葛蕾蕾 郑灵飞

鄞州田莘耕中学 董小琼 崔建尔 宁海跃龙中学 梅逸飞 郑灵飞

鄞州田莘耕中学 严嘉宁 崔建尔 宁海城关中学 周露 叶元齐

鄞州姜山镇中学 吕成磊 卓静敏 宁海风华书院 朱栽结 陈芙玮

鄞州钟公庙中学 方艳 陈旭波 宁海风华书院 徐悦 何雅珍

鄞州姜山实验 陈佳敏 胡碧秀 宁海西店中学 竺仙妃 童辽明

鄞州姜山实验 吕倩倩 胡碧秀 宁海茶院中学 徐嘉诚 王振能

鄞州钟公庙中学 王诗雨 陈旭波 宁海潘天寿中学 张毅 冯巧兰

鄞州田莘耕中学 徐阳阳 崔建尔 镇海蛟川书院 李弋文 张政军

鄞州宋诏桥中学 朱盈迪 朱惠娣 镇海仁爱中学 徐珂 张珠凤

慈溪市实验中学 徐欣赏 阮迪峰俞海霞 镇海蛟川书院 朱胜波 张穗萍

慈溪市掌起初中 戎晨珊 魏腾达 镇海仁爱中学 罗帆 陈佩红

慈溪市掌起初中 叶琛欣 魏腾达 象山滨海学校 夏诗浓 许惠珍

慈溪观海卫中学 高笑笑 陈和平 象山滨海学校 范 励 许惠珍

慈溪市阳光实验 符幸运 施建波 象山丹城二中 徐 烨 陈家鹤

慈溪市阳光实验 沈呈笑 施建波 象山滨海学校 卢婷琰 许惠珍

慈溪市坎墩初中 成晨 陈群燕 象山文峰学校 周 冉 陈玉娣

慈溪市阳光实验 黄 伊 丁芳华 象山茅洋学校 胡新学 陈 函

余姚子陵中学 钟琰 张杰波 象山贤庠中学 夏幸如 张转荷

余姚高风中学 金灵 卢雪飞 北仑东海实验学校 涂晓璇 童红霞

余姚高风中学 顾培新 卢雪飞 北仑外国语学校 陈 帆 叶赛君

余姚丈亭镇中 陈雨霞 胡宁意 北仑区白峰中学 沃蓉滢 乐春飞

余姚实验学校 佘朵朵 姜春燕 北仑东海实验学校 黄笑野 王 炯

余姚舜水中学 章佳晨 鲁雪玲

上海市实验性性高中的二、具体学校

10.龙华中学

序号 区县 学校名称 地址 1 黄浦 大同中学 南车站路353号 2 格致中学 广西北路7.清湖小学66号 3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保屯路210号 4 敬业中学 蓬莱路345号 5 光明中学 南路181号 6 卢湾高级中学 斜土路885号 7 向明中学 瑞金一路151号 8 徐汇上海中学 百色路989号 9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桂林路120号 10 南洋模范中学 零陵路453号 11 位育中学 华泾镇位育路1号 12 上海市第二中学 永康路200号 13 南洋中学 中山南二路225号 14 静安 育才中学 沪宜公路2001号 15 市西中学 愚园路404号 16 华东模范中学 富民路43号 17 市北中学 永兴路365号 18 新中中学 原平路400号 19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青云路323号 20 中学 沪太路1000号 21 普陀曹杨二中 梅川路160号 22 晋元高级中学 新村路2169号 23 宜川中学 华阴路101号 24 虹口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虹关路88号 25 复兴高级中学 车站南路28号 26 北郊高级中学 曲阳路497号 27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中山北一路295号 28 杨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国权路383号 29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殷高路42号 30 控江中学 双阳路388号 31 杨浦高级中学 四平路999号 32 同济大学附属中学 国浩路100号 33 长宁 延安中学 茅台路1111号 34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江苏路155号 35 复旦中学华山路1626号36 宝山 行知中学 子青路99号 37 吴淞中学 泰和路99号 38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上大路688号 39 闵行七宝中学七宝镇农南路22号 40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浦江镇浦佳路号41 附中闵行分校 德宏路2698号 42闵行中学江川东路950号43 嘉定 嘉定一中 嘉行公路701号 44 浦东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晨晖路555号 45 建平中学 崮山路517号 46 进才中学 杨高中路2788号 47川沙中学新川路324号48 洋泾中学 潍坊路111号 49 南汇中学 惠南镇学海路288号 50 上海实验学校 东明路300号 51 松江 松江二中 松江区中山东路号 52 松江一中 松汇中路601号 53 奉贤 奉贤中学 南奉公路7058号 54 金山 金山中学 金山区朱泾镇众益街899号 55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金山区石化卫新路115号 56 青浦 青浦高级中学 青浦区公园东路1100号 57 朱家角中学 朱家角新镇区沙家棣路88号 58 崇明 崇明中学 崇明县鼓浪屿路801号

西安市“官宣”38所“民转公”名单,名单中都有哪些学校在列?

二等奖(38名)

西安行知中学,西安西北中学,西安益新中学,西安第二慈溪市掌起初中 鲍立飞 魏腾达 象山荔港学校 聂载辉 王月素外国语学校,西安高新小学。

西安新知小学,西安行知,西安兴庆中学,长安区民办中学,西安第二外国语学校。

名单中的学校包括西安高新小学 、西安高新逸翠园初级中学 、西咸沣西小学 、西安经开学校、西安新知小学

西安爱知初级中学,西安汇知中学,西安行知中学 (并入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西安新知小学,西安尊德中学 并入西安市第三中学,西安民兴中学(即:原西安市民兴中学) 并入西安市第八中学等。

2022年6月,西安市公布了38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的名单,名单名单中有西安爱知初级中学,西安汇知中学,西安行知中学,西安新知小学,西安西北中学,西安民兴中学,西安兴庆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在西安的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长安区等区均有分布。据悉,西安市的这一举措是为了贯彻落实对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现。

民转公政策的实施,是我国落实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我国是一个发展家,在教育上存在着两个极端,比如说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他们的教育水平甚至是能够与美国等发达媲美的,但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教育水平则是非常堪忧的,以及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存在着好多学校非常好、坏的学校非常坏的现象,这对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民转公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事关未来人才的培养,事关未来的蓬勃发展,尽管教育改革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需要和地方共同发力,但是有决心,有能力去做好这件事。

无锡民办中学有哪些?

民办辅仁中学、外国语、吴风实验、育才、光华等

1、民办辅仁中学

无锡市民办辅仁中学成立于1994年,属于民办中学,校址位于沁园新村146号。全校占地16亩,建筑面积13000㎡,设有24个初中班,每个年级各8个班,全校学生1000余人,90多名教职员工。

2、外国语中学

无锡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8年,现已发展成为十二年一贯制外语特色学校,被命名为无锡外籍、港澳台学生和归国创业人才子女入学的定点学校。学校由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部组成,现有100个班级,4200多名学生。学校现有340多名教职工,师资力量雄厚。

3、吴风实验

4、育才

无锡育才中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心,毗邻古运河,近靠南禅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始创于1998年,创建伊始是一所公有民办性质的完全中学。2008年,由荣氏家族的慈善家、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先生的孙女荣智丰女士全额出资举办。

5、光华

私立无锡光华学校创办于1995年8月,现坐落在无锡太湖之滨的山水城旅游风景区龙寺生态公园旁。学校以何光华先生之名命名,已故女作家冰心是学校名誉。

今天看到家长帮上大家对初中学校的排名,每天逛逛家长帮,闲来无事,就想谈一下我心里9个民办学校的排名情况。十个民办学校,分为4个梯队。

梯队:大桥、金桥

(1)从中考成绩来说,2016年金桥办学以来首届145人参加中考,均分482.68,位居全市;而大桥除了直升的192名学生没有参加中考之外,有272名学生参加中考,从人数上看大概是金桥的两倍,均分为469.3分。

(2)从办学规模来看的话,金桥先从办学起步,只有小学部和初中部,而且有急于扩大办学规模的趋势,比如今年的惠山校区,但是实际上没有招生成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而大桥,相对来说,史比较久远,而且,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再后来增加了小学部和部,这样的话,应该说学校在初高中建设上,更有经验一点。

(3)从出口来看,金桥初三的学生需要全部参加中考,大桥的学生除了参加中考之外,还可以有机会直升到大桥的高中部或者是部,并且每年的高考本科率也很高,从近三年来看,基本上二本以上的达线率直逼,所以成绩还是不错的。如果说自主招生和分配生名额的话,各个高中给的金桥和大桥的名额其实不多,比如大桥的自主招生名额(一中11人,辅仁5人,梅村6人,天一14人,锡中14人,太高1人)、金桥的自主招生名额(一中16人,梅村3人,天一18人,锡中10人,太高1人),大桥的分配生名额(一中24人,辅仁高中24人,梅村高中21人,太湖高中23人),金桥的分配生名额(一中11人,辅仁12人,梅村11人,太高11人),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大桥的分配生名额比金桥的多一半了?这个得参考下学校的学生数吧。

(4)大桥是平行分班,金桥是有分重点班的。

所以,如果非得选择其中一个,单从以上四点考虑,大桥会更胜一筹。

(1)两个学校都有很久的史,目前民办辅仁只有初中部(但是与辅仁高中依然有着血缘4.龙华第二实验学校(小学部)关系),外国语从到高中都有,而且有课程,招生人数比辅仁多。如果以后有出国打算的话,优先选择外国语是比较好的。

(2)考虑到两个学校都是民办的,生源相对很多公办学校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在分班上,辅仁是平行分班,整体的成绩比较稳;外国语有分重点班,如果在重点班级里,还是不错的。在初三,外国语的学生有直升高中部的机会,民办辅仁则会有享受辅仁高中给予的一些待遇。所以,小升初择校,不仅仅是择三年,更是择六年。

所以,个人觉得,这两所学校,各有所长,看自民转公政策发布以来,全国各地都逐渐开始落实这个政策。我国教育改革的大体方向一直是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均衡的分配,使每个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民转公政策的提出正是为了落实教育公平的实现。我国所推出的摇号入学政策以及教师流动制等政策,都是为了落实教育公平。大家从哪些方面考虑了。

第三梯队:育才、吴风实验

育才和吴风实验跟前面几个有点距,这两所学校史不多。从中考成绩来看,2016年两所学校的中考成绩均没有明确公布,尤其是吴风实验,而育才的超级班均分455,这还是不错的。虽然,吴风也有强化班,但是没有公布中考成绩,让人很难信服,所以从成绩考虑的话,育才的班占据优先地位。

虽然,育才近几年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在选择育才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现在育才归湖滨代管,只要老师是负责的,我想终归是不错的吧!

第四梯队:洛社新开河 协和双语 光华 南外国王

这几个学校,很少被大家提及到,而且学校也都很低调,没有什么好比较的,关注度比较少,还是前面几个报考的比较多。综合来看,辅仁和外国语报名的多,估计有不少是打酱油的。

暂定我们家民办学校的目标是双桥,现在每天针对性地做做练习,因为基础还可以。我们父母会研究下学校的情况,在家长帮上学习了不少。不过也不得不承认,刚开始的时候吗,看,知道别人家的孩子都很,我们心里有很多的压力,甚至有一段时间会睡不着,后来把学校考试的题型和内容给孩子看看,孩子说能做出个大概的,我心里也就稳一点了,既然有基础了,那就多提升吧。制定好学习,一步一步执行。

关于学校的分析,纯属个人观点,不一定准确,非喜勿喷,欢迎交流。

名 称 办学类型 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 初中、高中 无锡市民办辅仁中学 初中 私立无锡光华学校 、小学、初中、高中 无锡南洋学校 、小学、初中、高中 无锡培林高级中学 高中 无锡行知科技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 无锡市江南中学实验分校 初中 无锡育才中学 初中、高中 无锡外国语学校 小学、初中、高中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分校 初中、高中 无锡学校 (爱儿星)、小学、初中、高中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实验分校 高中 无锡市梁溪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 无锡市运河实验中学 高中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实验分校 高中 无锡美国学校 小学、初中、高中 无锡立信商务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 无锡市红豆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 无锡东方学校 小学、初中、高中 江阴市英桥学校 全日制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

演说家一代人的乡愁,王岚,观后感。急!

在这里,我们倾诉、记录、思考、回忆。

[观后感开和你简单我给你说说: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周边配套:教育:项目配套3000㎡精英,同和泊湾;翁山小学、北海市第十八小学,北海第二中学、双语学校、高阳实验学校、东方外国语学校、海城区行知中学,北海职业学院、北海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

延安中学学区房划分

8.鄞州董玉娣中学 俞静 陈萍 宁海城关中学 蔡健 汪剑峰行知小学

延安中学学区房划分如下:

1、新区中学:子长路——中环大道(南)——贵人峁北路连线以西以北、东方红大道——中环大道西——嘉兴大街连线以南、公学北路——贵人峁隧道北口连线以东。

2、新区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行知南路——中环大道(南)——贵人峁北路连线以西、以东、以南。

3、新区江苏中学:子长路——行知南路连线以东。

4、新区清华附中延安学校(初中部):子长路——东方红大道——中环大道西——嘉兴大街——公学北路——贵人峁隧道北口至杨家岭隧道东口山脚连线以西、以北。

5、北大培文延安学校(初中部):新区控制性规划范围内。

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这也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

学区房划分的基本原则

1、坚持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原则,免试实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

2、坚持按照新区实际,以“住房居住为主、户籍为辅、就业经营补充”的原则,依法依规分批次实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

3、坚持民办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原则,严格执行和省市政策规定,符合新区入学条件的学生,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任何公办、民办学校不得提前选拔生源。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的民办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入学工作公示制度、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确保政策公开、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南京三星级高中有哪些学校

余姚姚北实验 楼怡扬 茅梁群 北仑东海实验学校 梅丹娜 王伟红

关于南京三星级高中有:

二等奖(38名)

南京市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市外国语学校;南京市实验学校;南京市建邺中学;南京市江宁中学;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市秦淮中学;南京市钟山学院附属中学;南京市中学。

南京市中学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高中、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是江苏省模范学校和全国文明校园,是南京市所公办中学。

南京市中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为“崇文学堂”,其后学校先后易名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南京市立中学、国立第二中学,并于1949年更名为南京市中学。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高中教学班39个,在校学生约1900人。在编教职工共213人,其中专任教师194人;正高级教师6人,副高级教师87人;特级教师7人,市学科带头人27人,市青年教师39人;有博士研究生学位者3人,硕士研究生学位者45人。

简称“金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是南京市直属公办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中、江苏省首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江苏省首批高品质高中,全国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

金陵中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在横跨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为培养了5万多名学子,在120多年的程中,走出了26位两院院士、6位奥赛奖牌得主(3枚、银牌3枚),陶行知、吴仲华、吴敬琏、厉以宁、田刚、傅新元、高行健、柯象峰、宗白华、程千帆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北海茂业新城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江东区曙光中学 练嘉晴 王惠春李锦利(所载信息仅供参考,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余姚丈亭镇中 钟燚梦 胡宁意

楼盘名称:北海茂业新城

城市:北海

公交线路:冠德科技园(公交站):工业园区公交专线;路口(公交站):工业园区公交专线;冠德宿舍区(公交站):工业园区公交专线;经五路路口(公交站):(停运)107路;路中电产业园(公交站):(停运)107路;吉林路路口(公交站):109路;同和泊湾(公交站):工业园区公交专线;中电产业园(公交站):工业园区公交专线;汇联·海湾明珠(公交站):109路;汇联.海湾明珠(公交站):109路;

其他交通方式:项目位于北海城脉之上——北海大道。15分钟都市生活圈,繁华生活一步尽享:10分钟到南珠汽车站和高速路,10分钟到达北海北站(规划中),15分钟直通北海福成机场,20分钟到达北海站,30分钟到达北海邮轮母港和码头。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148666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0%,共33栋楼,停车位

南京行知实验中学的中学

龙华区大大小小学校加起来足足有几十所。其中光民办学校数量足足有二十所。 民办学校的教资力量也是非常雄厚,按照实力我们今天来给他们排名,看看有没有达到你们心目中的预期。

南京市行知实验中学是位于新秦淮区东部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目前占地60亩,师生1500这是李代贵当初为二中教师成长手册——《我的教育故事》写下的充满诗意的序言。他还为每一本成长手册的每一页精心设计了教育格言。他一直认为:教育关乎成长,成长就是故事。十八年过去了,当时的那时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余人。是一所办学理念新、校风校纪严、校园环境美、发展后劲足的创新型学校。学校继承、发扬并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伟大教育思想,秉承“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人文理念,让每一位学生“成长在行知,成功在行知”。

[寻常道]梦想,在山的那一边(上)

【应约采访稿】

梦想,是一个人底色。底色即初心,初心即追求。

曾经向往翻越那座山的耕读少年,一路行思,一路弦歌。读书,教书,不断地读书,不懈地教书,不断地翻越,不懈地跨越。山,依然是那山,心,依然是此心。少年时代的底色和初心第二梯队:民办辅仁、外国语,青年时代的不疑处有疑,中年光景的与使命,一路走来,从初心到善心,再到恒心。一个天生天养的教育人,受这方水土滋养,在这方水土生长,花开终有时,花落亦有声。

也许,读书人与教育本来就容易结缘。1987年大学毕业以后,李代贵被分配到马鞍山市第四中学教书。历史系出身的他,在传媒并不发达的矿区学校,依然保持着底色——爱读书。三十多年来,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对李代贵“共同观察”的结论都是“爱读书,爱思考”。1987年至1996年,四中的九年,是被他本人描述为“厚积期”的九年,似乎是在确凿地证明,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厚积”,怎能“薄发”!李代贵坚持,尽可能多地博览人生的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他深知,唯有不断“成己”,才能终“达人”,想要“成己达人”,必须自己先成为“达人”。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运垂青。1996年,李代贵调任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在马鞍山这座被誉为“江南之花”的江东小城里,从“第四”到“第二”,绝不是简单的座次提升。二中的十八年,让李代贵的“厚积”迎来了“薄发”,从一名普通历史教师,到教研组长、校刊编辑,再到从政,直至通过竞聘担任二中副,四年后转任自己的母校——马鞍山市外国语学校。这条轨迹,熟悉却陌生。

李代贵崇敬胡适,爱读陶行知,时常感慨:吾辈努力,却不及前人真知灼见;吾辈学问,幸能“学中做”和“做中学”;知行合一,孰难孰易,唯有时间能给予些许。三十余年的行走、思考,李代贵一直在翻山越岭的路上。教育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始终在寻找中。也许至今没有。但是三十余年的行走,风尘仆仆,披星戴月,眼过之处,皆是故事,忆过之时,皆在现场。

“校园里的紫藤萝”

李代贵认为,学校,是人类文明史上“消逝的电波”。虽然身边的一些学校,或已隐于无形,湮没在前进的滚滚红尘之中;或纵横捭阖,整合资源重新傲然于城市的一方水土。

但学校这个组织永远都不会消失。你无论怎么批判,它就在那里。

为什么在那里?原因很多。李代贵认为,学校负有传承的使命,这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如同生命本身的生生不息,学校这个系统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其内在的不断自我肯定与否定,自我传承与革新。或如植物般生长,或是如流水般滴淌,源于历史,基于现实,为了传承,实现发展。纵使筚路蓝缕,依然弦歌不辍,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构建起一种浸润的学校文化。

那么,这样一个承担传承使命的文化浸润场所,是如何影响场中人的?李代贵认为,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够存续下去,就一定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密码,其就是杰出校友。

所以你能看到,诸多名校的自我介绍,都以校友而自豪——是学校这块土壤培养出了“他”。学习模仿不是目的,超越才是目的。内生的学校文化意味着对的超越。于是,一代又一代新的学校人,书写、改写、续写着新的传奇。所以,在学校师生的代际传承中寻找,其的意义就在于传承过往以激励将来。就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言:如果不面向未来,研究历史毫无意义。教育,必须是面向未来的。

除了杰出校友,还有许多让人念念不忘的文化符号也承载了学校存续的密码。

在二中工作的后半段,学校易址新建,李代贵和他的同事们想把代表二中精神的“雏鹰”找回来,把校友请回来,把教育基金会成立起来,把凝聚学校文化象征的标志立起来。

而主政外国语学校后,李代贵和他的同事们,把《腾飞报》保留了下来,把“腾飞雕塑”保留了下来,找回了《校园里的紫藤萝》这首校园歌曲和歌中的紫藤萝架。

这是一首十几年前由语文教师夏兆兴作词,音乐教师蔡彬彬谱曲,为学校三十年校庆而创作的校园民谣,曾经昙花一现,彼时已经消失在马外人视野里许久。刚回母校工作的李代贵遇到了年轻的音乐教师韩晶,现场聆听了韩晶老师的哼唱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校园里的紫藤萝》和“校园里的紫藤萝”一并回归。学校专门请学生进录音棚,录制MV、MTV,还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演绎,让她深入人心。在不久前结束的民航类空乘联盟校上,《校园里的紫藤萝》被外语课程实验班的孩子们用英文翻唱,震撼了现场嘉宾。李代贵深有感触地说:“校园里的紫藤萝不仅仅是歌声,还是一种美好的意向,今后任何一任,任何一个教育人都不会把它丢掉。”

经过这几年的传唱,《校园里的紫藤萝》早已被师生们公认为外国语学校的校歌,然而李代贵还是坚持给予她“校园民谣”的头衔。因为在他看来,教育是农业,文化在内生中浸润生长,当这首歌成为所有来来往往的马外人共同抹不去的记忆时,当一想起这首歌的旋律就立刻想到母校时,不用谁来认证,谁来宣布,她早已经深入人心。

歌中的紫藤萝架因校安工程施工而消失了五年,如今也随着这首歌曲的再度传唱重新回到了校园,她静静地坐落在校园的一角,和这所步入不惑之年的学校一起期待着再一次的绽放。

李代贵说,我们保留和恢复这些文化符号,是因为这些是学校人来人往者的共同记忆,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寻找过去就是寻找一种温润,就是寻找一种文化的浸润。

历史系出身的人,多有一个独到的认识:每位都是这所学校校史中的过客,其使命就是把自己那一笔描好。而一所学校的文化,则会随着时间的流淌,在历任“过客”的航线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下来,存续下来,它以人为本,由内生而共生。

教师是学校的中心,有教师的存在,学校才能够提供文化传承服务。在学校里,只是首席,是教师的一员。在李代贵看来,学校教师队伍理想的状态,是成为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火炬接力是李代贵在二中设计的一项制度,它历久弥新,历经四任,仍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李代贵认为,火炬接力中的名师和新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和徒弟,因为师傅和徒弟是农业时代的产物,火炬传承与火炬接力中的名师和新手是平等的,学习是互相的。如果说对待学生是教学相长,则火炬传递人和火炬接力人是教教相长。火炬接力有个重要内容,即每年火炬传递人和火炬接力人要呈现故事,每年都出一本《我的教育故事集》。

“我们以生命的江东区四眼碶中学 王原 章智 宁海跃龙中学 陈锦潇 应丹时光穿行在家校之间,

就当让教育生涯留下生命的意义。

我们以智慧的思想穿行在教育的理想中,

就当不停地追问我们的内心。

我们手中的书本,

是我们与著者或者著作中人物对话的文本。

我们的教育故事,

就当是我们在教坛中匆匆行进中向内心不停追问的记录。

在这里, 我们分享幸福、痛苦、彷徨、成功。”

而在外国语学校,也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教育故事。青蓝工程,意思不言自明,这在外国语学校已经成为常态,年轻教师一入职,就参加青蓝工程结对。有人支持,有榜样参照,这无疑给年轻的教师以极大的希望。李代贵认为,这是教育人的一种胸怀,不是简单的师带徒。只不过我先入职几年,跟我学是起点,超过我,青出于蓝才是目标。

四中也好,二中也好,外国语学校也好,学校不同,教师文化也不同。但是教学相长、教教相长,则是共识。

李代贵始终认为:“教育有一种根本的东西就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所学校的管理,讲长官意志是不行的,什么都推行不了。必须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想法,求同存异,求大同存小异。

因此,李代贵倡导教师平等,师生平等,甚至是教师和家长平等。开会,有争论很正常,有否决很正常,有老教师站起来提意见很正常。因为做教育要接受不同,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变得不同,而不是相同。

寻找不同,寻找到不同,然后按照不同的思路去发展。学校的管理是永远在寻找共识中,因为永远有分歧。共识是什么?共识是目标,谁都不能统一任何人的思想,只能尽可能统一大家的目标和步伐,在这个互相搀扶前进的过程中建立起交集。

共生,不是整齐划一,恰恰是因为不同才要因人而异。

[注] 本文刊载《中小学德育》2019年第1期“人物”专栏,采写(特约通讯员):汪俊 陈坚,责编:徐向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