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海的范围是衡量一个国家海上权力和领土主权的重要标准。目前,国际公认的领海范围是 12 海里(约 22 公里),但这个数字是如何确定的呢?
领海 12 海里的由来
领海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国家主张对其海岸附近的水域拥有主权。随着海事贸易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领海的范围逐渐扩大。然而,直到 17 世纪,才出现了相对统一的领海规则。
17 世纪:大炮射程理论
1634 年,荷兰法学家休格·格劳秀斯在《海洋自由论》中提出大炮射程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领海范围应延伸至其大炮射程之外,以确保海岸的安全和防御。当时,大炮的射程约为 3 海里(约 5.6 公里)。因此,格劳秀斯的理论主张领海的范围为 3 海里。
19 世纪:3 海里惯例
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大炮的射程不断扩大,但 3 海里領海的惯例却得到广泛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技术限制:当时测量距离的技术有限,难以精确确定大炮的射程。 国际惯例:3 海里领海惯例已得到多个国家的认可和遵循。 国际协定:1818 年,美国和英国签署条约,同意将领海范围设定为 3 海里。
20 世纪:12 海里拓展
20 世纪初,随着射程更远且威力更大的武器出现,3 海里领海的范围越来越难以提供足够的防御。1958 年,联合国通过了《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将领海范围拓展至 12 海里。
支持 12 海里的理由
技术进步:12 海里领海更能满足現代武器技术的射程要求。 资源保护:12 海里的范围可以帮助国家保护领海内的漁业和其他自然资源。 安全和防御:扩大领海范围有助于加强海岸安全和防御。
结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