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年?哪省?
2015年高考化学考纲 化学合格考新题型
2015年高考化学考纲 化学合格考新题型
2015年高考化学考纲 化学合格考新题型
2013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的原则,既能发挥化学基础学科的作用,又能促进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既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水平,又关注对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潜力的评价;既关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的实际情况,又能发挥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失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2.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以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学科能力为主旨,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化学思维等能力。学生认识科学及其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将进一步体现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进一步体现化学科(江苏卷)的“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依据中华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对化学学科的考试内容作如下说明。
(一)素养和能力要求
1.理解化学科学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2)能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认识化学科学及其重大成果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
2.形成信息素养
(1)能够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数据和图形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
(2)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
3.学会实验探究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并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4)能对探究方案、探究过程、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能用化学用语准确地表达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
4.解决化学问题
(1)能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
(2)能用正确的化学语言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并作出解释。
(二)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重要层次
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重视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按由低到高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含义及其应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事实。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比、推理、归纳或计算,能解释、论证并解决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三)考试范围和内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4个课程模块的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内容。
部分 必考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考试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
(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识别和创造物质的一门基础科学。知道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发展趋势。
(2)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实验、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定量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在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中的作用。
(5)了解科学、技术、、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认识化学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①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②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③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④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⑤熟悉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⑥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⑦理解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⑧理解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
(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①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②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变化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
④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⑥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⑦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⑧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运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
⑨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3)物质结构与性质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
④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⑤了解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⑥知道化学键的含义。能用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结构。
⑦能识别典型的离4、关注重点和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平均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
③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④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⑤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⑥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⑦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①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并能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③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④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说明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⑤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运用溶度积常数(Ksp)进行简单计算。
⑥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1)理解并能应用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如Na、Al、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3)了解常见非金属(如H、C、N、O、S、Si、Cl等)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4)认识化学在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实现物质间转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5)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认识常见无机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1)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并能认识手性碳原子。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不包括立体异构),能判断并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了解加成、取代、消去、加聚和缩聚等有机反应的特点,能判断典型有机反应的类型。
(7)知道天然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8)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9)知道简单合成高分子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了解合成高分子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10)认识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
5.化学实验基础
(1)知道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熟悉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作。
(3)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5)了解Cl-、SO42-、CO32-、Na+、K+、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
(6)了解过滤、结晶、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7)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方法。
(8)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改进简单的实验方案。
(9)能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或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
(10)能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二部分 选考内容
1.“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
(1)原子结构与性质
①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②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及简单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
③了解主族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①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②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
③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④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异。
⑤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对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
⑥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⑦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⑧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
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特征(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
⑩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①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②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③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④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实验化学”课程模块
(1)化学实验基础
①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②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要求,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③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
④能应用过滤(抽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
⑤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了解质谱、核磁共振谱、光谱等在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中的作用。
⑥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⑦了解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实验中的意义,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2)化学实验探究
①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能发现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研究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
③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能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优化和改进。
④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处理。
⑤能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形成实验探究结论。
⑥能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二)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
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试卷分值比例为选择题约占三分之一,非选择题约占三分之二。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分值比例为必考部分约90%,选考部分约10%。
(三)必考部分内容比例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约30%
元素及其化合物 约20%
有机化学基础 约17%
化学实验 约20%
化学计算 约13%
(四)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20%
四、典型题示例
出来了,仅供参考:
山东省2011年高考各学科考试说明
2011山东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与戏剧、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
(三)语言文字运用
(6)掌握烃(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能利用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四)写 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E
(1)符合题意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访谈、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1山东高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
(文史类)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 :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系列4的内容
(理工类)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以及选修系列4-5的部分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1.化学科学特点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3)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
a.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b.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c.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d.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e.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2)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a.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b.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c.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时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手机方法)
d.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e.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全国大纲卷、卷、福建卷、天津卷、浙江卷:300分(物理120,化学100,生物80)实验仪器装置图。
(3)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4)认识化学用语是化学研究中重要的表征手段,熟练运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达。
a.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以及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
b.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c.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d.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分类
①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②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③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④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a. 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b.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c.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以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问题(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⑥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⑨了解分子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含义
⑩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3)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换
①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②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的条件
③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与有关概念及其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⑤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以及能量变化的规律,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⑦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⑧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③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④。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⑤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5)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③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④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⑤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⑥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所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选考内容内容及要求
化学与技术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1)了解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生物
(一)能力要求
1.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试题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
2.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1)能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实验与技术,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作步骤,掌握相关的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与技术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考试内容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及要求见表1和表2。
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分为I和II两个层次:
I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水平”相当。
II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应用水平”相当。
II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240分,
第Ⅰ卷为必做题,全部为选择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化学、物理各7个题,生物8个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8分。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全部为非选择题。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共120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8个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8分。考生从中选2个物理、1个化学、1个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2分。
理科综合试卷的基本结构
必做题 (120分)
物理1、物理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
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
生物1、生物2、生物3
物理题7题28分
化学题7题28分
生物题8题32分
第Ⅰ卷
(选择题,必做)
(共88分)
(非选择题)
(共152分)
第Ⅱ卷
物理3题45分
化学3题42分
生物2题33分
选做题8选4(32分)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物理选修3-3
物理选修3-4
物理选修3-5
分别针对物理学科供理科倾向学生选修的3个模块,命制3个主观性题目,学生可从中选出2个题目作答。
物理题
化学题
生物题
分别针对化学学科供理科倾向学生选修的3个模块,命制3个主观性题目,学生可从中选出1个题目作答。
分别针对生物学科供理科倾向学生选修的2个模块,命制2个主观性题目,学生可从中选出1个题目作答。
生物选修1
生物选修3
字数限制,可以单独找我索要。
2018语文复习建议
1.认真研究新大纲、新题型
2017年的考试大纲修订幅度较大,所以2018年的大纲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2.写出高分作文要掌握这些技巧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举足轻重,今年Ⅲ卷的作文采用给副题拟一正题,并且是二选一的方式,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从考生答题情况看,作文成绩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特别作文与特别低分作文所占比例均较小。
综合来看,考场作文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真知——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2)吐真言——真实、实在。
(3)抒真情——从关注别人到关注真我。
(4)有文采。
而“评”作文则存在下面这些问题:
(1)审题不慎。以全国Ⅲ卷为例,首先没有吃透“我”,“我看高考”不是我们看高考,也不是别人看高考,考生要基于个人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写出自己对高考个性化理解。“我的高考”则要求考生写个人与高考有关的经历,个人自己的情感体验。其次,没有抓住或不理解“副标题”这个要求,相当一部分考生要么没有副标题,要么直接把副标题当成了作文正题。
(2)“立德树人”命题思想理解不透。今年高考作文突出考生关注发展中的,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但不少考生没能领会这一命题指导思想,作文格调不高。
(3)文体不清。今年作文试题特别要求“明确文体”,但有些考场作文很难分清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或者是散文,文体特点不突出。
(4)生搬硬套。有些作文套话连篇,东拼西凑,只注重外在形式,缺少思想内涵,还有一些套作作文。套作作文分数不能超过40分。
3.建议:加大阅读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2018年的考生要想在语文学科取得好成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充分认识修订高考考试大纲的意义及内容,认真研读新大纲,以便更好有针对性地复习。
(2)明确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从2017年开始,高考考核目标更加明确,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3)考试大纲的修订,一个重要任务是构建高考立场的评价体系,高考立场就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学生务必摈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关心大事,关注热点。
(4)加大阅读积累的广度和深度。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量有一定增加,由原来8000字左右增加至近万字,这是根据大学的学习要求增加的,大学需要读书多、读书快、读书深的学生。学生应把高中语文作为一个体系,多读、多背、多写、多悟、多行、诵读经典。
(5)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2017年考试大纲修改在内容上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
从试题设计上,从推敲字句到分析文章结构,再到评价不同的观点,题目从不同深度和广度,考查学生归纳演绎、推理论证的能力,可以预测2018年考纲也会保持这一特点。因此学生需要学一点逻辑知识,掌握一些理性思维的方法。
2018数学复习建议
1.数学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
2017年高考数学难吗?专家认为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难以适度,各种难度的比例适当。
今年是修订高考考试大纲后的首份数学试卷,文理科数学试题都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试题在赋分上与去年保持一致,在题型、题量上有小调整,删除了“选修4-1平面几何选讲”考试内容。
2017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全面地考查了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试题中融入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创新意识。试题贴近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符合考生的水平,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应用题情景丰富,贴近考生和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的密切联系。
总体来说,2017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全面地考查了数学基本知识,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试题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
2.平面几何知识仍然不能忽视
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数学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高考前各方对“数学文化”内容的备考尤其关注。不过,许多学校高三教师没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对高考命题的影响没有进行评估,因而考生表现出来的解题思想、解题思路、解题过程问题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此外,选考内容的3选1改成2选1。从今年的2选1试题来看,4-5的小问比较容易解答,相对更容易拿分,后面几年的高考2选1的问题值得深入的关注和研讨。
另外,删除了“4-1平面几何选讲”,并不等于不考平面几何知识,今年的文理科第19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点、线、面的关系,考查考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及逻辑推理的综合能力。
2018英语复习建议
1.英语试题素材多源于外文网站
从2017年的高考全国卷英语试题看,一些特点值得关注。比如越来越注重语言基础,突出英语能力。
试题的语言素材以语篇为基础,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并且,今年的试题素材语言地道,原汁原味。非谓语句、定语从句等频频出现,语篇中的长难句,是熟词生义,以及词性活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利用构词法可以推测出词义含义的词汇,在高考中不作为生词加以注解,对考生词汇要求较高。
2.高考中这些错误要避免
纵观近年高考,考生在英语卷答题中表现出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听力方面,听前不会审题或审题不仔细,导致答非所问;听的过程中不会做简要记录,以致漏掉关键信息;因词汇积累不足而对语境、数字、地名、人名不够敏感。
阅读理解方面,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欠妥,联系上下文、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相关的文化知识欠缺,缺乏有效的解题方法,因解题信息定位不准或答题缺乏依据而凭感觉答题,因对所能捕捉到的信息缺乏充分的理解而导致断章取义。
完形填空方面,应对考纲词汇掌握不好、逻辑思维能力及解题技巧缺失、不理解文化内涵、中文思维等,导致解题时脱离文章主题,不能依据上下文解题,出现主观臆断或定势思维现象。
语法填空方面,因语言知识不扎实或粗心大意,不能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有效提取并运用相关的语法及词汇知识。
短文改错方面,因不熟悉考点、查错纠错能力薄弱导致不能正确解错。
书面表达方面,因审题不仔细导致遗漏要点或要点未充分展开,表述不切题,中式英语或语言错误多。
3.英语备考可以“三步走”
要打赢高考这场战役,需要寻找并确定有效的“战术”,即备考策略。高考评卷专家们,也给出了英语具体的备考策略。
阶段完成高三学习内容,也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完成的内容,以教材为蓝本,重点复习和掌握词汇的用法,训练阅读方法,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进行听力、完形、阅读、写作的训练,过好词汇关,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与词汇量的大小呈正相关。
词汇过关可分三步进行:步,3500个考纲词汇和360个常用短语的识记;第二步,架构重点词汇或高频词汇的知识框架,如一词多义,熟词新义,一词多性,词性转换,构词法等;第三步,熟悉重点词汇的考查重点,并在语境中运用和掌握。
第二阶段也就是一轮复习,系统全面复习高中课本知识和语法知识。完成高一高二课本的复习,主要任务:选好教辅材料,进行重组和整合。以词汇、句型,语篇,语法归类复习为主,精讲多练。每一单元以抓“双基”为主,从词汇的词形转换,重点短语,重点句型、句子翻译,话题写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训练,把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进行比较、重组、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掌握语言规则,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第三阶段完成六个题型的专题复习,查漏补缺,并强化高考题型训练,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主线是突破考点,突出主干知识的综合能力训练,理顺高考所涉及的重点项目,逐步培养应试技巧。
2018物理复习建议
吃透高考真题,重视基础题型,减少细节失误
2017年物理考题的难题偏多,容易题没有,整体情况偏难。试题在考查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更多的侧重了推理能力,计算能力、探究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此外,要研究物理真题,了解高考题型特点,命题意图、测试能力要求等,以便确定复习的重难点。高考试题并不回避近几年的考点,相反有的考点年年考,形成所谓的高频考点。例如摩擦力、匀变速直线运动、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同时涉及动生与感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等等。还有3-3的计算题考玻意耳定律,3-4的计算题考光的折射、全反射等。可以用高考真题或改编后的试题进行限时训练,吃透必考点,找准大热点。
一份高考试题是中档题居多,在难题当中也有基础的部分,平时的训练题也是如此,要尽量减少这些基础部分的失分。
例如今年的全国三卷第22题,考弹簧秤读数和平行四边形作图,这是很基础的知识,只要考生敢于作、认真作,是能够拿到分的,但很多考生嫌做图麻烦直接跳过,不少考生做了也是马虎读数、草草作图,结果白白丢掉这样的基础分。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重视拿基础分,不能以损失基础分来换取难题分。
,必须尽量减少细节上的失误。
例如今年三卷理综的第24题,考查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题目不难,但约25%的考生答题却得0分,很多考生懂得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并列出式子,可惜不注意细节,不用题给的符号表示磁场和速度,把本应能得的分白白丢掉了。
2018化学复习建议
1.研究《考试大纲》,复习要有策略
化学科相对以前的《考试大纲》,不仅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删除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而且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有不同的要求,考查点有删减,如必修教材,删除4处,新增14处,替换15处,选修教材,删除3处、新增10处、替换6处,这个变化是多年来从没有过的,如果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把握好高考考纲这些变化,就不能掌握高考复习的方向,会走很多弯路。
高考试题是《高考大纲》的具体体现形式,大量高考试题的更是对《高考大纲》要求最直接和最完善的体现,只有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对比高考真题,归纳高考真题,才能把握高考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必考点是什么?高频考点是什么?每年的主干知识和主干内容都有哪一些等等。
2.化学复习分为三轮:
一轮复习要对高考题进行分类,把相同考点编制在一起练习,对高考化学题型、赋分,考查内容有基本认识,熟悉高考题的重点、热点,从研读标准中感悟答题关键技巧。
一轮复习的重要性,是其他复习不可替代的,抓住了一轮复习,就抓住了高考化学复习成功的一大半。因此一轮复习一定要在内容上全面无漏,策略上艺术精细,避免粗犷。
二轮复习中对高考题重新分类,按选择题、化学反应原理题、化学工艺流程与无机综合题,实验设计与实验探究题进行强化限时训练,培养快速答题的能力。还可对高考题进行变式演练,达到能举一反三,知一题会一类的能力。
还应按高考题型板块或高频考点板块设计专题复习,重在熟悉题型特征,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建立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建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轮复习则重在“考、评、查、补”四字上下功夫。争取及时纠错,完善知识结构。
2018生物复习建议
1.三轮复习各有侧重
生物的复习也是分三轮进行:
一轮复习时,争取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力争每个知识点的复习能有一定的深度,复习时间也可适当的拉长(六个月左右)。
二轮复习重在能力提升,在这一轮复习当中,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在知识理解,而应该构建知识结构,时间大约在一个月左右。
三轮复习重点在熟识高考题型、提升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在这一轮复习当中,要将近三年的全国理综1生物卷、理综2生物卷、理综3生物卷、海南卷、卷试题全部找齐,在恰当的时间里限时训练,熟悉高考题型,提升解题技巧。
经过前三轮复习之后,进入5月上旬后,应注重查缺补漏和回归教材,可以尝试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填空训练。
2.要经常训练逻辑表达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尤其是2017年理综生物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常常在该类试题中得分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学生表达过程中的语言组织能力,不能够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概念、原理、规律进行描述。
任何能力都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才能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学生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有的训练。
3.加强深度学习 做到规范答题
什么是浅层学习?就是大家一直讨论的知识记忆、理解、简单应用,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那应该是对知识进行分析创造展开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进行问题探究和分析。
例如2017年全国三卷理综生物第38题的第(1)小题,一个省只有五位考生得满分,绝大部分考生是0分。为什么?关于转基因过程,教材中陈述得非常清楚,很多老师让学生记住就行了。但是,如果仅仅是记住转基因过程,而不去深究转基因过程背后的“道理”,学生很难回答本题。
此外,从历年的阅卷情况看,考生在答题环节不规范,不科学而导致的丢分比较,如审题错误(本要求选出正确的,却看成选出错误的;题干阅读粗心而导致理解错误等),错别字、学术术语不准确、字迹潦草不清、表述不完整等。如果考生在答题时能够避免这些方面,得分将会提高一截。
2018复习建议
研究考题考纲,理论联系实际
2017年高考全国卷从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来看,考生总体上在经济生活部分的选择题正确率比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要低。但考生在生活与哲学部分的选择题做得较好,得分率较高。
在复习备考时,老师和学生应该主动作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考纲,把准命题思路。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对考纲中能力的要求有系统、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在备考的过程中,往往老师对能力的要求很清楚,但学生对能力的要求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而造成学生总是被动地应考,而非针对考纲中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结合能力要求训练自己。
第二,研究考题,关注基础性和综合性,聚焦逻辑思维培养。老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对考题的研究,尤其是把握的组织和设计特点,这样可以提升考生书写的能力,同时这有助于考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提升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研究教材,遴选和突破核心知识。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程度,决定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因此,必须要研究教材,遴选核心知识和构建核心知识框架,有重点的突破知识瓶颈。
,思想课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因而,关注事态发展,关注发展的趋势,运用核心价值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2018历史复习建议
着力训练5种能力,关注历史热点问题
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历史成绩主要集中分布在30分到79分这个区间段,高分段的学生还不是很突出。
高三的历史复习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一开始就要制定好,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忙乱性。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建议分三轮进行。
轮复习的目的是过好知识关,巩固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查漏补缺,弄清概念,弄清易错易混点。
第二轮复习的目的是综合复习,围绕考点,突破难点,强化训练,提升能力。突出重点和主干,突出高频考点,重点提升能力,尤其是解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的目的是紧扣热点,强化应试,提升技巧,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提升能力。具体要求是注意回归课本,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综合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考历史中学生失分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下面的训练:
是加强对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第二是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第三是加强答题方法,特别是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的训练;
第四是注意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五是落实好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
“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为素材”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核心思想。针对历史命题这一特点,在平时的历史复习中, 应该适度的关注热点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有两个关系必须要处理好:
,历史学科有自己的主干知识,要把握好主干知识与热点问题之间的关系;
第二,历史学科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直接地考现实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去折射现实问题。
历史的热点问题,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影响较大的历史、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等。
二是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如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等。
三是、地理问题的历史交融。三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水利工程问题、与和世界的热点地区有关的历史问题等。这方面在高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以当前国内、重大时事为突破口,把热点问题和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有机结合,考察相关的历史主干知识,折射相关的热点问题。
2018地理复习建议
“必修选考、选修必考”,要摆脱答题模板
2017年地理全国卷平均分为51.08分,人数最多的是50~59分分数段,约占考生总数的26%,其他分数段的考生以此为中心向高分段和低分段递减,90分以上为17人,分96分。
从考生做题的情况看,得分较高的题目往往是考查基础性知识,或者对能力的要求不高,或者是设问角度常见、考生训练娴熟的题目。而考生失分主要集中在下列的考点与题型中:知识盲点、陌生题型、对知识储备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高的题目。
2017年全国三套卷的地理试题增强了基础性考查,尤其在Ⅰ卷选择题部分表现明显,但从考生得分情况来看,基础性考查的题目得分率参不齐。可见,基础性题目提分的空间很大,夯实基础将直接影响到当前考试的分数。
实际上,扎实的基础也是解答高能力要求考题的基石。当前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立意的主旨是强化学科思维能力考查,这类考题往往涉及到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知识储备、信息提取和综合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考查,如果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扎实,考生在面对这类试题时也难以考出好成绩。
此外,面对第Ⅱ卷中创新设问形式的题型考生审题能力弱,这已影响到了大多数考题的得分率。学生要找准中心,关注限定性条件或修饰词去理解题意。只有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才有可能突破审题能力弱的问题。
2017年的第Ⅱ卷考题中,很多都采用限制性条件下的创新设问形式,目的之一就是规避近年高考地理的模板式答题情况。而面对新的设问方式,许多考生答题要么是按照一贯以来的答题模板作答,要么是答题思维逻辑链不清晰,语言表述混乱等,很难拿到高分。
纵观今年全国卷试题,考题模式呈现“必修选考,选修必考”的特点。必修选考,指限于文综卷地理考题的篇幅,考查的知识点是无法全面覆盖所有核心主干知识的;而选修模块则不同,每个模块内容肯定有10分的题量,谓之“选修必考”。从复习实效的性价比上看,在选修内容上适当着力是必须的!
在地理复习整体布局上:(2)符合文体要求两个选修模块都应对等重视,全面覆盖,精选精讲,训练强化。学生在两个选修模块中,依据个人的兴趣与专长去选择主攻模块,并原则上固定下来,临考时切忌随意变换选做题。
2015年高考理综总分为300分。各只能让学生消化不良。准如下:
1、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理综分为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
此外,江苏、海南、上海等地不设理综为高考科目。
扩展资料:
1999年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决定在广东省试行“3+X”高考模式,由此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从而使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教育界乃至全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2006年陕西大综合改成小综合、辽宁为助学生减负也再分文理科,2007年山东高考更注重能力考察,拟用3+X+1,而且此方案有可能被江苏借鉴。2008、2009年,据专家分析,为适应课改全国高考科目,理综的考查方式可能还要变。
参考资料:虽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多数可能是生吞活剥,连滚带爬勉强做过去,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
2015高考理综总分为300,但是包含各单科及各单科成绩有所不同,其中有部分省份不考理综。
2006年化学试卷特点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总分为300分, 其中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
全国大纲卷、卷、福建卷、天津卷、浙江卷总分为300分, 其中物理120,化学100,生物80。
广东卷总分为300分, 其中物理100,化学100,生物100。
江苏、海南、上海不考理综。
拓展资料:
理科综合试题,简称“理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科综合试题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近年来生物在理综的比例越来越大,几乎接近物理化学分值,其他每年有时有细微变化。即“3+X(综合)”考试中的“3”是指语数英,“X”是指由、历史、地理组成的文综或由物理、化学、生物组成的理综,分数是语数英三大科的二倍(文综或理综300分、语数英均为150分),由考生自己选择学习文科或理科,若选择学理科是由物理、化学、生物组成的理综,则“综合”是“理科综合”。与其相对应的是“文科综合”。这样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意在中学生既要均衡发展,又能突出个性与特长,并借此缓解中学当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
参考资料:
300分
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300分(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
拓展资料
理科综合试题,简称“理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科综合试题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近年来生物在理综的比例越来越大,几乎接近物理化学分值,其他每年有时有细微变化。即“3+X(综合)”考试中的“3”是指语数英,“X”是指由、历史、地理组成的文综或由物理、化学、生物组成的理综,分数是语数英三大科的二倍(文综或理综300分、语数英均为150分)。
由考生自己选择学习文科或理科,若选择学理科是由物理、化学、生物组成的理综,则“综合”是“理科综合”。与其相对应的是“文科综合”。
这样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意在中学生既要均衡发展,又能突出个性与特长,并借此缓解中学当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
2015年各省高考理综均为300分。各科可能存在一定别,全国卷为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拓展资料:
理科综合试题,简称“理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科综合试题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与其它高考科目相比,具有两大特点:
、时间紧、分值高。150分钟,总分30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每空3分。
第二、学科间的转换与答题顺序的选择。考生在答理综试题过程中,既面临着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知识的转换,同时还面临着答题顺序的选择。
参考资料:
2015年高考理综总分为300分。各准如下:
1、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理综分为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
此外,江苏、海南、上海等地不设理综为高考科目。
扩展资料:
1999年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决定在广东省试行“3+X”高考模式,由此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从而使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教育界乃至全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2006年陕西大综合改成小综合、辽宁为助学生减负也再分文理科,2007年山东高考更注重能力考察,拟用3+X+1,而且此方案有可能被江苏借鉴。2008、2009年,据专家分析,为适应课改全国高考科目,理综的考查方式可能还要变。
参考资料:
2015的理综卷子根据不同省份的出题,分值都是一样的300分,但是组成理综卷子的每一科的分数可能会有别。
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300分(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
江苏、海南、上海不考理综。
拓展资料
理科综合试题,简称“理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科综合试题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300分(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
江苏、海南、上海不考理综。
化学100分物理100分生物100分,共300分。
高考非同小可,对于理科生来说,化学是理科综合里面,比较容易提高成绩的。那么你知道高考化学怎么备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化学如何备考,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物理提分技巧
高考英语七选五技巧
高考补录的具体流程
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步骤
高考化学如何备考
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是考生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是考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中的各类化学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注重将这三方面与复习备考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将知识内容的复习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解题能力的加强和考试成绩的提升。
一、立足课本,强化基础知识,一轮复习夯实双基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抓好双基,科学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结构。为此,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考试说明》,把准考试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科学依据,是高三化学整个复习过程中师生应时刻遵守的纲领,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它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准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
2、立足课本,落实细节
轮的目的是巩固基础,也是复习的重点。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点还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在学完整个高中化学课的内容之后,按照先必修后选修的顺序,认真阅读、梳理教材,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复习时应以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3、科学训练,提高效率
一进入高三,资料会堆积如山,如果整天沉溺于题海,做大量的题目却不求甚解,这样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科学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二、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二轮复习能力升级
第二轮复习是通过专题复习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使自己的化学学科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如果说轮复习是“平面”结构的话,第二复习则是“立体”结构。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
⑤结合重组关系等。
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⑤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
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的“资料”,出自教材的实验对考生具有公平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回顾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可以发现,要么是几个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仍是课本实验的巧妙组合,以及探究性实验的原理、作与评价,并将进一步强化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
②注意开放性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解题的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都比较抽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放程度高,思维空间大,灵活性强。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考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异,就会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从而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验能力。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探究性实验题必然成为命题的热点。
3、研究考题,把握高考的脉搏
分析近两年来的高考试题,总的变化规律是变中求稳、变中求新,并且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等,试题也都是常规试题,考生大都比较熟悉,而且难易适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周期律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或填空题等)。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细心的研究。
分析近两年实施新课标省份的化学学科的试题,可以发现: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与电化学等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这类重点、热点知识,必须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应用熟练。
5、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纵观多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考生的失分情况分析,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等。这都是由于平时学习要求不严格,基础训练落实不到位所造成的。
强化审题: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因此备考要从细节入手,强化规范意识,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运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克服答非所问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因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
化学答题要注意什么
1.化学专用名词不能写错。建议考前几天多翻翻课本,再熟悉一下基本名词和实验装置。
2.防止化学用语表达错误。例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漏写、写错,方程式没有配平等。
3.注意有机物结构式书写错误。多个“H”、少个“H”的情况都不少见。
4.仔细审题清楚表达。化学科目失分主要有六个原因:审题不仔细,概念不清楚,实验不重视,思维不敏捷,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因此,考生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答非所问。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一、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在多年的高考化学复习中,发现有的同学在高三复习时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地练了大量的练习题,但对课本上的知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只能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大家都知道:课本是复习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因为任何练习题、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
二、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问题的基本依据。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有目的地找出课本上的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有针对性地选适量的不同类型题进行精练,切忌搞题海战术。许多教师的经验表明,高考复习阶段使用400个左右的题目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训练效果,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每一个训练题都落到实处;而传统的“题海战术”往往是“水过地皮湿”,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中疲于奔命,过后却收获甚微。
高三化学轮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求复习时在全面
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一、课本是高考的“根”
,“两纲”是高考的“脉”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
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
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的传达出“考试目标”
、“考
试范围”
、“命题指导思在复习起步初期,考生建立答题模板是必要的,但随着复习的推进,培养在答题模板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想”
,“题型比例”
、“题目难易比例”
二、重视基本实验,形成技能创新。
实验是理综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往往出现在实验题中,为此要高度重视
对化学实验的复习。
分析近几年来高考实验试题,
发现均具备以下特点:
素材的选取呈回归
课本的态势;
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
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
入深,从课本到创新;试题考查重点是考查学生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作能力、分析理
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
;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
与压强相关的气压装置)
;实验仪器、装置、现象、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针对以
上特点,应努力做到: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复习实验要做实验,不要“在黑板上做实验”
,也不要讲
实验。
三、课堂细听,课后精练,提高复习效益。由于时间等问题,复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
欲“以量取胜”
的现象时有发
生,
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
学生听得很辛苦,
许多学生听不懂或当时糊里糊涂的算听懂
了,但并没有听懂其本质、其精髓其精彩之处。讲得天花乱坠不如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课堂
上讲述要精要、精到。精要是要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对没有命中的目
标再射一箭,
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
否则不仅增加学生负担,
而且会影响复习进度和
课堂容量。精到,就是要讲授到位,横向到边,倾向到底,前联后展。但讲要有尺度,太透
会使学生不劳而获,造成思维惰性,引不起思维波澜,只是风吹水面,不留痕迹。要通过讲
来启迪学生思维,
“雏鸡只有啄破蛋壳才能自己站起来”
,“不给学步的孩子送拐杖”
。不提倡
让学生不跳就摘到果子,要让学生跳一跳甚至跳两跳摘果子。
练习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
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巩
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题必做,拣到篮子就是菜,势必会沉溺于题海,这样
仍然有可能做不出来。
题海战术不能提高学生能力,
因此教师首先要
跳出“题海”
,先亲自逐题演练,
“遍尝百草苦甘”
。从而认真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
夫,
多中求少,
少中求优。
既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
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
“全”
、“细”程度;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
势和题型变化。帮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学生“答一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
习一法,举一反三”
。其实高考并不难,高考试题中难题还会超过
20%
,切不可讲得比练的难、练得比考的难、教
辅比课本难。
四、落实反思总结和严格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
1、2015年黑龙江省高考理综试题的难度与往年基本相同,没有出现大的难度变化。
2、明年高考全国有25个省份使用全国卷,由于中学教学大纲不变,全国都一样对于新的考试大纲、新的题型,要认真研究,做好应对准备。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的难度在增加,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高考命题的具体内容和依据都是统一的考试大纲,因此,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只要按照原有复习备考安排去做即可,对考生不会有多大影响。
3、试卷改变后主要还是试卷结构的不同,对于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平时可以做一做前些年的高考全国卷,将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系统做一遍,逐渐了解全国卷命题重点、命题方式、题型特点。
看你自己能力
难不难 看出题老师
2015年高考理综总分多少分 2015的理综卷子根据不同省份的出题,分值都是一样的300分,但是组成理综卷子的每一科的分数可能会有别。
广东卷:300分(物理100,化学100,生物100)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300分(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
江苏、海南、上海不考理综。
拓展资料
理科综合试题,简称“理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科综合试题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2007化学:提高4种能力紧盯70个重点
近三年理科综合化学所考查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盐类的水解、离子共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化学实验、热化学方程式、有机物推断、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类型等都是近几年考查的主干知识。
1、难度应是“稳中有降”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知识难度应是“稳中有降”,测试的知识的覆盖面明显减少。一些难、偏、怪题在考题中已看不到,相反更多的是一些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直接来自于教材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如第26题的第(1)问:Y、Z和W三种元素是否属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理由是()。与考纲中的第27题中写出三个置换反应,都是书本上的。
第Ⅱ卷的难度也明显降低。试题仍然涵盖了中学化学的“四大板块”(无机、有机、实验、计算)的知识内容。这可能是2007年高考理综的命题方向。
2、突出学科内综合
2006年理综化学试卷第Ⅱ卷与2004-2005年理综化学试卷第Ⅱ卷相比较,其显著特点仍然是学科内的综合加强了,弱化了学科间的综合。每一大题内所包含的知识点和考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知识点和多个考点的有机融合。
3、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
化学试题十分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础方法)的考查,在今年的试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基础知识,这主要包括了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阿伏加德罗定律,弱电解质,溶液pH,热化学方程式,分子的空间结构、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化学计算,电解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及配平,化学实验。其中最突出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考查分值高达20分。
在试题题量有限、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不可能全面覆盖的情况下,尽可能突出了学科主干知识的重点,同时也为突出能力的考查创造了公平的条件。今年的试题都是“熟面孔”,容易上手,没有意义的难题;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来说,每一道题都能动手。例如第26题N、O、S三种元素的断,27题书写三个不同类的置换反应,第29题第(5)问的书写两个有机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等,都是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将其作为高考试题中的问题,真正体现了高考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思想。
2006年化学试题考查内容不超过教学大纲,不偏不怪,这样出题思路就有利于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技能。有利于纠正脱离教学大纲和教材,执意搞“题海”应付高考倾向。从试卷整体来看,高考不强调考查知识覆盖面,而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方向。
4、强化实验考查
重要的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相伴而生”,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2006年实验部分的考查单设一个大题,做了实验与没做实验答题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如果说前两年的实验试题具有情景新颖,突出考查考生的实验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话,那么今年的实验试题则特别重视基础。如第28题(10)问,写出实验制取CO2、写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加强科学语言考查
重视能力立意是高考试题永恒不变的主题。2006年理综化学在全面考查理解、推理、分析、判断乃至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同时还突出考查化学学科语言表达能力。使用不同的学科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
历年来考生在答题时“语义不清、词不达意、学科用语不规范”的现象十分,有的还成为失分的重要因素。作为化学学科来说,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以此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描述。书写不规范、有悖于实验事实的就会引起失分。
近几年理综化学试卷要求学生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试题设问很多,占有一定的分量。在今年的试题38分,占全卷的30%。
提高四种能力
考试大纲对能力和能力品质的考查,由原来的五种能力合并为四种能力。即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在四种能力中,首次提出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不仅和新教材的要求相吻合,也和高中课改的理念相一致。
(1)观察能力
是指能够通过对实验对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例如:镁在空气中的燃烧是初中化学里安排的一个实验,发出强光虽然是最的信号,但这却不是最本质的现象。最本质的现象是镁燃烧时有白烟生成。
如果只注意到前者,这还是一种浅显的观察,如果还能突出注意到后者,则是一种深刻的观察。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就是这种全面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是看的意思,“察”则是想的意思。“观”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不经过思维加工,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观察。高考化学试题中有许多试题是考查考生观察后初步加工的能力的。
(2)实验能力
概括起来说,高考化学对考生的实验要有以下五项:
①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作来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能力;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③初步处理实验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④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⑤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高考化学试题所考查的思维能力,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①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筹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贮存,作“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能力。
例如:在学习氮族时,不但要领会氮、磷这些单质及化合物以元素族为线索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还需要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发此为出发点,将同类物质(如都是非金属单质、都是气态氢化物等等)作进一步的考察、对比和研究,把所得结论整理成规律贮存于记忆中,以便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再作深化和发展。
②能将题设的情境分解,找出应答的关键,能选择地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块,将它们加以分解、迁移、转换(联想、类比、模仿和改造)、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并能用文字(或语言、图表)来表达自己的应用能力。
③能将化学知识(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题目指定的各有关数据,题目中有关的信息)按内在联系归纳整理,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推理和想象(发散和收敛)的创造能力。
④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正,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标准状态下的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00mL,在一定条件下点燃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经干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气体体积为100mL,该100mL气体可能是(C)
AH2S和SO2BO2CH2SDSO3
解析:A项中两者不能共存。B项中如果氧气过量,则必定有同时存在,B项不对。D项中标准状态下不为气体。所以C正确
⑤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⑷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吸取———组织———分析———运用”作为运行机制。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事实上就是对思维能力更为深入的考查。
备考建议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训练
轮复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应注意做好三点:研究考题、研究考点、研究考纲,对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再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构建起知识向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氮族知识网络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进高考试题历年要都是针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固,想靠猜题、题、临时突击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
(1)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知识网络化
首先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贮存,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使之具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要提高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例如在复习氮元素及氮族时,不但要领会氮、磷这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以元素族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还需要结合学习进程分别领会它们以周期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将已学习过的同类物质(如都是非金属单质、都是气态氢化物等等)作进一步考察、对比和研究,把所得结论整理成规律贮存于记忆中,以便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再作深化与发展。
(2)对重要的概念和规律一定要做到深层次的理解。如2004年理科综合第9题关于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的试题,若考生对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理解的不透彻,是无确解答此题的。
(3)根据化学科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从近四年的理科综合高考试题来看,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大多十分基础,似乎有点返璞归真味道。
轮复习中,学生所缺少的不是不知道考点知识,也不是不理解考点知识,而是所学知识没有形成体系,综合运用能力比较低。
我认为专题小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常见专题汇集(约70个小专题):
无机四大基本反应的比较,请各举三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反应物不同的反应汇编;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有机反应的分类与示例;构成物质的微粒,并各举三例;常见物质电子式的书写;10电子微粒(原子、分子、离子);原电池电极的判断与电解方程式的书写;电解池电极的判断与电解方程式的书写;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非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盐类的水解规律;溶液的酸碱性标准与判断方法;溶液pH计算;水溶液中的守衡关系;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相当质量的计算方法;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摩尔质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原子中的各种计量关系;列表比较三种化学键;列表比较四种晶体;元素周期率的实质;元素周期率的具体描述;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以及影响规律;化学反应速率图像;等效平衡思想;强弱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中心元素守衡的应用;各类有机物的特性;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水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汇编;有关物的小结;主族元素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变化规律;气态氢化物的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常见有机物燃烧烷烃的小结;铁三角;铝三角;各种沉淀图像;各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性知识;各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知识;淬取、分液、过滤、渗析、盐析的比较;蒸馏与分馏的比较;有刻度的玻璃仪器;高中阶段各种度仪器;温度计在实验中的使用;水浴加热的类型;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设计;收集气体的方法;吸收气体的方法;可燃性气体验纯的方法。
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
从2006年实验题来看,高考实验试题的总体知识难度有所下降,但却加重了对“双基”知识表达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的考查。复习中对化学实验基本作的复习,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时的主体作用;讲解“怎样正确完成基本作的同时,还要讲清楚“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设置不同的实验情景,积极疏导,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多向思考,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做好实验基本作。
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可分步进行。
(1)对每一个“学生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重做一遍,加深印象。
(2)了解化学实验基本作、仪器的用途和相关演示实验,明确这些化学实验仪器的作用与实验作的规范要求。
(3)要认真领会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思考一下,能否用其他方法、装置,完成同一实验或类似的实验,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一个单元,虽然近几年的理科综合(新课程卷)中化学实验试题还从未涉及到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的题型,但不等于今后不考;《考试大纲》中对实验能力的第五条要求是:“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例如早烷取代反应实验方案可以习题或探究实验形式作如下研究:方案一:按教材实验。要求学生写化学方程式,作要点,产物()验证等。方案二:用注射器吸取甲烷和的体积比为1:4进行实验。注意作要点,实验现象,尾气的处理等。方案三:上述两实验作方式的不足是无法看到较多量的有机新产物的生成。
命题趋势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命题趋势
1、继续重视“双基”,更加突出主干知识。高考无论怎样改,“双基”都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方法、情感等素质教育的载体。由于试卷中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远比单科试卷中少,这就为命题内容的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从而增大考生内容的不确定性。题量小,知识覆盖面低,因此命题就会在注重“双基”的同时,更加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2、继续坚持由知识立意能力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估计2007年会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选择题的难度,题量不会有大的变动;这是为了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有利于考能力。试题切入容易,深入难,让多数学生能够作答,但是得高分不易,这样有利于选拔。当然,试题会在考查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深刻性、整体性及创造性上做文章。
3、改进信息迁移题,全面考察学生的素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STS情境题)中,科技、环境方面的题材较多,而涉及日常生活、人类健康的内容较少;知识则以有机化学居多,无机化学等内容相对较少。
2007年可能会进一步拓宽信息源,加大、生活、生产、生态环境、无机化学、重要的化学科学思想、方法、有关识别的信息,以及有关化学研究中实验方法的信息。由于信息题给出的材料,考查知识面广,能力的综合性强,故它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4、客观题加大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第Ⅱ卷中的化学四个大题,没有按往年中化学的“四个板块”来设计,而是对“四个知识板块”中的化学知识相互渗透,考生不适应参考资料。
例如:2005年的第27题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背景材料,考查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显然,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在第二卷中,考查化学用语所占分值很大。2005年为37分,占全卷的30%,占第二卷(60分)的60%。2006年为41分,占全卷的38%,占第二卷的68%。
根据保持稳定的指导思想,可以肯定地说,2007年湖北省参加考试的全国理科综合试题,出现很动的可能性不大,考生要适应这种模式;
5、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仍然是重点
考纲增加的“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课本上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例如2004年考查的“铝热反应”2005年考查的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实验。2006年所考查的实验和2005年也极为相似,这应该给我们以十分重要的启示。(从所用的实验装置来看)。
另外开放性实验试题也已经在高考题材中被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并逐渐成为实验试题命题的新动向。其原因是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过程的探究性,知识的综合性,思维的敏捷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不是的)等特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应予高度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