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全国卷文综第41题 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经典老歌.即使我们已经有着e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2015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 2015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2015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 2015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2015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 2015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还记得,小时候,好玩.还因为这样闯祸了,被父亲痛打了一顿.当时不懂得把书好好珍惜,只知道玩.把父亲心爱的那本《水浒传》撕下几页,用来折成小时候的纸飞机和同伴一起玩耍.被打后还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会为这几页纸打了心爱的我,但从此以后,我再不敢对书这样残忍了.慢慢还懂得了珍惜它!
我上小学了.读书让我知道:冰心老奶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让我们知道了怎样才算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狼牙山五壮士让我们对英雄有了敬慕.随着我逐渐地成长,读的书也越来越多了,原来的小人书、机器猫、故事会,都不能满足我对知识的那种渴求.于是努力寻求更多更喜欢的书籍来陪伴我度过快乐的时光.
读书已成了我生活的重要内涵.我喜欢读春季的鸟语花香,读夏季的雷鸣雨飘,读秋季的梧桐落叶,读冬季的冰封雪塑.还有课后,我和同学们常聚在一起,为梁山好汉喝彩,因火烧赤壁兴叹,随黛玉葬花落泪,被保尔精神鼓舞,我们一起体味独孤九剑后的超然境界,品悟金戈铁马后的历史风云,有时还会因分歧争得面红耳赤,而
二、高考文综第41题的答题技巧
、历史、地理答题技巧:
一、篇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主观题得分技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冲关高考文综主观题,考生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过好基础关,即要熟练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要做到细、熟、通。
其次,要过好能力关,即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后,要过好技巧关,即根据非选择题相应的设问类型,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1.体现、说明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体现、说明类试题可分四步。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2.原因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环境。
第三步,联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3.措施类主观大题冲关
解答措施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设问,确定答题范围;其次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实施者就有几个角度;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4.意义类主观题冲关
三、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41题参
41.(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四、求2015高考文综新课标卷1
2015高考全国卷1文综 选择题 1.D 2.B 3.C 4.C 5.D 6.A 7.B 8.A 9.A 10.D 11.B 12.D 13.B 14.C 15.A 16.A 17.D 18.C 19.B 20.A 21.C 22.B 23.D 24.C 25.C 26.A 27.B 28.D 29.D 30.B 31.A 32.C 33.D 34.B 35.C 非选择题 36.(22分)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
(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2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
(2分) (4)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4分)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37.(24分)(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C,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小,当年平均气温为-1~1°C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C,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4分) (3)冬季。(2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3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 38(26分)(1)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2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2分)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2分);运用检查、审计等手段强化预算监管;(3分)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监督。
(3分) (2)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 政支出, 总需求;(3分)我国目前财政赤字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合的、安全的。(3分) 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经济转型升级;(2分)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3分)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3分) 39(26分)(1)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分)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4分)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受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异,(3分)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异性。(3分) (3)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分)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人的道德观念。
(2分) 40.(25分)(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5分)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7分) 41.(12)评分说明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一等 (12~9分) 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 (8~5分) ① 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① 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 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①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 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楚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 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 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42.(10分)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2分)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2分)8岳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2分)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谷蚊虫较多,易受文昌侵扰。(2分) 43.(10分)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而且集中。
(2分)河水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44.(10分)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
五、高考文综第41题怎么答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是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
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说明如下: 西方的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功为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 的。
如古希腊的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
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肯定西方文明的同时,也不应否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
东西方文明交流自古有之。尤其是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通过殖民扩张,西方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大概是: (1)提炼观点。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2)判断表态。
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 (3)揭示真相。
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有说服力。 (4)认识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
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等几个方面,甚至还会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
甲午中日120
次90
长征80
布雷顿森林会议70
届60
日内瓦会议60年
颗50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30
北美自由贸易区20
10.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140
11.同盟会、三义110
12.新文化运动100
13.《马关条约》120
14.逝世90
15.遵义会议80
16.七大思想确立为的指导思想70
17,。抗战胜利70
18,。万隆会议60
19.自治区成立50
20.WTO成立20
2015四川高考历史考试范围及变化
部分 古代 古代
1.古代的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集权制度 商鞅变法★ 秦的统一
秦的集权制度(2014:制度与官制;郡县制) (3)从汉到元演变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宋的集权措施
王安石变法★
元的官制与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 2.古代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的手工业的主要类别、形态 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3)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4)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与萌芽。 3.古代的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文学成就
(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201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 (1)雅典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3.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近代欧洲的思想★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内阁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宣言》★
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4)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 (5)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近代俄国与日本的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 (2)日本明治维新★
5.科学理论的诞生和工人运动 (1)《宣言》 (2)巴黎公社
6.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近代的革命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成立 (4)新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军民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的曲折发展
(1)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2014: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主义在的传播 第三部分 现 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3)模式
(4)从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与当代的变化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
1.现代的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成立
(2)新建立初期的制度的建设(2014:制度的建设) (3)“”
(4)改革开放以来与法制的建设 (5) “”的理论与实践 2.特色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的对外关系
(1)新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恢复在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近现代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的三义 (2)思想 (3)理论
(4) “” 重要思想
6.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说明: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网上搜到2015年普通高考历史(四川卷),细细品读,一套充满历史韵味的试题呈现在眼前,我不禁要为之点赞。从试题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新课程改革对我们中学历史教师的期许,看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试题中的体现,领会到了应该怎样理解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大纲,更看到了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怎样追寻学科本真,培养人文精神……
高考肩负为国选才功能,它的选拔性质决定了考试的首要目的是为高等学校科学选拔合格新生,而合格的新生需要具备较好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就今年历史试卷来说,它应该是较好的完成了这一功能。
,情景新颖、问题创设精巧。试题通过多样性、新颖性的材料来设计情境和问题,为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提供了条件。比如“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的演变题(第2题),材料出自宋代学者洪迈的一段话,从知识来说覆盖我国古代制度中三省制的演变,时间上起西汉、终于唐,但这一道题并非全面谈三省制,而只涉及三省中的中书省和尚书省的长官,这种题在一定程度上正视了我们现行高中教材中历史叙述不完整和断裂的不足,以长时段的历史视角,打通了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在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又如“关于晚清战事”(第5题),试题是以一副“图像”为切入点,一方面是考查了考生正确解读历史图像、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史实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考查了考生运用新材料,从新视角认识历史的能力。再如第14题第2小问,感觉情景与问题的设计上独具匠心,试题选择的多合作与协商制度为考查内容,通过小颂和罗伯特的对话来设置情景与案例,考生进行历史叙事。试题不管是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回应当代史学发展趋势上,均体现出与时代互动的特色,这正是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真正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
第二,材料丰富、强调能力考查。文字朴实、卷面清新。既有文本材料、学者评价,还有历史图像、历史地图、表格等多元的素材,使试题呈现形式新颖,且更加多样化。这 在一定程度展现出了历史学科史料丰富多彩的特点,又和培养学生把史料读“活”,进而提高学生处理新材料、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导向无疑是正确的。比如第6题考查近代习俗,试题以新近出版的《顾颉刚日记》为依据,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手史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历史现象进行解读,并得出相应的观点。这道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文化运动在不同层面的影响和传统习俗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让考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及习俗变迁的复杂性和立体性。再如第13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物种交流,题目考查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它通过选择交流与联系中一个重要的载体——物种和疾病的传播来组织材料、设计问题。材料呈现形式图文并茂,既有历史图像(材料一),也有文字叙述(材料二),问题设计注重考生对材料本身的阅读和处理,以及所学知识的合理运用。
第三,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一切能力的提升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什么是基础和主干知识?简言之就是反映人类、经济和思想文化文明发展脉络的基本史实。本试卷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师生们在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直接和间接的找得到命题的依据。并不是脱离基础去拔高能力。本试题将试题的立意和考查目标蕴含在严谨、朴实的史料中,通过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来解题。同时,试卷特别注重知识的三个转化和灵活处理:教材知识——课程知识——有意义知识。试卷第1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思想,第4题考查洋务运动,第5题考查《辛丑条约》,第6题考查近代习俗的变迁,第8题考查标准问题的讨论,第9题考查罗马法,第10题考查对工业革命的反思,第14题考查依法治国和协商等等,这些内容无一不是教材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但它又是在新的目标立意和能力立意下的再现和重塑。这样的试题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有意识地纠正大量使用教辅资料和大搞题海战术的做法,目的导向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第四,借鉴历史、彰显学科功能。学习和借鉴的人类文明成果服务现实、服务人生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的高考试题,不仅应具备科学的选拔功能,而且还应关注现实,具有较好的人文导向功能。高考试题如果是单纯的为了时事而考热点在命题技巧上有待商榷。今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在内容上反映热点问题是比较巧妙的。如建设在当今无疑是一个重大主题,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并加以创新肯定重要路径。美国以宪治国方面值得借鉴,今年川卷14题第1问正是着眼于借鉴;而创新才更具活力与生命力,现代中的多合作、协商就是制度的创新,一些教师不太注意这种历史逻辑的关联,忽略了对协商制度的复习,导致有些学生对此知识感到生疏。又如第8题,它以改革开放和特色理论的历史背景为立意,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及初稿作者的境遇为切入点,展示了“文化”结束后思想领域深受“两个凡是”禁锢的历史情境,让考生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重大历史意义,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功能。第10题以教材中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为背景,选取英国学者卡莱尔1843年出版的《文明的忧思》中相关论述,学生调动所学知识思考英国工业革命中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道题丝毫不回避当今人文精神有待强化的现实,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13题第(2)问关注了生态文明、人口等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念;第9题和第14题呼应当今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这一现实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为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等等。
简言之,今年的历史试题在回归历史本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