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杠杆原理的重点归纳1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杠杆原理示意图_头部杠杆原理示意图
杠杆原理示意图_头部杠杆原理示意图
杠杆原理示意图_头部杠杆原理示意图
杠杆原理示意图_头部杠杆原理示意图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其中公式这样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这样就是一个杠杆。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 (力臂 力距);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 (力矩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省力杠杆
L1L2,F1
费力杠杆
L1
等臂杠杆
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
以上就是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杠杆原理公式的理解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杠杆原理的重点归纳2
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学习中要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够在图中表示出他们,可以画出实际的杠杆简图。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平、杆秤等工具来理解。知道杠杆的几种类别,并能列举实例说明。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等,考查的知识点多在:杠杆的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
误区提醒
2、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2。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
【典型例题】
A.F1>F2=G/2B.F1=F2>GC.F12=2GD.F1>F2>G
解析:当杠杆OA受两个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绳子拉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只要比较F1、F2二力关于对支点的力臂的长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关系。
:正确选项为D。
初二物理知识杠杆原理的重点归纳3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① 一个物体可以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 受到力的作用;② 能绕固定点转动。
② 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③ 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杠杆示意图画法:① 确定支点;② 确定动力和阻力,画力的作用线;③ 画力臂;④ 标表示。出各个物理量。
画图技巧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臂用实线表示,在画力臂时,如果力的作用线太短,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力臂部分要用大括号标出来。
检验所画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的最简单方法是,看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效果是否相反。
确定杠杆支点的方法是根据平时的体验,判断杠杆绕着哪点转动,则这一点就是支点。如:鱼竿、铁锹的支点都在后手的位置上。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
【实验设计】
如图,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和天平的调节方法相同),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记下动力、阻力,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表格】
l 杠杆平衡公式: F1L1=F2L2 也可写成:F1 /F2=L2 /L1。
l 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希腊 阿基米德
【注意事项】
①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定滑轮: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出力臂的大小。
② 多次实验的`原因:只实验,获得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所以要多次实验。
③ 不同物理量之间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
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变化的方法是:
① 找出杠杆的支点和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及力臂;
② 依据题意,确定力和力臂中哪些量的大小不变,哪些量大小变化;
③ 应用F1l1=F2l2判断出力或力臂的变化。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要使动力臂需要做到:
物理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对称法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物理学习技巧
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以车轮的中点为支点,砖头的重力为阻力,阻力一定,把砖头放在车箱A区域时的阻力臂小于放在B区域时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把砖头放在车箱A区域,抬起车把时更省力; 当所用的力力臂时,所用的力最小,而的力臂等于支点到车把最右端的距离,则当力作用在C点且与OC连线垂直向上时,力最小.如图所示: 故为:A.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自行车上有几个杠杆,分别是什么杠杆
轮轴的实质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支点就在轴线,轮轴在转动时轮与轴有相同的转速。
在自行车上,轮轴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比较多。
比如:脚踏牙盘,飞轮轴,车把把立控制方向(相当于汽车方向盘原理)等等
杠杆:刹车制手,V刹或吊刹的刹车钳,还有就是上面的轮轴都可以看成是杠杆,
自行车车把手。的杠杆示意图。谢谢。 自行车中的杠杆有哪些。 原理是什么
自行车的脚踏板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脚踏板的支点在转轴位置,动力臂是转轴至踏板的长度(在“1”条件下),阻力臂是链轮的半径。说明,动力臂是随着脚踏板的转动而变化的。
自行车中属于杠杆装置的部件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脚踏处与牙盘 脚踩的力传给牙盘 /F2=l2脚的力臂长,省力杠杆
牙盘与棘轮 牙盘的力传给棘轮 线速度一样,牙盘,费力杠杆
棘轮与后车轮 棘轮的力传给轮胎 转速一样,棘轮小,费力杠杆
手捏车闸 手力传给闸线, 省力杠杆
闸皮与拉线 拉线力量传给闸皮 省力杠杆
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是省力杠杆
自行车的杠杆原理
因为你向下施力,由于是垂直向下,由于支点(即脚蹬旁边的那个齿轮的轮轴)到力的垂直距离是动力臂,所以,当脚蹬转到中间位置时,其中一个脚到脚蹬轴的距离是动力臂,也是最长的动力臂,另一个为阻力臂,由于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因此,要想使动力最小,则应使动力臂最长,因此,脚踏板转到中间位置时用力瞪下的效果。
看了图后,比较一下哪个L1大(【分析】 用起子撬瓶盖时,人握住起子向上用力。起子与瓶盖左侧的接触处是支点,人对起子的力是动力,瓶盖对起子的力是阻力,根据力臂的定义,可从支点分别向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可得二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1、 支点O、动力 、动力臂 、阻力 及阻力臂 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点评】 有的同学未使用过瓶起子(又称开瓶器),可能会认为起子与瓶盖右侧的接触处是支点,人握住起子向下用力。这是错误的。实际体会一下。即动力臂大)
你就明白哪个F1小,也就是哪个最省力,也就是哪个作用效果。
我也刚学完这一课,是个初三学生,希望能给你解释清楚,交个朋友。
同时,看我真么认真答题,也就把分给我吧。
(1)分别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即为杠杆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杆仍然在图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关系正确的是(B为OA的中点)两个力的力臂L1、L2.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2)分别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即为两个力的力臂L1、L2.
如图,在使用船桨时,当支点是A时,动力作用点在B点;使划船时所用的力小一些,由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要使动力减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动力臂,也就是增大两只手之间的距离;船桨费力,其优点是省杠杆距离.
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力的作用线用虚线表示。故为:B;增大;费力;省距离.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前把与前轮 手力传给前叉 省力杠杆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费力杠杆:L12,F1>F2。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2、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l1
4、应用:
名称
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
动力臂
阻力臂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五、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平时我们总是习惯用棍子撬动重物,这是运用了杠杆省力原理。
当脚踏板转到水平位置时,用力蹬下效果。因为动力的方向例析:是向下的,此时动力臂,最省力。用棍子撬动重物是运用了杠杆原理,主要是找好支点,长臂杠杆省力。
这是运用了杠杆原理。
设物体上升高度为h杠杆A压下的距离为H,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大于得:
h:H=BC:AC 即h:H=BC:(AB-BC) 即10:H=40:(200-40)
H=40c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