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的填充公式
excel归一化处理公式 excel归一化处理步骤
excel归一化处理公式 excel归一化处理步骤
方法一
双击填充柄,可填充,如果公式的前一列连续多行,则填充相同多行
方法二
先输入要填充的公式,按下SHIFT+CTRL+方向键下,再按下CTRL+D
方法三
按下SHIFT+CTRL+方向键下,再在编辑栏里输入公式,再按下CTRL+回车
方法四
名称框输入需要填充的范围 (比如 A1:A54000) 回车 公式编辑栏输入要的公式后,同时按 CTRL+回车键输入
方法五
选中要填充的格子,按CTRL+C(个带公式的单元格),然后鼠标移到名称框,直接输入列区间,如B3:B10000,回车,之后按CTRL+V(点中该位置--右键粘贴)。
方法二和三的方法可填充至65536行
方法四和五的方法就是要输入几行就是几行
用鼠标拖动有公式的单元格的右下角的黑点,向你要的列,行扩展开就行了。
个单元格输入公式后,在单元格右下角,点击十字填充柄,下拉即可填充一列,右拉可填充一行;或直接点击双击填充柄;或在输入公式后,点击右键,选择“”,在名称框中,输入列的范围值(如:e12:e70),回车后,键盘ctrl+V,粘贴公式至整列。
在excel中,如果要使用同一个公式,只要用ctrl按住按住有公式的格子,然后直接拖拉就可以了
先打公式,再ctrl+c公式,选中列号即可
在Excel中,可以使用SUMIFS函数进行分类汇总。基本语法如下:=SUMIFS(汇总域,分类域1,条件1,分类域2,条件2...)- 汇总域:要汇总的数据范围,可以是单元格地址或范围名称。
- 分类域:用于分类的字段,可以有多个分类域,按分类阶梯进行汇总。
- 条件:分类域需要满足的条件,用于提取某个分类的数据。举个例子,有如下表格:产品 部门 销量
电脑 销售部 200
电脑 市场部 300
销售部 400
市场部 500
平板 研发部 600
要统计每个部门的电脑销量,可以使用如下公式:=SUMIFS(B2:B6,A2:A6,"电脑",C2:C6,"销售部")
200
300同理,要统计每个产品在销售部的销量,可以使用:=SUMIFS(B2:B6,A2:A6,"电脑",C2:C6,"销售部")
=SUMIFS(B2:B6,A2:A6,"",C2:C6,"销售部")
=SUMIFS(B2:B6,A2:A6,"平板",C2:C6,"销售部")结果为:
200
400
0所以,SUMIFS函数可以实现按多个分类标准进行数据的汇计,只需要正确设置各个分类域和条件即可。分类可以有多个,实现多层分类汇总。这在Excel数据分析和报表制作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希望上述示例和说明可以帮助您掌握Excel的分类汇总功能。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提出。
Excel分类汇总数据的公式可以使用SUMIF、COUNTIF或AVERAGEIF等带有条件判断的函数实现。具体如下:
公式格式:=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range:要检查的范围;
criteria:要应用的条件;
sum_range:要相加的范围;
COUNTIF函数:用于对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计数。
公式格式:=COUNTIF(range, criteria)range:要检查的范围;
criteria:要应用的条件;
AVERAGEIF函数:用于对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求平均值。
公式格式:=AVERAGEIF(range, criteria, [erage_range])range:要检查的范围;
criteria:要应用的条件;
erage_range:要计算平均值的范围;
在使用这些函数时,您需要注重以下事项:
确保公式中引用的范围正确无误,以免出现错误结果。
确定正确的条件,以确保您要统计的是指定条件的数据。
对于SUMIF和AVERAGEIF,需要指定相应的sum_range和erage_range参数来确定要计算的数据范围。
下面是一个示例公式:设C列包含产品名称,D列为销售额,请用SUMIF函数汇总“苹果”的销售额,公式如下:=SUMIF(C:C,"苹果",D:D) (表示在产品名称这一列中查找符合“苹果”的行,然后将该行销售额累加起来)
在Excel中,分类汇总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SUMIF和SUMIFS函数来实现。这两个函数可以让你根据一个或多个条件对数据进行求和。
SUMIF函数用于根据一个条件进行求和。其语法为:
scssCopy codeSUMIF(范围, 条件, [求和范围])
范围:要应用条件的单元格范围。
条件:需要满足的条件。
求和范围:(可选)实际要求和的单元格范围。如果省略此参数,将对“范围”参数中的单元格求和。
例如,设你有以下数据:
A列:产品类别
要对A列中类别为“电子产品”的销售额进行求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lessCopy code=SUMIF(A2:A10, "电子产品", B2:B10)
SUMIFS函数
SUMIFS函数用于根据多个条件进行求和。其语法为:
scssCopy codeSUMIFS(求和范围, 条件范围1, 条件1, [条件范围2, 条件2], ...)
求和范围:实际要求和的单元格范围。
条件范围1:要应用条件1的单元格范围。
条件1:需要满足的个条件。
条件范围2、条件2:(可选)要应用其他条件的单元格范围及其对应的条件。
例如,设你有以下数据:
A列:产品类别
B列:区域
C列:销售额
要对A列中类别为“电子产品”且B列区域为“北区”的销售额进行求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lessCopy code=SUMIFS(C2:C10, A2:A10, "电子产品", B2:B10, "北区")
这样,你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条件对Excel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前三列到G:I列,去重。
一列多条件求和函数SUMIFS解决。
是不是很像股票软件里的 K 线图中的均线=SUMIFS(B2:B6,A2:A6,"电脑",C2:C6,"市场部")结果为:(MA5,MA10,MA20,MA60,MA120)?
每个数都跟行业均值比较,得到一个百分比,用百分比绘图的。
这是5条线,只有这样才可以。如果是两条线,可以一个在主坐标轴,一个在次坐标轴。
是指将文本转换为数值?不必用公式。一个空单元格,选中需要转换的ctrl+shift+H 应用隐藏格式区域,右键-选择性粘贴-加。
你可以另设一个Sheet2插页,把Sheet1全部过去,然后在对应单元格(如C2)中输入公式=Sheet1!C2,照这样把Sheet2的单元格全部拉一遍,这样凡是sheet1一有更新,sheet2也会根据上述变量的表达形式,分为“数值型”和“非数值型”两类指标。“数值型”指标是具体的数据,“非数值型”是相对等级的指标。“数值型”指标能够直接代入“标准化公式”进行运算,然后比较和验证,“非数值型”指标只能凭借专家意见给出评分。跟着变.
上面说的,只能用 粘贴,粘贴的时候,转换为数值就可以了。
有三种快速方法:
方法一:在个单元格右下角双击;
方法二:按住个单元格右下角的黑色十字往下拖
方法三:Ctrl+D快捷键填充
具体如下:
方法一:把鼠标放到公式所在单元格右下角,当鼠标变成黑色十字时,双击就全部填充了,但这种方法要求你列的前一列不能断行,如:你在B列需要往下快速公式,总共100行,但是A列的第51行为空,用这种方法就只能公式到第50行,后面的需要你再作一次。
方法二:把鼠标放到公式所在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变成黑色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往下拖就可以了,想多少行都可以,没限制,但是效率较方法一低很多。
方法三:设你的公式在B2单元格,需要公式到B3:B999,那么你先选择包含公式单元格的所有需要公式的单元格(B2:B999),然后按Ctrl+D即可全部填充,这种方法有方法一的高效性,又有方法二的通用性。很实用。
公式,再选中公式下一单元格,按住shift键,下拉滚动条,选中需要应用上述公式的一个单元格,选完后就可以了。
在名称框内输入单元格范围比如A1:A30000 回车选中此单元格区域
或按F5键 引用位置 A1:A30000 确定 选中此单元格区域
再输入公式后 按CTRL+ENTER
点击个单元格,在单元格的右下角那里鼠标会变成粗黑的加号,双击就行了。
公式,然后全选粘贴。
选择格的公式,将光标移到右下角变成十字时,双击左B列:销售额键,就会自动填充到与左边等高的该列所有单元格
把公式下来
选中这一列
在公式编辑框粘贴公式
ctrl+回车
在名称框中区域,然后写入公式,回车确定,这样就批量录入了公式
一、数字处理
1、取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IF(AND(A2<500,B2=" 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2、单条件求和
公式:=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公式:=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公式:=SUMPRODUCT((MONTH($A$2:$A$25)=F$1)($B$2:$B$25=$E2)$C$2:$C$25)
说明:SUMPRODUCT可以完成多条件求和
五、查找与引用公式
1、单条件查找公式
公式:=VLOOKUP(B11,B3:F7,4,FALSE)
说明:查找是VLOOKUP最擅长的,基本用法
2、双向查找公式
公式:=INDEX(C3:H7,MATCH(B10,B3:B7,0),MATCH(C10,C2:H2,0))
说明:利用MATCH函数查找位置,用INDEX函数取值
3、查找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
公式:
说明:0/(条件)可以把不符合条件的变成错误值,而lookup可以忽略错误值
4、按数字区域间取对应的值
公式:
公式说明:VLOOKUP 和LOOKUP函数都可以按区间取值,一定要注意,销售量列的数字一定要升序排列。
六、字符串处理公式
1、多单元格字符串合并
公式:=PHONETIC(A2:A7)
说明:Phonetic函数只能对字符型内容合并,数字不可以。
2、截取左部分
公式:=LEFT(D1,LEN(D1)-3)
说明:LEN计算出总长度,LEFT从左边截总长度-3个
3、截取-前的部分
公式:=Left(A1,FIND("-",A1)-1)
说明:用FIND函数查找位置,用LEFT截取。
4、截取字符串中任一段的公式
公式:=TRIM(MID(SUBSTITUTE($A1,"",ctrl+shift+^:应用带两位小数位的“科学记数”数字格式REPT("",20)),20,20))
说明:公式是利用强插N个空字符的方式进行截取
5、字符串查找
公式:=IF(COUNT(FIND("河南",A2))=0,"否","是")
说明:用来判断查找是否成功。
6、字符串查找一对多
公式:=IF(COUNT(FIND({"辽宁","黑龙江","吉林"},A2))=0,"其他","东北")
说明:设置FIND个参数为常量数组,用COUNT函数统计FIND查找结果
七、日期计算公式
1、两日期相隔的年、月、天数计算
A1是开始日期(2011-12-1),B1是结束日期(2013-6-10)。
计算:
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 d")结果:557
相隔多少月=datedif(A1,B1," m")结果:18
相隔多少年=datedif(A1,B1," Y")结果:1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月?=datedif(A1,B1," Ym")结果:6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 YD")结果:192
datedif函数第3个参数说明:
"Y"时间段中的整年数。
"M"时间段中的整月数。
"D"时间段中的天数。
"MD"天数的。忽略日期中的月和年。
"YD"天数的。忽略日期中的年。
2、扣除周末天数的工作日天数
公式:=NETWORKDAYS.INTL(IF(B2 说明: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所有工作日数,使用参数指示哪些天是周末,以及有多少天是周末。周末和任何指定为期的日期不被视为工作日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 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 3、从输入的 18位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 4、从输入的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女"),IF(MOD(MID(C2,17,1),2)=1," 男","女")) 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号码的单元格。 5、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6、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K56 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7、排名:=RANK(K2 ,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8、等级:=IF(K2>=85," 优",IF(K2>=74," 良",IF(K2>=60," 及格","不及格"))) 9、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10、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分; 11、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分; 12、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 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 男")—求C2到C351区域(共 350人)男性人数; 13、率:=SUM(K57:K60)/55100 14、及格率:=SUM(K57:K62)/55100 15、标准:=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6、条件求和:=SUMIF(B2:B56," 男",K2:K56)—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 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7、多条件求和:{=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设C列(C3:C322 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 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 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 }”。)“{}”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18、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 =TRUNC((DAYS360(D3,NOW()))/360,0)—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 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19、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 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 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5"(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 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 “公式=COUNTIF($A:$A,$A1)>1”,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这样设定好后你输入数据如果长度不对会有提示,如果数据重复字体将会变成红色。 三、在EXCEL 中如何把B列与A列不同之处标识出来? (一)、如果是要求A、B两列的同一行数据相比较: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 “确定”。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二)、如果是A列与B列整体比较(即相同数据不在同一行):定行为表头,单击 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公式”=COUNTIF($B:$B,$A2)=0 按以上方法设置后, AB列均有的数据不着色, A列有B列无或者 B列有A列无的数据标记为红色字体。 定有大量的数据 (数值),需要将每一行按从大到小排序,如何作? 1、定你的数据在A至E列,请在F1单元格输入公式:=LARGE($A1:$E1,COLUMN(A1)) 用填充柄将公式向右向下到相应范围。 你原有数据将按行从大到小排序出现在 F至J列。如有需要可用 “选择性粘贴/数值”到其他地方。 注:第1步的公式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数据范围)作相应的修改。如果要从小到大排序 ,公式改为:=SMALL($A1:$E1,COLUMN(A1)) 五、巧用函数组合进行多条件的计数统计 例:行为表头,A列是“姓名”,B列是“班级”,C列是“语文成绩”,D列是“录取结果”,现在要统计“班级”为“二”,“语文成绩”大于等于 104,“录取结果”为“重本”的人数。统计结果存放在本工作表的其他列。 公式如下:=SUM(IF((B2:B9999=" 二")(C2:C9999>=104)(D2:D9999=" 重本"),1,0)) 输入完公式后按 Ctrl+Shift+Enter 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 六、如何判断单元格里是否包含指定文本? 定对A1单元格进行判断有无 "指定文本",以下任一公式均可 : =IF(COUNTIF(A1,""&" 指定文本"&"")=1,"有","无") =IF(ISERROR(FIND(" 指定文本",A1,1)),"无","有") 例如求A1:A100 范围内不重复数据的个数,某个数重复多次出现只算一个。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利用数组公式: =SUM(1/COUNTIF(A1:A100,A1:A100)) 输入完公式后按 Ctrl+Shift+Enter 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二是利用乘积求和函数: =SUMPRODUCT(1/COUNTIF(A1:A100,A1:A100)) 七、一个工作薄中有许多工作表如何快速整理出一个目录工作表 =MID(GET.WORKBOOK(1),FIND("]",GET.WORKBOOK(1))+1,100) 确定 2、用HYPERLINK函数批量插入连接,方法:在目录工作表(一般为个 sheet)的A2单元格输入 快捷键 上标:Ctrl+Shift+”=” 下标:Ctrl+”=” 插入商标符号:Ctrl+Shift+”T” 插入注册商标符号:Ctrl+Shift+”R” 插入版权符号:Ctrl+Shift+”C” 地下水功能评价的要素指标多达30组项,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30多个要素指标中,类型多样,既有渐变规律的点源监测数据,又有斑块状高度均化的区片统计数据,还有通过地下水资源评价获取的分区成果数据,以及不连续、不全、无规律的数据。既有反映单一变量数据,又有抽象或相关分析数据,例如“比率”和“关联度”等。如何使这些复杂的数据服务于地下水功能评价,反映地下水功能及不同次属性的时空特征或状况,既要容纳较齐全的信息量,又要求限度地降低重叠度和减小混沌度,同时还要明显地反映出不同层次的状况等级特征,反映地下水的资源、生态、环境功能方面的30个指标量纲不一致,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为使这些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从而完整地组合到一起,实现对研究区各功能和属性较准确地描述或表达,办法是将不同单位表示的指标作无量纲化处理,同时还不能改变原指标的数据排序和等级关系,保证变量的信息不失真。因此,需要对所有指标归一化[0,1]的标准化处理。 指标无量纲、归一化的方法很多,各有其特点。哪一种方法适宜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数据归一化,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否则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本节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用方法对比和分析,确定了比较适宜地下水功能评价数据合适的标准化方法。 (一)数据状况 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指标体系是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在西北、华北或东北不同地区开展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需要根据工作区实际情况从34个指标选取或增补。包括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占有率、储存资源占有率、可利用资源占有率、补储更新率、补给可用率、补采平衡率、降水补给率、水位变补给比、水位变开采比、水位变降水比、可采资源模数、可用储量模数、资源质量指数、资源开采程度、天然植被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绿洲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土地盐渍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土地质量与地下水关联度、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关联度、海咸侵与地下水关联度、地下水质量与地下水关联度和地下水补给变率与水位变比。涉及包含的变量有区内获取补给资源模数、储存资源模数、可动用地下水储存资源量、近5~12年年均开采量、近5~12年年均水位变、近5~12年年均降水量、地面沉降量、实际开采量、天然植被变化(面积或其他指标)、绿洲变化(覆盖率或其他指标)、土地盐渍化程度情况和地下水质量等级共12组。 (二)标准化计算公式 1.统计标准化法 这是广泛使用的方法,公式为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式中:Zi为标准化后数值;Xi为原始数据; 为Xi的均值;S为标准。 2.极值标准化法 极值标准化方法是将一列数据的最小值和值作为[0,1]的界限值,然后通过式(5-2)转换,使该列所有数据转变成[0,1]之间数据,并保持原有的位置和相对大小等级特征。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式中:min(Xi)和max(Xi)分别为指标Xi的值和最小值,其他同前。 3.ctrl+shift+M 减少左缩进定基转化法 定基转化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归一化方法,它采用值作为基值,通过式(5-3)公式将所有数据转化为[0,1]之间的数据。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式中:X0是用于比较的基准值,其他同前。 4.环基转换法 环基转化法适合于处理指数型序列数据的归一化问题,计算公式为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式中:Xi,Xi-1为原始数据,其他同前。 5.极值标准化修正法 极值标准化修正法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归一化方法,它需要求解a,b两个系数,主要优点是避免了“0”的出现。 计算公式为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式中:a,b为一组数据的率定系数,不同组数据的系数各不相同。其他同前。 (三)各种方法对比与分析 归一化方法选用的是否合适,影响到确定指标的标准化数据的区间分布,进而影响到指标的等级划分。通过对式(5-1)至式(5-5)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对比与分析,认为式(5-1)和式(5-4)不适宜地下水功能评价基础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1.不适宜公式及依据 (1)排除式(5-1)的原因 考虑到多元指标的比较和指标等级划分,归一化后的数据要求介于[0,1]之间,同时还要求标准化后的数据的离散程度或等级不应出现本质性改变。而式(5-1)处理的数据不都在[0,1]间,而且还有负值(表5-15)。因此,式(5-1)被排除。 表5-15 利用统计标准化处理的单元沉降量数据结果
续表 (2)排除式(5-4)的原因 式(5-4)适合于构造时间序列指数的数据归一化处理,不适宜地下水功能所用的各种数据。 2.三类数据比较选择公式 数据标准化方法有多种,包括统计标准化、极值标准化、定基转换、环比转化和修正极值标准化方法。根据上述公式的适用范围,排除统计标准化和环比转化公式。下面采用三类数据对极值标准化、定基转换和修正极值标准化公式进行验证和筛选分析,以期从中选择适合公式。 第三类数据为分类数据,没有具体数值,也就不可能代入公式进行检验和比较,此类变量直接根据专家组打分,在[0,1]之间赋值,然后划分到各等级。在这里重点对类和第二类数据进行验证和比较。 (1)利用剖分单元前数据的规律性分析结果 采用频数直方图法对在华北平原地下水功能评价研究中所用的10组D层要素指标数据(每组数据5645个)进行规律性分析,其中横轴表示数据的分组,纵轴表示频数。为了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应保持组数和组距的等距,避免数据分布过于集中或分散。 调整的方法是利用Sturges提出的公式,确定组数(K)和组距(K=1+lgn/lg2,n为数据的个数;组距=[值-最小值]/组数)。 调整步骤如下: A.确定组数 组数的多少,一般与数据本身特点及数据多少有关。实际分组时,应按照Sturges公式确定组数。在此基础上,为避免出现部分组距间没有数据分布的局限,可作适当调整。 B.确定组距 根据全部数据的值和最小值及数据组数,确定组距。为了便于计算,组距应取整数。 图5-9 实际资料频数直方图 (2)按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分类 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所有变量划分为两类:数值型数据和分类型数据。数值型数据通过标准化量化为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分类型数据没有具体数据表达,量化评价时由专家组根据经验在指标等级[0,1]区间直接赋值。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有两种形式,即图件或源数据,图件如资源分布图、开采强度分布图、给水度分布图、水位变图等,都是根据实际观测或调查的手数据资料绘制,在利用Excel绘制数据变化曲线时,需要反过来从图件中提取数据。以源数据形式存在的则直接应用,查找不同变量的规律性。 数值型数据是否具有同样的空间分布规律,能否可以根据资料数据再详细分类,究竟单元剖分前数据有规律,还是剖分后数据有规律,或者两者的数据分布都由一致的规律性,下面进一步分析。 A.利用单元剖分后数据找寻分布规律 在没有确定采用何种归一化方法之前,先总结10组变量的剖分单元数据分布规律,对其进行分类。通过数据分组后形成的频数分布表,初步寻找数据分布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为了探讨地下水功能区划多元指标之间的关系难题,首先基于单元水体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单元系统的各“比率”、“关联度”以及某些单一指标数据。在考虑研究区面积大小的条件下,把整个研究区划分为5645个单元。因此,本次工作中首先绘制单元剖分后10组指标数据(每组数据5645个)的频数直方图,绘图时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为了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注意调整组数和组距(组距等距),不使数据分布得过于集中和分散。调整每一个直方图的组数和组距,在满足所有变量都在图中显示、每一组距都有数据的基础上,确定直方图的分布形状。Sturges提出的公式给出确定组数K(K=1+lgn/lg2,n为数据的个数)和组距(组距=(值-最小值)/组数)的经验,步骤如下:①确定组数。组数的多少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实际分组时按照公式确定组数,在此基础上为消除部分组距之间没有数据分布的影响,作了适当调整。②确定各组的组距。组距的确定根据全部数据的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为便于计算,组距取整数。依照上述步骤,绘制了剖分单元的10组变量频数直方图(图5-9),图5-9中曲线为GAUSS曲线,似乎变化趋势一致,观察和比较后发现8组变量的直方图形状各自都不相同,而且别很大,直方图错落变化,组距中的数据变化大起大落。因此,单元剖分后的数据整理后利用频数直方图不能发现不同指标之间的规律。没有规律可言,也就无法进行分类,而且直方图调整到什么形状最为合理是个模糊概念。所以,利用剖分后数据对评价指标变量进行分类不可行。 B.利用单元剖分前数据找寻规律 项目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图件,如资源分布图、开采强度分布图、给水度分布图、水位变图等的表达形式只有两种:分区或等值线,现在反过来从图件提取数据,利用不同变量剖分前数据变化情况,查找不同变量的规律性。 指标变量剖分前数据分散性较强且量小,可以通过利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点的分布特征来探究其中的分布规律。根据评价指标所受外界驱动力的来源不同,从评价体系的34个指标中,分别选取了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典型指标,如晚更新世底板埋深、给水度和降水量,受人类活动驱动的指标,如开采强度、开采资源模数,还选取了受自然和人类综合因素影响的指标,如资源分布图、浅层地下水变,囊括了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中的34个指标所受外界影响的三种类型。 这三种类型数据利用Excel绘制的效果图如图5-10所示。其中,资源分布图、晚更新世底板埋深、浅层地下水变和给水度分布图数据几乎呈直线分布,而开采强度、降水量和开采资源模数数据趋势线转折点较多,弯曲变化很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层岩性从山前到中部平原依次为卵砾石、粗砂、细砂、粉砂,砂层厚度逐渐变薄。前一类数据的资源分布主要与砂层厚度和岩性有关。给水度数据主要受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埋藏条件等影响,曲线表现比较平缓。而浅层地下水变虽然受开采的影响,但人为规定的数据变化等值线为等间距,所以数据变化趋势也呈直线。此类数据划为类变量数据。第二类数据中的开采强度和开采资源模数是描述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数据,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数据变化没有规律性。降水量数据虽然只是受到自然条件影响,但项目组在整理现状资料时,只是收集到各县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而各县在测降水量时程序、步骤、器材和观测人员认真程度不一样,所以即使邻县有的降水量数据也相很多,表现在变化曲线上就为折线,弯曲点很多。因此,把受人为因素影响占主导的数据归为第二类变量。如果收集到的降水量资料为整个研究区的降水量分布图,表现形式为降水量等值线或降水量分区图,此时可以把降水量指标划归为类变量数据。 在下面数据变化趋势中只罗列了34组变量中的7组典型数值型变量,还有地下水质量分布、土壤盐渍化程度分区、矿化度分布等变量数据没有绘制数据变化曲线。这类变量为分类数据,只是划分等级,没有具体的数据表示。例如地下水质量分布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划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级,土壤盐渍化分区划分为极重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和轻度盐渍化,地下水矿化度分布按照1g/L,1~3g/L,3~5g/L,﹥5g/L划分为淡水、半咸水、微咸水和咸水四类。此类分类数据划分为第三类变量。在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中还有一些变量属于分类数据,如土地沙化状况、土地质量(综合指标)等,也都划归为第三类变量数据。 图5-10 地下水功能评价中指标的原始数据分析 所以,按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将各类数据划分为连续渐变型数字数据(即规律性数据,记作CR类数据)、非规律性数字数据(记作NR类数据)和非数字性的定性数据(记作NF类数据)三类。 (3)利用单元剖分前数据规律性分析结果 地下水功能评价所用基础数据,主要有三类:类是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而呈现规律性变化数据,如降水量;第二类为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呈现规律性变化数据,如开采量;第三类属于相对定性、依靠专家评价的数据,如地下水质量等级的数据。 对于上述三类数据,应用式(5-2)、(5-3)和(5-5)对比与分析,首先确定第三类数据只能依靠专家评分,建立[0,1]间值,直接进入单元数据库参加评价。对于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的分析结果,如下面所述。 A.类数据分析结果 采用极值标准化公式(5-2):采用该方法标准化处理类数据之前,首先要采用递增或递减序列模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排序(表5-16),尽量采用一种方法处理各组数据的排列,便于标准化后各组数据的比较。 从表5-16可见,利用式(5-2)标准化处理的类数据,其特点是:所有数据组的个数据都是“1”,一个数据都是“0”,中间数据逐渐过渡,而且所有数据都归[0,1]间,基本符合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技术要求。主要缺点是不管哪一组的个数据在该组中处于何种等级或重要性,都被归一化“1”,成为“强”级;同理,各组的一个数据都被归一化“0”,成为“弱”级。这样处理,不利于区域性之间成果对比,也难以合理调整评价平台的基数。 表5-16 利用极值标准化法处理类数据的结果 采用定基转换公式(5-3):采用该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最重要的是每一组变量基准值的确定。表5-17为四组变量定基标准化处理后数据,其中所有变量的基准值都采用本系列的值。该方法的优点是所有数据标准化后全部集中在[0,1]之间,每组变量系列对应数据的顺序没有改变。基准值在取每组变量系列值的基础上,公式(5-3)既承接了公式(5-2)简捷、快速的特点,又没有使数据失真,尤其利用式(5-3)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摆脱了在最小值区域出现大片“0”的问题。缺点是①基准值难以选取。处理相同问题,考虑的角度不同,采用的基准值就不同,由此定基标准转化后的数据反映到综合评价指数中就会得到不同的R值。②最小值没有确定性,数据分布区间不一致。在效验时,每组变量的基准值都采用变量系列中的值,这样,标准化后数据系列的封闭值都为1,最小值由本系列数据的最小数据决定,大小不一,易出现偏态现象。例如补给资源占有率的最小值就为0.334,在(0,0.334)之间没有数据过渡,难以克服原数据高度集中的局限性。另外,不同组的基准值无法统一。 采用式(5-3)标准化处理类数据的结果,如表5-17所示。 表5-17 利用定基转换法标准化处理类数据的结果 采用修正极值标准化公式(5-5):采用该方法对变量数据标准化处理,可以克服上述几种方法存在的问题,而且也不会出现最小值区域大片“0”问题(表5-18)。如果原始数据确实为“0”,标准化后数据也不会违背真实性,仍然为“0”,这种线性变换没有使原数据组性质发生质变,从而保证信息表达的真实客观性,同时修正了公式(5-2)的不足。相对于公式(5-3),该公式摆脱了基准值选取的不确定性,不会因基准值取值不同,得出不同的结果,而且,a,b值的求取简便、快捷,没有增加太大的工作量。所有变量标准化后都收敛到[0.99,0.01]区间,数据分布合理、有序,没有数据堆积和偏态现象,便于比较。这种线性变换没有使变量产生性质上的变形,从而保证信息没有失真,提供给上一级属性层合理真实信息,为属性层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结果提供准确的评价参数。 表5-18 利用式修正极值法标准化处理类数据的结果 a,b值的取值方法如下,对于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变量,值为35,最小值为2.5,根据修正归一化公式,建立对应方程组: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解此方程组得出a,b值分别为1.15和5.74。依次类推,其他变量都可轻松得到a,b值。 B.第二类数据分析结果 表5-19 利用极值标准化处理第二类数据的结果
续表 采用定基转换公式(5-3)标准化处理第二类数据的结果,如表5-20所示,结论与类数据标准后情况基本相同。 表5-20 利用定基转换标准化处理第二类数据的结果 采用修正极值标准化公式(5-5)处理第二类数据的结果,如表5-21所示,结论与类数据标准后情况基本相同。 表5-21 利用修正极值标准化处理第二类数据的结果 通过上述利用不同公式对不同数组标准化的对比与分析,可获得如下几点认识: 1)式(5-1)和式(5-4)转化功能及其转化后的数据都不适宜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式(5-2)、式(5-3)和式(5-5)具有可用性,各有优缺点。 2)采用式(5-2)标准化,在类和第二类数据中都出现“0”现象,容易造成最小值全部为“0”的现象,难以区别原始数据为“0”的客观存在,因此,该法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应慎用或不用。 3)采用式(5-3)虽然可以排除“0”问题,但是“基准值”难统一,随意性较大,而且若“基准值”选取不合理,容易发生数据偏向堆积问题,所以该法也不宜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应用。 4)采用式(5-5)能够同时避免式(5-2)和(5-3)的不足,即最小值皆为“0”问题,也不会造成原始数据为“0”而标准化后非“0”问题,因此,式(5-5)可作为地下水功能评价基础数据归一化处理的公式。 影响达成目标的因素存在很多种,利用数据定量确定各因素Xi对目标或Y值影响效果,从而达到数据驱动运营的效果。 其中,要确定因素Xi的权重。权重必须符合所有因素的权重累积和为1,即归一化。 下面,以“提升商品详情页”UV为例,按分析步骤应用主成分分析法。 注:本文所有数据为编造的虚数据,仅为数据分析所用,不具有任何应用价值。 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得出影响因素的公式,可以确定出商品详情页受欢迎程度,为商品、提升商品销量、首页商品位置设计提供动态的公式依据。 一般情况下,由于影响某目标的因素存在N多个,这些因素变构成N维空间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这N维数据往往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要确定这N维数据对目标的影响权重是非常困难的。然而,主成分分析方法提供给我们一种降维的思想,通过将N维因子进行正交变换,随即形成彼此之间相互的k维(k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多因素影响权重的大致思路如下所示: 下面,详细介绍各步骤: 将数据导入或录入到SPSS数据视图中,并在变量视图中更改变量名称、类型、宽度、小数位数等参数。 点击工具栏中“分析” -> “降维” -> “因子分析”,呈现出因子分析框。 将需要分析的因子加入至变量框中。 并针对各统计框进行设置: 描述 提取 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作,输出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上表“总方解释”可以看出,前第三个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均大于1,并且累计%已高达98.608,大于80%。因此,可以用前三个成分来代替原来的六个指标因素(UV、PV、销售额、销量、加入购物车数量、收藏数量)。这样,变降低了分析的维度。 从表总可以看出,第1,2,3主成分对于原指标的载荷数。例如,主成分1对于UV的载荷数为0.797。 下面利用Excel编辑公式,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将“总方解释”和“成分矩阵”两张表到Excel中,以备数据分析使用。 利用表格“成分矩阵”中载荷数除以表格“总方解释”中“总计值”方。 例如:成分1在UV中的系数为:0.797/SQRT(2.3) 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步骤(1)中所得的各指标所拥有的三个主成分进行加权平均,注意利用的是初始特征值的方百分比。 例如:指标UV在综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数为 (0.467 48.55%+0.326 32.443%-0.3717.641%)/(48.55%+32.443%+17.641%)=0.271 即,将各因素在综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归一化。 例如:指标UV的权重系数为 0.271/SUM(0.217+0.153+…+0.111)=0.202 最终,我们得到在这6项因素中,各因素所占的权重值。 1.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及使用方法 一、数字处理1、取函数 公式:=ABS(数字)2、取整函数 公式:=INT(数字)3、四舍五入函数 公式:=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1、如果计算的结果值错误那么显示为空 公式:=IFERROR(数字/数字,) 说明:如果计算的结果错误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语句的多条件判定及返回值 公式:IF(AND(单元格(逻辑运算符)数值,指定单元格=返回值1),返回值2,) 说明:所有条件同时成立时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三、常用的统计公式1、统计在两个表格中相同的内容 公式:B2=COUNTIF(数据源:位置,指定的,目标位置)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如果,在此示例中所用到的公式为:B2=COUNTIF(Sheet15!A:A,A2)2、统计不重复的总数据 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函数统计出源数据中每人的出现次数,并用1除的方式把变成分数,再相加。四、数据求和公式1、隔列求和的应用 公式:H3=SUMIF($A$2:$G$2,H$2,A3:G3)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在标题行中没有规则就可以用第2个公式2、单条件应用之求和 公式:F2=SUMIF(A:A,C:C) 说明:这是SUMIF函数的最基础的用法 五、查找与引用公式1、单条件查找 说明:VLOOKUP是excel中最常用的查找方式 六、字符串处理公式1、多单元格字符串的合并 说明:Phoic函数只能合并字符型数据,不能合并数值2、截取结果3位之外的部分 说明:LEN计算总长度,LEFT从左边截总长度-3个 七、日期计算相关1、日期间相隔的年、月、天数计算 A2是开始日期(2011-12-2),B2是结束日期(2013-6-11)。 计算:相多少天的公式为:=datedif(A2,B2,d) 其结果:557 相多少月的公式为: =datedif(A2,B2,m) 其结果:18 相多少年的公式为: =datedif(A2,B2,Y) 其结果:1 不考虑年份相隔多少月的公式为:=datedif(A1,B1,Ym) 其结果:6 不考虑年份相隔多少天的公式为:=datedif(A1,B1,YD) 其结果:192 不考虑年份月份相隔多少天的公式为:=datedif(A1,B1,MD) 其结果:9 datedif函数第3个参数说明:Y 时间段中的整年数。M 时间段中的整月数。 D 时间段中的天数。MD 日期中天数的。 忽略月和年。YM 日期中月数的。 忽略日和年。YD 日期中天数的。 忽略年。扩展资料:工程函数 BESSELI返回经过修改的贝塞尔函数IN(X) BESSELJ 返回贝塞尔函数JN(X) BESSELK返回经过修改的贝塞尔函数KN(X) BESSELY返回贝塞尔函数YN(X) XLFCTBIN2DEC、BIN2DEC 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BIN2HEX 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BIN2OCT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PLEX 将实系数和虚系数转换为复数 CONVERT 将一种度量单位制中的数字转换为另一种度量单位制 DEC2BIN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DEC2HEX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DEC2OCT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DELTA 检测两个值是否相等 ERF 返回误函数 ERFC 返回余误函数 GESTEP 检测数字是否大于某个阈值 HEX2BIN 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HEX2DEC 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HEX2OCT 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IMABS 返回复数的(模) IMAGINARY 返回复数的虚系数 IMARGUMENT 返回参数THETA,一个以弧度表示的角 IMCONJUGATE 返回复数的共轭复数 IMCOS 返回复数的余弦 IMDIV 返回两个复数的商 IMEXP 返回复数的指数 IMLN 返回复数的自然对数 IMLOG10 返回复数的常用对数 IMLOG2 返回复数的以2为底数的对数 IMPOWER 返回复数的整数幂 IMPRODUCT 返回两个复数的乘积 IMREAL 返回复数的实系数 IMSIN 返回复数的正弦 IMSQRT 返回复数的平方根 IMSUB 返回两个复数的 IMSUM 返回两个复数的和 OCT2BIN 将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OCT2DEC 将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OCT2HEX 将八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excel函数。 2. EXCEL函数公式 与应用 公式是单个或多个函数的结合运用。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FALSE)”。 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显示位置 CONCATENATE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字符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 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值。 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 计算天数 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 FR6、可以看到公式自动填充到1489行了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 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 条件计算 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 数据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 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 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 逻辑判断 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截取数据 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 字符统计 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 匹配位置 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值。 数据计算 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字符截取 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 数据计算 MOD 求出两数相除的余数。 数据计算 MONTH 求出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的月份。 日期计算 NOW 给出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 显示日期时间 OR 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FALSE)”时返回结果逻辑“(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RUE)”。 逻辑判断 RANK 返回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的相对于其他数值的排位。 数据排序 RIGH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字符截取 SUBTOTAL 返回列表或数据库中的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 SUM 求出一组数值的和。 数据计算 SUMIF 计算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内的数值和。 条件数据计算 TEXT 根据指定的数值格式将相应的数字转换为文本形式 数值文本转换 TODAY 给出系统日期 显示日期 VALUE 将一个代表数值的文本型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 文本数值转换 VLOOKUP 在数据表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数据表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 条件 WEEKDAY 给出指定日期的对应的星期数。 星期计算 Excel 部分函数列表. 函数的步骤:①选中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②单击“=”(编辑公式) ③找函数(单击“三角形”形状按钮。或者直接输入函数名 ④选范围 ⑤CTRL+回车键 ①求和函数SUM() ②平均函数AVERAGE() ③排位函数RANK () 例: Rank(A1:$A$1:$A$15) 行号和列号前面加上“$“符号 A叫行号。 1或者15叫列号,表示单元格所在的位置 数据单元格在A列1号或者是A列15号 ④值函数MAX () ⑤最小值函数MIN () ⑥统计函数 COUNTIF( ) 计算满足给定单元格的数目 例:Countif ( A1:B5,”>60”) 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⑦单元格内容合并CONCTENATE() 将若干文字串合并到一个字符串中 ⑧ RIGHT(A1,4) 提取字符串最右边的若干字符,长度为4位 ⑨LEFT ( ) 返回字符串最左边的若干字符 ⑩MIDB() 自文字的指置开始向右提取指定长度的字符串 11、重复函数 REPT() 单元格重量出现的次数。 12、NOW() 返回电脑内部的系统日期与时间 13、MONTH( ) 将序列数转换为对应的月份数 编者语:Excel是办公室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款软件,很多巨型企业都是依靠Excel进行数据管理。它不仅仅能够方便的处理表格和进行图形分析,其更强大的功能体现在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然而很多缺少理工科背景或是对Excel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不了解的人却难以进一步深入。 编者以为,对Excel函数应用的不了解正是阻挡普通用户完全掌握Excel的拦路虎,然而目前这一部份内容的教学文章却又很少见,所以特别组织了这一个《Excel函数应用》系列,希望能够对Excel进阶者有所帮助。《Excel函数应用》系列,将每周更新,逐步系统的介绍Excel各类函数及其应用,敬请关注! ---------------------------------- 术语说明 什么是参数?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形如 TRUE 或 FALSE 的逻辑值、数组、形如 #N/A 的错误值或单元格引用。 给定的参数必须能产生有效的值。参数也可以是常量、公式或其它函数。 区域数组是一个矩形的单元格区域,该区域中的单元格共用一个公式;常量数组将一组给定的常量用作某个。 3. EXCEL函数公式 与应用 公式是单个或多个函数的结合运用。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FALSE)”。 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显示位置 CONCATENATE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字符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 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值。 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 计算天数 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 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 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 条件计算 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 数据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 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 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 逻辑判断 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截取数据 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 字符统计 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 匹配位置 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值。 数据计算 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字符截取 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 数据计算 MOD 求出两数相除的余数。 数据计算 MONTH 求出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的月份。 日期计算 NOW 给出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 显示日期时间 OR 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FALSE)”时返回结果逻辑“(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RUE)”。 逻辑判断 RANK 返回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的相对于其他数值的排位。 数据排序 RIGH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字符截取 SUBTOTAL 返回列表或数据库中的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 SUM 求出一组数值的和。 数据计算 SUMIF 计算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内的数值和。 条件数据计算 TEXT 根据指定的数值格式将相应的数字转换为文本形式 数值文本转换 TODAY 给出系统日期 显示日期 VALUE 将一个代表数值的文本型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 文本数值转换 VLOOKUP 在数据表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数据表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 条件 WEEKDAY 给出指定日期的对应的星期数。 星期计算 Excel 部分函数列表. 函数的步骤:①选中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②单击“=”(编辑公式) ③找函数(单击“三角形”形状按钮。或者直接输入函数名 ④选范围 ⑤CTRL+回车键 ①求和函数SUM() ②平均函数AVERAGE() ③排位函数RANK () 例: Rank(A1:$A$1:$A$15) 行号和列号前面加上“$“符号 A叫行号。 1或者15叫列号,表示单元格所在的位置 数据单元格在A列1号或者是A列15号 ④值函数MAX () ⑤最小值函数MIN () ⑥统计函数 COUNTIF( ) 计算满足给定单元格的数目 例:Countif ( A1:B5,”>60”) 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⑦单元格内容合并CONCTENATE() 将若干文字串合并到一个字符串中 ⑧ RIGHT(A1,4) 提取字符串最右边的若干字符,长度为4位 ⑨LEFT ( ) 返回字符串最左边的若干字符 ⑩MIDB() 自文字的指置开始向右提取指定长度的字符串 11、重复函数 REPT() 单元格重量出现的次数。 12、NOW() 返回电脑内部的系统日期与时间 13、MONTH( ) 将序列数转换为对应的月份数 编者语:Excel是办公室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款软件,很多巨型企业都是依靠Excel进行数据管理。它不仅仅能够方便的处理表格和进行图形分析,其更强大的功能体现在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然而很多缺少理工科背景或是对Excel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不了解的人却难以进一步深入。 编者以为,对Excel函数应用的不了解正是阻挡普通用户完全掌握Excel的拦路虎,然而目前这一部份内容的教学文章却又很少见,所以特别组织了这一个《Excel函数应用》系列,希望能够对Excel进阶者有所帮助。《Excel函数应用》系列,将每周更新,逐步系统的介绍Excel各类函数及其应用,敬请关注! ---------------------------------- 术语说明 什么是参数?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形如 TRUE 或 FALSE 的逻辑值、数组、形如 #N/A 的错误值或单元格引用。 给定的参数必须能产生有效的值。参数也可以是常量、公式或其它函数。 区域数组是一个矩形的单元格区域,该区域中的单元格共用一个公式;常量数组将一组给定的常量用作某个公式中的参数。 2.单元格引用--用于。 4. Excel表格中怎么快速将公式运用到一整列 材料/工具:Excel2010 1、先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需要做出商品的毛利,即销售价-入库价,可是商品一共有1489行,下拉单元格不但要一直点着鼠标 2、首先我们要先算出个商品的毛利,也就是在D2单元格内输入“=B2-C2”,回车得出毛利0.32。 3、然后单击单元格D2,在图中标示的地方输入我们需要填充的单元格区域,也就是“D2:D1489”。 4、同时按住Ctrl和Enter键,这时D2:D1489就都被选中了。 5、然后单击一下图中公式的后面,让光标在面闪烁,再次按下Ctrl和Enter键,这样就完成了批量自动填充。 5. EXCEL如何运用公式计算 EXCEL工作表编辑中的计算公式,可以手动定义,也可以利用函数定义。 (1)手动定义计算公式 选定用于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注:计算公式必须以 = 开始) 例:=A3B3 表示该单元格的值为A3单元格与B3单元格数值的乘积。 (2)利用函数计算 选定用于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在工具栏上单击“Σ”按钮右侧的三尖角列表按钮,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其他函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函数(或输入函数名或函数的描述,单击“搜索”按钮查找需要的函数),此时对话框的下方会显示被选中的函数的功能,单击“确定”按钮,将打开函数参数设置对话框,将插入点光标到参数的文本框中,会显示指定参数的设置方法,设置好相应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按选择的函数及设置的参数完成相应的运算。 6. EXCEL表格中的公式运用 要理解你那段函数,首先得了解下面三个主要的函数:(PS:打字太累了,得采纳呀) 1. IF函数的语法结构:IF(条件,结果1,结果2)。 如=IF(A,B,C)”,意思是“如果 A,那么 B,否则 C 2. =DATEDIF(起始日期,终结日期,参数)起始日期就、终结日期可以为任意合法的日期格式(建议不要用“.”来作为分隔符),或者单元格数值。 如=DATEDIF("2005-5-3","2008-11-28","Y") 返回2008-5-3到2008-11-28之间的年数, 将一个参数改成"M",返回月数;改成"D"返回天数 。 3. =INT()为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 比如:INT(3.2)=3 INT(3.9)=3 =IF(DATEDIF(E64,F64,"D")/365<1,INT(DATEDIF(E64,F64,"D")/3655),IF(DATEDIF(E64,F64,"D")/365<10,5,IF(DATEDIF(E64,F64,"D")/365<20,10,20))) 那么整段用IF分成三层,意思就是 =IF(条件,结果1,结果2) 条件:DATEDIF(E64,F64,"D")/365<1 如上就是说判断该员工来公司是否小于1年 结果1:INT(DATEDIF(E64,F64,"D")/3655) 该员工来的年数向下取整,如不满2年按2年算 结果2:IF(DATEDIF(E64,F64,"D")/365<10,5,IF(DATEDIF(E64,F64,"D")/365<20,10,20))) 这段又用IF 还是分成三层 条件:DATEDIF(E64,F64,"D")/365<10 如上就是说判断该员工来公司是否小于10年 结果1:5 大于1年,小于10年的年休是5天 结果2:IF(DATEDIF(E64,F64,"D")/365<20,10,20)) 这段又用IF 还是分成三层 条件:DATEDIF(E64,F64,"D")/365<10 如上就是说判断该员工来公司是否小于20年 结果1:10,就是大于10年,小于20年的年休是10 结果2:20,就是大于20年的,年休是20天 如何快ctrl+shift+c 格式拷贝速填充公式 方法1,双击填充柄,可填充,如果前一列连续多行,则填充相同多行 在行输入公式后,向下填充后可以了 在格输入公式,再往下拉。数据归一化方法对比
(1-0.1)(A1-MIN($A$1:$A$7))/(MAX($A$1:$A$7)-MIN($A$1:$A$7))+0.1主成分分析法 - 确定多因素影响权重
ctrl+shift+#:应用含年,月,不考虑年月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 MD")结果:9日的“日期”格式excel怎么样把公式运用
由于按行排序与按列排序都是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 ,主关键字相同时才能按次关键字排序。 所以,这一问题不能用排序来解决。解决方法如下:如何为excel设置一列的公式
选中要设置公式的行或列,输入公式然后按 CTRL+shift+ENTER,完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