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历过几次高考改革_《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

招生计划 2025-02-23 14:26:06

浙江高考选科3+1+2组合分析 选考要求有哪些

物理历史均可占49%左右,大多为以前文理兼收专业;

一、3+1+2新高考模式 2018年秋季实施高考改革的8个省份,纷纷采用了“3+1+2”选考科目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

浙江省经历过几次高考改革_《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浙江省经历过几次高考改革_《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


浙江省经历过几次高考改革_《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


浙江省经历过几次高考改革_《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


改革背景3、2018——2020年期间所有省份都将分别完成高考改革(2015年——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具体要等待各省公布方案。:

省级招生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二、“3+1+2”模式考生分数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及科目物理、历史,使用考生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再选科目化学、生物、、地理,每科100分,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

赋分方案: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政策来看,依据考生卷面分划分ABCDE5个等级,1分1档,30分,100分。各省等级划分比例不同。

相比浙江、上海、、天津的3分1档,1分1档的形势可避免同分段考生人数过多,也能使考生分数拉开距。

合格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地理、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科目,每科100分。考试每年组织两次,考生可多次参加,根据本省政策成绩以“合格/不合格”或“ABCDE”等级呈现。

选择性考试科目为考生在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地理6科中选考的3科,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选考考生只能参加1次,成绩当年高考录取有效。

合格考相当于以前的会考,但新政策要求合格考不合格不能参加高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刷成绩,参加考试时间各省政策不同。

四、选考要求

说明:本文仅统计河北、湖南、湖北、江苏、辽宁5省2021年新高考选考要求数据,广东、重庆、福建3省本文暂不统计。

1、科目要求

高校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三种。

其中,要求必须选物理的占48%左右,大多数为以前的理工科专业;

其中,不提再选科目要求的占80%-82%左右,大多为非重点校专业;选择1科或2科的多为专业对该选拔考生在相关科目素养上有严格要求的专业。

2、选科组合

“3+1+2”新高考模式下,有12种选科组合。12种组合下考生可报考专业范畴不同,综合分析5省数据,呈现以下特点:

(2)5个省市物化政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达95%以上。

(3)5个省市历史组合中政史化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在51%左右。 一.2023年浙江省高考政策方案 新高考怎么选科比较好 二.浙江高考选科3+3组合分析和新高考政策方案解读 三.浙江新高考选科7选3专业要求和限制政策解读 四.2019年浙江高考选科:985高校单限物理专业统计 五.浙江新高考自选科目 不少学生打算放弃物理

高考怎样改革的

5、2019年采用“3+1+2”模式。

●部分科目一年多考●普通本科和高职分开考试●清理规范加分政策●提供多次选拔机会据央视、日报据央视、日报“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终于将被打破。据,已于近期确定了高考改革方案,部分科目将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随着此次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高考改革路线图已日渐明晰。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需要提交高中学科水平测试成绩,意向特殊招生的考生务必重视。合素质评价,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在刘海峰看来,高考改革是在长远规划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推进,引起的震荡会比较小,学生和老师也容易适应,如果一些方案朝令夕改、翻云覆雨的话,会造成中学教学尤其是高中毕业班的教学无所适从。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改革呼声由来已久改革现行“一考定终身”高考制度的呼声由来已久。不少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都支持把一些科目“一考定终身”改为“一年多考”,他们认为,这样将大大提高高考的公平性,降低偶然性。就在几天前,《学习时报》刊登了袁贵仁的文章《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文章中明确了高考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其实,去年7月印发的被称为“未来10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化考试”写入其中。《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据悉,浙江省从2009年开始已经在英语科目中试行“一年多考”。浙江省高考中英语为150分,30分的英语听力考试被放到了平时举行,即每年的3月和9月,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在两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据了解,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已经开始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开考试的探索。者:提高公平性,降低偶然性“从目前情况看,高考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取消高考在现阶段的是不可能、不现实的。但是,高考必须进行改革。”市第三十五中学朱建民说:“一年多次考试正是高考改革的进步,可以给考生更多机会,也可以给高校更多自,有利于多种人才脱颖而出。”把一些科目“一考定终身”改为“一年多考”,得到不少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他们认为,此举将大大提高高考的公平性,降低偶然性。特别是对于担心因一时紧张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利好消息。担忧者:增加考生负担,考卷难度多变“如果可以选择,我选择只考一次。”市三十五中的高三学生齐美林说:“说实话,考到现在都有点‘疲’了,考一次和考两次的别不是太大。但要是一年多次考试,有可能打乱正常的复习进度。”齐美林解释道,例如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若这个时候来场正式考试,可能就有同学按捺不住扎扎实实的“按部就班”,而是提前突击冲刺,主攻专题复习和难题。考卷难度的稳定性也让不少学生担心。“这一次题目难让我赶上了,下一次题目简单我又没参加考试。分数算下来,是不是真能体现我的真实水平?”济南五十二中的老师刘元群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心:“考试次数多了,试题的规范性和难易程度就很难把握和统一。一年多考的本意是为了避免偶然性,但这样可能又会增加偶然性。”“一年多次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人力物力问题。”市第三十五中学副黄鹏说:“例如考场占用问题、监考老师安排问题,每次高考,高一、高二学生都要为考试让路而放,这势必会影响教学的安排。” 哎 好好看看 不错 幸运类童鞋们、

明年浙江高考制度是否改变

二:走艺术类专业考试

要改革。

浙江省2009年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在四月中旬公布。

的变化是,2009年开始参考资料:高考将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考生可以自主选择。

另外,英第三,四天的高考时间有助于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考试,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如考场设备故障、考生身体不适等。而将考试时间拉长到四天,可以提供更多的备用时间来应对这些意外情况,保证每个考生都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考试,从而确保了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语听力、技术考试将有两次考试机会。

高考改革几次了

第二类往届生参加新高考:语文、数学2门高考科目必须参加当年的统一高考,外语和3门选考科目仍有有效成绩的可以不考,也可以重新考(包括换新科目和原来的科目再考)。

截止至2019年有五次高考改革,具体如下:

明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这意味着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与之对应的新高考。作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刘海峰对高考改革一直持谨慎态度。他认为,高考改革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工作,不宜突变式的革命,渐进式的改良会优于突变式的革命。

1、2000-2001年:实行“3+小综合”模式。

2、2002年:“3+大综合”模式。

“3+大综合”模式在江苏只实行了1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外,所谓“大综合”,考生要做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6科的大综合试卷。

3、2003-2007年:“3+1+1”模式。

这个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2门由考生在、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的“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个“1”,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课界限选择考试科目。

4、2008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2018年:“3+学业考+综合素质评价”。

2005年秋季开始的这套高考模式,“3”指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语文、数学有附加题,“学业水平测试”为、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

其中必选测试科目2门(物理、历史),必修测试科目5门,成绩实行等级计分,“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1+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根据时间安排,江苏省自2018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即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

扩展资料

考试招生制度是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根据统一部署,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总分升为750分,采用“3+1+2”模式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1+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其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思想、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组成部分,其成绩纳入统高考总分。

合格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1月份,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在高二学期末可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在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中选择;学生在高三学期末可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上述7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6月份,与统一高考科目同期进行,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

高考改革什么时候正式实行

无报考费.因为是选才.理所当然不应收取.

从2007年,广东、海南、山东、宁夏4省区率先启动新课程高考,到今年,天津、浙江、安徽、福建、辽宁作为第三批试验区“试水”新高考,全国已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新高考方案陆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编者注:新高考方案9日发布,应该是12省份已出台方案)前三轮试点中,各省市的方案都在求新、求变中呈现出很多新意,随着试点地区的扩大,方案中所体现出的新课程理念也更为突出。一场针对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改革方案:

广东从“冒进”到“回归”

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测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试验区进入试验。3年后,4省区的新高考方案陆续通过的评审。当年6月,新高考正式与考生见面。在首批试验区中,广东的方案无疑是备受争议的一个。

按照当年公布的方案,广东省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其中,“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全部只考新课标的必修课内容。“X”为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任选一科。选考科目X的设置,打破了传统高考统一命题、统一科目的旧框架,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中所强调尊重个体异、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来选择考试科目。

然而,考生对此并不买账。在广东年新高考中,竞争小、容易得分的科目成为大部分考生的,那些自己喜欢、分数不容易拉开的科目极少有人青睐。同时,由于新高考记分方式由沿用多年的标准分改为原始分,各科试题难度不一,分数难具有可比性,引起家长和考生的质疑。

在2007、2008两年的高考中,都有考生及家长因某一X科题目偏难而“上书”省考试院,甚至要求重新核定理科各X科的评分标准……2008年1月的广东省两会上,民进广东递交提案,建议取消X科。当年11月,广东新高考出台了调整方案——从2010年高考起,取消选考X科目,考试科目调整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这与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科目类似。对于这次变化,广东省门解释,取消了X科,虽然对高中课改所要求的重视考生的选择性有所降低,但更能兼顾到考生接受选拔时的公平性,更为广大考生所接受。

高考研究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刘海峰,对目前各省市实行新高考一直给予密切关注。在他看来,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多元化、多样化,很多试验区的高考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这些内容。同时,新课程所要求的多样化、灵活性、选修、模块等理念一定程度上与高考实际作存在一些不能契合的地方。

刘海峰认为,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最重要、最需要关注的还是公平、高效率,具有可比性。如果没有可比性,公平就很难实现,如果太多样就容易出现可比性不够的情况,广东方案的调整便是这样的例子。

2008年,江苏省进入新高考试验区。作为教育大省,江苏的高考一直在变化中摸索前行,甚至有媒体归纳出江苏的高考“十年换了5个方案”。如此高频率的变换,在该省设计新高考方案时也未能幸免。

“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高考录取挂钩,是江苏方案的一大特点。”刘海峰说,大部分省市将会考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而江苏的做法是直接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报考本科、专科的资格挂钩。“把原来的选拔规则由一条线变成了两条线,选拔方式更模糊,引起的问题也会更多。”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年的江苏高考报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理倒挂的局面,许多考生因为选修科目得C而无缘本科。南京市文科状元因为选测之一未达到A+,与自己最喜爱的北大失之交臂,因为北大招生限定条件是先要求两个选修科目A+,再划定投档线。当年江苏高考结束后,爆发了几次考生和家长的,在考生、家长、学校的一片抱怨声中,今年1月,江苏省公布2009年高考方案将有微调,这已是该省新高考方案的第三次调整。

对于江苏频繁调整高考方案,刘海峰认为,高考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它不仅是一个考试问题、教育问题,而且与公平、稳定等有很大关系。如果改动太多、太快,会给中学教学带来不小的影响,吃亏的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高考研究者和决策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因难度大而裹足不前,也不能迫于舆论压力盲目地为改革而改革。

今年出台的浙江省新高考,在公布方案时就被媒体高调地冠以“个性化高考”。延续了前两轮试验区依据高中新课程理念设计新高考方案的思路,浙江的新高考在考生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性上有了更大的突破。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考核内容,重点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获得通用型知识的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三科考试基础上,增加技术科目测试,侧重测试实用技能。

此外,浙江省新高考方案还在“多次考试”上做出尝试,首次设立高考英语听力和技术考试,放在平时进行,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2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

相比前几轮试验中出现的选做、选考等形式,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具有革新意识。分科类选考的出现给予学生更大自,不同水平的考生可选择自己适应的方向。也将“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模式逐渐引向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实行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

“分类考试是今后高考发展的趋势。”刘海峰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中透露出的改革精神已得到业内认可。如高职教育强调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像上海和就已经做了几年高职自主招生的试点,脱离高考,单独或联合进行考试,浙江的尝试就可以使一些考不上本科和重点线的考生,降低学习难度,选择高职作为求学方向。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中英语听力放在高考期外考的做法也得到了刘海峰的赞赏,考生在高中阶段有两次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的机会,取成绩。刘海峰认为,外语类考试稳定性比较强,起伏不会很大,听力不放在高考期间考,多次考试取成绩,分解了高考的压力。“这已成为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

“的新高考方案是一个比较符合中学课改时期,符合民众期待的方案。”刘海峰表示,刚公布的新高考方案体现了在渐进的过程中进行改变,并不是突然变化,而是采取分步走,这样引起的震荡会比较小,具有相当可行性的。“既体现了稳定性,又体现了一定的改革精神。”

浙江高考为何考四天

高校本科专业再选科目要求包括:选择1科、选择2科或选择“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浙江高考为何考四天介绍如下:

拓展内容:

首先,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浙江省高考科目的多样性。与其他省份的高考科目相比,浙江省的高考科目更多。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英语外,浙江省高考还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为了保证这些科目的公平性和准确性,考试时间自然需要相应延长。

此外,浙江省高考考试时间长达四天的背后还有着一段历史渊源。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浙江省就开始尝试对高考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之一就是延长考试时省级招生应因地制宜、分类划定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省(区、市)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逐步提高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不含表演)有关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2019年起部门高校的相关专业不得低于普通专业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间。这种改革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先进和成功的高考模式。因此,浙江省一直延续并巩固了这一改革成果,使得四天的高考时间成为了浙江省高考的一大特色。

当然,浙江省高考考四天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省份。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考试安排需求。然而,浙江省高考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些借鉴价值。其他省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更加合理和灵活的高考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需要。

总之,浙江省高考考四天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种考试模式既能够确保科目的多样性和考试的公平公正,又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对于其他省份来说,借鉴浙江省高考模式的经验,有助于推动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浙江省现在高中文理不分科了吗?百度了一下不是很清楚,是语文数学英

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容易拉开学生档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统考和校考。其中,省级统考由省级招生或联合组织,校考由招生院校组织。各省级招生应为本行政区域内考生组织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省级统考,有条件的省份还应组织其他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2019年要创造条件组织音乐类、舞蹈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类)省级统考。省级招生应以发布的专业目录为指导,公布其对应的艺术类专业范围。次。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1、今年上半年可能就会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各个省份会按照的改革方案制定自己省份的改革时间.据透露,改革后的高考统考科目只是数学、语文,而英语在平时一年两考,取成绩计入高考总选考科目:选考科目考试,指的是考生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7门学科中自主确定3门选考科目,每位考生限选3门。分,新入学的学生文理不再分科. 2、各个省份高考改革的时间肯定会有不同,会有少量省份先行试点,最早的试点省份也要在2014年入学、2017年高考的学生中实行文理不分科.而大部分省份可能会延迟几年再实行改革.

浙江高考总分多少分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极其关注。

往届生分2类:类:未参加过新学考和选考科目考试的人员;第二类:已参加过新学考和选考科目考试的人员。 [3]

类往届生参加新高考:(1)语文、数学、外语和3门选考科目都要考,3门选考江苏频繁变化的新高考科目和外语每门最多有2次机会。以前考过的高考科目的成绩无效。

(2)以前考过的学考科目的成绩仍然有效,在三位一体、高职自主招生中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在统一考试招生高校对学考等级提出要求时也有效。

总的原则是:在保持选考科目不超3门,且每科有效成绩不超2次的前提下,先确认作废其中1科或1次有效成绩后方可再另选其次,四天的高考时间也是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值: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长时间连续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心理和体力负担。将高考时间分散到四天,可以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和休息,减少了单日考试过多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考生的应对能力和发挥水平。1科或再次参加考试。

考试改革后都有哪些变化

三、高考、学考、选考

新1浙江新高考启动执行时间 时间 启动时间:2014年入学高一新生 实行时间:2017年 高考科目 语、数、外语(必考) 政、史、地、物、化、生、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选三)2新高考政策有哪些 (一)统一高考招生。 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2.考试。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3.录取。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高校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 (二)高职提前招生。 实行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高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选拔评价办法和录取规则,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考生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考试招生。 (三)单独考试招生。 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探索把试点范围有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 1.科目与分值。 文化考试科目:语文、数学2门,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拟报考有外语要求的学校、专业的考生,可选择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PETS-1)考试。 职业技能考试:分17个大类,全省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学生可自主选报1—2个类别。考试每年组织1次。同类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2次。成绩2年有效。 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均以原始分记入考生总成绩。外语不记入总成绩。总成绩满分600分。 2.录取。 高校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文化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要求,也可提出外语成绩以及其他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四)“三位一体”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确定报考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综合成绩合成比例、录取规则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报名,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规定参加高考。 高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进行初次遴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综合素质测试,进行再次遴选;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3浙江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试点方案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试点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先实施9类,再在3年内展开至17类。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招生选拔体系? 这是的《决定》和《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高考录取会不会主要取决于语数外成绩? 我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怎样计算?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选考科目什么时候选定?为什么? 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怎样选报选考科目?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高考改革经过三年的试点研究,将于今年9月起在以下17个省份开启高考改革。

1、不同地区参加新高考的时间

2、新高考改革“3+【6选3】”模式是什么?

而“6选3”则是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改革后,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其中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加之明确2018年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加分项目大幅缩减,考试将更公平,考分将变得更重要。

一:得语文者得高考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分计“3+【6选3】”模式中“3”代表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增加听力考试内容,组织两次外语考试,取成绩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统考科目时间仍为6月份。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统称为艺术类专业。

现在浙江省高考改革了,我想问2018年大学都会怎么录取的?

三类考试形式,决定了考生的三种不同的求学方向。类为现行批录取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二类为其他本科学校(包括现行的二本、三本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三类为高职(专科)院校专业。考生报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报考的类别,也可以跨类兼报,比如兼报一、二两类或二、三两类,同时也可三类均兼报。

浙江高考改革在2014年就已启动,取消了文理分科,采用学业水平考试和选考科目科目考试,其中学业水平考试在上个月(15年10月)进行了首次开考。

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

设5个等级:设A、B、C、D、E 5个等级,E为不合格。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参加6月份的全国统一高考。以卷面得分为依据,A、B、C等按15%、30%、30%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E等比例不超过5%。

选考科总分是810分,期中语文:150分,数学(文/理):150分,英语:150分,文综理综都是300分,再加上自选模块60分。共是810分。目考试

21个等级进行赋分: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为3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