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读书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涅朵奇卡·涅茨卡诺瓦》

招生计划 2025-02-23 03:41:48

十一月读书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涅朵奇卡·涅茨卡诺瓦》

这是我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三部。如果不是从王小波书中得知,一定会错过这本小书。它是陀氏早期作品,篇幅不长,三个故事组成,尤以个故事为令人揪心,泪点高的我居然数次落泪。

十一月读书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涅朵奇卡·涅茨卡诺瓦》十一月读书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涅朵奇卡·涅茨卡诺瓦》


十一月读书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涅朵奇卡·涅茨卡诺瓦》


十一月读书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涅朵奇卡·涅茨卡诺瓦》


遗憾的是它也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我很好奇陀氏会将她——涅朵奇卡的人生安排成什么样,她有着那样离奇的童年,血液里宝贵而危险的禀赋,敏感的性格,又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颗饥渴的心灵,在音乐学院接受艺术训练……故事的设定真的足够迷人了。起初我怀着好奇,因为听闻陀氏是极富有哲学洞见的作家,以为他的书会晦涩难懂,充满大段理性晦暗的哲思,想不到我看见的都是直戳内心的心理独白,揭穿心灵之准确,将我内心不能辨认、尚未命名的感受勾画出轮廓,让我看到自己,如果能用视觉来表现,他的作品像是充满光明,照亮人心的地狱。他笔下的人物充满矛盾,尤其擅写卑劣虚伪之人,与纯真冲动的天使。

书里三段故事,尤以涅朵奇卡的童年令人震撼。它塑造了一个有天分的狂徒,一个妄人,由此带出了一个不正常的家庭。这个奇特的家庭理所当然地诞生了涅朵奇卡这样敏感早熟而充满幻想的小女孩,在对父亲与母亲的爱中被撕扯到濒临崩溃。这一部分看得我数次落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因为什么,竟能把一个小女孩对父母的无私情感和爱带来的痛苦写得入木三分?如果说一个小女孩对父母亲的爱,还能凭着保持对童年的记忆与纯真而能描摹贴切,那么第二段故事里,涅朵奇卡与郡主的爱情呢?他笔下小女孩的心思阴晴不定,因骄傲自尊而微妙不已,看到这里我觉得,陀氏真的通过写作,超越了他的性别。第三段故事比较难以理解,我需要读更多同时代作品才能了解当时贵族的爱情观与羞耻的定义。这位保护人的状态也是,似乎是当时贵族中常见的敏感封闭的忧郁症?对于这段故事里涅朵奇卡“变得无情”也有些似懂非懂。

整个故事给人震撼的人物,一切悲剧的开端是涅朵奇卡的继父叶菲莫夫。他荒唐悲剧的一生颇为奇幻。陀氏其实也是一个会吊人胃口,写作引人入胜故事的作家,趣味性方面丝毫不逊于通俗文学。涅朵奇卡的形象塑造极为有趣,作为早期作品,相当令人诧异,不同凡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样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欧文学具有很大影响。他具有很高的艺术描写技巧,的特色是长于对他所爱的下层人物的灵魂和心理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并着力发掘出他们在极其困苦不幸的境遇中仍然保持着崇高的灵魂。鲁迅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为“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指出:“他把中的,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茅盾也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可惊的细腻和深刻显示出他那动荡时代下层的心理。他爱那些‘被践踏者与被损害者’,他在他们的污秽的生活中找出灵魂的洁白”。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醉心于病态心理描写,这是和他主张忍耐、顺从的人生哲学有联系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读tuó sī tuǒ yē fū sī jī。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

创作特点

陀氏建构的基础是二元对立,主要有四个故事元素构成:强者、弱者、拯救者和被拯救者,其中贯穿一个“拯救”的主题。其次,陀氏的结构表里不一。

他的元素建构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强弱的对立—被拯救者心中善恶的冲突,拯救者和被拯救者思想的冲突—被拯救者的皈依。这一链条的个矛盾是故事建构的基础,后两对矛盾构成故事的主体部分,它们三个具有依次减弱的趋势,终以阪依的形式而告终,所以在形式具有闭合性的特点,呈现出线形结构的特征。

但由于各种矛盾的相互影响、相互交织、不分高下,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和未完成性。陀氏之所以在建构时采用这样的结构模式和他的宗教思想和困惑密不可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