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守舍"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内篇·德充符》。原文为:"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在这个故事中,惠子看到庄子在妻子死后却能鼓盆而歌,认为他太过于无情。庄子解释说,死生乃自然规律,就像四季更替一样。自己虽然一开始会感到悲痛,但意识到生命的本质后,便能坦然接受。
因此,"魂不守舍"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心不在焉,精神恍惚。这种状态通常是由强烈的悲痛、喜悦、愤怒或其他强烈情绪引起的。当人处于魂不守舍的状态时,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反应迟钝,甚至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魂不守舍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失恋后的人可能会魂不守舍,茶饭不思;考试前紧张的学生也可能会魂不守舍,难以专心复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