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
诗经学校豆老师_诗经学校2020年
诗经学校豆老师_诗经学校2020年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
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
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
(1)丁(zhēng)丁:砍树的声音。
(2)嘤嘤:鸟叫的声音。
(3)相:审视,【译文】端详。
(5)听之:听到此事。
(6)终……且……:既……又……。
(7)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8)酾(shī):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
(9)羜(zhù):小羊羔。
(10)速:邀请。
(11)宁:宁可。适:恰巧。
(12)微:非。弗顾:不顾念。
(13)於(wū):叹词。粲:光明的样子。埽:同“扫”。
(14)陈:陈列。馈(kuì):食物。簋(guǐ):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15)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16)诸舅:异姓亲友。
(17)咎:过错。
(18)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19)笾(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21)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
(22)湑(xǔ):滤酒。
(23)酤:买酒。
(24)坎坎:鼓声。
(25)蹲蹲:舞姿。
(26)迨(dài):等待。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赏析】
《毛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历代学者一般也都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则前人没有深考。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终于导致了国人。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和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做。作者很可能就是召伯虎(详见赵逵夫《论西周末年杰出诗人召伯虎》,收《诗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现实毕竟是现实,随着这一比兴手法的完结,作为家的诗人终于自己面对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鸟矣,犹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而为,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诗人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羜”,“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业的理想的。第三章作者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间以诚相待绝不“乾餱以愆”。亲友之间相互理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人和者政必通,,作者又是以一个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境界结束全诗: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这分明是作为家的诗人中兴周室之理想的艺术展示。
综观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还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此诗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致“嘤鸣”一词常被人用做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
此诗表达了作为周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兼臣子的召伯虎对新王的热情鼓励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同时也表现了召伯虎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家的理想。
天保
佚名 〔先秦〕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采薇。群黎,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篇一(20)民:人。】
1)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2)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3)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4)传屐朝寻,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5)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8)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9)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10)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适《答侯少府》
篇一】
1)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2)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3)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4)传屐朝寻,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5)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8)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9)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10)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适《答侯少府》
1.诗经中有关中点句子 《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
《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功效。它含有丰富的皂素、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C、鞣酸等用和营养成分,多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病证。具有和胃止吐功效的传统中成“木瓜丸”,至今仍受群众欢迎,而作为中的木瓜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地,产于华南的以“岭南果王”著称的水果木瓜,实际上是“番木瓜”,其营养价值较高,而用价值却低于用木瓜。
《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
桃也是蔷薇科植物,它的全身都是。其花、果、果仁都有用价值。
先说桃花,其味甘、辛,性微温,入心、肾经,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含有山萘酚、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成分,其中山萘酚有较好的美容护肤作用。
桃的成熟果实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其果核的仁却是一种活血袪瘀类中。其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病症。
《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章是这样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益母草的古称。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其用成分主要是益母草碱等生物碱,常用于、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等病症。
《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她家离我近在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
其实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又是什么东西呢?告诉你,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它属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种活血袪瘀的中。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2.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歌》
《孙真人针十三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3.有关中的诗句
一首用中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的中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名。
4寝室名:遐福(远福,即久长、远大之福。)或松茂(如松柏一样繁茂)皆出自《诗经?小雅?天保》.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扁鹊言脉留后世,仓公诊籍篇,
韩康卖无二价,仲景辩证精又专,
华佗发明麻醉术,董奉济厄杏林暖。
叔和脉经廿四种,葛洪炼丹罗浮烟,
甫谧甲乙定孔穴,弘景审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种,元方诸病源候颁,
唐修本草世,鉴真渡海国医传,
昝殷妇科开山祖,道人仙方正骨传。
宋慈法医闻世界,自明妇科天下先,
慎微证类修本草,钱乙小儿有深研,
惟一铜人称国宝,宋代局医官院。
元素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东垣专主脾胃论,丹溪滋阴有新见,
乾孙神书讲痨瘵,薛氏医案后58、缉熙世传,
时珍采问农樵,寿世保元有廷贤,
赤水玄珠生生子,继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准绳数万言,
又可瘟疫倡戾气,献可温补大宝观,
青主琴棋书画博,名医类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实功著,吴谦金鉴总纂官,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创新篇,
大椿秀才书万卷,学敏拾遗补篇,
修园医书十六种,活血化瘀勋臣见,
还有孟河四大家后人无复见青囊!,师机外治理瀹骈,
汇通一时盛,恽朱唐张小洞天,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5.关于中医的古诗词有哪些
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五味尝。
2、赞誉红娘
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3、小园观景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
4、有功之臣
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见愁。
十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5、有备无患
出处无
六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6.和中医有关的诗词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果在刺,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安神作用强。
(打一中名)zhidao——【谜底】:酸枣仁 2、美丽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打一中版名) ——【谜底】:山慈姑 3、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
(打两中名) ——【谜底】:草决明、石决明 4、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 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打四个中名) ——【谜底】: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打一中医古籍) ——【谜底】:汤头歌决 6、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打一中医名词) ——【谜底】:阴阳俱虚 7、何人不起故园情(打一中名) ——【谜底】:当归 8、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二中名) ——【谜底】:木通、白英权 解析:英扣花 9、四海之内皆兄弟(打一中名) ——【谜底】:昆布。
7.有关中医的诗句
《题孙思邈真》作者:苏轼 年代:宋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电化有奇人,首推马神医,一切一问卦、便知有甚疾。
内伤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术,增万人之寿。
三国演义中赞叹华佗诗: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8.有关中医的诗句
《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电化有奇人,首推马神医,一切一问卦、便知有甚疾。内伤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三国演义中赞叹华佗诗:
治病须分内外科,
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
圣手能医说华佗。
华佗仙术比长桑,
神识如窥垣一方。
惆怅人亡书亦绝,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它的内容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为我们留存了许多唯美诗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是诗歌朗诵的题材。不仅如此,《诗经》还是我国古典文化的思想宝库、艺术瑰宝,语文老师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把《诗经》引入诵读课堂,让我国伟大的诗歌传诵在每一间教室,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振鹭:振翅高飞的白鹭。“墨海寻香读书会”通过网络开展对老师的诵读培训,每周老师们共同诵读一首诗,诗歌体裁就是选自《诗经》,《诗经》的内容朗诵起来真是太美了,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选自《诗经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选自《诗经蒹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选自《诗经采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等诸多内容,几千年来,《诗经》的绚丽色彩不曾褪色于时光的隧道之中,它在诗歌文化中占了重要地位。
《诗经》是老师学习的经典,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所谓“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读”才能打开思想的宝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每天读上几遍,若连续读上一个星期,其中意思并不需要刻意深入解释,读者能自己领悟。
以前晨诵的时候,我在班里领学生诵读诗歌,选择了一些现代的新诗,读了两三天,没有一个同学能背诵下来。来源于“墨海寻香读书会”的感悟:我何不把诗经引入课堂?师生共读一首诗。有了这个奇妙的想法,我决定来一次尝试,于是,我在黑板上抄下了《诗经·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诗中有好几个偏僻生字。刚开始,我还怕同学们读不上来,打算给那几个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多领读几遍。天,我领读了四遍,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然后,我挑了四个同学试着领读,同学们以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了今日诵读之星――李博文。《诗经》的感染力实在是太大了,在我没有布置任务的情况下,竟有同学把诗词抄了下来。第二天,上诵读课前,有几个同学说他已经把那首诗歌背诵下来了,背下来!我真是吃惊呢,心里也暗暗高兴,看着这些孩子的思想在一天一天的变化,状态也在一天一天的变化,老师也真是高兴呢!《诗经》真的可以走入小学的课堂,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不应该被丢弃在课堂之外。老师每天都在教学生读诗,有的是新诗,有的是古诗,有作家的,有外国作家的,不要等到有一天,学生反问我们,我国部伟大的诗歌是什么时,才想起《诗经》,它是文化语文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每节朗诵课的至宝。
《小明》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注释】
(1)征:行,此指行役。徂:往,前往《伤寒百证歌》。
(2)艽(qíu)野:荒远的边地。
(3)二月:指周正二月,即夏正之十二月。初吉:上旬的吉日。
(4)载:乃,则。离:经历。
(5)毒:痛苦,磨难。
(6)共:通“恭”,此指恭谨尽心。
(7)罪罟(gǔ):指法网。罟,网;罪,捕鱼竹网。二字并列,犹云网罟。
(8)除:除旧,指旧岁辞去、新年将到。
(9)曷:何,何时。云:语助词。其:将。还:回去。
(10)聿云:二字均语助词。莫:古“暮”字。岁暮即年终。
(11)孔庶:很多。
(12)惮:通“瘅”,劳苦。不暇:不得闲暇。
(13)睠睠:即“眷眷”,恋慕。
(14)奥(yù):“燠”之借,温暖。
(15)蹙:急促,紧迫。
(16)萧:艾蒿。菽:豆类。
(17)诒:通“贻”,遗留。伊:此,这。戚:忧伤,痛苦。
(18)兴言:犹“薄言”,语首助词。一说“兴”,意谓起来,"言"即焉。出宿:不能安睡。一说到外面去过夜。
(19)反覆:指不测之祸。
(20)恒:常。安处:安居,安逸享乐。
(21)靖:敬。共:通“恭”,奉,履行。位:职位,职责。
(22)与:亲近,友好。一说通“举”,行为,举止。
(23)式:乃,则。榖(gǔ):善,此指福。以:与。女:汝。
(24)介:借为“匄”(gài),给予。景福:犹言大福。
高高在上那朗朗青天,照耀大地又俯察人间。我为公事奔走往西行,所到的地域荒凉僻远。周正二月某吉日起程,迄今历经酷暑与严寒。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深受折磨我痛苦不堪。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禁不住潸潸泪如涌泉。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将法令之网触犯。
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正值由寒转暖的气候。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公务却越加繁忙急骤。眼看将年终时日无多,人们正忙着采蒿收豆。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自讨苦吃自作自受。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辗转难眠思念不休。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世事翻覆祸当头。
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坐享福分。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交正直之士亲近贤人。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福祉鸿运。
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碌碌无为。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那时候正逢旧岁将除。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眼看年将终归期仍无。顾念到自己形单影只,事却多得数不胜数。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疲于奔命无暇自顾。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无限眷念朝夜思慕。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上司的责罚恼怒。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与正直之士亲近伴随。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洪福祥瑞。
【赏析】
《诗经》中有些篇章索解不易,以致岐见纷错,此篇就是一例。
《毛诗序》称此诗的主题为“大夫悔仕于乱世也”,寻绎诗意,此诗当是一位长期奔波在外的官吏自诉情怀的作品。他长年行役,久不得归,事务缠身,忧心忡忡,诗中披露出他的复杂心情,千载之下,使人犹闻其叹息怨嗟之声。
全诗共分五章。一、二、三章的前八句都是自述其行役之苦、心怀之忧。对这八句的理解,各家基本上无甚异词。接下来则是反覆咏唱“念彼共人”,对“共人”的理解也就岐见纷呈了。“共”即古“恭”字,所谓“恭人”即恭谨之人,具体何指,诸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说。一种意见认为“共人”是指隐居不仕者。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引丘氏曰:“‘共人’谓温恭之人,隐居不仕者也。贤者久不得归,于是悔仕,进退既难,恐不免于祸,念彼不仕之友闲居自乐,欲似之而不得,故涕零如雨也。”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云:“当时必有温共静退之人劝大夫以不仕者,不从其言,故悔恨至涕泣,睠(按,即眷)睠怀顾,欲出宿而从之也。”朱熹则释为:“共人,僚友之处者也……大夫以二月西征,至于岁莫而未得归,故呼天而诉之,复念其僚友之处者,且自言其畏罪而不敢归也。”(《诗集传》)朱熹的说法颇为含混。所谓“僚友”,既可理解为同僚中的朋友,也可看作是同僚与友人并提;而所谓“处”,既可解作隐居不仕,也可释为居留在朝。今人高亨则解共人为“恭敬的人,此指作者的妻”(《诗经今注》)。吴闿生则解为“‘念彼共人’者,念古之劳臣贤士,以自证而也”(《诗义会通》)。
此诗的难解之处在于后二章的诗意似与前三章断为两截,难以贯通。后二章中“靖共尔位”的“共”亦当作“恭”解,那末这一句就是克尽职守之意。如果将前面的“共人”理解为忠于职守的同僚,那末后面敦劝“靖共尔位”似属多余。如果将“共人”理解为隐居不仕者,那末前面既已表示了悔仕乱世、向往归隐之意,后面又勉以恭谨尽职,自相矛盾;而且既然是退隐之士,就不可能有职可守。历来的注解都试图解决这些矛盾,使之能自圆其说,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后二章为“自相劳苦之辞”。《吕氏家塾读诗记》引欧阳修说云:“‘嗟尔君子,无恒安处’,乃是大夫自相劳苦之辞,云:无苟偷安,使靖共尔位之职。”吕祖谦申此说曰:“上三章唱悔仕乱世,厌于劳役,欲安处休息而不可得,故每章有怀归之叹。至是知不可去矣,则与其同列自相劳苦曰:嗟尔君子,无恒欲安处也。苟静恭于位,惟正直之道是与,则神将佑之矣,何必去哉!”戴溪之说与吕氏同,谓“前三章念共人而悔仕,后二章勉君子以安位”,“始悔仕于乱世,终不忍去其君,可以为贤矣”(《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这样的解释也许颇合于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教,但将后二章看作既是自勉、又是互相劝慰之词,实在是很牵强的,“自勉”云云只能是解诗者的曲为之说,因为此处说话的对象“君子”明明是第二人称的“尔”。
其实此诗与《四月》、《北山》等诗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即感慨征戍久役、劳逸不均。所谓“共人”应该是与诗人一样效命王室、忠于职守的人,因而想到他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同病相怜、眷然怀恋之情,“涕零如雨”、“睠睠怀顾”就是这种情绪的体现。“兴言出宿”则表现诗人在怨艾之后仍起身踏上征途。“念彼共人”的复叠之词展示出诗人情感演变的轨迹:虽然忧伤孤独,疲于奔命,但对王事还是不敢懈怠,有“彼共人”作为榜样,他也只能席不暇暖,奔走四方。有了这样的铺垫,下面转入对“君子”的劝勉也就顺理成章了。揣摩诗意,这四、五两章当是诗人对在上者的劝戒。“君子”不是指一般人,而是那些身居高位的统治者。“嗟尔君子,无恒安处”实在有着无穷的感喟,在这声声敦劝中不难体会到诗人的怨嗟。“无恒安处”的言外无疑意味着这些“君子”的安居逸乐,它和诗人的奔波劳碌、不遑宁处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劝勉这些“君子”勤政尽职,正说明他们未能像“共人”那般一心为社稷黎民劳。“神之听之”的声声祝愿中不能说没有告诫的弦外之音在回响。
这首诗采用赋体手法,不借助比兴,而是直诉胸臆,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娓娓道来,真切感人。诗中既多侧面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展示了他心理变化的轨迹,纵横交织,反覆咏唱,细腻婉转。可以说这首诗与《北山》诗同样表现了不满上层统治者的怨情,但它不像《北山》那样尖锐刻露、对比鲜明,它的措辞较为委婉。
扩展阅读:
诗经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的文明进步。
51、翰飞
《节南山之什·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翰飞:高飞。
52、嘉卉
《谷风之什·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嘉卉:美丽的草木。
53、雅南
《谷风之什·鼓钟》:“以雅以南,以龠不僭”。雅和南均指音乐,且相当于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的那种高雅音乐。
54、苾芬
《谷风之什·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苾芬:芬芳。
55、思柔
《甫田之什·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柔指柔和。形容美酒温和。
56、英英
《鱼藻之什·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英英:轻盈明亮貌。
57、维桢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维:维系;桢:支柱,栋梁。后文《周颂·维清》中还有“维周之祯”,祯是吉祥的意思。
《文王之什·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缉熙:光明。
59、鹰扬
《文王之什·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鹰扬:犹言鹰之飞扬,威武貌。
《文王之什·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玉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
61、思齐
《文王之什·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字其实读“zhāi”,通“斋”,端庄貌。
62、静嘉
《生民之什·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静嘉:洁净美好。
63、清馨
《生民之什·凫鹥》:“尔酒既清,尔肴既馨”。
64、柔嘉
《荡之什·抑》:“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柔嘉:柔和美善。
65、柔惠
《荡之什·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柔惠:柔和仁惠。
66、懿德
《荡之什·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懿德:美德。
67、穆清
《荡之什·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穆清指清和之气。
68、哲成
《荡之什·瞻卬》:“哲夫成城”。
69、秉文
《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70、德纯
《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德纯:品德纯正。
71、骏惠
《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之意。
72、振鹭
73、和铃
《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辰光易流逝,当紧术,增万人之寿。74、馨宁
《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馨:馨香;宁:安宁。
75、纯熙
《周颂·酌》:“时纯熙矣,是用大介”。纯:大。熙:光明。
76、其琛
《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如原。
77、伯庸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如作家马伯庸。
78、正则
《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
79、修能
《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80、骐、骥
81、峻茂
《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82、信芳
《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83、圣哲
《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4、曼路
《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5、望舒
《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86、陆离
《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
87王思邈医龙虎,王焘外台大部卷,、珵美
《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88、云旗
《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89、辰良
《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
90、璆鸣
《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璆:美玉。
、安歌
《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
92《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浩倡
93、乐康
《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94、齐光
《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95、宜修
《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96、扬灵(扬舲)
《九歌·湘君》:“横大江兮扬灵”。扬灵: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
97、飞龙
《九歌·湘君》:“飞龙兮翩翩”。飞龙:此处指龙船。《易经·乾卦》中的“飞龙在天”,更有气势些。
98、杜若
《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姜,古人谓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还有“杜衡”,亦香草名。
99、扬波
《九歌·少司命》:“冲风至兮水扬波”。扬波此处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语境中也比喻动乱。
100、既明
《九歌·东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
【作《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者】诗经 【朝代】先秦
6)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_,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__。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翻译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